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诗话人生 > 老年篇(1926—1943)
    1926至1928年三年间是黑塞的“荒原狼”危机期。《悉达多》的出版,使他享有了印度智者的美誉,而他却想改变自己独居乡下、离群索居的隐士生活。也因要逃避堤契诺的寒冷,这几年的冬天黑塞住进朋友为他安排的一套苏黎世公寓。由此他体验了苏黎世隆冬时节的化装舞会,创作了小说《荒原狼》。

    1926年春奥地利女艺术史家妮侬·多尔宾来到苏黎世访问他,从此妮侬渐渐走进他的生活。

    1927年,黑塞50岁这年,按照他第二位妻子露特的意愿他们办理了离婚。这年黑塞出版了根据自身经历写下的《纽伦堡之行》和小说《荒原狼》。为纪念他五十岁生日,好友胡果·巴尔的著作《黑塞传》得以出版。

    1928年,51岁的黑塞出版了含有45首诗歌的诗集《危机》。

    1931年,54岁的黑塞与36岁的妮侬缔结良缘,妮侬成为黑塞第三位、相伴他余生的妻子。这年他们搬入蒙塔诺拉的红楼(因楼房涂成红色得名),或“卡萨黑塞————黑塞楼”,那是由他朋友hc鲍德莫(hans cbodr)资助并组织建造的别墅,供他终生使用。

    接下来的十几年,黑塞发表了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东方之旅》,并以写作了11年、1943年出版的《玻璃球游戏》达到了文学创作的高峰,这部著作也成为他小说创作的终结。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黑塞的作品被纳粹德国视为不受欢迎,不允许再版。黑塞坚决反战,并自愿退出柏林普鲁士艺术科学院。

    到1943年为止的这18年中,心理危机、疾病、老去等成了黑塞诗歌的新主题。他发表的诗集有《夜的慰藉》,还发表了随笔集《园圃之乐》等。著名诗篇有《九月》、《蓝蝴蝶》、《花的一生》、《致诗集朋友》等。

    思考

    我是一名作家,

    现在只能写些顺口溜,

    读到它们,

    人们不是骂便会笑。

    我曾是一位智者,知道甚多,

    也已相当接近目标,

    可现在成了一个傻瓜,

    一切都得从头来过,

    也许我还会去杀人放火,

    像个战争中的英雄。

    我还不能肯定,

    什么像样的可以做,

    尘世生活实在艰难,

    这点学校里的老师已经明白;

    要迎接恶终,

    这个心声将我诱惑,

    此声幽暗,令我很有兴致

    卧到铁轨上边。

    死去不可能难于活着,

    因而一些人了结了自己的命;

    不过还没哪个死人会想到,

    应结束自己的死,

    他真应该为此蒙羞。

    是这样的:一些人自愿死了,

    却还没人自愿死里求活。

    (1925/1926)

    题解:1926年2月黑塞在给一位好友的信中,描写了他当时的生活状况:“从离开伯尔尼起,七年来我一直生活在人的世界之外,没有家庭,没有什么集体,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一位自杀者的困境————这就是说,你得以他的方式看问题,还得以他的方式艰难挺进。可读者从作家那儿想得到容易消化的、舒适的东西,如果他给出的音响不够甜美,便会受到严厉抨击。这种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是我不能认真对待的。”

    黑塞认为,他的个人危机同当时欧洲思想危机息息相关:“一个人思想上的神经质总是时代的心理病症。”

    1925年年底到1926年这段时间,黑塞写下了大量“危机诗篇”,表现了黑塞的另一个面目。1928年4月以“危机————日记片段”为书名发表了45首诗歌。此诗集出版时按照黑塞要求,作为私人生活写照只印出一千本。诗集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评论家认为,黑塞对生活危机给出了艺术表达形式;那些简洁、干涩、纯正完美的诗句,表现出其中的正直。托马斯·曼给黑塞写道:“这些诗营造出的氛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这首诗便是《危机》诗集中的一首。情绪绝望,带有没好气的语调,的确具顺口溜的风格。

    日子过得真快!

    不久前我还是个小男孩,

    笑声朗朗,皮肤光洁,

    现今成了一个老汉,

    只会木呆呆纺他的线,

    只会睁着红眼傻看,

    连挺直行走也不再灵便。

    哦,枯萎来得如此之快:

    昨日还红润,今日已傻呆,

    死亡就在后天!

