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渝华岩季而关 圣可德玉顺朱
体道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理也。即日用所当行之常理也。可道,之道言也。常,乃不迁不变的意思。名,常名也。始,初也,母生生不息的意思。妙,奥妙也,深微的意思。窍,关窍也,通彻的意思。
此一章示:体道之本,宜恒常不变,不可偏观的意思。
日用当行之常道,在眼见、在耳闻、在手捉、在足奔,本不迁变岂不可言哉。盖言默不足以载之也,若是可言则就是言,句了岂是不迀不变的常道。
道本无名,强名曰道,此亘古亘今常名也。岂不可名哉!若执此名为实而可名之,岂是不迁不变的常名、能名、无名。讵非天地之初乎。杳杳无形存之,可也。暨其有名,讵非万物之母乎,生生有象守之,可也。
由此观之,宜恒于未始有物之先,以观察那杳杳无形何其深微;恒于物色既彰之后,以观察那生生有象。何其通彻。此有欲、无欲一事两端,同条共贯,二名一体,统妙统微。
俱谓之玄。何也?有欲者形之彰也;无欲者神之隐也。神隐深微,可谓玄矣。形犹通彻,玄更玄焉。孰有加于此哉。万物之妙,咸从斯以出入也。执偏不圆,不善体道者,不可与之言也)。
养身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皆,咸也。知,晓也。美,好也。斯,即也。斯恶已,言即恶了也。下斯不善,意同倾夺也。辞,言辞也。恃,赖也。惟,专辞居处也。不居,言不处功勋的意思。去,退也。
此一章示:养身之道当处无为,而不居功的意思。
凡天下之人咸晓得美好之,为美好殊不知,即就丑恶了也;咸晓得善之,为善殊不知,即就不善了也。
至于有生于无,无生于有,难成于易,易成于难,长形于短,短形于长,高倾于下,下倾于上,音和乎声,声和乎音,前随于后,后随于前,尽天下人伎俩咸是如此。岂识圣人养身之道哉!
是以圣人之养身也。处乎无为而曷常以有为,为事;行乎不言而曷常以有言,为教。此仁术也。
能识此则万物既作,吾亦与之俱作,而不假言辞。虽生不生,生而未尝有;虽为无为,为而无所赖;虽功无功,功成而不处。
夫惟功勋不居处,则自无美名,名既不有,身何必退,如此功不处即是功成,名既无则名。遂身不退,即退也。养身之法有迈于斯者,吾不得而知也。)
安民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疆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无无为,则无不治。
(尚,崇也。贤,是有才德的人。贵,重也。奇珍,为难得之货。争,竞也。盗,窃也。可欲,即功名财利称意之事。虚心,俾其无思。实腹,莫令有漏。弱志,戒毋多事;疆骨,谨守无知。使知者不敢为,是责在民上的意思。
为无为,是与为民上者立个主宰的意思。
无不治,是功不浪施的意思。
此一章:示安民之要贵乎无知无欲的意思。
君主不崇尚贤良,则小民自不争竞趋求名位;君主不贵重珍宝,则小民自不窃盗贪荣财利。称意之事不令小民见之;则小民之心自不昏乱是这个意思。所以圣人之治天下也。
一味教人虚心而绝思想,实腹而勿渗漏,志若多事戒而弱之骨,既无知谨而守之恒,使下民抱朴而无知,少私而无欲,纵使他有纤知,犹存有纤欲,未尽亦不敢勉强以为之也;为民上者能使民如此,则是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也,天下焉有不治者哉!所以安民之法不贵事,事而贵无事矣。)
无源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冲,虚也。或,似难以形容的意思。渊,深也。宗,主也。挫,折也。锐,锋铓也。解,释也。纷,繁乱也。和光,韬其明也。同尘,混于俗也。湛,寂也。存,在也。象,亦似也。帝,上帝也,即造化的意思。先,言更在前也。
此一章:示无源道体,深广莫测的意思。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冲虚,则形而上者也。形上虚无无物不受尽古今遐迩事物。在其间,不似一粟之在太仓乎,故曰:或不盈。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故渊兮。似可以为万物之宗主也。道以钝为利,故锋铓不可露道。以安为荣,故繁乱宜当解韬光以挫锐,混俗以解纷,湛兮、寂兮,若亡若存焉耳。既然如是,吾不知伊谁之子耶?吾恐此道也。虽上帝犹未易以当之意者,其似乎在上帝之先,欻无源道体诚哉叵测)。
虚用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也。刍,草也。橐籥,冶铸所用致风之器也。橐者,外之椟所以受籥也;籥者,内之管所以鼓橐也。屈,郁也,抑而不伸的意思。
数,音朔,屡也。
此一章示:虚用无作在乎守中的意思。
天地好生,岂不仁于万物哉!特无爱恶于万物有似于不仁耳,不仁乃大仁也。
譬如结刍为狗,设之于祭祀之间,饰以彩虔而奉,岂爱之耶。特时之当用适然而用耳。祀讫而弃之行者践樵者焚岂恶之耶。特时之当弃适然而弃耳,安有爱恶之心于其间哉!
