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本生经 > 卷十四
    第十二篇

    四六四 小郭公本生谭

    此一本生谭,在鸠那罗本生谭(第五三六)中,详细说明。

    四六五 跋陀娑罗树神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亲族之利行所作之谈话。舍卫城给孤独长者之家,常为五百比丘准备食物,同样在毗舍佉之家、拘萨罗王[波斯匿]之宫廷,亦复如是;然,在宫廷,虽然与以种种上味之食品,但在彼处,无任何人与比丘亲近,因此,比丘等不在王宫摄食,持得食物后,即往给孤独长者或毗舍佉或其他亲密深者之家进食。

    某日,王云:“有布施之物被赍送,应向比丘布施。”于是将食物持往食堂。然,食堂中比丘不见一人,王问向何处而去?答曰:“往各自亲密者之家坐食。”王闻此,于朝食完毕后,往佛之处问曰:“世尊!食物以何者为最优?”佛:“大王!亲爱为最优,纵令酸粥之物,以甚深亲切为布施,则食之有味。”王:“世尊!谁有甚深之亲切施与比丘?”佛:“大王!亲族或释迦族。”

    于是,国王自思:“予将以释迦族之女,迎来为予第一之后妃,如是,比丘等必如亲族与自己甚深相亲。”于是,彼起座归自己之王宫后,遣使者赴迦毗罗城使云:“予欲娶得一女,望与贵君等结亲戚。”释迦族之众人闻使者之言,一同聚集商谈:“予等住于拘萨罗王命令所行之处,若不与女,必有大报复;若与之,实将灭我等之族统,如之何则可?”于是,摩诃那摩向彼等云:“汝等勿忧,予有自己之女名禹翅刹那(行雨),乃那竭门多下婢之胎所生,年方十六,无上美丽、光艳非常,由父方而论,亦为刹帝利所生。以之与王,告为刹帝利之女,有何不宜。”释迦族诸人赞成甚善,呼王之使者云:“甚善!予等奉献一女,汝可受之伴其归去。”

    然,使者等自思:“此等释迦族诸人,对于出生种姓傲慢,彼等口说:≈lso;此予等同种所生之女’,但与不同等之女。因此,必须此女与此诸人一同同席而食,始可得行。”于是,彼等作如次之言:“予等伴归,但请此女与贵君等一同同席进食而后归去。”释迦族诸人与使者等宿泊之处,又复思虑如何处置。摩诃那摩云:“汝等忧虑无用,予使方便之法。贵君等于予食事之时,美饰禹翅刹利,伴其前来,而于予食少许时云:≈lso;大王!如是所谓之某王有信前来,请御览此使书。’于是,使予见信。”诸人善遵其命,于彼食事之时,美饰此女,摩诃那摩云:“伴女前来予处,与予一同进食。”诸人云:“饰女之后,即前来。”但稍延缓而至。彼女谓与父一同进食,将手放入同一容器之中。摩诃那摩与彼女一同取一片食物入口,而于伸手取第二片时,彼等云:“大王!如是所谓之某王有信前来,请御览此使书。”彼等呈上书信。摩诃那摩云:“吾女!汝且进餐。”彼以右手置容器中,以左手取信阅读。彼于熟读使书之间,彼女进食。彼女食事终了,彼则洗手漱口。于是,使者等对彼女确为彼之女持有确信,而不能知其秘密。

    摩诃那摩派遣诸多服侍之人,送女前往。使者等伴随彼女抵舍卫城,向王申述:“此女生为正统,确系摩诃那摩之爱女。”国王甚喜,装饰市中后,积财宝如山,使女立于其上,为之灌顶,即第一后妃之地位。彼女受王之宠爱。

    其后不久,彼女怀妊,受王十分照顾,十个月满,分娩生产一黄金色之王子。命名之日,王遣人亲往自己太妃之所讯问:“释迦王之王女禹翅刹利生产王子,应附何名?”而持此使书前住之大臣,生来稍有耳聋,彼往太妃之所传命,太妃闻此云:“禹翅刹利于未产子时,尚且凌驾一切诸人之上,今将更为大王所宠爱之甚者。”聋大臣误将瓦拉巴(有宠爱者)之言辞,错听了解为毗琉璃(增长者),向王之处回报云:“大王!王子殿下应附以毗琉璃之名。”国王自思:“此必为我等祖先之族名。”于是命名为毗琉璃。

    自此,王子与一般王子同样被尊敬长大。七岁之时,彼见其他儿童,由母方之祖父家中持来象马等玩具,于是,向母后妃问曰:“母亲!他之儿童由祖父之家持来赠物,而我不得任何人处持来。母亲!汝无父母耶?”彼女云:“吾子!汝之祖父乃释迦之王族,然住甚远,故无何馈赠。”彼女哄骗于彼。

    更于彼十六岁时,彼云:“我欲往与祖父相会。”母:“汝欲往彼处何为?”彼女对彼阻止。彼再三再四乞愿,后妃之母遂加承诺:“如是,予等前往。”彼向父王告知后,由多数之从者相随,出发前往。禹翅刹利于此之先送信嘱云:“予在此生活安乐,贵君切勿使彼知悉任何秘密。”释迦族人等知毗琉璃前来,皆谓:“我等不能对彼尊敬。”并将幼年之儿童等全部送往乡间。

    王子到达迦毗罗城时,释迦族之诸人集坐于公会堂中,王子往公会堂中站立,诸人云:“此为汝之祖父,此为汝之叔父。”彼向诸人巡回应对。彼为辞仪颇感背痛腰酸,但并无一人对自己答礼,彼见而问曰:“何故对予不返致辞仪。”释迦族之人等云:“青年子弟等已均往田舍之故。”于是,对彼与以敬意。

    彼于停留数日间后,随诸多之从者而去。此时,有一下婢以牛乳与水净洗彼于公堂所坐之座椅,并讥嘲云:“此为禹翅刹利下婢之子所坐之椅。”王子从者一男因忘置兵器于堂中,返回来取,不图耳闻对毗琉璃王子之骂声,兵士问其秘密,知“禹翅刹利王妃乃释迦族之摩诃那摩下婢之胎所生”,此男向兵士等传闻此话:“禹翅刹利实为下婢之女”,于是,兵士中大起骚动。王子闻此,心中深为含恨:“甚善!此奴等以牛乳与水净洗予所坐之椅,当予即王位之晓,立即取此奴等喉管之血,以洗净予所坐之椅。”

    彼向舍卫城归来,大臣等将一切事向王申述,王对释迦族人发生愤激:“彼等以下婢之女与我。”于是,对禹翅刹利及王子所受之尊敬,完全废止,只与其得相当于奴隶男女之待遇。

    由此经数日后,佛来王宫处坐。王进其处白佛:“世尊!贵君之亲族人等与我以下婢之女,故予对彼女及其子废除尊敬,只与其得相当奴隶男女之待遇。”佛言:“大王!释迦族之人等所为,固有不当,如与之,则应与以同族之女。然,大王!予向陛下申言,禹翅刹利确为王女,于刹帝利族王之宫殿受灌顶者;又,毗琉璃亦为依刹帝利族之王所生者,≈lso;母之姓等何关,乃父之姓始为标准。’此,古之贤者所云。有拾集薪木之贫苦妇人而得与以第一后妃之位,而于彼女之胎所生之子得即亘十二由旬波罗奈之王位,称运薪王。”王闻此法语甚喜,“以父姓为标准”,对其母子恢愎原来之尊敬。以上为佛说采薪女本生谭[第七、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一卷第一八六页]。

    有王之将军般多拉,因自己之妻末利不产,以为石女,彼云:“汝归里之母家。”遣彼回拘尸那揭罗,彼女云:“俟拜会佛申述后离去。”彼女往入祇园精舍,礼拜如来后,立于一方。佛:“欲往何处?”末利:“夫遣予归里之母家。”佛:“是何缘因?”末利:“夫以我为石女,不能产子,世尊!”佛:“若如是言,汝无去之必要,汝且回返。”因佛是言,彼女甚喜,向佛顶礼后,归往住居。将军问:“汝何故转返?”女云:“十力尊者作返回之言,贵君!”将军于是言曰:“如来必定无违此判其理由。”其后不久,彼女怀妊,彼女生妊妇之欲望。女:“予起欲望。”将军:“欲望为何?”女:“毗舍离市有几所王家灌顶吉祥之池,予欲下往沐浴,更欲饮其水,贵君!”将军答曰:“甚善”,彼持十人力之弓,使彼女乘车,出舍卫城向毗舍离而行。

