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 卷第十四
    圆觉道场礼忏禅观等法事卷第十四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二十一上

    叹梵准前 叹佛

    如来应正等觉大智慧海。常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此智宝光触诸菩萨。乃至令得如来大智。何等为四。所谓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宝。除一切法爱大智慧宝。慧光普照大智慧宝。与如来平等无边无功用宝大智慧宝。诸菩萨修集一切助道法时。起无量散善波罗浪。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不能坏。如来以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宝光明。触彼菩萨。令舍一切散善波罗。持心一境。住於三昧。又以除一切法爱大智慧宝光明。触彼菩萨。令舍离三昧味着。超广大神通。又以慧光普照大智慧宝光明。触彼菩萨。令舍所起光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又以与如来平等无边无功用大智慧光明。触彼菩萨。令舍所起大明功用行。乃至得如来平等地。息一切功用。令无有余。若无如来此四智宝大光照触。乃至有一菩萨。得如来地。无有是处。是为如来心第五相(入八礼)

    至心归命礼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问依法离病普觉菩萨。

    第一 五 述问目

    於是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解在从前六段经  行於三观及诸轮  我受最为幽隐鄣  上来委细又彼陈  始终修证文皆备  只要强缘发正因  缘者必须真善友  教令反妄契於真  长时用意无差舛  差修之柱□苦辛  菩萨修智如是事  威仪礼佛具谘陈  末世众生去佛远(如人有子。病者偏忧。菩萨大悲。先哀末世)  圣贤隐伏没邪津  修行欲辨明师者(前云求善知识。不堕邪见。故求此也)  未委令求何等人  依何等法行何行  心除何病得精纯  何以发心合大道  自他俱得出沉沦

    答处有五段。今二十一偈。一指示明师令事。答求何等人。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常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剎。

    佛言末世众生等  大心将发(拣二乘心)欲修行(正因)  须求正见真知识(正缘也。佛种从缘起故。文殊告善财云。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光赞般若云。欲学般若。常与善知识相随。常当承事)  理事穷通照未萌(法句经云。善解深法空无相无作。了达诸法本来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於毕竟空中。炽然建立。名善知识。华手经云。有四法者。当知是善知识。谓善知修道教化名及过患)  心不住於三界相(六尘)  亦非滞在二乘坑(不着声闻缘觉境界)  外相顺违无定迹  中心(恒清净)悲智必专精(净名云。虽有妻子。常修梵行。华严云。菩萨在家。与妻子俱。未曾舍离菩提之心)  虽现尘劳(贪等)赞梵行  虽同诸过毁迷情  捡察意根常寂静  且将同事摄众生(欲度有过众生。先以同事。相摄。心既相亲。方能受教)  抱持断欲婆须蜜(华严说也。乃至摄我唇吻等。皆得解脱法门)  入舍呵淫是净名(入於〔淫〕。示欲之过。又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或因事故乖真教  贬己乘非护法城(或为利益。或有别缘。或厄难。或病疾等。所作非仪。暂乖真教。只得贬己乘非。不得饰非说理。以误凡下)  不使众生入不律  终令尘浊至澄清  求得奴斯真善友  贪真减损智增明  无边苦海终当出  阿耨菩提决定成  末世众生见此辈  必须供养委身形  设令丧命须乘事  文在大乘四法经(经云。未来众生。发意欲求大菩提者。当修四法。一者当发大菩提心。宁失身命。不应退转。二者应当亲近善友。宁失身命。不应远离。三修忍辱。四住寂静之处。云云)  因舍幻躯闻妙法  如将瓦器换金瓶  见师过患及清净  不得必生一念轻  菩萨化仪何可测  须知贵宝弊囊盛(智度论文)  岂以迹乖便怠慢  岂观顺行始虔诚  身命尚犹不合惜  况於财食及名荣  始终不起(恶)猜疑念(猜疑即恶也。法句说。疑念之失云云)  正觉心华自发明  明照十方诸剎土  初心等佛不应惊(前章已说故。此不可惊也)  次说明师所证法  应离四病契心灵  便是答依何等问  众人一一自专听