圣人之于民亦如是也,特无以爱恶相扰,而民性自全生死得丧吾何与焉。虽未尝仁而仁亦大矣!天地之于万物又不亦犹夫橐籥,虚中无心,应用者乎,及其方用也。
心空腹实,虚而不屈,志弱骨疆,动而愈出,信乎。应用不在多言也,多言,则为也,为者,败之数言,数穷多为,多败。故不如守中之无为也,无为则虚也,善虚用者,其可外于斯理乎)。
成象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动。
(谷,虚也。牝,即前章所谓母也。绵绵,不断绝也。
此一章示:成象之妙,妙用不已之意思。
谷至虚,而犹有形神则虚而无形也。既虚而无形,则无生者谁当其死。岂不谓之幽深叵测至玄、至妙生生不息之牝母也耶?
要知此幽玄牝母众妙之门户,即是生天生地生人之根本也。自古自今绵绵不绝,若存若亡而不可以眼见,不用则已,若一用之,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总不见有勤劳之象焉。成象之妙有如此者)。
韬光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四以字。细看首以,为也。次以,因也。是以,事因也。未以,用也。
先,尊也。存,犹寿也。上私字,单贴人,下私字,兼天地说。
此一章示:韬光宜法天地的意思。
天地人,一也。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无私存。天既长覆;地既久载;人胡为而不久存也。
天之所以能长,地之所以能久者,因其不自认其生,故所以能长生、能久生也。是这个事因。
圣人法之后其身而不千禄,高尚其志身似不尊也,而人反尊。之外其身而不加爱,刍粟自饱身似不寿也,而反不死。此岂不是用人无私存之道也耶?故所以能成其三无私焉耳,人心同天地何用晦迹为)。
易性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上,最也,大也。善,道也,性也。上善,犹言最上大道也。利,泽也。处,居也。恶,不爱也。几,近也。居善,已下数善字,取善,曰善。尤,过也。
此一章示:成性贵圆融的意思。
最上大道无可比喻,略而喻之有似于水。水善者何?泽利万物而不矜,功不处高,洁乃处众人所恶卑污之处。故差近于道焉。
水不择大小广狭,可容即受,居善地也;澄彻清深,无物不鉴,心善渊也;利泽动植,不求其报,与善仁也;流注潺湲,适时不易,言善性也;洗涤于准,用之不勤,政善治也;遇物赋形,能乘舟楫,事善能也;冬凝春泮,不失其节,动善时也。
此诚处恶利物,不争之能事矣,而谁与之争耶?既无与争,何过咎之有?此水之所以为上善也。)
运夷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持,扶也。盈,溢也。已,止也。揣,探摸的意思。锐,尖利也。咎,祸殃也。
此一章示:人运用平夷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意思。
人畏其溢而扶持之,不如止而不使溢之为妙也。人畏其锐而探摸之,其锋芒脆利岂能永久保其不折乎。
夫金玉既已盈矣,而更贪未有不溢者,富贵既已锐矣,而更骄未有不祸者,然则何法运用以免此患哉法天之道而已矣。
何谓天道?月满则亏,日中则昃,圣人不过是成功不居,美名不处,退身守正焉耳!高尚其志,咎如之何)。
能为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载,乘也,指身而言如车马之载物也。营,营营也,不定貌。魄,魂魄,心之精爽也。焦笔乘,谓清虚则魄即魂住着,则魂即魄如水凝为水,水泮为水其实一耳。
季而谓即人之情也,反之为性,又即人之意也,收之为心。营营不敛是谓坐驰载营魄复性之谓也。玄览,玄妙之见也。疵,病也。天门,即玄牝之门也。畜,养也。宰,主也。
此一章示:复性爱民之大功能要为而不恃的意思。
凡人之魄时时营为日趋于有。若能载之,则乘乘然有归也。化有为无,涤情归性,人分二而我抱一。其孰使离乎心有是非气,无分别专一其气致尽乎。桑非婴儿纯一不杂,其孰能之众人之病粗而易除;学者之病微而难遣,玄览药病执之更重能无疵乎。
“金屑虽贵落眼成翳”,是故当涤除之也。身既治矣,国如之何?抱一则身全,爱民则国富,能拱默在上无为而治乎。专气则存牝门,致深离出入能虚心弱志而无难乎。见病蠲除而朗洁,纵横无阂而四通,能实腹强骨而无知乎。
若果能无为,能无难,佳无知,何防生之而为象帝,先畜之而为众父。父虽生不生,生而不取以为有;虽为无为,为而不恃以为功;虽长不长,长而不自以为主。夫是之谓深玄之德。欲能为复性者可忽于斯乎)。
无用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乃轮上所辏众木。毂,即轮轑利转之总木,谓辐辏,众木而成一车也。无,车中虚处也。下无,同埏,和也。埴,黏土也,谓用水和合黏土以为陶器也。半门,曰户。牖,窗也。
此一章示:虚无以明利用的意思。