    尔时,有一与拘萨罗王之将军般多拉一同于阿阇梨家修习学问名摩诃利之离车族人,彼为一盲目者,彼教授离车族人等事物之道理及正法,住于城门之附近。彼闻车撞门阈,彼云:“此为末罗族般多拉马车之音,今日离车族人之间必起危险之事。”

    在池之内外有强固之卫兵,上张铜网,巡回看守,无鸟入隙。然,此将军由车降下,以剑追逐卫兵,斩断铜网,使其妻入池中沐浴饮水,自己亦于沐浴后,使末利乘车出市,由来路而去。

    卫兵等往离车族之处告诉缘由,离车族之诸王愤怒,其五百人乘五百车乘出发往捕末罗族之般多拉归案。诸人向摩诃利语其缘由,摩诃利云:“不可前往,彼将贵君等全部杀光。”离车:“我等如何不可成行?”摩诃利:“汝等见车轮之毂嵌入地中之场所,即赶速撤退。若由彼处不得退回,则闻前方有如落雷之音时,急速撤退。如仍未得退回,则贵君等见车之前部有裂痕之处时,即速撤退,决不可再由此而前进。”但彼等不依其言而退回,反而随后不停追赶。末利认出彼等告其夫曰:“贵君!后面见有多数车乘。”般多拉:“当汝见车队成一车之样时,请告知。”彼女见车队成一直线,见为一车之状时,彼女云:“贵君!除见一车头之外,不见其他。”般多拉:“如是,汝来持此。”于是将手绳交付彼女后,彼立于车上,使弓载于车上。于是,车轮毂处向地中陷入,离车族人至其处见之,仍不引退。般多拉稍向前行,弹弦使鸣如落雷之音,然,彼等仍不回返。于是,般多拉立于车上放出一矢,使五百车乘之前部造成裂痕,而五百之王之腰带处均被贯通,始行进入地面。彼等不知自己被射之事,而叫曰:“汝停。”更又向前追赶。般多拉立于车上云:“汝等皆为死人,予无与死人相斗之事。”离车:“死人者能如我等之状耶?”般多拉:“如是汝等,最前者解带一观。”彼等最前者于解带之同时,其男倒地而死。于是,般多拉云:“汝等皆亦如是,各自归还自己之家,济托应济之事,教汝妻子,然后解带。”彼等果如其言而皆死。

    般多拉伴末利归舍卫城,彼女产生十六对之双生儿,皆强而有力,通达一切学问技艺。彼等各持一千从者,与父一同前往王宫,只彼等自身,已使王宫之庭院充满。

    某日,因不正之裁判而败诉人等,见般多拉归来,大声呼叫,向彼诉说法廷官员不正裁判之始末。于是,彼往法廷裁判事件,使各人之物归为自己,公平断行,多人大声喝采。王问:“此何事耶?”闻其缘由,心甚欢喜,将此役人等全部罢免,使般多拉司掌法廷。自此以后,彼公平施行裁判。然,先期之裁判官,为未获得贿赂,收入减少,企图离间彼与王家间之关系,谓般多拉希望王位,国王闻入彼等之言辞,心中不能安稳。“然,今于此处杀彼,则必起人民之非难。”王再思考,收买雇用多人,使彼等在边境掳掠抢劫,然后,呼般多拉云:“边境扰乱,汝与汝子等共往诱捕贼人。”王下命令遣派。一方派遣强力之兵队多人与彼共同前往,将彼与彼三十二人之子一同斩首归来。彼往边境,被收买之盗贼等云:“将军前来。”于是,一齐逃散。彼平定地方,人人喜悦而回返,然,距市内不远处,兵士等斩彼与彼子等之首。

    当日,末利正招待两大声闻及五百比丘。然,于晨朝之中,多人持信交付彼女:“你之主人及子等,同被斩首。”彼女知此事件,然,并未向何人言说何话,将信纳入怀中,仍响宴比丘。彼女之使者等向比丘献食后,运来酥之容器,然,容器于长老之前破坏,法将舍利弗云:“应坏者坏,可勿心忧。”末利由怀中取出信件向长老云:“三十二人之子与彼父一同斩首,此信赍来予所,予闻此尚不忧虑,酥之容器为物,损坏又有何忧虑,长老!”法将舍利弗曰:“无相亦无知云云。”长老起立说法后,归精舍而去。彼女唤三十二人儿媳近前,教彼等曰:“汝等之主人无罪而被杀,此为受前业之果报,决不可悲泣,而对王亦不可怀怨。”

    王之间谍等闻其言,将彼等无怨之事向王报告,王甚感动,亲来彼女之住居,向末利及其儿媳等致歉,向末利施以恩宠。彼女云:“感王盛意。”王去后,彼女向死者人等捧献供物后,沐浴毕,来王所向王云:“大王!予蒙恩宠,别无所求,惟请王允许三十二人儿媳及予回归里之家中。”王与同意。彼女将三十三人儿媳各各遣送自己之乡里后,彼女自己亦归往拘尸那揭罗市自己之里家。

    王授与将军之甥名长作者以将军之位,然彼思:“予之叔父为此王所杀。”于是,彼窥王之隙。王自从杀害无罪之般多拉以来,后悔而生活,心不得喜悦,对王位亦无乐味。时,佛住于释迦族国乌伦坡市附近,王往其处,于距僧院不远之处张幕野营,与少数从者同往精舍出发拜佛。王将五种标帜交付长作,唯一人进入香室。————凡在法庄严经中所有者,同样如是说明。王入香室后,长作持王之五种标帜前往以毗琉璃为王,与先王只余一马及侍女,余者皆往舍卫城而去。王与佛作快乐之问答,出来不见军队,问及侍女闻其事件,王云:“予与吾甥一同往捕毗琉璃。”王向王舍城之市前来。但因时间天晚,虽然到着其市,但城门已闭,于是,于某公堂中卧宿,王为风热所恼,夜间死于其处。天明,诸人闻侍女悲泣哭声,向其王申述:“大王!拘萨罗王可怜已崩逝矣!”王为其叔父以非常之供养安葬。

    毗琉璃王得王位后,忆起复仇之事,彼云:“誓将释迦之族人全部虐杀。”于是,率大军出发。是日晨起,佛观察世界,知亲族人等将灭亡之事,佛思:“亲族人等不可不救。”于是,于晨朝中巡回托钵,获来食物,佛归香室如狮子之卧于床。至黄昏,于空中飞奔至迦毗罗城之近郊,坐于叶荫稀疏之一株树根之下,而距彼处不远,在毗琉璃之王国境内有一叶荫浓密高大之尼拘律树。毗琉璃发现佛后,近前问候云:“世尊!何故于此炽热之时,坐于叶荫稀疏树根之下,彼处有叶荫浓密尼拘律树之根,请坐于其处,世尊!”佛:“无妨,大王!于亲族之叶荫,颇感风凉。”王闻佛言自思:“此必佛为守护亲族者而来。”与佛寒喧后,引兵回归舍卫城而去,佛亦起立回归祇园。王对释迦族又忆起怨恨,再度出发,于彼处见佛,又再引返;三度出发,于彼处见佛又引返。于第四度前往之时,佛观察释迦族之前业,知彼等向河中投毒之业成熟,已不能救,于是,佛于第四度时,未曾出发。于是,毗琉璃王将释迦族自乳儿以下全部虐杀,以彼等之喉血洗净其所坐之腰椅而归。

