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重活一回,发家致富最重要 > 第111章 乡里的新政策
    桂生父母一听儿子让自己去帮忙,哪里还能不同意,何况既能赚钱,又能每天看到儿子,他们自然是高兴的。

    这边春兰先跟崔嫂子说了要用杂物间的事,崔嫂子特别高兴,因为那个杂物间她早就想收拾了,里面都是些放置了多年的旧物,什么破锅碗瓢盆、土篮子、烂竹筐之类的,留着没用还占地方,现在有人帮着收拾,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样桂生和春兰就把房子收拾妥帖,还连着烧了三天的火炕,让房子恢复点烟火气。

    桂生父母在家里收拾了三天,安顿好了家里的一切,自家的四亩多地也交给了大女儿赵桂凤,让她家帮着种,就坐车到了王家村。

    他们看到这个厢房的时候还挺高兴,因为已经完全看不出是个杂物间,这房子被春兰和桂生收拾出来之后,看着还挺整洁明亮的,甚至比他们自己家的泥房子还好些。

    现在一切人员都就位了,春兰就打算要大干一场了。

    干活之前,春兰和桂生先把一家人召集到一起,请大伙吃了顿饭。其实这个饭局既是给父母接风,也是个动员分配大会。

    三家人正围在一起觥筹交错,门外却进来一个人。

    “哎呀,都在呢!”姜天笑呵呵地进门。

    刘凤英赶紧把炕头的位置让出来,请姜天坐下一起吃饭。

    桂生给姜天介绍了自己父母,姜天打过招呼就一点都不客气地坐下了。

    “你咋这时候来了?有事啊?”春兰给姜天拿了一双筷子问道。

    “你这孩子,没事就不行小姜来咱家看看我啊。”刘凤英亲昵地拍着姜天的肩膀说道。

    “可不是嘛。来者是客你懂不懂。”姜天笑嘻嘻地吃了一块鸡肉道。他现在可是镇里的红人,农民都想跟他走近些,要点新品种的种子,或者给自家的农作物看病之类的,都要找他。

    “我可是带着重磅消息来的。”姜天冲着春兰眨了下眼睛,“想不想知道?”

    “你来不就是为了说消息的嘛,赶紧的吧。”桂生道。

    “县农业局的政策下来了。”姜天神秘兮兮地开始给大家讲政策。

    这次是县农业局牵头,和文旅局一起合作,要打造农产品和旅游项目相结合的“吃喝玩乐一路行”的路线。要求每个村有一个自己的招牌,可以涉及农林牧副渔的各个门类。

    比如说隔壁村就因为养猪的人多,成立了养猪合作社。猪肉专门供给大型的肉类经销商,实行商户加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有的村种植地瓜的多,地瓜的品种和口感都好,受到消费者欢迎,所以就把以这个村的名字命名地瓜名,作为这个村的招牌。总之每个村都有一个代表的产业。

    “那咱王家村呢,有啥代表的产业?”王春梅实在受不了姜天这卖关子的说话方式,着急地问道。

    “二姐你别急呀。”姜天又吃了口菜,“咱们王家村因为没有集中的产业和种植项目,都是零零散散的小种植户,所以……”他故意咳嗽了一声,看着所有人焦急的眼神继续道,“决定让咱们村种植西红柿。”

    “啊?”在座的人都是一声惊叹。

    去年春兰种植的西红柿效益不错,镇农技科向上汇报的时候,把这种新品种的西红柿种植情况添油加醋地做了个总结,因此农业局就把王家村定为了西红柿种植基地。

    不过县农业局也是经过调查、专家研讨,又上会研究,才最终确定的这个项目。

    本来县农业局的周局长是想把王家村打造成温室种植园地的,但是温室的投资成本太高,只靠政府或者农民自身,很难在现阶段实现家家户户建温室的局面,所以他们打算让王家村先从一个好的种植项目入手,等西红柿种植形成规模打出品牌,家家户户有钱了,政府再补贴一些,未来王家村就能把冬季温室蔬果种植作为特色,一年四季都有田种,有钱赚了。

    “这是个好事啊,你们都啊啥呀。”姜天也不吃了,放下筷子继续道,“县里为了让村民都种植西红柿,形成产业化种植,还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县农业局会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新品西红柿的种子,销售也由县里帮着联系采购商,种植中出现啥问题,还有像姜天这样的技术员给答疑解惑,农民只管种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如此说来,这的确是个好消息。西红柿的效益不错,去年春兰已经体会过了,只是不知道政府到时候的收购价怎样。不过不管怎么说,西红柿都是个不错的经济作物,既然政府要求种,那自家不如就跟着一起种,也没什么后顾之忧。

    “但就是有一点要求,因为要统一采购,所以要求全村种植的西红柿品质都差不多。所以,万一我忙不过来了,你也得充当下技术员啊。”姜天笑嘻嘻地对春兰说道。

    春兰已经种过一年西红柿,自然是比别人有经验,当半个技术员也是绰绰有余的。

    其实姜天还有句话没说,一旦各家种出来的西红柿品质相差太大,是会影响商家收购的。不过这事他跟春兰家人也说不着,干脆就不说了。

    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不仅有春兰一家人,在他们之前,村支书李树仁就已经收到了镇里下发的文件。

    别的村都成立了合作社,王家村自然也不能落后,李书记领会文件精神后,立刻张罗着要成立一个西红柿种植合作社。至于社长,自然非他莫属。但他不能自己主动提出来,他得让村民推举他成为合作社的社长。

    身上多加一个头衔,也能让他在换届的时候多增加几票。

    要当西红柿种植合作社的社长,不仅要懂技术,懂经营,还要有权威,会沟通,李书记觉得他自己除了在技术上比较弱之外,其他方面都没问题。对于社长这个职位,他可以说是手拿把掐的。

    尽管春兰去年就已经种植过这个品种的西红柿,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只有技术,也就能当个技术员,他还没把春兰放在眼里。

    很快,村里人就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0_50773/129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