三十散木辐辏,同于轮毂而成一车也。其车之用,必在冲虚,不盈无物之处焉。水和黏土而成坯,火煆土坯而为器也。
其器之用亦在橐籥,守中虚无之处焉。开户出入豁牖通明而为室也。其室之用亦在明白四达虚无之处焉。
有辐共毂。可以利任重致远,而不可以用容人物,当其车之无;可以用容人物,而不可以利任重致远;
有埏埴。可以利盛受,而不可以用贮藏,当其器之无;可以用贮藏,而不可以利盛受。
有户牖。可以利出入通明,而不可以用举措寝处,当其室之无;可以用举措寝处,而不可以利出入通明。
故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人能实腹强骨以保身,有之以为利也。虚心弱志以养气,无之以为用也。
《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其斯之谓欤)。
检欲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爽,失也,差也。驰,驰马疾驱也。骋,直驰也。畋猎,逐禽兽以除害也,此言贪求无厌的意思。春曰,田。冬曰,猎。妨害也,咎也。
此一章示:检欲之道。言勿贪外以害内的意思。
青黄赤白黑,五色也。目欲之不已而不知,检未有不为色所盲者。
宫商角徵羽,五音也。耳欲之不已而不知,检未有不为音所聋者。
酸辛甘咸苦,五味也。口欲之不已而不知,检未有不为味所失者。
驰求骋逐,冬猎春田,心心增无厌之贪而不知检,未有不发妄号之狂者。
奇珍异宝,塞梁充栋,持而盈之而不知,已未有不遗其咎害者,以是之。
故圣人但为腹而养已,不为目而循物。故悉去彼在外之诸妄,而独取此在内之一真也,此检欲保身之实学也。
季而谓老子文法多错综捷略,不如其已不可长保,文错意错,错综也。为腹不为目,举目不言耳,口心行文简义精捷略也)。
厌耻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宠,是功名爵禄。辱,乃削位损财。惊,骇也。贵,重也。寄,传也。爱,惜也。托,附也。
此一章示:厌宠斯无辱外身即无患的意思。
凡天下人只知宠之为宠,殊不知即就辱了也。言辱生于宠,故皆若惊焉。
人只知身之为身可重,殊不知即是重大患了也。言患生▆身,故均是患焉。
且道何以为宠辱若惊耶?有宠即有辱,辱下则宠亦斯下矣。得富而惊恐莫能守;得贵而惊恐遗其咎。失富而惊恐盗重来;失贵而惊恐祸迭至。
不知宠斯辱矣。夫是之谓宠辱若惊。且道何以为贵?大患若身耶?我之所以有大患者,因不知后其身而贪功名,不知外其身而营利禄,功名利禄患也。有患皆生于有身也,及我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有身,即是无身也。
何患之有?夫是之谓贵,大患若身所以不轻用其身,为天下者,天下反可传惜以身;为天下者,天下反可附则不知有其身,而身反可保也。贵天下犹一身。是宠何辱。爱兆民如一体,是身何患,宠身无可用而反为天下大用矣。奚用厌焉)。
赞玄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三之字,作的字看。夷,平也。无象,无形的意思。希,少也。大,音希声的意思。微,细也,难捉摸的意思。皦,明也。惚恍,不有不无的意思。执,持也。御,运也。纪,纪极也。
此一章示:赞道之纪极的意思。
“视之不见”那有不当于眼者视的,不见不可以黑白名也,但曰夷而已。
“听之不闻”那有不当于耳者听的,不闻不可以音声名也,但曰希而已。
“抟之不得”那有不当于手者抟的,不得不可以形段名也,但曰微而已。
凡人间事世智辩聪或可以诘问而得之,唯此夷、希、微三者,殆不可诘,非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者,不可得混合消融而为一也。
况视的、听的、抟的,拟将何物以形容之哉?其在上也,非三光可比其明,故不皦。其在下也,非云翳可掩其质,故不昧。但密密绵绵了无缝罅从何名之?仍复归于无何有焉耳。
夫是之谓:无状之状,状何有无物之象,象何有?夫是之谓恍兮。不有恍兮不无迎之于始,莫可诘其端倪随之于末,不可穷其终极。莫可穷诘则无终始,既无终始何有古今,惟持守古天地之始,以运用今。万物之母则今母,即古始也。能知此者,是谓通天彻地道之纪极也,其深玄妙道讵易以言赞及之耶)。
显德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强,上声,勉强也。豫,象属犹犬也,豫犹之性不决多疑也。涉,徒行厉水也。冬涉川常难之也。畏四邻,慎自持也。
俨,矜庄貌。俨若客,不敢僭也。涣,散也。冰将释,如恐陷也。敦,厚也。若,朴质而无文也。旷,空也。若谷,虚而无所藏也。浑,浑然也。
若浊,似乎晦而不明了也。皆所谓强为之容也。不欲盈,冲而用之或不盈也,能敝善守旧的意思。不新成,言善守旧,即是新成也。
此一章示:人当晦德潜名,埋光铲彩的意思。
自古有道之士,形神微妙视之难见,性理玄通听之难闻,其澄彻清深有不可以智知,以识识者也。