    如果我的爱人未将我欺骗,

    妻子也未离开,

    我还会唱着歌串巷走街,

    还能躺在床上风华盛扬。

    可是如果女人将你离弃,

    我的孩儿,你就会失落,

    会配上威士忌来硬挺,

    然后滚蛋,宣告玩完。

    (1926)

    题解:黑塞住在苏黎世时心情也很阴郁。1926年新年太太露特来看望他,也没使他心情好转。露特身体恢复得很好,已基本痊愈,她打算再回到离她母亲不远的巴塞尔居住,当美声唱法教师。黑塞接受了她的愿望,这意味着这对新人的夫妇生活保持天各一方。在苏黎世没呆多久,他又发现,他无法适应长期的城市生活。他有一种感觉,他与其他人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隔着,他意识到,他是个无可救药的独行者。

    这首诗收于《危机》中。

    文学家3

    夜里我常不能成眠,

    生活实在令人心碎,

    因为我用文字做游戏,

    它们有些很糟,有些很棒,

    有的肥胖,有的枯槁,

    它们像静静的反射湖面,我游于其间。

    远方的蓝岛,棕榈树棵棵,

    海滩上有香风吹拂,

    海滩上有玩彩贝的孩童,

    一位雪白女人在游泳,身上翠绿晶莹。

    我心头飘着行行诗梦,

    就像海面上吹来的细雨多彩,

    它们既涌自情欲,又倾诉哀伤,

    它们舞蹈,奔跑,也会站立迷茫,

    不断变着造型、面孔与音响,

    它们身着过于简朴的文字礼服,

    它们貌似古老,又终会消逝。

    这点人们大多不懂,

    编辑、教授、商人们,就是这样,

    视我为失落,认梦想为妄念,

    可其他人,孩子和一些女人

    什么都知道,他们爱我,如我爱他们,

    因为女神也会借与他们薄纱,

    借此让他们看到图画世界(1)之乱象。

    (1926211)

    题解:《危机》中的诗篇。

    1926年2月初,黑塞的朋友雕塑家胡巴赫请他参加一个化装舞会,从此他经常光顾这样的舞会。可当他深夜或凌晨时分回家时,往往会精疲力竭,难以入睡,有万般思绪折磨着他。床头柜上他总放着笔和纸,一旦醒来,可以随时在上面画上几笔,或者记下他的思考。小说《荒原狼》就酝酿于此时。

    (1)图画世界,指艺术家描绘的世界画面,如诗中所述“远方的蓝岛,棕榈树棵棵,海滩上有香风吹拂,海滩上有玩彩贝的孩童”等。

    晚上,与灵医生

    因为咱们早晚会死,

    所以生活才这样糟心,

    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去做,

    因为所有好的美的都会很快消失。

    要使人类更快活些,

    最好的办法,让它沉入水里十分钟。

    可是今天咱又不能这样做

    因为水恰为吾人之匮缺。

    最聪明的做法是,

    喝上一升葡萄酒,

    同灵医生一起

    谈谈彼此的抑郁症。

    还吃牛肝炒豆角,

    或者来个蝴蝶烧烤。

    桂冠荣誉算什么,

    若上面没苹果可餐用?

    最美的尾巴对我何用,

    若我不能用它来招摇踱步?

    嗨,咱们就想买布里萨戈(1)饮上一升,

    别的这蠢日子也不能提供。

    然后用咱们的抑郁症,

    造一座房,咱们入住其中,

    就算后人正为咱们编花圈。

    在此座房中,咱坐在穷屁股上,

    要将统治世界之大事构想。

    (19262)

    题解:这是《危机》诗集中的第一首。这里的灵医生应是宗玛特疗养院黑塞的心理医生朗格(drjbng)的化身。

    (1)布里萨戈(brissago),瑞士一小镇,出产的葡萄酒以小镇名字命名。

    答报文攻击

    狗在我腿上咬了一口,

    这是条非常机敏的狗,

    是我特爱又恨的一种。

    它毁了我的名,撕了我的裤,

    这位记者的确干练,

    激愤,勤奋,头都成了红色,

    他自然是个战争狂,民族主义者。

    他盼我快死,

    这愿望我打心里响应。

    他的文章给我教诲多多,

    只是他未享有文字天赋。

    可怜的单纯者只靠狗语撑门面,

    实在应借他些句法词汇。

    不过这灵狗,这报纸奴仆,

    总的来说还有他的正确之处:

    他盼我死,却恐怕不知,

    这多么符合我自己心意。

    但愿能坏掉这家伙的一锅汤!

    但愿他得活一百年,

    将他妈的他的文章背下来!

    享尽这辈子所有乐趣后,我倒是很乐意

    销声匿迹,到什么别的地方去。

    (19267)

    题解:这年普鲁士艺术科学院接受黑塞为境外院士。柏林的菲舍尔出版社按照他们为出色作家出传记的传统,决定黑塞50周岁时,出他的传记。黑塞推荐他的老友胡果·巴尔来写作。

    诗中诗人诅咒“这条狗”活上一百年,是诅咒他不得好死,苦熬时光。

    镜前

    远离世界已有多年,

    女人与享乐都已陌生疏远,

    视江湖为友,认树木做兄弟,

    一切全依仗自己,边幅不修,随心所欲。

    而今我学起消磨晚间时光,

    学习养护皮肤,打整衬衫领带和发型,

    还要穿晚礼服,皮鞋锃光发亮,

    走过男侍,将舞乐迎上。

    我对镜子微笑,打量自己容颜,

    有些灰,有些白,有些疲倦,

    还有些可恶,皱纹已经布满。

    那里曾有一双明眸,额头也曾光洁,

    那时的脸、唇都曾含笑,

    不需润发油,不需涂粉,也曾柔软。

    现在,镜前老人整理容颜,

    梳发,剃须,穿上直挺衬衫!