    佛于三度前往归来之翌日,行乞后食事终了,于香室休息时,由四方来集之比丘等,坐于法堂中云:“诸位法友!佛现自己之姿,引王回返,使亲族人等由死之危险得救。佛如此为亲族人等尽力。”彼此互语佛之德行。佛出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其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如来为亲族尽力,非自今始,前生即有尽力之事。”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不扰乱十种王法,正当治国。某日,国王自思:“在阎浮提土地之上,诸王住有多柱之宫殿,因此,造有多柱之宫殿,已不珍奇。今予将作一根柱之宫殿,为优于一切诸王。”于是唤木工等前来,王云:“为予营造一非常美观之一根柱之宫殿。”木工等应命往入森林之中,见有诸多适合建筑宫殿一根柱之壁直之大树,木工自思:“此树其宜,然路不平坦,不能运下。自王申述定夺。”一如所言。于是王云:“可以某种手段,徐徐运下。”木工:“大王!讲求任何手段,皆为无用。”王:“然则于予之王苑,搜索一根前来。”木工等往御苑发现伸展甚直一棵树木,然,此为村人及市人所崇拜之树,由王家常得供物吉祥之娑罗树,木工等往王所告知此事。王曰:“汝等于王苑发现树耶!如是可往伐之。”王下命令,彼等受命,每人手持香及花鬘等物前往御苑,于彼树上,以香水捺五指之手印,缠缚纽带,结以莲华之蕊,点燃灯火,捧献供物,施行供养,并祝告使闻曰:“今后七日,予等应前来伐树。此乃王之命令,栖于此树之神祇,务祈迁往他所,予等无罪。”

    栖于此树之树神闻此语后自思:“木工等欲伐此树,则予自己之栖家,必定崩溃。栖家终了,自己之命亦立即告终,而绕此树所生之年少之娑罗树上栖息之亲族诸神,均将多无栖家。概我自己灭亡自己受苦,同样,亲族之灭亡,自己岂应不苦耶?故予必须救彼等之命。”于是,彼于午夜夜中,以神之庄严饰身往入王之寝室,于室中辉映一道光明,而于卧塌头端之处啜泣而立。王见彼而颤怖,与彼谈话唱最初之偈:

    一

    尔着美衣着 何人立虚空

    泪流为何事 怖来由何处?

    神之王闻此,唱次之二偈:

    二

    大王!我来生存于尔国 跋陀娑罗人知我

    我受数多之供养 延续六万岁之年

    三

    于诸市中造诸家 亦造种种之宫殿

    四方之王不害我 诸人对我不疏远

    人人向我施崇敬 尔实对我应供养

    于是,王唱次之二偈:

    四

    然予从未见 如是粗树身

    长周实高广 生来尔优姿

    五

    使我造宫殿 单柱心愉快

    我将使汝居 尔可终永生,夜叉!

    神之王闻此,唱次之二偈:

    六

    如斯我之身 将由树离去

    种种尔断我 片段尔斩去

    七

    斩顶伐中间 最后切除根

    如斯被切割 虽死不为苦

    于是王唱次之二偈:

    八

    恰如斩手足 斩耳鼻尚生

    更后如斩头 其死实可苦

    九

    跋陀娑罗!片段被切断 森林之主!汝为安乐否

    是缘何理由 尔望片段切?

    跋陀娑罗向王说是,唱次之二偈:

    一〇

    我有是理由 理由具足法

    我望切片段 大王!请闻我之事

    一一

    我为亲族增安乐 我于其旁为护者

    今我已为害彼等 他树彼等将尝苦

    王闻是语,非常欢喜云:“此神之王诚为正直,自己之栖处灭亡,而不欲亲族之栖家灭亡。为亲族而为利行,自己欲与彼等安心。”于是唱结尾之偈:

    一二

    汝之所思实适思 跋陀娑罗森林主

    尔冀亲族之利益 授我御身施无畏

    神之王为王说法而去。王守彼之忠告,积布施等之福德,死后得生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是,如来于前生亦为亲族行利行。”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栖于娑罗树年青之神是佛之诸弟子,神之王跋陀娑罗实即是我。”

    四六六 海商本生谭

    [菩萨=木工]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为提婆达多率五百之家族堕地狱事所作之谈话。提婆达多见自己之弟子为二大长老带去时,悲痛不堪,由口中吐出热血,为激病所苦;而彼思起如来之德:“九个月之间,对如来不利益,而佛对自己并无恶心,八十人之大长老对自己不持恶意。因自己所造之业,今自己已全无依靠,无论由佛、由大长老等、由亲族之长上罗睺罗长老、由释迦族之主家,自己已均被所弃。予今将往佛所谢罪告白。”彼向从者指示,担持自己之卧榻,于夜间旅行到着指萨罗城。

    阿难白佛:“世尊!提婆达多向[佛]谢罪告白而来。”佛答:“阿难!提婆达多不能与我相会。”当提婆达多到着舍卫城之市内时,长老再度白佛,世尊亦同样回答。提婆达多来至祇园精舍门前之祇园莲池附近,其恶果已达于顶点,身体中发热,思欲沐浴饮水,彼云:“放下卧榻,我欲饮水。”在立于地面之同时,未能得心之满足,大地开口,忽由阿鼻地狱喷出火焰,将彼包围。彼思:“自己之恶业,达其顶点。”想及如来之德。

    我持此诸骨 奉彼优异人

    神中之神者 人法调御师

    普观一切者 具足百福相

    如斯之佛陀 归命以生命

    彼以此偈赞佛而归依,然后堕往阿鼻地狱。彼有五百之家族侍者,此等家族与彼为党,亦为讥骂十力世尊,均再生阿鼻地狱。如斯,提婆达多率五百之家族堕入阿鼻地狱。

    某日,比丘等于法堂对此谈话如花开放:“诸位法友!恶人提婆达多对等正觉者持怨恨,不能观察未来可怖之事,与五百家族一同堕入阿鼻地狱。”佛出往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欲胜得财物与尊崇,始终不离贪欲,不观察未来可怖之事;然,彼于前生亦不观察未来可怖之事,为贪现前之安乐,与其相随之诸人一同招来极大之破灭。”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距波罗奈之都不远之处,有一木工之大聚落,包容一千之家族。木工等云:“予等为贵君作卧榻、作腰椅、造家屋。”于是,由诸人之手借入莫大之借金;然,未能完成任何一事。诸人每逢木工等,辄辄催促借金,与以妨碍。

    彼等为债权者所恼,不能居住,彼等自思:“应往他国某处居住。”于是,入森林中伐树,建造船只,下至河中,运至距离村镇八分之一由旬之处放置。于午夜之中返村,携同妻子至停船场所,彼等乘船,次第出海,随风漂流,于大海之中寻着一岛,其岛上自然生有米、甘蔗、芭蕉、庵罗、阎浮、波罗蜜、椰子等以及种种样样果物。先是某人遭遇船难,较彼等先行到着此岛,食米等食物及甘蔗等,住于其处,彼人身体壮大裸体、须发杂乱伸张。木工等自思:“此岛若为罗刹占领,我等必全部被杀,宜先作探险。”于是,由七名健壮力强男子,以五种武器固身,下船探险岛上。尔时,住于岛上之人,朝食完毕,饮蔗汁后,安乐满足,于精神愉快之场所————如银板砂地之上清凉树荫之下,仰面横卧,彼自语云:“住于阎浮提人,耕田播种,不得斯乐;实则此岛于己,较阎浮提为优。”于是,高歌叙其欢乐。

    佛言:“汝等比丘!此男歌欢乐之歌。”唱最初之偈:

    一

    耕田播种彼人人 诸人种种业果生

    彼等不享此国乐 吾实优于阎浮提

    然而,向岛上探险诸人,闻听歌声云:“此为人声,寻察一观。”于是,循声追寻,发现此男,彼等自思:“此必夜叉。”于是,惊恐张弓备矢。彼男亦见彼等,恐被所杀,乞愿云:“君等!予非夜叉,乃一人也,请留我命。”“汝为一人,何以全身裸露?”于是,彼等以种种问题问彼,为了解彼为一人之事。彼等接近彼男之处,交谈以友情之话,询及何以彼来至此岛,彼向彼等语以真实后,告曰:“君等为自有福德,来至此处,此为最优之岛,实际无须自为工作,即能生活,自然生有米及甘蔗及其他无尽。请安心而住,无任何忧虑。”“然则,予等住于此处无其他之危险耶?”“此处无其他危险,然此岛为神所领有,神等见君等大小便时,将生怒意,因此方便之时,挖取足用之砂,然后请以砂隐蔽。只此是为危险,其他即无,但切须时刻留意。”于是,彼等开始于其处住居。但于此一千之家族中,五百家族各有一人,即合计有二人长老之木工。其一为愚者,贪欲美味之物,另一人为贤者,无美味之执着。