    二分别四病令除。答依何等法令当。

    第三 九偈 述生心造作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念言。我於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若复有人作是念  欲求圆觉在修持  独度筹量种种行(或此行。或彼行。非一人。悉拟行为种种)  兴心计校拟营为  诵咒持经僧俗讲  拘身执律事威仪  端然宴坐心心息  照有观空种种思  供养佛僧申敬重  修营塔寺效驱驰  游行世界资闻见  栖止深山避过非  或受饥寒苦是行  或云衣食道之资  或拟终身唯自捡  或谋他日作人师  於此多门随执一  欲凭此行契玄微  既是生情属造作  故於圆觉悉乖违  彼圆觉性非因作  作意如何得契之  有作有求非解脱(上皆准经呵非了。此下以经密意。影显是云)  无求无作自圆伊  伊圆举动皆无着  语默纵横总合亘  还就上来诸行相  遇缘应作在随时  随智不随於识念  即於圆觉不参差  贪瞋习气量轻重  自看何病用何治  六度还须长顺性(起信云性无悭吝。顺本性故。修檀乃至般若皆尔)  利他方便运慈悲  聚沙积土犹成佛(法华经)  岂况多闻门(上来所引)何所疑

    第四 六 述任意浮沉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盘。生死涅盘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二者名之为任病  复有余人作是言  我今不断於生死  复不求於寂灭门  生死涅盘无起灭  任他一切称其根  各顺自心随法性  何须改作强生痕  衣食精粗但吃着  是非好恶不能论  要住要行看稳便  谁能谦赞记寒温  彼圆觉性非因性  故佛呵之为病源  前段驱驰欲觅佛  此科放纵任迷昏  定慧功能从不营  贪瞋习气若为翻  尚味欲天胜福乐  焉真觉性出尘喧  四皓(商山之者)宁逃业力击  七贤岂免死生吞  若不修行常幻化(前云若诸众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  此之意见岂堪存

    第五 三 述止息妄心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说此病者。防前奢摩他观也。恐迷取静澄念之言。成此病也)。

    第三止病今当说  有人患见众攀缘  自心永息於诸念  一切均平皆寂然  圆觉性非偏止合  兼於观照始名禅  故佛判之为止病  病者良由住一边(救云。本性无念。念起乖〔住〕。今止妄念。以合本性。何妨。今破之云)  念无而有犹能止  照有而迷何不研(研磨观察)  念异真心既要息  止非觉性亦须甄(真本无念。念既乖真。性本无止。止亦违性。故须甄拣)

    第六 三 述灭除根境

    (计之空无。是灭除义)。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说此病。防寂观也。由前二十五轮中。指寂观。皆云寂灭。及断烦恼。恐迷彼成此)。

    前门息念令归寂  此见身心毕竟空  何况根尘虚妄境  永除烦恼以为功  觉体虚明何永寂  灭心住寂是乖中  中道有空虽总泯  真源动静必双融  恒沙妙用元无碍  住寂之心岂是通  乍说不妨如近理  细详方觉甚乖宗

    第七 九 述结明真伪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四门皆是诸经赞  三观之中二亦然(□□)  今此佛呵为病者  有其两意听吾宣  一者四皆无观慧  半浮半滞各成偏  二者率心住一行  所闻之法未精研  才悟一门离善友  才看一教厌文繁  不穷圣意为绳墨  不就明师为胜缘  但自性倩立意见  但贪单省情於边  细详经意知如此  是故皆云作是言(是意中言。非出声也)  若使一人即具四  但存互泯堕成圆  即此四门皆入道  结云清净是无愆  遮莫施为种种行  元来止息不离运  虽观根境皆空寂  任运见闻无所牵  由是结云名止观  病除法在可精专  若怕四愆俱不用  更於四外有何诠  故云他观名邪观  不离不即实幽玄  若更生情为别见  斯为他观涉邪阡(阡者〔怕〕路)  取四名邪离四正  离由俱用取由偏  犹如四谤因偏取  四谤俱融是四门(入法无门也。华严序云。四句之火莫焚。万法之门皆入)