夫唯其不可以智知,识识故,所以勉强略为之形容,譬之豫焉,迟回不果若冬涉川畏寒而不敢渡;譬之犹焉,疑忌或后而不敢先。
若畏四邻而恒自慎其恭恪兮,如对宾客而不敢慢,其散涣兮若水之泮而复为水,其敦厚也。若木之未斫而无文,其空旷也;若谷之能含而不却,其浑然也。
有似于晦而不明焉,诚哉。深不可识,难为之形容矣已。谁能以浊乱之情,复还定静之性,徐使湛湛焉而清彻。谁能以安稳无作之体,令其末久不变,徐使绵绵焉而长生,能保守斯道者。
去奢、去泰、去甚决不欲纵无厌之心以求盈溢也。夫唯不欲如此,故能守旧,安分不希新成求显达矣。古之善为士者,其隐德若显是这样有难以形容者)。
归根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极尽的意思。作,生也,动也。复,复其初也。芸芸,物多貌。妄,动的意思。根,本也。
此一章示:归根复命之极致的意思。
虚,实之对也。耽空而不致尽乎极虚之,又虚与实何异,静动之对也。守寂而不切于专笃静之,又静与动何殊诚能虚极静笃凭他万象森罗并生于目前不吾惑也。
吾但观其复以反于初耳物,虽芸芸丛杂各有其根,随他妄想纷纭,当下寂灭不静而自静也。
静则复还于天命矣,既复于命则谓之:不迁不变之真常。真常则又非明白四达者,不知也。若不知常,而任情妄动则凶祸随之矣,自是非常恒不变者,不能容也。
能容则大公无私。公则宰制山河,无施而不可。王者何?法天而已。法天者何?此道而已。此道者何?绵绵若存而已。
果能此道,讵仅若存而已哉?设使神游登遐,而稿形亦不败坏其归根复命之效,有如此者)。
淳风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此一章示:自然之化不假有为的意思。
太,初以前上古无为之世,小民淳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纵知有君而不知有君之德也,及其下降也。
德可见而生亲爱之心;恩可称而生赞美之语,又其下降也。时迁世改,智多难治,乃设刑法以防之,使有畏怕之意,又下降也。
一法出,一奸生,禁多令繁,于是而有欺侮之念起,何也?
盖为民上者,不以诚信待小民,而小民亦以不诚信应之,出乎尔反乎尔者也。
所以为民上者,兢兢业业如犹之畏四邻,而不敢轻出一言,唯贵重其无言之教而俾其自化,只待八方宁静而功成四海澄清而事遂,百姓佥曰:帝力何有于我哉,咸我自食其食,自衣其衣焉,而已矣。此诚不知有之,之至道也。何用亲誉畏侮为事)。
俗薄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此章示:道衰俗薄,淳心渐丧的意思。
正趣菩萨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电,天龙八部,释、梵护世,所有光明皆如聚墨。用是,而知大道一出,则仁义纵有向何处安着耶?故曰:大道废弛,仁义方显矣。文华丧质,雕斫丧朴。
智慧一出,而大奸必起矣,父母兄弟宗亲不相和睦,方显孝慈之名;天下纷争扰攘之际,方显忠臣之节。
所以说,有仁义,不如不废大道;有大伪,不如不尚贤;有孝慈,不如六亲常和;有忠臣,不如国家常治。老子之意,意在斯矣)。
还淳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文,质之,反也。属,附也。
此一章示:绝学之道宜还淳反朴的意思。
圣智,乃道之粗也,能绝之,去之,而精美独露其民所利,讵仅百倍也哉。
仁义,乃道之伪也,能绝之,弃之,而真素现前民不虚诈,而复孝慈矣。
巧利,乃道之妨也。能绝之,弃之,不重难得之货,而民不盗矣。
圣智之粗,仁义之伪,巧利之妨,此三者以为文,而非质不足,而非全。故绝而弃之,使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乃其所属也。
见素,则知其无所与杂而非,文。
抱朴,则知其不散而非,不足。
素,既见而不杂,既抱而不散,则私欲自不能感之矣。能少私寡欲,而后可以语绝学之道也)。
异俗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晦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唯,上声阿,乌何反,皆应声,唯恭而。阿,慢也。荒,广违也。怕,古泊字。兆,形兆也。孩,小儿始笑也,笑则情动而识生矣。
无所归,无住着也。性分之内本无余欠有余则外矣。遗,失也。沌沌,无知貌,一作纯纯。无,杂也。
小明曰昭,详审曰察,闷闷▆然若晦之意。顽,不知痛痒也。食,味也。母,道也。
此一章示:人同俗异于俗,居尘不染尘的意思。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绝者何损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何忧之?