    尔后,彼等皆安住于其处,身体肥壮。但此等诸人长久无醉,彼等自思:“用甘蔗之汁作酒而饮,岂不甚善。”于是,制酒饮之,任醉歌舞娱乐。彼等烂醉,到处便溺,不加隐蔽,成为岛中厌弃不快之物。诸神愤怒异常,考虑以海水高涨,洗净此岛,诸神云:“今日时已闇夜,我等今日之集会不成;由今日起至第十五日满月布萨之日,月升之时为期,使海水高涨,将此奴等一切杀之。”诸神规定日期,然诸神之中,有一正神,彼起怜愍之心:“此诸人等不可在自己眼见之前杀之。”于是,于彼等食夕食,于家之入口处,快乐言谈而坐之时,神以一切美丽之庄严饰身,向岛中辉映一道光明,立于北方之空中:“汝诸木工!诸神忿怒汝等,不可再住此处,自今半月之后,诸神使海水高涨,全部淹杀汝等,汝等速由此处逃去。”彼作是言,唱第二之偈:

    二

    之夜月东天 海水大力浸优岛

    汝等如欲不被灭 他之寄所速逃去

    神如是与彼等忠告,归往自己之场所。彼去之后,彼之友人一残忍之神自思:“纵然闻彼之言,人皆逃去,自己亦将妨碍此奴等之去,加与此奴等以大危害。”彼亦以神之庄严饰身,向村中辉映一道光明而来,立于南方之空中而问曰:“有一神曾来此处耶?”诸人:“我等已见。”神:“彼神向汝等作何言耶?”诸人:“尊神!如是如是。”神:“彼神不欲汝等住于此处,故为此怒话,汝等勿往他所,可住此处。”如斯言毕唱次之二偈:

    三

    诚此海水力 不碎此优岛

    我观数徴相 尽乐勿忧怖

    四

    数多之食物 饮食优止住

    尔等无何恐 子孙共乐处

    如是,彼以此二偈安慰彼等后离去。彼去后,愚者之木工不取正神之言,告其他之木工等云:“诸君!请听予一言。”于是,唱第五之偈:

    五

    南方现之神 彼呼住安稳

    北方现之神 不知畏无畏

    南神有真理 乐住勿忧怖

    贪欲美味食物之木工等,听取愚者之言;然,今此一贤者之木工,则不取南神之言,告其木工等唱次之四偈:

    六

    互如此等夜叉语 一云安稳一宣畏

    然我闻语细思量 速即离此免破灭

    七

    集合诸人速造船 坚容器具独木舟

    若此南神语真理 则此北神语为空

    八

    吾等不弃此岛去 吾等船供不幸时

    若此北神语真理 则此南神语为空

    诸君皆共乘此船 吾等彼岸得安渡

    九

    不取最初为最优 最后闻得亦不取

    吟味中间取此者 此人到达最优处

    如是,彼更云:“予等实行二神之言,准备船只,较为妥善。若最初之神言真实,则乘船逃生;若今又一方之言真实,则将船置于傍边,而常住此处。”贤者如此言说,愚者答:“君为于杯中观鳄,君无乃长眠过度。最初之神对我等怒语,而最后之神对我等爱语,我等弃此优岛将往何处?若君欲行,可率从君人等造船,我等无造船之必要。”

    贤者率自己随从人等准备船只,装载一切必要物品,与诸人等共立于船中。其后满月之日,月升之时,海水扬波及于膝深,施行洗岛。贤者知海水上扬,解船放入海中。与愚者木工一同之五百家族:“海浪前来洗岛,只有如此之深而已。”彼此互相交谈而仍然就坐,然海水继而成为腰深、成为人之背深、一多罗树深、七多罗树深,此岛终于为海波运去;而贤者之作法为善,不执美味,能得安全。愚者木工对美味贪欲,不能观未来之危险,与五百之家族共同招来破灭。

    结分

    今有富于对他教训之现正等觉者有三偈,说明其事:

    一〇

    彼等恰处海当中 应如商估安全行

    善为辨知未来事 贤人微末不轻过

    一一

    贪美味者愚昧故 不善辨知未来事

    沉没如此生起中 恰如诸人沉大海

    一二

    准备未来应为事 应为之事慎勿惊

    如是准备应为者 应为之时无惊险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提婆达多于前生即执著于现在之安乐,不观未来招致与随从人等之破灭。”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愚木工是提婆达多,立于南方非法之神是拘迦利,立于北方之神是舍利弗,贤者之木工实即是我。”

    四六七 欲爱本生谭

    [菩萨=贤者]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婆罗门所作之谈话。住舍卫城一婆罗门,于阿致罗伐底河岸,为作耕田而拓伐森林。佛见彼根机成熟,入舍卫城托钵,往路之近边而行,与彼亲切交谈。佛:“婆罗门!汝作何事?”婆罗门:“瞿昙!予拓伐作田。”佛:“善哉,婆罗门!精进甚佳。”如是言毕而去。如是,无论伐树拓殖美好之田时,耕种时或灌水时,佛均来与彼亲切交谈。播种之日,婆罗门云:“瞿昙!今日为予之播种祭日,予于此种子结实之时,将以佛为上首,向僧团为大布施。”佛即默然而去。复次于某日,婆罗门前往眺望田之作物,佛来其眺望之所,问曰:“婆罗门!汝为何事?”婆罗门:“瞿昙!予眺望田之作物。”佛:“婆罗门!甚善。”如是语毕而去。尔时,婆罗门自思:“沙门瞿昙时时前来,必欲乞得食物。予将施彼食物。”彼归家之日,佛又来其处,于是,婆罗门对佛起非常信赖之心。

    不久,作物结实,决定明日刈田之婆罗门,寝于阿致罗伐底河上游之处,终夜降落冰雹,河水大涨,一株之茎无余全部流入海中而去。洪水退后,婆罗门全部之田皆归无用,以自己之力到底不能再建,彼受此重大之悲创所击,以手抱胸哭泣归家,悲叹横卧。朝起,佛见为悲创所击之婆罗门,佛思:“惟有自己可救此婆罗门。”次日,向舍卫城托钵,集施而归,佛遣比丘等回返精舍,唯一人侍者弟子相伴来至彼家之门前。婆罗门闻佛前来,思:“此必予之友人前来交谈。”于是,震起精神向前坐起,佛入来坐于所为之设座。

    佛:“婆罗门!何故如是消沉?贵君有何不快之事?”婆罗门:“瞿昙!予于阿致罗伐底河岸伐树以后,予所为之事如贵君所知,但今予之作物全部为洪水流失于海中,无一残存。损失百石之谷物,因而予非常悲痛。”佛:“婆罗门!然则由悲痛,失去之物究竟能再返回耶?”婆罗门:“不也,瞿昙!决无此事。”佛:“如此,汝何故悲痛耶?此等诸有情之财货者,生时即生,亡时即亡。任何造作之物,无不灭之法者,汝无须愁苦。”

    佛如是慰彼,示彼适合之法,说欲爱经;说经终时,前此悲痛之婆罗门获预流果。佛为彼除悲后,由座起而回归精舍。市中人等尽知其事:“佛为如此悲恼之婆罗门攘除悲痛,获预流果。”

    比丘等于法堂谈论此事,如花开放:“诸位法友!十力尊与婆罗门结友亲交,以方便为悲恼之婆罗门说法,攘除其悲,使获预流果。”佛出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即有为其攘除悲痛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之梵与王有二王子,王授兄以副王之位,授弟将军之位。其后,梵与王崩时,大臣等欲使兄之王子灌顶,但彼云:“王位于自己实无意义,请授与弟。”大臣屡请,均遭拒绝,而于其弟灌顶时亦云:“统治之事,于自己无意义。”副王之位,彼亦不望。“如是,请受美味饮食,住于此处。”虽云如此,但彼云:“住于此市,于自己无可为之事。”于是,出波罗奈去赴边境,住居近于其处豪商之家,自行劳动生活。其后,众人知彼为王子,不使彼工作,而为与王子相同之奉侍不怠。