    第八 三 征释四病所属

    已知四病心须离  未审经文诫阿谁  为说学徒为善友  文中标结似相违(标处似明善友。结处似诫学人。故此征起而问也。下征释云)  今勘佛言详利害  学徒善友总须知  是以经中回互说  令知此病贯师资  既知四病应当离  学道须凭离病师  依诧此师修道处  始终离病是常规

    第九 十六 述第三辨事师之心

    答行何等行(文云欲修行者。应当供养善友。结法如是修行。方入圆觉故)。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瞋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菩萨问修何等行  佛言善友是因缘(悟是了因。本性是正因。善友是缘因。具三因。即证果也)  末世欲修三观者  应当尽命永相亲(善财问文殊。云何学菩萨行。文殊令事善知识涅盘云。善友成菩提具足因缘)  怡声顺色长乘事  发言吐气即须真  若来亲近除骄慢(善友度人种种方便。师徒相契。法意方传。是以亲近。愚者无识。骄慢即生)  若复远离勿生瞋(或欲除慢。或遇异缘。相去相离。便生瞋恨云。疎我亲彼。说受说憎。既一念瞋。则百万鄣起。非唯失道。乃堕三途。故佛诫之也)  慈悲度脱多方便  俯就机情尚与邻  要妙行门难付授  师徒心契意方申  愚人因此生轻慢(论语云。女子与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慢鄣如何法入神  直须供养无厌足(现)  顺逆(境犹)如(虚)空(心无改易。如空不变。於逆如空。不分别)始悟真  我与众生兼善友  身心毕竟(平等同)体(无异)常均  如是修行方入觉  不能如是是顽器  不知善友何恩德  诸佛皆令没命亲  法句经中撮要说  众听略引少多文(举二十一喻)  眼能示导菩提路(具云善知识者。犹如眼目。示导汝等菩提路故。初六字。后一字。每喻皆同)  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路故)於智慧身  脚能荷负(汝等)离生死(第三句。皆有汝等字。无者少也)  桥梁运载出沉沦  日月照令离黑暗  财宝资令(〔枚〕摄汝等)永(经无永字)离贪(苦故)  利箭射於烦恼贼  勇将能降生死军  絙绳挽拔离地狱  妙药医治贪与瞋  衣(宝衣盖覆切色身)食(饮食能使长法身)梯橙(扶助至彼岸)并铠杖(降伏汝等诸魔怨故)  利刀(能断诸魔怨故)时雨(润渍菩提牙)火烧薪(能熟涅盘食故)  善知识者有如是  无量无边功德轮  善等如来能破惑  故令教汝倍殷勤  宝明闻说号咷哭  泪下推胸闷绝频(於是宝明〔宝明〕菩萨与诸大众。闻说此法及善知识甚深法要。举声号哭泪下如雨。悲啼懊恼。不能自裁。自念我等。从旷劫来。为善知识之所守护。是故今日。值於如来。得闻深法。善知识力。非我力能。自念我等从本已来。未曾报恩。无心亲近。说是语已。重复举声云云)  自恨多生蒙守护  不知恩德但因修  世尊怜愍虚长叹  动杀普光菩萨臻  情问如何事善友  佛言善友德无伦  能於三毒尘劳处  便令顿悟出迷津  如有将船相济渡  不觉身心到海滨(水际)  欲行险路须依诧  备有宝车铠仗人  甘露兽王金翅鸟  无边功德实希闻  应当供养忘躯命  何况妻儿及七珍  善友所为种种行  不应疑念一微尘  具引一经为类例  华严等教卒难陈  是以善财求大行  文殊一向遣南巡

    第十 三 述第四除病之行

    答除去何病(於中先说病后说除)。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上皆病也。此下说〔活。活〕中又二。初且等心观人云)。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此下明等心观法云)於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末世众生不得道  皆由憎爱自他心  现行前段论粗重  种子斯文说甚深(唯识论中。引经偈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若见怨家如父母  始终不作二胸襟(胸襟心也)  如此能除诸病本  修行圣道始堪任  於诸法处还如是  生死涅盘非古今  人法自他平等见  华严万行自成林(十行菩萨皆同名林。谓功德林等)