    你所有的努力,估计都为了虚荣,

    可在这个世界,你仍处陌生边缘。

    总有一天,森林还会把你抓回,

    回归那雨,那湖、小溪、星星,还有那些山峦。

    你又会扔掉所有漂亮的破烂,

    再次走上老路,

    去远行,漫步,东瞧西看,

    饮上一杯孤独,

    然后无人知晓,死在荒野间。

    (192611)

    题解:《危机》中的诗篇,49岁黑塞的自画像。

    这年冬天露特来信提出离婚。黑塞对此并不吃惊,他回了信,告诉她,他理解她的要求,不会对此进行阻碍。事实上从一开始这个婚姻对他就没什么意义。对他始终如一意义重大的是他的文学事业。

    五十岁的男人

    从摇篮到棺木

    走了五十年的路,

    然后死亡起步。

    人开始衰退、酸朽,

    开始边幅不修,看似乡巴佬,

    头发像见了鬼,

    牙齿亦颗颗脱落,

    遇上年轻女孩

    再不能欢喜搂住,

    我们只能去读歌德的书。

    不过在我临终之前,

    至少还可将个娃娃抓住,

    他眼睛明亮,满头鬈发,

    把他小心捧在手中,

    亲他小嘴、小脸和胸脯,

    脱净他的衣裤。

    然后以上帝之名,

    死亡将我带走。阿门。

    (19276)

    题解:此诗写在他50岁生日前。在一些黑塞诗集中被收入“主题诗或玩笑诗”(lenheits-und scherzdichte)类。诗句中竭尽对自己的调侃、戏谑。

    1927年4月黑塞与露特终因情趣不合办理了离婚手续,结束了三年多的短暂婚姻。对黑塞来说,这样他倒可以更好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

    1927年年初完成《荒原狼》的写作后,他又一次筋疲力尽,不得不去瑞士巴登进行两个星期的疗养。后开始了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写作。

    九月

    花园忧伤,

    冷雨冷落花上。

    夏颤栗着,

    迎候它的终结时光。

    金黄滴自片片树叶,

    滴自高大的槐树上。

    夏又惊又诧,

    它无力笑着,沉入花园濒死梦乡。

    玫瑰跟前,夏还要久久徜徉,

    它期盼休息,

    然后疲惫的大眼睛

    缓缓合上。

    (1927923)

    题解:阴雨绵绵的九月,花园蔫萎,夏将终结。金黄色彩中,夏走向灭亡。玫瑰跟前它还会滞留少许(因玫瑰花期较晚),然后逝去。

    打呼哨

    钢琴和小提琴,为我真诚心仪,

    可是我难得全力投入;

    我的生活向来匆匆忙忙,

    只能捣鼓打呼哨这玩意儿。

    尽管尚不可自封大师,

    我们的命短,悠长的是艺术。

    可谁若不知晓呼哨技艺,

    我会遗憾,它实在令我多多受益。

    因而心里早做出决定,

    要将此技艺练个炉火纯青,

    而且还希望,最终能做到,

    不管对我对你,还是对世界,都可以呼哨声声。

    (1927119)

    题解:危机期结束后,黑塞进入病榻期。

    这首诗同下面的《告诫》、《编辑部来信》是写于同一天的三首诗,选入了20页的小册子《病榻诗行》(verse i krnkenbett),小册子中的15首诗创作于1927年10至11月。黑塞将之结集成册,赠予友人。

    自1923起,身患痛风的黑塞接受了朋友马科瓦尔德兄弟俩的邀请,每年都去苏黎世附近的巴登温泉疗养地疗养,住在兄弟俩经营的酒店,直到弟弟1952年去世(哥哥约瑟夫去世于1953年)。这些诗句就写于1927年冬他疗养期间。此时的黑塞没有像他曾希望的那样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过了50岁生日,正走出“荒原狼”的危机期。疗养地的温泉阳光及酒店生活,使他能够相对放松身心,进行自我审视和反省。这首诗词句轻快,带有自嘲情趣。

    告诫

    我亲爱的孩子,

    所有人言或多或少都是悬数,

    相对而言,人最诚实之时,

    不在襁褓,便在坟墓。

    一旦躺到祖先身旁,

    我们便明晓事理,最终大彻大悟,

    铮铮白骨是我们的真面目,

    可总会有人想再活过来,行骗欺蒙。

    (1927119)

    题解:这首诗在某些诗集中被列入调侃玩笑诗,它像是倚老卖老的笑谈,又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哲理。