    尔后,王之官吏为调查耕田之境界,来至其村,豪商往王子之所云:“王子殿下!我等扶养贵君,请向王弟陛下送信,免除我等之租税。”彼云:“甚善。”与以承诺。彼送信云:“自己于此豪商家之荫而生活,为予自身,望得免除此者之租税。”王云:“甚善。”如其所云。于是,其村居住人等,更有住于其他地方人等亦来至彼所云:“我等向贵君奉上租税,请免除我等之租税。”彼亦使此等诸人之租税为之免除。自此以来,此诸人等向彼奉交租税,如是,彼之所得财物及名声颇大,于是,彼之欲望亦与之共同增大。

    彼随后对王请求所有地方,更要求副王之位,其弟之王亦如其所云与之。彼之欲望,如之增长,虽为副王不能满足,为欲获得王位,引率地方人众来至城外:“授我王位,否则战争。”彼以书信送交弟王。其弟自思:“此昏庸者,先于王位及副王之位均与拒绝,今云以战争取得相见。然若自己与之战争,将彼杀之,则必对自己引起非难。王位于己何益?”于是,弟向彼云:“王位之事,予已十分满足,请足取之。”彼得王位,与弟以副王之位。此后,长期治国,彼欲望甚深,一国之王不能满足,彼望为二三国之王,彼不知欲望之尽所。

    尔时,诸神之王帝释观察,“于此世界,究竟谁对父母行孝?谁积布施等福德?谁为欲深?”彼知此男欲深,彼思:“此昏庸者仅波罗奈之王国不能满足,应与彼以一教训。”帝释身扮青年婆罗门之姿,立于王宫入口,使人回禀:“贤明之青年,立于门所。”王云:“请其入内。”于是,往入,向王殷勤问候。王:“汝何故而来?”青年:“大王!予有欲向王申述之事,愿为秘密言之。”帝释以其力,使诸人立即退出。于是,青年婆罗门向王云:“大王!予知有三都城,街市繁华,人烟稠密,亦具有军队。予以予之力取得此等都市之主权,奉献与贵君。不可犹豫,须早速行。”欲深之王答曰:“谨如尊命。”但为帝释之力所拘,未能问及:“贵君为谁?由何处来?欲获何物?”帝释只言此数语,即往三十三天其住处而去。

    王呼大臣等至曰:“一青年婆罗门云取三都之主权为奉献,速唤彼前来,向都中巡回击鼓,集合军队,速往取三都之主权,不可犹豫。”大臣:“大王!究竟是否对此青年婆罗门殷切交谈,更是否问其住居?”王:“不也,既未殷切交谈,亦未问其住居。速往寻彼前来相见。”

    诸人前往寻彼,但不得见。“大王!都中未见此青年婆罗门。”向王报告。王闻之甚苦,闷闷自思:“三都之主权归于无有,自己高尚之名声亦成泡影。此必青年怒予而去,既未向自己索取报酬,亦未告以住居。”然,欲深之王,身体发出高热燃烧,胃中搅痛,下痢出血,每咽食物,必定下痢,医者不能治愈,王体衰弱已极。而彼之病情,都中遍知。

    尔时,菩萨学一切学问技艺终了,由得叉尸罗归来至父母之前,而闻彼王之一切始末。“自己为王治愈此疾。”彼往王宫之入口,使人回禀:“一青年婆罗门前来为王医病。”王云:“伟大伟大,四邻无比之医生尚不能治愈此疾病,此青年后辈能为何事?与以酬金逐出。”青年婆罗门闻此云:“予非为得治疗医金,予之治疗,惟取药之原价。”王闻之:“甚善。”与以承诺。青年向王问候后曰:“王请勿忧,大王!予为治疗,但请说明病情之原因。”“汝闻原因将谓如何?速与我药,我需饮药。”王发怒意。“大王!医者知斯病为斯所起,而后始能作适当之药。”“可矣!可矣!”于是述其原因,由一青年婆罗门来,云取三都之主权奉上之事开始,一切之始末言说无遗后,王云:“此为欲望,使予起病,汝如能医疗,请即治疗。”菩萨:“如此,究竟王因悲叹即能使此等都城入手耶?”王:“不也,不能入手。”菩萨:“既然如是,王又何须悲叹耶?大王陛下!一切有无生命之物,任何之物将坏损逝去,自己之身体亦是。在获得四都主权情况下,大王不能一时进四皿之食,卧四张卧榻,更不能一度着四组之着物,王不可欲深。此欲望增大,则四种恶趣即不能免。”于是,摩诃萨向王忠告并示法唱次之诸偈:

    一

    欲求彼欲望 欲若实现时

    人间获此欲 诚然心喜欢

    二

    欲求彼欲望 欲若实现时

    夏日时增渴 更欲再求欲

    三

    恰如生育牛 其角渐增长

    暗愚鲁钝者 凡事由无知

    爱欲与渴望 日益弥增大

    四

    地上米麦田 牛马与奴仆

    与之不满足 心静可正行

    五

    王以统御力 领海与大地

    此方尚不满 望获对岸地

    六

    心想诸欲望 不能得满足

    由此转回返 观彼之无益

    人人以智慧 实能得满足

    七

    智慧满足为最优 不以欲望被燃烧

    彼以智慧满足者 不为爱欲被奴役

    八

    破去诸欲望 少欲无贪取

    心量如海宽 不为欲望烧

    恰如草作履 恶草应摒弃

    九

    欲望各弃去 到达安乐处

    若望得安乐 应弃一切欲

    然,在菩萨语此偈时,菩萨以王之白伞盖为所缘生白遍定。王之病体亦豁然全愈,心甚欢喜,由病榻坐起云:“如彼诸多医者不能治愈予疾,然,贤青年人以自己智慧之药,使予病痊愈。”于是,王与彼交谈,唱第十之偈:

    一〇

    尔语八偈 凡值千金

    大婆罗门!汝可取金 尔语善诚

    摩诃萨闻此,唱第十一偈:

    一一

    几百千金亿万金 于吾已无何意义

    我今语王最后偈 心无欲望存快乐

    王非常欢喜赞叹摩诃萨,唱结语之偈:

    一二

    青年善人实圣者 了解一切诸世界

    爱欲实为苦之母 彼之贤者善了知

    菩萨:“大王勿懈,请实践法。”彼向王忠告后,向雪山凌驾虚空而去,而后出家为仙人,于尽形寿间,修行四梵住,成应生梵天界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是于前生,我亦取除此婆罗门之悲。”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此婆罗门,贤明之青年实即是我。”

    四六八 阇那散陀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为忠告拘萨罗王所作之谈话。一时,王得意于主权之荣耀,执著于爱欲之乐,不行裁判,怠于奉仕佛陀。某日,王忆起佛十力尊,须往拜佛,于朝食后,乘华丽之马车向精舍出发,拜佛而坐。佛言:“大王!何以长久未见?”王:“世尊!必须处理之事甚多,未有奉仕佛之机会。”佛言:“大王!贵君住近于如我之忠告者一切智佛之精舍时,怠忽之行,实不适当。王者不可懈怠于王所应为之事,王对国之住民如同父母,应止违误之方法,决不扰乱十种王法以行其治国之道;王正之时,则臣下对王亦正。然,我为如此忠告,而于贵君正当治国之事亦决不珍奇,昔之贤人等未曾发现有忠告之阿阇梨时,尚能从自己之思考确立三善法,为诸多众人说法而附从于彼之人等皆得满赴天界。”佛应王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再生于第一后妃之胎,名曰阇那散陀王子。彼至成年,修习一切之学问技艺,由得叉尸罗归来时,王对一切牢狱施行大赦,授彼以副王之位。其后,父王死,彼即王位,于都城之四门,都之中央及王宫之入口,合计作六布施堂,每日舍弃六十万金,行震撼全阎浮提之大布施。又将牢狱常时开放,处刑所与以破坏,以四摄事摄治世之人等,守五戒、住于布萨会、正当治国。时时集合国之人民:“行布施、守戒律、正当从事事业与商贾。青年之中,修习学问技艺、制作财富,不可为村之谎言事及如犬类之事,不可有粗暴之恶性,对双亲完成孝行,向一族之长上与以尊敬。”如此为之说法,使多人遵守善法。