有学人,只知真能去妄,妄去真存。玄览不涤,真亦妄也。故设譬曰:唯恭而阿慢,咸出乎声也,相差几何善美而恶丑,均离乎性也。相去何若,虽唯恭善美亦当损也。
古人绝学其忧心殷矣,我宁得不忧也欤。至其心游于物初其广远兮,而未见其有尽极庸可限量哉。
众人乐于务外,如饥思食,而享太牢,贪饕无厌,如春游览,而登阳台,流荡忘返我,则不然独栖泊,于情之未起,形之未兆,如婴儿之未解言笑一般,载御营魄乘乘然似无归宿之地,而无住着也,众人之于道也。
有余有欠,而我之于道也。
无得无失,我果大智若愚至人之心也哉!
其实沌沌然而无知也,俗人之用智昭昭而明,我独用愚惚惚若昏。俗人之用智察察而详,我独无知闷闷若浊。
忽兮不滞于空,而若昧。
寂兮不著于境,而似无定踪。
众人咸以昭昭察察为用,而我独昏愚。若顽晦闷似鄙,我所以不同于众人味,道之末;而我则贵求味乎道之本耳!
绝学至人有殊于人是这样)。
虚心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孔,大也。恍惚,窈冥皆不可见,见智知之意,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是也。以,用也,故也,因也。
阅,观也。甫,始也。
此一章示:人虚心体道的意思。
大德无名,拟将何名以形容哉?夫唯不可形,故强名曰:道。然而道又何以形容?若道是色,是色非道。若道是声,是声非道。若道是物,是物非道。拟其为物也?
又何如唯恍兮?不有唯惚兮,不无焉耳。虽然惚恍非无底蕴也,惚恍即象也,恍惚非没凭据也。
恍惚即物也,窈窈冥冥非无把捉也。窈冥即精也。
般若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也。其精实有把捉,非修饰也。
而的的甚真,其中实有凭据,非妄言也。
而的的有信,其孔德为何如哉?互古互今,唯道是从其名不变,用观万物之始而已。
太上复自问言:我凭何而晓得观万物之始?所以然哉,乃自答之:口因窈冥真信其名不去,而知其所以然矣,阅众甫观其微,观其复,咸是一个关捩)。
益谦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此一章示:逊顺之理贵乎无争的意思。
夫曲己从人者,何所以自全也;屈己伸人者,何所以自直也。
人之所以能处洼下者,何所以受益也。
人之所以能守旧者,何所以自新也。
人之所以能知足者,何所以戒贪也。
人之所以纵无厌之求者,何贵难得以自乱也。
以是之,故圣人持守,夫一而为天下法识得一,而万事毕矣。圣人非不自见用也,特不自显己之明,而用众人之明其明益大,圣人不自满足也。
特以非自处,而用众人之是,其是益彰,圣人不自夸伐也。
特以无功自居,而以有功让人,则其功益着圣人不自矜高也。
特以谦卑自牧,安不忘危,故所以能长久。
夫惟不自见是伐矜,即不争之道也。
故凡天下之人所争者全也,多也;圣人之所处者曲也,少也。一焉而已矣。
孰与之争耶?古之所以道曲则全,云云者非虚妄饰说,乃真实无妄之极谈矣!诚哉,一曲则全,而四方之高士无不来归,如水之就下而莫之遏也)。
虚无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希,少也。飘风,疾风也。骤雨,暴雨也。自旦及脯为终朝,自早及暮为终日。风雨震荡飘忽必不能久岐伯,所谓亢则害,承乃制也。
此一章示:无作自然之道,贵恒久不变的意思。
道以自然为至,而世少言之者,喜于有作也。有作,必有辍恶能久乎。就如那疾风之,不终朝暴雨之,不终日不能长久一样,是那个能为此久者,除是天高地厚几于久焉用斯。
疾风、暴雨看来天地造化尚且不能长久,而况于人乎?故有事于道者,则不然;从事于道者,任其自然耳。
自然则无作,无作则无得,无得则无失,一切任之,道任同道,德任同德,失任同失,随顺世缘,无挂碍呼。
牛应牛,呼马应马而无容心焉,无所不同矣。无所不同,则无所不乐矣。故同于道,道乐得同于德,德乐得同于失,失乐得任运逍遥随缘放旷,而无所不得矣。
不从事于斯者,能如是乎。所谓信不足焉有不信也。信不足者,道不同也,道不同不柏为谋,故有不信)。
苦恩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举踵曰:跂。张足曰:跨立。欲增高反害其立行;欲增阔反害其行。
曰:犹言是谓的意思。
余食剩残之食,如庄子谓:惠子死鼠之喻是也。
赘,疣也,如庄子附疣县赘出乎形而侈于性是也。恶,去声,言余食赘行人所不爱也。处,上声。
此一章示:人不可好高自大的意思。
人岂有不能立者哉!苟立未稳而加以跂,未有不失其立者。
人岂有不能行者哉!苟行未足而加之以跨,未有不丧其行者。
此二句,是喻那自见者失明,自是者失显,自伐者失功,自大者失久的,与此跂、失、立、跨失行者一样,若其在道中也,是谓余食赘行食残人贱附赘累形不适于体,岂能自然,咸人之所恶也。
况有道之士乎,决不处也;自高自大者可深诚矣)。
象元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混,浑通。先,去声。强,上声。介甫曰寂,止也。寥,远也。
罗什曰:妙理常存,故曰有物。万道不能分,故曰浑成。
钟会曰:廓然无偶,曰独立。古今常一,曰不改。无所不在,曰周行。所在皆通,曰不殆。
