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重活一回,发家致富最重要 > 第113章 温室话家常
    对于李书记,春兰有些看不清,虽然上一次法院也没判定草莓园投毒的事和李书记有关,但春兰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可父母都说李书记是好人,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好干部,所以春兰也怕是自己记错了,就专门给姜天打了电话,询问了文件的具体内容,还特意让姜天给自己念了一遍原文。

    事实证明,她没记错,姜天也没说错,的确是县里统一采收。

    李书记之所以在大会上那么说,就是为了拉拢人心。由此可见,他也没有父母说的那么好,至少说话不老实,为达目的也会不择手段。至于能不能真心实意为村民谋实事,春兰还不能下定论。

    而且去年自己的西红柿销路已经打开,今年继续操作就可以了,也不算是跟县里的大方向相左。王铁牛和刘凤英虽然觉得春兰这么做有些欠考虑,但事情已经这样了,他们也不再多说什么。孩子的世界总要她自己去闯。

    春兰本来已经把自家所有的土地做好了规划,但是现在要响应乡里的号召种植西红柿,就得先把芦笋扩大种植的计划搁置,继续种植西红柿。好在西红柿当年就能有收益,而且去年种的也不错,继续种也是不错的选择。

    春兰正忙着种植计划的事,远在省城的林教授就给她打来了电话。说草莓苗再有半个月就可以发货了,问春兰温室准备的怎么样,如果还没动工就要抓紧了。于是春兰就组织全家人一起在温室里搭架子。

    温室的架子是春兰在网上订购的。但还需要自己组装安装,然后再往里面装土扣膜,最后才能栽苗,是一个耗时比较长的工作。

    组装架子需要力气,女人干有些费劲,所以就得男人上手组装了。于是王铁牛、杨继田、桂生、还有桂生爸,都被拉来组装草莓架子。

    一组架子有五层,从上到下一层比一层宽。犹如一座座梯田。这样做的好处是上面的架子不会影响下面的草莓植株见光。

    男人们组装好架子之后,再由女人们摆好、装土、扣膜。

    几个人穿着短袖、薄裤,就在温室里直接组装。大家一边干活一边闲聊,桂生妈说春兰是个能干的,农林牧副渔直接干了三样。又说到山上放养的小猪,每天的长势让人看着就欢喜。

    那些小猪每天都在长个,而且或许因为是散养的,它们心情愉悦,看起来都很活泼健康,等以后往外卖的时候,也一定能卖上个好价。那陈三虽不是个清明的人,但喂养小猪很是认真,小猪跟他都很亲近。闲聊到这,桂生妈忽然有个疑问。

    “春兰啊,那么大片山林就只养33头猪,是不是有点少了,你要不要再养点溜达鸡之类的。”桂生妈说道。

    “哎,这倒是个好主意。可以再圈起来一块地,专门养溜达鸡。再在山脚下建一座鸡舍。”桂生擦擦头上的汗,笑盈盈的说道。

    春兰也跟着点头,她之前光想着养猪种地的事,没想起来这茬,要不说还得集思广益呢。而且她感觉养溜达鸡比种天麻还要容易的多。现在家里人手不够用,那不如就先养一批鸡也行。这样的话,公公婆婆两个人就能照顾得来。

    以前家里的地少,愁的是有限的土地种什么作物收益最大。现在家里的地变多了,仍然在愁,但现在愁的是种什么才能又省事又挣钱。不然光是人工都不够用了。

    桂生父母自从来到王家村,看着春兰成天张张罗罗,一会儿忙活林地,一会儿忙活耕地,一会儿还要帮着桂生做农家乐的账,都有些担心她忙不过来,分身乏术,到头来什么都干不好,就像黑瞎子掰苞米一样一边掰一边扔。但碍着婆媳的关系也不好直接开口,桂生妈便和儿子说了这个事,但桂生毫不在意,并没有跟春兰提过。

    桂生妈见春兰始终没有反应,也没有要改变想法的意思,就知道桂生没和春兰说过,便动了自己亲自说项的心思。

    今天正好趁着大家都在搭架子,便直接问了春兰。

    “春兰呐,你现在又是林地又是承包地,又是租地的,是不是铺的面太宽太大了,而且桂生还有个农家乐,这么干下去,怕是你自己也会累吧。”桂生妈不想引发婆媳矛盾,说得挺含蓄。

    “妈,我不累。我这不就是想快点发家致富么。”春兰笑呵呵道。她虽然跟这个婆婆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她知道婆婆是个本分的农民,没什么坏心思,就算多说两句也是为了他们两口子着想。

    春兰没想那么多,但桂生妈这话听在刘凤英的耳朵里,味道就变了。她觉得桂生妈是以心疼春兰累的名义,不想让她干的太好,否则桂生这个上门女婿更是吃不开,还要受气。

    “我说亲家,春兰这么干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么。干得多你不该夸她才是么?”刘凤英把一个架子摆在另一个的上面,脸色不悦道。她见不得任何人说自己的女儿一个不字。

    桂生妈也感觉到了刘凤英的脸色变化,觉得她有些莫名其妙,她刚想说话,桂生爸就先说了。

    “嫂子、春兰呀,你们也别多心,我们也是好意。你别看我们没啥文化,但我们也种了一辈子地了,我们的意思是建议春兰别种那么多品种,既然乡里统一让种西红柿,不如你就大面积种植西红柿,反正到时候乡里面也负责销售,你还何必再中水稻和芦苇呢?种水稻还得把旱田改成水田,且得费一番周折呢,而且还涉及到浇水的问题。咱们当农民的可不能拍着脑门想问题呀,我们这可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经验。”

    这是桂生爸自打来了王家村,一次性说得最多的一次话。

    “是呀,人家亲家说得对的你们得听啊,要论种地,还是桂生爸最有经验。”王铁牛也替亲家打圆场。

    刘凤英白了一眼王铁牛没说话,直接坐到地笼边的架子上听他们咋说。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0_50773/154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