    某日,王于满月之夜布萨日举行布萨,王思:“予将说法,使诸人众得更多利益,更为安乐、慎重生活。”于是,命击鼓巡行布告,由自己之宫女等开始,使都中之人全部一同集合后,于宫廷之中临时建造之假屋饰以美丽之宝石,王坐于华美之椅上云:“都中所住诸君,予对汝等说示苦法与不苦之法。耸耳勿懈,注意谛听。”于是说法。

    佛开充满真实之金口,以柔声向拘萨罗王说教:

    一

    诚此十等事 诸人若不为

    彼后至悔恨 阇那散陀言

    二

    尝不获得财 不获心中苦

    我思不索财 免后成悔恨

    三

    尝自为可得 我不习学艺

    无技生活惨 后终成悔恨

    四

    我尝语虚妄 离间与谗谤

    粗暴而恶性 后终成悔恨

    五

    我尝为杀生 惨忍且不施

    不怜诸生物 后终至悔恨

    六

    数多未婚者 为彼所服侍

    使成他人妻 后终至悔恨

    七

    诸多饮食物 多数被贮存

    未尝为布施 后终至悔恨

    八

    父与母双亲 年高衰老人

    多财不扶养 后终至悔恨

    九

    教师阿阇梨 满我诸欲望

    我轻此师父 后终至悔恨

    一〇

    沙门婆罗门 持戒有知人

    我尝不崇敬 后终至悔恨

    一一

    苦行实践者 寂静受崇敬

    我不践苦行 后终至悔恨

    一二

    此等十种事 最初从此者

    应为者当为 后终无悔恨

    菩萨唱以上之偈。

    如此,摩诃萨每半月为数多人众说示如是之法。多数人众守彼之训,完成此等十事,成应赴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大王!如此,昔之贤人等虽无师尊之人,依自己之思考说法,使多数人得赴天界。”于是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臣下等是佛之眷属,阇那散陀王即是我。”

    四六九 大黑犬本生谭

    [菩萨=帝释]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此世利行所作之谈话。某日,比丘等坐于法堂云:“诸位法友!世尊为专念多数人众之利益,舍弃自身精神愉快之住居,对世人为利行。达最上等正觉后,自着衣持钵,行十八由旬之道路,转五人长老之法轮,于半月之第五日说无我相经,使五人全部得阿罗汉位。更往郁鞞罗对螺髻外道示三千五百之奇迹,使之出家。于阿提达跋利耶耶说燃烧经,使千人之螺髻外道得阿罗汉位。往会摩诃迦叶于伽浮他(四分之一由旬)之处,以教授三种具足戒。又昼食之后,只一人行四十五由旬之道路,使补羯娑(屠家)族之子立于不还果。于二千由旬之处往会摩诃劫宾那授以阿罗汉位。又昼食后,只一人行三十由旬之道路,使粗暴恶性之鸯瞿利摩罗(指鬘)立于阿罗汉位。又行三十由旬之道路,使阿罗婆迦(旷野夜叉)立于预流果,王子之安全得被保证。位于三十三天三个月间,使八十俱胝之诸天得法现观。往梵天界破婆伽梵天之邪见,授一万梵天等阿罗汉位。而年年游行三界,向机根成熟之诸人,授归依、戒及道果。此外,向龙及金翅鸟等亦为种种之利行。”比丘等赞叹十力尊对此世利行之德。佛出于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现在我达无上等正觉,对此世所作之利行,决非珍奇之事;前生执着爱欲之时,我为世间亦作利行。”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迦叶等正觉者出世时,有乌西那拉王于波罗奈治国,迦叶等正觉者依四谛之教,使多人由系缚解脱,住于涅槃之人遍满各处,彼等于般涅槃后,长久期间,佛教衰落。比丘等营二十一不相应之生活,与比丘尼相接,产殖子女。比丘不遵守比丘之法,比丘尼不遵守比丘尼之法,优婆塞不遵守优婆塞之法,优婆夷不遵守优婆夷之法,婆罗门不遵守婆罗门之法,大部份诸人几乎皆取向十不善道业,人等之死后满于诸恶趣中。时,诸神之王帝释见新生之神甚少,彼观察人间,知诸人再生于恶趣,佛法日见衰微,究应如何处理为宜?彼思有一法:“使多数之人惊恐,于人人知所怖畏后,再为说法使之安心,于是再兴佛法,以为更逾千年之基础。”于是,命摩兜丽(天之御者)神变成摩诃康婆(大黑)犬————名曰大黑,持有如芭蕉型之四钢牙向四方放光,见而委实可怕,使妊妇一见而流产之可怖。————帝释以五根粗绳缚犬,饰以赤色之花鬘,自身持其绳端,身着两袈裟,发结于头后,饰赤色之花鬘,手执珊瑚色之弦、大弓,以指爪回旋尖端附着金刚杵之枪,为一猎师之身形,由街市一由旬处降落,而高声喊叫三次:“世间将亡,世间将灭。”使人怖畏;来至郊外,再行出声喊叫。人人见犬恐怖,入市向王申述其由,王急使封闭城市之入口。然,帝释跳越十八肘高之城壁,与黑犬一同立于市中。人人恐怖战栗,闭户逃入家中。

    大黑犬每一见人,即行追逐使人战栗,来至王宫。人人恐怖逃入王宫,入于王宫之中,将门紧闭。乌西那拉王率宫女等升于高阁之上。大黑犬扬起前足竖立于门柱之上大声怒吼,其吼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最高天界,普遍响彻,使全世界为一音响。此与布啰拏佉王本生谭中之布啰拏佉王之声及槃达龙本生谭[第五四三]中之须陀苏那龙王之声,连同此大黑犬本生谭中之声,共此三声,可谓为于阎浮提之最大之声。

    城中之战怖,无任何一人能与帝释对话,然,王奋起勇气,由窗中告帝释曰:“汝猎人!何以汝犬如是吼叫?”猎人:“因其腹中空饥。”王:“如是予将与以食物。”王如是语毕,将宫廷内诸人及王自己自身之饭食全部与之。大黑犬一口吞食,完全无余,更又吼叫。王更讯问,犬仍空腹未饱,于是,更持来象与马等之食物,全部与之。此亦一遍食毕,又将城中之食物与之,犬同样食之,又再吼叫。王:“此非为犬,必为夜叉,予须问明来意。”王恐怖讯问唱第一之偈:

    一

    黑黑尔可怖 白牙有光辉

    有力者!汝被缚五纽 犬为何同在?