此一章示:人体道象元万法一制的意思。
道,如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分明是有,不见其形,故疑之曰:有物混成。未有天地之先,早有此道,不知此道,又从何而生也?寂兮听之无声;寥兮视之无形;独立无偶兮,而恒常不变;运行不息兮,而水火莫侵其生成万物也。不可易以言喻,而有似于天下母焉。
以吾看来,凡天地间飞潜动植,咸有名字及至于生天地,生飞潜动植者,不得而知其名,不得而知其字也。
字曰:道者,亦寓言耳。道无边际,故强名曰,大;
大至于不可围,故曰,逝;
逝无所往而不在,故曰,远;
远则无一处,而不从此道以通也,故曰反;反,反其母也。
故道大,生天生地,无所不容也。
天大,日月星辰无所不盖也。
地大,山河社稷无所不载也。
王大,统理兆民无所不制也。
而这生生不息圣域之中,昭然有此四大。而王,特居其四大之一。大焉。
人当法,地安静无为,而无所不蓄也。
地当法,天运转不息而无所不周也。
天当法,道微妙玄通而无所不现成也。
道当法,自然无作无为而无所不作为也。
象元体道盖有以矣)。
重德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根,本也。躁,动之极而。烦,扰也。君,主也。辎,音子,载衣食器械者,前后有蔽,所谓库车也。以其累重,故曰辎重。荣观,纷华之观也。燕,安也,处上声居也。超然,高出而无系着也。奈,如也。乘,去声。
此一章言:人君,当以道德自持,不得轻举妄动的意思。
治国不自重,则权移修身。不自重,则神乱。故凡最轻小的事,要当以“自重”为根本也。
治国不镇静,则事烦修身。不镇静,则身败。故凡最烦躁的事要当以“镇静”为君主也。
况其国与身乎,是以圣人终日行道、布德而不自轻,谓其不离辎重舆卫以为本也。
虽有荣美大观,而不为妄躁,谓其燕处超然渊嘿以自主也。
奈何万乘之君,任重道远以观天下,其可不静且重乎?或迫而后动,感而后应,不得已而后起,则重矣。
无为焉,则静矣。苟其动于得已之际,而不能无为,则是以身轻天下,而不重何本之有。
不重,则躁而不静矣。
何主之有,有天下者宜乎。
以道自任,以德自厚,可也)。
巧用二十七章
善行无辄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瑕,玉玷也。谪,责也。筹策,计数者所用之策也。楗拒门木也。横曰关,竖曰健。结,系也。绳,索也。约,束也。袭,相传袭也。
此一章示:大道之巧,在人善用的意思。
十一“善”字,最重云行鸟飞,咸有影子,未有行而无迹者也。诤臣直友,咸有口过,未有言而无瑕谪者也。六出七擒,咸有谋略,未有计而不用筹策者也。南閞北门,咸有锁钥,未有闭而无关楗者也。缄箧束带,咸有会纽,未有结而无绳约者也。
在人善用不善用耳。善用,则虽行无迹,虽言无过,虽计不谋,虽闭无楗,而不可开;虽结无约,而不可解。
以此之故,所以圣人恒常贯善斯法,以救人也。既恒贯救人,则无弃人也。恒贯救物,则巧梓愿轮桷之性,枉直无废材,良御适险易之宜,驽骥无失性也。
又焉有弃物哉,斯法也。
人人本有,物物全彰。
一通百通,一达百达。
如灯袭明焰,焰相续无有穷矣。
故善,人者,救人者也。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袭明者也。善,人之资也。善师者,虽师不自贵也。有资者,虽资不专爱也,不贵不爱而相忘于道,虽有大智亦若愚耳。此之谓,善巧之要妙,不善用者其孰与之焉)。
反朴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守,保守也。复,并扶,又反。溪谷,众水所注天下极言之也。式,法也。忒,爽也。足,全也。长,上声。制,裁断也。割,分裂也。
此一章示:还淳反朴,贵常守其德的意思。
雄者高强;雌者卑弱。
知高强之不可恃宜,守卑弱以自牧,则高而不危,强而不拱,天下向慕,如水之归溪矣,既为天下所归也。
此守雌之常德,可须臾离乎,时时守气,刻刻致柔,则庶乎,仍归于赤子无知耳。
白者,聪慧。黑者,愚鲁。
知聪慧之为道妨宜,守愚鲁以自养,则聪非昭昭,慧非察察,天下遵崇而反以为法矣。既为天下法也。此守黑之常德可斯须失乎。心心无思,念念无虑,则庶乎,仍归于原有之无极耳。
荣者,尊贵。辱者,污浊。知尊贵之不可骄,宜守污浊以自戒,则尊而无忧,贵而无患,天下归投,如水之赴谷矣。既为天下赴也。
此守辱之常德,岂不完全乎,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则庶乎。仍复归于本有之朴素耳。道不可离,离则为形役。朴不可散,散则为器用。圣人之为用也。
总其大纲而众日自随矣。故曰:为官长临莅天下者,贵无为而大制,不有为而事,事于宰割矣)。
无为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凡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疆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取,如左氏取我田畴,而伍之为治之也。为之,则伤自然。执之,则乖通变。载,成也。隳,毁也。