    第十一 四 述第五发心深广

    答云何发心之问。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拣器也。准弥勒颂释金刚经发心安住。有四种心。谓一广大心。四生悉度也。二第一心。令入无余涅盘也。三常心。实无众生得度。四不颠倒心。无我人相等。今经亦同)。尽於虚空一切众生(一广大心)。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二第一心)。於圆觉中无取觉者(三常心也)。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四不颠倒心)。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佛言末世众生等  若求圆觉决心求  应当广发无边□  世界虚空等廓周  所有卵胎湿化等  悉皆度脱永无休(一。广大心)  令归究竟圆明觉  尽使出於生死流(二。第一心)  於□觉心无取者(三。常心也)  我人诸相已今搜(不颠倒心)  念念自熏悲智种  心心自炼渐调柔(十地)  品地地有调柔果  乘斯愿力逢缘化  岂假生情我计修  三世如来皆若此(如是发心)  不(堕邪见)然便是二乘收

    至心忏悔

    弟子等。已忏杀罪。次忏劫盗之罪。经中说言。物若属他。他所守护。於此物中。一草一叶。不与不取。何况盗窃。但自众生。唯见现在。故以种种不道而取。致使未来受此殃累。是故经言。劫盗之罪。能令众生堕於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受牛马驴骡骆驮等形。以其所有身力血肉。偿他宿债。若生人中。为他奴婢。衣不蔽形。食不充口。贫寒困苦。人理殆尽。劫盗既有如是苦报。是故弟子。今日至到稽首归依佛。

    弟子。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盗他财宝。兴刃强夺。或自恃怙身力。逼迫而取。或恃公威。或假势力。高桁大械。枉厌良善。吞纳奸货。栲直为曲。为此因缘身罗宪网。或住邪治领他财物。侵云益私。侵私益公。损彼利此。损此利彼。自饶口与心吝。或窃没祖佸。偷度关税。匿公输课。藏隐使[仁-二+(儿/又)]。如是等罪。今悉忏悔。或是佛物僧物。不与而取。或经像物。或营治塔寺物。或供养常住僧物。或拟招提僧物。或盗取悞用。恃势不还。或自借贷人。或复换贷漏忘。或三宝物混乱杂用。或以众物谷米。樵薪。盐豉。酱醋。菜茄。果实。钱帛。竹木。缯彩。幡盖。香华。油烛。随情逐意。或自用。或与人用。或摘佛华果。用僧鬘物。因三宝财。私自用。或与人利己。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惭愧。皆悉忏悔。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作周旋朋友师僧同学父母兄弟六亲眷属。共住同止。百一所须。臾相欺罔。或於乡邻比近。移篱拓墙。侵他第宅。改标易相。虏略田园。因公托私。夺人邸店及以屯野。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又复无始以来。或攻城。破邑。烧村。栅坏。偷卖良民。诱他奴婢。或复枉压无罪之人。使其形殂血刃。身被徒锁。家业破散。骨肉生离。分张异域。生死隔绝。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到。皆悉忏悔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商估博货。邸店市易。轻秤小计。灭割尺寸。盗窃分铢。欺罔圭合。以粗易好。以短换长。巧欺百端。希望毫厘。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穿踰墙壁。断道抄略。抵捍债息。负情违要。面欺心口。或非道陵夺鬼神禽兽四生之物。或假托卜相。取人财宝。如是乃至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无厌无足。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不可说尽。今日至到。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次复忏悔贪爱之罪。经中说言。但为贪欲。闭在痴狱。没生死河。莫之能出。众生为是五欲因缘。从昔以来。流转生死。一一众生。一切生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母乳。如四大海水。身所出血。复过於此。父母兄弟六亲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如四海水。是故说言。有爱即生。爱尽即灭。故知生死贪爱为本。所以经言。淫欲之罪。能令众生堕於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即受鸽雀鸳鸯等身。若生人中。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淫欲既有如此恶报。是故弟子。今日稽颡归依佛。