    编辑部来信

    “非常感谢您的感人诗句,

    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记,

    可惜它不十分适合我们的报纸。

    对此我们深感遗憾歉意。”

    每天都有这位那位编辑,

    寄给我这样的信,一叶又一叶,

    闻着就像秋季,失落的儿子明白,

    他无家乡可去。

    对我而言,写诗全无目的,

    借着桌上台灯,我将诗篇读起,

    也许灯也不愿听,

    不过它默默给出光明,亦足矣。

    (1927119)

    题解:德文btt既是树叶,也是纸页,这里的“一叶”是一语双关。借叶说页,借秋季说冷酷;无独有偶,中文里叶、页完全同音。“失落的儿子明白,他无家乡可去。”此处假意作出激越之态,又是对自己失意的隐喻。最后一段情绪又归平和。此诗也具调侃玩笑风格。

    痛风

    手指尚能弯曲的日子,

    我用写作消磨时光,

    如果能写下好诗行,

    这世界、这痛风、这疼痛都不能把我怎么样。

    其他的日子,我只能停下笔。

    静心倾听,它怎样在我骨头里

    蔓延,怎样匍匐潜行,

    它是死亡,我们叫它痛风。

    我不爱它,我们常干仗。

    有时我也知道,它这样对我,

    并无恶意,它之手臂,

    是我之拯救,心甘情愿会跟它走一趟。

    一旦我们完全和解,得到统一,

    我不会再叫它死亡,再叫它痛风。

    我要称它为永恒之母,

    将它称为爱,做它的好儿郎。

    (19271110)

    题解:此诗为黑塞私人结集印刷的小册子《病榻诗行》中诗篇,写于巴登疗养酒店,诗文直白、干涩,富幽默感。

    钓者死鬼

    死鬼坐在岸边,举着看不见的卑鄙细线,

    要钓我们离开生活,

    我们多努力多机敏都于事无补;

    他有耐心,他的诱饵魅力无边。

    只要谁上了钩,就算他钻沙入泥,

    全身解数使遍,

    死鬼都在他身上,不在那岸边!

    即使钓绳断开,他也注定失落。

    他逃脱了,可还会长久

    爬行水底,兢兢战战;

    尽管他已自由,可已病入膏肓。

    乐趣没有了,钓钩钩在咽喉上边。

    (19271110)

    题解:小册子《病榻诗行》中诗篇。

    病情好转

    今天,我的饭餐里有鸡肉,

    还有些苹果泥,冬日酒店园子里

    拄拐上下走了两遭,感觉老矣,

    可以眼见的在这里:

    肯定不会死去,但已老朽,

    花圈这次你们可以省了,

    很快我又会打点行装,继续上路,

    慢慢恢复,痊愈。

    对此我很难感到喜悦,

    自然我认为问题已大体解决,

    可还有痛苦等在前面,

    最终不是去疗养院,便要去医院。

    人们会选我做名誉博士,

    还要给我别的老人荣誉:

    我还常会与自己势不两立,

    然后再同自己缔结和平。

    最终作为所有学者中的一员,

    我会满头银发,形容枯槁,

    去完成至今躲过的未了之事:

    躺倒在某个病床上边。

    (192711)

    题解:小册子《病榻诗行》中诗篇。

    给妮侬

    外面星星脚步匆忙,

    颗颗都闪着亮光,

    我的生活却昏暗一片,

    而你还愿意留在我身旁。

    因你在生活中,

    找到了平衡之所,

    之于我,你和你的爱

    便成了美好寄托。

    我的昏暗中,

    你能预感有颗隐藏着的星星。

    你以你的爱提醒我,

    何为生活之甜美内核。

    (192712)

    题解:妮侬(1895——1966)为奥地利艺术史家,其父亲为犹太律师。14岁时妮侬就是黑塞的仰慕者。1926年春,妮侬到苏黎世拜访黑塞后,看到他贫困潦倒的生活,了解到他的婚姻同自己的婚姻一样面临着危机,比黑塞小18岁的她便暗暗做出了要辅佐他人生的决定。自1927年起她同黑塞一起住到蒙塔诺拉,起先在卡姆齐楼里,1931年一起搬到小村南边的“黑塞楼”。黑塞对婚姻早已失去兴趣,但他又知道自己离不开妮侬,1931年11月14日36岁的妮侬与54岁的黑塞最终登记完婚。直至黑塞去世,妮侬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文学创作上都是他的左膀右臂。1928年出版的《危机》诗集中,有不少以妮侬为题的诗篇。从这首诗中可以读到黑塞对妮侬的感激之情。

    蓝蝴蝶

    一只蓝蝶,空中蹁跹,

    风儿吹来,将它吹远,

    如一阵珍珠色的毛毛雨,

    晶莹,闪亮,然后不见。

    如此的瞬间闪烁,

    如此的转眼不见,

    我见幸福在向我招手,

    晶莹,闪亮,然后不见。

    (192712)