去甚,慈也。去奢,俭也。去泰,不敢为天下先也。三者,圣人所以取天下也。
此一章示:无为妙理不治而化的意思。
至人体神合变与物为一,虽兼制天下,而未尝有。有,故能从容无为而业无不济糠秕,土苴亦将陶铸帝王也。
若夫块然而有以己遇物,则自己六尺之躯,手足屈伸,若将不容而况天下之大欤。将欲则有心取物,则有为讵可乎。除是不得已天与人归庶几可耳。
天下者,神道设教之大器也。无思无为,寂然自感不可勉强有作也。若勉强有作尽心力而为之,一定有灾亡无日也。不可屈强求得也。若屈强求得与物相刃相靡,一定有妨失不旋踵也。
故独行于前,而不知随者之在后,如形影之不舍呴之,欲温而不知吹者之。已到如寒暑之相生,知强欲益,而不知赢损者。有时而来知载欲成而不知隳毁者。应手而至,此皆造物之大情朝暮之常态,有为者,有执者不知由己不了。
故有斯患而更与为兢,是以将六尺小微形而操天下大神器,宁不累乎?圣人则不然,游神于澹合气于漠而无容心焉,如镜应形适可而止。但去其过分而已,甚奢泰皆分之过也。物有固,然不可强为,事有适当不可复过,此老子之本意也)。
俭武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疆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疆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疆。勿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好,去声。还,旋通易曰。师,众也。处,上声。善,即有道者的意思。
不得已,为之难也。庄子曰:不得已而后动是也。果,有斩钉截铁之意。不二,其心也。五“而”字,当作“于”字读。
人方果于彼,我独果于此也。矜,自恃也。伐,夸大也。骄,恣肆也。已,止也。早已,言不久也。
此一章言:为民上者,以无为自处;佐人主者,亦宜以道相卫的意思。
夫为人臣者,以仁义为干橹,以礼乐为甲胄,犹为道伪。况以兵强天下乎。天道旋还此往彼,复终无已也。而以兵强佐人主者,是不知天道者也。
军旅所处之地,使民不得耕耨,而荆榛棘刺丛生也。
治身者心君六乱,性地茅塞如斯也,大军经过之后家无粮,人乏食,而凶荒立至,治身者救死且不暇奚,暇收耗散复正气而保其无凶乎。
故有道者知其兵疆,决不可用而遂止,非果断不能也。有道者尚不敢其他,孰敢以兵疆取天下耶。有道者果断于谦而不自大,果断于让而不自夸,果断于退而不自骄,果断于不得已而后动,果断于弱而不以兵强。天下非达天下者决定不能也。
不知天道者,一味恃壮而不知衰,恃强而不知弱,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可叫做佐人主之人也耶。是谓不知天道之人也。不知天道旋还之人,不可以不早已也夫)。
偃武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是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居士势则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佳,谓佳之也。温公曰:兵愈佳则害人愈多。恶,去声。处,上声,下并同。左,为阳为生。右,为阴为死。
恬澹,安静也。美,即佳也。乐,去声。
此一章言:定乱偃武,不及布德安邦的意思。
夫兵,乃戎器、戈矛、剑戟之类,所以杀人者而嗜爱之。岂吉道哉。或师之所处,或大军之后荆棘丛生,凶荒立至,动植飞潜,咸不得所而,况于人乎?未有不嫌恶者。故有道之士不居处也。
君子居之,以左为重,取阳生以自保也;用兵以右为贵,取阴杀以自强也。
兵者非吉器,乃凶器也。岂君子乐用之器也耶。设或时衰世乱,救民水火不得已而用兵,以自防护。
亦宜以德为兵;以慈为卫;以无为为城郭;以不嗜杀人为甲胄。如此恬澹为上不得已而战胜,而不佳美。若战胜而佳美之,是嗜爱杀人以要求功名也。
夫嗜爱杀人者,岂能放心肆志而安天下哉!非不嗜杀人者不能一之矣。
左阳生位也,平居为吉而尚左;右阴杀位也,丧事为凶而尚右。
偏将军,卑而居左者,阳不专杀也。
上将军,尊而居右者,阴位主杀也。
兵者不善之器,故以丧礼处之而不美煞。死者,众宜乎以悲伤哀痛,无德自惭而涕泣之也;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礼,素服而哭明不得已而用兵也。有道者讵乐处也耶)。
圣德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此一章言:侯王宜晦德含章,俾物自化的意思。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不可离即常也。道即无名也,无名即未雕、未琢之朴。朴,即曰希,曰微之小也。朴虽小,乃天下人之君主也。孰敢臣而偶之哉。尊之至也。
侯王若能守,是见小。曰明,是知子守母抱一为天下式也。有一人一物不为宾服者耶。侯王抱道育民德,侔天地以时以雨,而无贫富,不疵不厉而无寿夭,吉祥止止。民受其赐而不自觉知,各安其分而天下自和平矣。
始本无名,制之有名,朴原非器散而为器名。器既有则一生二,二生三,千头万绪与接为构逐色逐声穷劫不悟,苟能抱一亦将知止镇之无名之朴,而万有自冰消瓦解也。