    弟子。自从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通人妻妾。夺他妇女。侵陵贞洁。行比丘尼。破他梵行。逼迫不道。浊心邪视。言语嘲调。或复耻他门户。污贤善名。或於男子五种人所。起不净行。如是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为眼色惑。爱染玄黄红彩朱紫珍玩宝饰。或取男女长短黑白姿态之相。起非法想。耳贪好声。宫商弦管伎乐歌唱。或取男女音声语言啼笑之相。起非法想。或鼻藉各香蕴麝幽兰郁金苏合。起非法想。或舌贪好味鲜美甘肥众生肉血。资养四大。更增苦本。起非法想。身乐华绮锦绣罗縠一切细滑七珍丽服。起非法想。或意多乱想。触向乖法。有此六想造罪尤甚。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到。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上已忏悔身三业竟。今当次第忏悔口四恶业。经中说言。口业之罪。能令众生堕於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受鸺鹠鸠鸽鸟形。闻其声者。无不憎恶。若生人中。口气常臭。所有言说。人不信受。眷属不和。常相斗诤。口业既如是恶果。是故弟子今日至诚归依佛。

    弟子。自从无始以来。至於今日。妄言两舌。恶口绮语。传空说有。说有言空。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不知言知。知言不知。欺贤罔圣。言行相乖。自称己誉。得过人法。我得四禅四无色定。阿那波那十六行观。得须陀洹。至阿罗汉辟支佛。不退菩萨。天来龙来。鬼来神来。旋风土鬼皆至我所。彼问我答。显异或众。要名利。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谗言斗乱。交扇彼此。两舌间构。贩算口舌。向彼说此。向此道彼。离他眷属。坏人善友。使狎密者为疎。亲旧成怨。或绮辞不实。言不及义。诬议君父。评薄师长。破坏忠良。埋没胜己。通利二国。彼此扇作浮华虚巧。发言常虚。口是心非。其途非一。对而誉叹。背即呵毁。赞诵邪书。传邪恶法。或恶口骂詈。言语粗犷。或呼天扣地。牵引鬼神。如是口业所生诸罪。无量无边。今日至到。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至心发愿

    愿弟子等。承是忏悔劫盗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如意宝。常雨七珍上妙衣服。百味甘露种种汤药。随意所须。应念即至。一切众生无偷夺想。一切皆能少欲知足。不耽不染。常乐惠绝。行济急道。头目髓脑。如弃涕唾。回向满足檀波罗蜜。

    又愿弟子等。承是忏悔淫欲等罪。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自然化生。不由胞胎。清净皎洁。相好光丽。六情开朗。聪利分明。了达恩爱犹如桎梏。观此六尘如幻如化。於六欲境。决定厌离。乃至梦中不起邪想。内外因缘。永不能动。愿以忏悔眼根功德。愿令此眼彻见十方诸佛菩萨清净法身。不以二相。愿以忏悔耳根功德。愿令此耳。常闻十方诸佛贤圣所说正法。如教奉行。愿以忏悔鼻根功德。愿令此鼻。常闻香积入法位香。舍离生死不净臭秽。愿以忏悔舌根功德。愿令此舌。常[(歹又)/食]法喜禅悦之食。不贪众生血肉之味。愿以忏悔身根功德。愿令此身披如来衣。着忍辱铠。卧无畏床。坐四禅座。愿以忏悔意根功德。愿令此意成就十想。洞达五明。深观二谛空平等理。从方便慧。起十妙行。入法流水。念念增明。显发如来大无生忍。

    又愿弟子。承是忏悔口业众罪。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具八音声四无碍辨。常说柔和利益之语。其声清雅。一切乐闻。善解众生方便言语。若有所说。应时应根。令彼听者即得解了。超凡入圣。开发慧眼。

    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白众等听说此时无常偈

    人生一世内  妄想万年期  黄昏气撮心  半夜命已尽(集者标举)  眷属皆舍去  财物任他将  但持自善根  险道充粮食  若无诸善业  不免趣三途  方悔一生中  虚为别计校  劝诸徒众等  数数谛思惟  动求正法门  动修出苦道

    (各说无常偈)

    圆觉道场礼忏禅观等法事第卷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2_52254/33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