    题解:这是黑塞一首成功的蝴蝶诗。黑塞的蝴蝶情结还可见作于1904年的《蝴蝶》等。

    语言

    太阳以光与我们交谈,

    花以色彩与芳香,

    空气以云和雨雪。

    世界之圣物中,

    永生着一个不知足的心愿:

    要以形态、色彩、声响、语言,

    打破所有事物的沉默,

    将“在”之秘密表达、展示。

    这里放射着艺术光源,

    世界寻求着词汇、昭示与思维,

    要通过人类的唇舌

    传送无穷尽的察悉体验。

    所有生命都向往语言,

    我们朦胧的求索

    要以词汇、数字、色彩、线条、色调展现,

    再将更高的感官王国构建。

    花朵里有红有蓝,

    作家词汇中,

    创作大厦要在内心筑建,

    它始终在开始,永远不终结。

    只要有词汇和音响,

    有歌唱,和艺术表现,

    那世界之意义,

    所有在之意义就会重新展现。

    每首歌曲,每个画面,

    每一本书都是一次展示,

    都是第一千次的

    给生活以统一体之新体验。

    文学与音乐引诱着你们,

    要走入这个统一体间;

    只需简单照下镜子,

    便能将上帝创世之多样性理解。

    于是在我们看来混乱不清的,

    便会在诗中清晰出现:

    花笑了,云儿下雨,

    世界有了意义,哑巴也言语。

    (192823)

    题解:“花笑了,云儿下雨,世界有了意义,哑巴也言语。”这便是语言的力量。

    变得更老

    青春的星辰,你们

    陨落到了哪里?

    我再不能看着你们

    在天穹上落下,升起。

    你们————我青春时代的伙伴,

    怎么如此早

    就与世界缔结了和平!

    再没有谁同我站在一边!

    年轻人,你们嘲笑我们老了,

    你们的确有道理!

    因为我的确,

    没有很好地忠于我自己!

    尽管如此,我还要面对世界

    继续抗争,

    如果不能获胜成为英雄,

    也愿做个士兵在沙场上牺牲。

    (19282)

    题解:这年黑塞在慕尼黑拜访了托马斯·曼。菲舍尔出版社出版了黑塞诗集《危机》。

    我知道有些人……

    有些人心里,童年植根如此之深,

    他们不再能突破童年神奇;

    他们生活于梦的盲目里,

    从未学会平素的语言。

    天啊,当灾难将他们惊动,

    当他们突然在现实中醒悟,

    他们只能从梦中醒来,

    瞪着天真信赖的眼睛,呆望生活的恐怖。

    我知道有些人,被战争惊醒时

    已届中年,

    从此,他们只能痛苦生活,

    像遭惊吓的梦游者终日恐慌,不停抖颤。

    好像是:人性羞愧满面,颤抖地

    要在这些没有希望的人中,

    认清浸满鲜血的土壤,

    认清自身的残忍及心灵逃路(1)。

    (1928414)

    题解:此时的德国正处于魏玛共和国时期。黑塞写的是关于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他的记忆,写的是人们对战争孩子般的天真、轻信,并对再次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提出警告。可惜11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一切又得到了重复。如今德国青年还经常吟诵这首诗,以表达他们反对战争的心情。

    (1)心灵逃路(seelenfcht),指对心灵拷问的逃脱。

    情欲

    只是奔泻,只是燃烧,

    盲然冲入大火,

    奋不顾身,全然投入,

    为这无穷尽的生命之火焰!

    然而突然间,心儿担忧颤抖,

    自那无限幸福

    心儿胆怯退缩,

    它正在将爱中的死亡感触……

    (19296)

    题解:这首诗收在《夜的慰藉》中,此诗集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它收载了作者1915年后的诗作。

    夏夜灯笼

    园子幽暗阴凉,

    彩灯暖暖荡成行,

    婆娑树叶间,

    发出柔和神秘的光。

    柠檬色灯笑容鲜亮,

    臃肿的是白与红,

    蓝灯似乎住于

    树枝间,像个幽灵和月亮。

    忽然一个被点燃,

    向上缩卷,转瞬烧完……

    灯姐妹们愕然抖颤,

    微笑静候死亡的到来:

    它们是酒黄,丝绒红,还有月亮蓝。

    (19298)

    题解:也许这是个夏夜派对,一排纸灯笼挂在树间,灯笼里点着蜡烛,为阴凉的夏夜送来点点暖意。这是一首很有情致的灯笼夏夜之歌。

    不快的梦

    我走进房间,

    床上躺着一位病老汉,

    他总让我生气,

    让我受他不了,又让我觉得可怜。

    因我还不是他,

    还未进入他的角色,

    这老者,胡子拉碴灰白。

    虽然镜子里,我很像他,

    我还是觉得要年轻些,皮肤光洁些,

    性情也比这老家伙可亲和蔼;

    总之,我们还不一样,

    我不过才五十出头,

    总之,我拒绝做他。

    不行,我离他那模样差得还很远!