    帝释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乌西那拉王!此犬之到来 非为索兽类

    绝灭人生命 黑犬解放时

    于是王问彼曰:“汝猎人!究欲如何?汝之犬欲食一切人之肉,抑只食汝仇敌之肉?”猎夫:“大王!乃欲食仇敌之肉。”王:“汝之仇敌,究为何人?”猎夫:“大王!悦不法行不正者。”王:“如是请就此者告语我等。”于是诸神之王告彼,唱次之十偈:

    三

    持钵着僧衣 剃须诸沙门

    持锄耕田地 黑犬解放时

    四

    苦行衣僧衣 剃发出家女

    行世染五欲 黑犬解放时

    五

    突出不洁齿 头秽螺髻者

    生活得金利 黑犬解放时

    六

    吠陀萨鞞底(赞歌) 祭仪婆罗门

    行祭索报酬 黑犬解放时

    七

    父母双亲在 年迈老衰人

    财多不扶养 黑犬解放时

    八

    父母双亲在 年迈老衰人

    尔谓彼等愚 黑犬解放时

    九

    师长朋友妻 叔母并姑姨

    此等人交媾 黑犬解放时

    一〇

    利剑与刀盾 婆罗门手持

    往为剽掠事 黑犬解放时

    一一

    白肤寡妇子 狡猾臂力强

    离反人伴侣 黑犬解放时

    一二

    欺瞒语虚伪 只思人不善

    行于此世者 黑犬解放时

    彼为斯语,更云:“大王!如此者为我之仇敌。”黑犬向彼之仇敌等,作跳跃欲食之状,于多人战栗之时,猎人以绳系紧黑犬固定后,弃去猎夫之姿,依神力如盛燃之光辉立于空中云:“大王!予乃诸神之王帝释,为怖此世之灭而来。今以死逝之人等行不法而满往至恶趣,诸神世界全然无人。为不法者今后行将如何对之?予已深知,汝等不可懈怠。”帝释为斯语,以值得记忆之四偈示法,希人人确立布施之德,使佛教更得行千年。随后与摩兜丽一同归还自己之住居。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斯我于前生亦为世而作利行。”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摩兜丽是阿难,帝释即是我。”

    四七〇 拘私夜长者本生谭

    拘私夜长者本生谭于天食本生谭(sudhābhojana-jātaka)(第五)中说明。

    四七一 牡羊本生谭

    牡羊问答于云玛伽本生谭(第五四六)中说明。

    四七二 大莲华王子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青年净行女旃阇所作之谈话。十力尊初证菩提,弟子之数甚多,无数之天、人达圣者之地位,于功德之根源扩张之时,其所受之布施与所获莫大之名声。外道等如同萤光对朝日之前,所受之布施与所获之名声,全归无有。彼等立于道中:“如何惟沙门瞿昙为觉者,而我等亦为觉者;如何惟对彼布施者得大果报,而对我等布施者亦应得大果报。请向我等以为布施。”如是向诸人施教,但仍不能得到布施与名声,于是,私相集合思考:“究以如何方法,向诸人之间使对瞿昙引起非难,使其失去布施与名声。”

    尔时,舍卫城有一名旃阇之青年出家女,为一具有无比美貌之姿者,恰如天之伎女,身体光芒四射。于是,某一外道向此等酷恶集会之人云:“若能依此青年净行女旃阇使对沙门瞿昙产生非难,则其布施与名声岂不均将破坏。”彼等云:“此亦为一方法。”与以赞成。

    尔后,旃阇来至外道之僧院,问候如仪而立。外道等故不与彼女交谈,彼女云:“究竟我有何罪?予岂非三度为辞仪耶?”更曰:“究竟我有何罪?何以贵君等不与予语。”外道:“吾妹!沙门瞿昙困恼我等,我等所获之布施与名声全归无有之事,汝不知耶?”旃阇:“予概不知。然,予有何能为之事耶?”外道:“吾妹!若汝望我等安稳,以汝自己之力使对沙门瞿昙引起非难,希能得破坏其布施与名声。”旃阇:“甚善,诸君!此为予所惯为之事,请勿忧心。”彼女如斯云毕而去。

    彼女依女人所持之欺瞒手段,其后,凡于舍卫城之人等由祇园精舍闻法出来时分,彼女着胭脂色之着物,手持香及花鬘,故向祇园之方向出发而去,如被问及“现今时分汝往何处”,答云:“贵君等闻予之去处何为?”于是,彼女往祇园精舍近处之外道僧院宿泊。晨朝,优婆塞等为最初之寒喧由市内出来时,彼女洽如于祇园宿泊之状入往市内,当被问及“汝于何处宿泊”,答:“贵君等知予之宿泊之处何为?”经半月一月之后,被问及时云:“于祇园精舍与沙门瞿昙共同宿泊于同一香室之中。”普遍人等:“此究为真实耶?”均抱有疑念。三四月后,彼女以布片裹腹,显示为妊妇之形象,上着赤衣而云:“予依沙门瞿昙而怀妊。”使愚痴人等信以为真。

    经八九月,彼女以木制之圆板缚结于腹部,于其上缠以赤衣,以牛颚骨擦肿手足及背部,使现肿涨,显示各器官疲困已极之状。而于如来将夕暮坐于华美座上说法之时,彼女来至法堂立于如来之前:“大沙门!贵君于多数人等之前说法,其声如何美妙,其唇如何善触,但予依贵君妊娠月满,而贵君不与我以卧室与苏油。汝自身不为,且亦不向其他侍者比丘,又不向拘萨罗王、给孤独长者,大优婆夷毗舍佉,对此年少之女之困苦云予看顾。贵君只知享乐之事,而不见此胎儿之烦恼。”彼女如此言说,恰似手握污物之块秽亵月轮,于诸弟子当中,公然诽谤。如来止法语,如狮子状举大声言曰:“汝女人!汝所言事之真伪,惟有我与汝知。”旃阇:“诚然如是,沙门!因此惟贵君与予知之,故有此事。”

    尔时,帝释之宝座现炽热之徴候,彼善思惟,判知此青年之出家女旃阇,以无稽之事诽谤如来,彼思:“此事必须扫除。”彼与天子四人一同前来。天子等化为幼鼠,将所缚木制圆板之纽一次咬断,所缠之着物为风吹起,木制之圆板落于彼女足甲之上,将双足之脚尖一齐斩断。诸人骂曰:“此不吉之奴,何故诽谤等正觉者?”向其头上啐痰,以土块、木杖及手由祇园精舍追击出去。彼女出至如来视野之外时,大地开启裂口,由阿鼻地狱喷出火焰,彼女如被亲族所赠之衣包裹之状,堕往阿鼻地狱。其他诸外道所获之布施名声亦归无有,而十力尊之所获更愈增多。

    翌日,比丘等于法堂谈及此事,如花之开放:“诸位法友!青年净行女旃阇,以无稽之事诽谤如是有大德最值得布施之等正觉者,为此招来大破灭。”佛出于此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彼女前生亦诽谤我以无稽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于第一后妃之胎,为具有如满开莲华之状、美丽光辉之容颜,命名为莲华王子。彼长大后,学习一切之学问技艺。然,彼之母后死去,王以另外之女为第一后妃,与王子以副王之位。

    其后,王为镇压边境之扰乱,当出发时,言第一后妃云:“后妃!汝请停留,予为镇压边境而出发。”妃:“大王!予不宜停留,予亦一同前往。”王说战地之危险:“予归来前,请勿悲叹而生活。予命莲华王子看视汝之种种忧烦,不与懈怠,使予得以出发。”王依其所言命令后,出发而去。继而击退敌人,使地方安心而归来,屯营于都城之外。

    菩萨知父王归来之事,装饰街道、警护王宫,彼惟一人往后妃之所。后妃见彼美丽之姿,心生爱着。菩萨于问候后问曰:“母后!予为贵女应为何事?”妃:“汝呼我为母耶?”彼女起立握彼之手云:“请登卧榻之上。”菩萨:“此为何故?”妃:“王归来得见之前,予为二人先享爱欲之乐。”菩萨:“母后!贵女乃我之母,为有夫之身。结婚之女人为爱欲而破贞操之事,予未尝见,贵女如何能为此秽亵之行为?”后妃二度三度强求,彼与竣拒。妃:“汝敢不听我言?”菩萨:“断然不能。”妃:“予向王言,斩汝之头。”菩萨:“请听尊便。”菩萨为斯言后,不耻后妃之为人而去。后妃心怀恐惧自思:“若彼先告其父王,则予将无命。予将先向王言。”于是,不取饮食,着以发制作之污秽着物,身体现有以指爪搔抓之痕迹,向看护人等云:“若王问后妃何处,告以卧病在床。”于是,伪作病而卧。

    王右绕城市后,登上王宫,然不见后妃。问曰:“后妃前往何处?”“现正卧病。”王闻此入于寝室,问曰:“吾妃!有何不快?”然后妃如未闻其言之态,王二度三度讯问,妃云:“大王何故如此多问,王请勿言,持有夫君之女,皆为如予之状。”王:“何人恼汝,请速告予,予当斩此奴之头。”妃:“然则,大王!贵君以何人留于城中而出发?”王:“莲华王子为留守。”妃:“彼王子来至予之住屋,予云:≈lso;予非为彼事者,予乃汝之母。’彼云:≈lso;王不在此,除予别无他人。予伴贵女至予家中,享爱欲之乐。’彼掴予之发,几度强牵,予不从其言,辄与殴打而去。”