知止,则不随物迁,淡然自足,殆无从生矣。道在屎尿,道在稊稗。在坑,满坑。在谷,满谷。
道在天下,无在而无乎不在也。比喻此道之在天下,就如千流万派无有不归于江,归于海者,无以异矣。故笔乘曰:异派必会于海,殊名必统于道)。
辩德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失其所,即《易》之止其所也。
罗什曰:在生而不生曰久,在死而不死曰寿。
此一章言:察人不如明己,胜人不如自强的意思。
知,在外为智察,在内为自明。
胜,在外为势力,在内为自强。
智与力妄也。明与强真也。入道之门皆由于此,人之所以不能入道者,以其自知不明,自胜不强,真不胜妄,而为物欲所蔽也。
人能明己自强,回观返照,近取诸身▆本有智力不可胜用矣。不可胜用则无所不瞻▆物皆备于我而富可胜言哉。不可胜用则无所不强,千变万化,咸从斯出。
凡心所发,发皆中节也,明己之人万物一体,天地同根。安有失所之理耶?不绵绵若存,吾不信也。自强之人等视生死犹如旦暮,安有不寿之理耶?不没身不殆,吾不信也。)
任成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居。衣被万物而不为主,故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止,可名于大。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此一章言:至人,任其自然,不拘于一曲的意思。
世之于道也,可左而不可右,可右而不可左,拘于一曲者非大道也。大道也者,无乎不在,故泛兮其可左可右也。
凡天地间飞潜动植,无不赖之,而不假言辞,功业克襄而不居其声名,仁爱育养衣被万物而不以为主制。
惟其不辞、不名、有不为主,则常无欲矣。
常无欲,则妙之至者也,故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则容之至者也,故可名于大。因是之。
故圣人任其自然可以大可以小,而卒不拘于一曲单成其大,惟卒不单成其大故,所以可以大可以小,而乃能成其大矣。大道泛兮,其活活鱍鱍如此也)。
仁德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澹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此一章言:守道者无所往而不安的意思。
大象者,道也,能抱守无离,则凡天下四海五湖何所往而不可哉。凡所往者利泽万物而不主谁为害,谁当害,故至者无不安,无不平,无不泰矣。
夫乐可以悦耳,饵可以适口,多乐丧志,多嗜损神,只可以暂而不可以久,但如过客,一止即去。
道之在口,浑如嚼蜡非同于饵,视之无形听之无声,非同于乐,其所用之也。既以与人己愈有,则何所往而不安平泰也耶。)
微明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使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此一章示:微明之理,要识将必的意思。
凡人物事物之理,将欲收敛不可强,歙必固意开张之,使其自歙。
将欲柔弱不可强,弱必固意刚强之,使其自弱。
将欲废弃不可强,废必固意兴起之,使其自废。
将欲抑夺不可强,夺必固付与之,使其自夺。
此理也,非术也,故曰:微明。
柔之所以胜强,弱之所以胜刚,正是此微明之理也。
虽然谓之微明,则微而明可也,明其微不可也。
何谓微而明,韬此理以自养,静深敛退优游自得,如鱼之不离水是也。
何谓明其微,炫此理以示人,启衅招尤借寇诲盗,如以邦之利器示人是也。
此理也,民可使由而不可使知也;圣人用之为理,犹鱼得水快活。有不可胜言者,奸邪挟之为术惜,莫惜于志,莫邪为下,其害亦有不可胜言者)。
为政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常言道之大常也。介甫曰:言道之主,故曰:万物将自宾。言道之变,故曰:万物将自化。作,此也。镇者,压定之使不动也。
罗什曰:心得一空,资用不失,万神从化,伏邪归正。
此一章言:为政在无为民自归厚的意思。
道常者,即首章不迁不变之常道也。体本无为,不迁不变,而用无所不为,亦不迁不变。故曰:道常。云云王侯若能持守此无为、无不为的道常,则万物之理得而天下将自正。
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也。
苟利欲之情一萌动,我必以此道常无名之质,奠安而镇压之,使其不萌动无名之朴可谓美矣。然而不能无迹亦将有所不欲焉,必使玄览涤除,心迹俱遣,遣亦复遣,静而又静,静亦不欲,则庶乎,天下之民自各正性命而无累物之迹矣)。
道德经顺朱卷上(终)
(蜀渝华岩季而关圣可德玉顺朱卷上
徒 发静 发桂 光赞同刻
嘉兴范嗣吴书嘉郡陈馥林刊
康熙癸亥仲秋月吉嘉禾楞严寺般若堂藏板)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2_52006/29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