    这老者躺着,面色苍白,

    对他来说,我似乎不存在,

    可他淡淡的微笑将我窘迫触动。

    渐渐地,我觉得自己不复存在,

    失去了自我,目光空虚老态,

    好像自己就是这可怕老汉……

    事实正是如此:我就是这老汉。

    (192910)

    题解:秋季令黑塞再次卧床,52岁的诗人感到了自己的年老体衰。

    早到的秋

    已嗅到枯叶气息,

    田地空空,再见不到谷物,

    我们知道:夏已疲倦,

    接下来的雷电,会将它脖颈折断。

    金雀花豆荚发出裂开的声响,突然

    我们自以为今日在握的,

    都变得遥远,好像传奇一般,

    花儿也都奇妙地逃走不见。

    受惊的心中一个愿望在小心滋生:

    不要过于执著自身之在,

    也要经历树木一样的凋谢,

    心之秋日不可缺少色彩与庆典。

    (1929730)

    题解:妮侬与黑塞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有时也需要同荒原狼黑塞拉开距离,单是他喜怒无常的火爆脾气就常让人受不了。

    文学家与他的时代

    你忠实无限画面,保持对世界的察看,

    时刻准备行动,愿意服务奉献。

    然而在此无所敬重的时代,

    你既无讲台与职务,亦无尊重与信赖。

    尽管岗位失去,可是以你对天职之理解,

    放弃荣耀,放弃日间乐趣,

    要护卫不生锈的宝藏,

    对世界以嘲笑,这已足矣。

    市场嘲讽不应对你构成危害,

    只要你能听到神圣声音;

    如果此声绝望消音,你就会像个傻子

    站在尘世上,受尽自己心灵嘲弄。

    较好的是,致力于完美未来,

    尽管痛苦,也要奉献,

    不要辱没你的使命,

    不要背叛自己去做大人物,去做国王。

    (1929831)

    题解:自视为文学家的黑塞,时时会提醒自己恪守自我,不受市场摆弄,不负使命。

    乡村夜晚2

    窗明镜亮,

    各色鲜花立在窗台上,

    窗外朦胧,

    但见女孩发辫柔美闪光。

    燕子低飞教堂上,

    迅急而过如电光闪亮,

    到处响起钟声,

    夜晚在将白日取代。

    让我们再站到玻窗面前,

    细心听闻这平和时光,

    然后上床去睡,

    让白日换成梦乡。

    (1929/1935)

    题解:这里应是蒙塔诺拉村傍晚的景色。

    悼念一幼孩

    孩子,你就这么离去了,

    对生活尚无任何体验,

    可我们这等老者,

    还被自己枯萎的岁月囚得紧紧。

    眨一下眼睛,喘上一口气,

    去感受一丝光,尝一口大地气息,

    这一切对你都已多余;

    你睡了,不会再苏醒。

    也许这一瞥一吸,

    会让所有生活的表情、游戏

    呈现于你面前,

    你会深深受惊,退缩回去。

    可是孩子,也许有一天,

    当我们闭上眼,我们会感到,

    如果所见的一切,

    并不多于你的所见,那该有多好。

    (19304)

    题解:这年,黑塞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对青春身影说

    青春年华,传奇一般,

    早年的身影向我询问,将我察看,

    那曾有的辉光,

    是否还存在,是否还有亮闪。

    那时的道路又呈现于面前,

    它给过我多少黑夜,多少磨难,

    有过多少苦涩的转变;

    我不想再走到它上边。

    我还是忠诚地走了自己的路,

    对它的回忆也很珍贵。

    有过许多缺点,许多错误,

    可我还是不懊悔走过。

    (1930823)

    题解:这是年轻时的我与现在的我对话。“曾有的辉光”指曾有的激情、热忱、活力。

    闻友噩耗

    会消逝的萎蔫得很快。

    枯焦的岁月会很快逝然。

    貌似永恒的星星,嘲笑着朝这边观望。

    在我们心中,精神将这游戏

    无动于衷地独自观看。

    没有嘲笑,没有苦痛,

    无论永恒,还是短暂,

    在它都同等轻重贵贱。

    可是心却要抗争,

    要在爱中燃烧,

    然后在不尽的死之呼唤中

    在不尽的爱之呼唤里

    屈从,如花朵萎蔫。

    (19301229)

    题解:这年黑塞自愿退出普鲁士艺术科学院,部分原因是,他认为这个协会,文学同政治目的联系在了一起,且有些成员阻止犹太作者入会。

    老了

    老了就是这样:曾轻松愉快的

    变为艰辛,清泉变得浑浊,

    连疼痛也变得不再强劲————

    人们宽慰自己:很快都会过去。

    那些我们曾强烈抵抗过的:

    应负的责任、义务,还有人际联系,

    都变为庇护与慰藉,

    一天里,人人还想完成一些日间活计。

    不过负有责任感也帮不了什么忙,

    心灵渴望轻盈飞翔,

    它能预感,我与时代后面的死亡,

    深深呼吸,要贪婪地将之吸入。

    (19314)

    题解:1931年1月底,黑塞受朋友之邀同妮侬去瑞士圣莫里茨附近一个滑雪胜地度假。在那里,他们见到了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托马斯·曼和他的妻子卡佳。

    搬入新居

    出自母亲的躯体,

    却注定烂于地下,

    人类对此困惑不已,

    对众神的美丽记忆只短现于他的晨梦里。

    于是人类转身,离开神帝,离开诸神,

    忙碌着,劳作着,对不停歇的生活目标,

    及他的身世,既羞愧又恐惧。

    他建造房子,装扮一新,

    装满柜橱,粉刷墙壁,

    从此可邀请友人来欢聚,

    还要在门前种花,花儿朵朵含笑美丽。

    (1931829)

    题解:1930年春,黑塞应邀到苏黎世好友鲍德莫夫妇家做客,妮侬陪同前往。此行对他们此后30多年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宾主闲谈之余,黑塞谈到他们艰难的居住条件,黑塞说,有时也希望能有自己的房子,能有一些舒适的设施,比如暖气、浴盆,有自己可以种点花、菜的园子……这时,好友鲍德莫对他笑道:“这好办,这房子您会有的。”

    富有的鲍德莫慷慨赠送给黑塞一座私人宅院,供他终身使用。黑塞无心顾及建造房子的事情,他正构思写作小说《东方之旅》。设计建造新房的工作全由妮侬一人承担,直至这座别墅楼的盖成,妮侬做了大量工作,黑塞心怀感激。第二年8月,黑塞终于离开居住了12年的公寓楼,搬入新居。这首诗为此而作。1931年11月14日,黑塞同妮侬走进蒙塔诺拉的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妮侬成为他第三任妻子。

    春的语言

    每个孩子都知道,春天说什么:

    生活吧,成长吧,开花吧,希望吧,爱吧,

    欢欢喜喜长出新枝丫吧,

    努力去做吧,不要怕生活!

    每个老者也知道,春天说什么:

    老人家,听任安葬吧,

    把位置让给活蹦乱跳的孩童,

    努力为之吧,不要怕死亡。

    (1932331)

    题解:这年,小说《东方之旅》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只是我们还暗暗渴望……

    我们的生活好似天仙,

    优雅、聪慧,袅娜如阿拉伯图案,

    轻缓舞蹈,围着虚无旋转,

    为了虚无我们把在与当前奉献。

    梦境姣好,游戏可爱,

    你们轻盈飘逸,纯正安然,

    而此快活表面下,

    却闪着渴望之光,向往着黑夜、流血、野蛮。

    我们的生活在空洞中旋转,

    没有强制与必须,永远准备戏玩,

    只是我们还暗暗渴望真实生命,

    渴望生育与诞生,渴望死亡与受难。

    (193212)

    题解:这年,黑塞开始创作《玻璃球游戏》,这首诗被选入小说《玻璃球游戏》的组诗。

    作者在诗中提醒到:浮华空虚美妙的表面下,还藏着其他的人类渴望。

    园丁之梦(献给妮侬)

    梦仙子的神盒里都藏了什么?

    首先有堆积如山的粪堆,那是最好的肥料!

    然后是不生杂草的小路,

    还有一对乖猫,从不吃鸟。

    还应有粉末,用来洒扬,

    让蚜虫叶片即刻变成蔷薇花簇,

    让刺槐变成片片棕榈林,

    这样的收成定让我们利润丰足。

    哦,仙子,请让我们水流不断,

    将我们插枝播种的地方浇灌;

    请赐予我们菠菜,让它永不开花,

    还有一辆手推车,它会自动轮转!

    此外还有:较安全的毒鼠药,

    能抗冰雹的天气法术,

    能在谷仓和住房间装上的小缆车,

    还有每晚都可换新的脊柱。

    (193371)

    题解:黑塞的宅院不小,1931年夏,黑塞与妮侬搬到这里后,享尽了苗圃之乐。此诗富有轻松、幽默情调。

    回首

    山坡上石楠花儿吐艳,

    枯枝中金雀花瞠着黄眼,

    谁还知道五月间

    树林曾怎样葱绿一片?

    谁还知道,乌鸫、布谷

    曾怎样啾鸣,

    那迷人的鸣啭

    早已绝声,被忘却。

    那个夏夜庆典,

    山上挂着圆月,

    谁没忘记它们,将它们记在心间?