    王未调查,激怒如毒蛇之状,而命诸人曰:“汝等速缚莲华王子前来。”诸人隐蔽城市,赴王子住居,将彼捕缚击打,强缚后手,赤首结扎夹竹桃之花鬘,如死刑囚与以掷打,牵首而行。王子如此下场,判为后妃之所为,哭泣而行曰:“诸君!予对王未犯何罪,予为无罪。”市内人众骚动:“大王听信女人之言,欲杀大莲华王子。”彼等一同来集,投身于王子足前,大声悲叹:“贵君不得有此事。”

    诸人遂伴护王子而行,出至王前,王见彼心不能制,命令云:“此奴非王而为王态,虽为予子而犯第一后妃之罪,诸人速将此奴投落于盗贼之谷。”摩诃萨:“予无如是之罪,请勿听取女人之言而杀我。”数行恳愿,王对其言不能入耳。于是,一万六千宫女等大声悲叹云:“贵君!大莲华王子!此事不应在于汝身。”于是,刹帝利人等、富豪人等、大臣及廷臣等皆云:“大王!王子具戒行之德,善守传统,为王国之后嗣。请勿听信女人之言不与调查而杀王子,王者应须善加注意处理事务。”于是,唱次之七偈:

    一

    不论事大小 不见他罪过

    地王自不察 非为处罪事

    二

    而不与观察 王族行刑罚

    恰如生盲目 如食有刺蝇

    三

    以罚不应罚 应处形不处

    实等盲目者 不知不平坦

    四

    此等无大小 如一切之事

    统治者善检 堪值统御国

    五

    不能为偏柔 为偏严亦同

    维持大地位 两者可共用

    六

    柔和受侮蔑 严酷买怨恨

    知此两者偏 应行正中道

    七

    激情人语多 恶性者饶舌

    大王!女人之事故 不应戮王子

    大臣等虽为如斯种种之语,但不能使王闻入彼等之言,而此暗愚之王命令曰:“诸人将此奴投入盗贼之谷。”彼唱第八之偈:

    八

    一切世人袒王子 今此女人惟一人

    是故我从彼女言 速将王子投谷去

    闻斯言已,一万六千宫女中,无一人能停留于自己之位置而不动,城中人众,展腕搔发而捶胸叹息。王云:“投王子于谷,诸人不得接近。”在数多人众悲叹声中,王子被足上头下捉住而投入谷中。

    然王子依慈悲行之力,感动栖山之神云:“大莲华!汝勿恐。”使彼安心,以两手掴体,紧抱其胸,神之精神愉快之触感,浸透于王子身体之中。于是,下往八山龙之栖所,将王子置于龙王之龙盖中。龙王伴菩萨往其栖所,将自己之荣誉折半与之。菩萨于彼处过一年后云:“予欲还归人间交往之处。”当被问及“欲往何王之国”,答曰:“予往雪山出家。”龙王:“甚善。”于是,抱彼往置于人间交往之处,与以必要物品后,归还己之栖处而去。菩萨入雪山中,出家为仙人,修行禅定与神通,食树之根与树之实,住于其处。

    然有住于波罗奈之一猎师,来至彼所,认知摩诃萨,问曰:“贵君非大莲华王子耶?”答曰:“唯然。”于是,彼向摩诃萨为礼,数日之间住于彼处后,归波罗奈向王申述:“大王!陛下之王子,于雪山中出家为仙人,住于叶之庵中。予与王子同住而归来。”王:“汝曾真正亲自目睹?”猎师:“大王!是为真实。”王以军队随之,来至其处,于森林之端所,张幕宿营。而王只由大臣等随行,往叶之庵出发。王向坐于庵之入口处辉映黄金色之摩诃萨问讯后坐于一方,大臣等亦致问候,表示亲爱之情后而坐,菩萨亦向王劝进种种果物以示亲爱之情份。于是王问:“汝为予投落深谷,何以汝尚生存?”王唱第九之偈:

    九

    几多罗树深 极遥奈落底

    堕往难山中 如何尔不死?

    一〇

    彼处有神龙 力强栖山际

    吾受彼蜷曲 以故吾未死

    一一

    然则,王子!尔于己之家 我当伴汝归

    治国尔有幸 居森竟何为

    一二

    如鱼和钓针 涂血使上扬

    上扬彼安稳 我见如斯安

    一三

    如何语钓针 尔何言涂血

    何言尔上扬 问尔为我说

    一四

    钓针为爱欲 象马喻涂血

    上扬指伞盖 王族如斯王应知

    此五偈交互所云,三偈为菩萨,二偈为王之偈。

    “大王!如斯,国之于我亦无何意义。请王勿乱十之王法,止住违误之生活,正当治国。”摩诃萨与王以忠告,王悲叹不已,归城而去。途中问大臣言:“予因何人必须与此正行之王子分别?”大臣:“大王!此为第一后妃之故。”于是王掴彼女,足上头下投入盗贼之谷后,归来城内,正当治国。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斯此女前生因诽谤我,招来大破灭。”

    一五

    旃阇摩纳女为母 提婆达多为父王

    阿难贤者为龙王 舍利弗为山中神

    我于其时为王子 如斯本生应忆持

    佛以终结之偈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

    四七三 真友非友本生谭

    [菩萨=大臣]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萨罗王之大臣为利行者所作之谈话。此大臣对王帮助之处颇多,王对彼过分尊敬,其他之臣下等对此不能容忍,计划离间,云:“大王!彼大臣对陛下将为不利益之事。”王调查观察,未见有何等罪状。王自思:“予未见此者有任何之罪,究应如何予始能判别此者为真友抑为非友?”“除如来外,无有判别此者,予前往询问。”王于朝食毕后,来至佛所问曰:“世尊!究应如何,人能判别对自己为真友抑为非友?”佛言:“大王!前生之诸贤者亦思及此问题而问贤者,由其所言之事以判别,非友避之,真友与之相交往。”佛应王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为教王之圣事、俗事之大臣。时,有其他之诸臣下等,欲离间此唯一为利行之大臣与波罗奈王之关系。王未见彼有罪:“予将如何分别真友与非友?”王问摩诃萨唱第一之偈:

    一

    如何有知人努力 如何将成勤业者

    予今愿闻有见者 聪慧贤者辨非友

    于是,摩诃萨向王说非友之特相:

    二

    不向他人展颜笑 亦不欢迎示他人

    其眼对人不凝视 而彼只为反对行

    三

    非友彼附随 真友彼不交

    妨阻赞赏者 赞叹诽谤者

    四

    不语彼之秘 不隐他人秘

    彼不赞汝行 亦不赞智慧

    五

    悦他不繁荣 不悦他繁荣

    贪得稀有食 不生与他念

    对他不同情 不教他人得

    六

    此等十六性 存于非友者

    贤者有见闻 知辨为非友

    摩诃萨唱以上之五偈,王更曰:

    七

    如何有知人努力 如何将成勤业者

    予今愿闻有见者 聪慧贤者辨真友

    王以此偈问真友之特相,摩诃萨唱残余之偈:

    八

    不忘离去者 归来更相欢

    欢喜又随喜 软语为欢迎

    九

    真友彼附从 非友彼不交

    妨阻诽谤者 赞叹赞语者

    一〇

    彼语彼之秘 隐匿他人秘

    彼赞汝之行 亦赞叹智慧

    一一

    悦他之繁荣 不悦不繁荣

    获得稀有食 彼生与彼念

    对他寄同情 更教他人得

    一二

    此等十六性 真友者实存

    贤者有见闻 知辨为真友

    王闻摩诃萨之言,非常欢喜,与彼最上之荣誉。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大王!前生亦生如是之问题,贤者等亦曾语之。依此三十二之特性,非友耶?真友耶?请与可分辨。”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贤明之大臣实即是我。”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1_51947/28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