    而今一切都已消散。

    你和我也很快

    被人忘却,不再被挂在嘴边。

    那里将换上他人,

    没人再将我们思念。

    我们总将

    金星、晨雾期盼。

    上帝的大花园里,

    我们开放又凋谢,心甘情愿。

    (193389)

    题解:石楠和金雀花都是开在夏末至深秋的花。

    夏末蝴蝶

    又是蝶蛾纷飞的时节,

    天蓝绣球花的迟香中,蝴蝶舞姿翩跹。

    它们悄无声响,飘自蔚蓝,

    它们是红蛱蝶、狐棕蝶、黄凤蝶,

    还有豹斑蝶、银斑蝶,

    有机敏的小豆长喙天蛾,红色的豹灯蛾,

    还有孝衣蝶、姬红蛱蝶。

    它们飘来荡去,色彩鲜艳,

    不乏皮毛绒须,一身珠宝亮闪,

    它们来自消亡的童话世界,

    华丽、忧伤、沉默、茫然,

    它们是这里的陌生客,

    曾受天堂纯美牧场的露水滋润,

    它们来自东方,生命短暂,

    而东方是我们梦中打量的失落家园,

    我们愿将这精神信使,

    当做高贵生命的美好凭证。

    它们象征着所有美丽及生命短暂,

    代表过于细柔体、一切过分物,

    它们做客于夏季老国王的庆典,

    犹疑忧郁,金色装扮。

    (1933820)

    题解:56岁的诗人对蝴蝶的钟情着魔仍不减当年。

    枯叶

    每朵花都要结果,

    每个清晨都会成傍晚,

    地球上没有永恒,

    除了逝去,除了变迁。

    即使最美的夏,

    也想感受枯萎与秋天,

    风儿吹来,

    叶儿耐心坚守,默然静候。

    玩你的游戏,不要违抗,

    让一切静静出现,

    让风吹吧,将你吹落,

    让你把家还。

    (1933824)

    题解:1933年希特勒政权成立。纳粹开始焚书、迫害犹太人。黑塞尽力帮助逃亡者,筹措救济资金。

    沉思

    精神是神圣和永恒的,

    我们是它的工具与画像,

    我们的路朝着它的方向,我们心底的愿望是:

    像它一样,在它照耀下发光。

    可我们属于尘土,又会死亡,

    重担在我们众生身上,举步维艰。

    大自然可爱,给我们母亲般关怀,

    育我们以大地,置我们以坟墓与摇篮。

    可是她不令我们满足,

    精神不灭之火花

    会将这母亲般的魅力击穿,

    会像父亲,将孩童变为男子汉,

    祛除天真,唤我们去奋战,面对良知考验。

    就这样在父与母、

    灵与肉之间,

    造物之最脆弱的孩童,犹疑向前,

    人类灵魂不停颤抖,它有能力承受苦难,

    没哪个造物与人相似,能够接受高尚理念:

    具有信仰,拥有爱。

    人的道路艰辛万难,罪孽与死————家常便饭,

    人类常迷失于黑暗,他若不被造物主造就,

    似乎会更好些。

    可永远照在他上方的是他的渴望,

    他的使命,那是精神与光。

    我们能感受,他险境重重,

    可永恒精神尤其对他厚爱。

    由此我们这些有错的弟兄,

    尽管有分歧,但仍然有爱,

    让我们更接近神圣目标的

    不是审判,不是仇恨,

    而是富有耐心的爱,

    是爱的忍耐。

    (193311)

    题解:这首诗由56岁的黑塞在瑞士巴登疗养酒店中写就。

    怨

    没有谁赋予我们在,

    我们只是流水,自愿流入所有形态:

    流入白日、黑夜,流入洞穴、塔楼,

    我们流入,驱使我们的是对在的渴求。

    从不停歇,我们填满一个个模式,

    没哪个会是家园,是幸福,是必需,

    我们一直在路上,永远是客,

    没有呼唤我们的田、犁,没有为我们生长的粮食。

    我们不知,上帝如何打算,

    他玩弄我们,我们是他手上的土块,

    土块可变形,不哭不笑,也不言,

    它被捏成形,却从未被烧、被燃。

    我们要变成石头!永在不变!

    这是我们的渴望,会渴望到永远,

    可这渴望永远是可怕的想象,

    我们的路上,这渴望永不会停歇。

    (19341)

    题解:选入《玻璃球游戏》,成为小约瑟夫·克乃西特的组诗之一。

    为诗集献辞

    1

    已经不再激情洋溢,

    圈舞乐曲也带着秋意,

    后来唱的,为从前所唱,

    这个我们不能闭口不语。

    2

    多少诗行我已写出,

    留下的却寥寥无几,

    而它们依然是我的梦与游戏

    秋风吹动树枝,

    生命之树上

    树叶缤纷,摇曳在收获的庆典里。

    3

    树叶落自树木,

    生命之梦的歌儿

    游戏着飘走失落;

    那些轻柔旋律,

    自我们当年唱起,

    许多许多都已失去。

    歌儿也会死去,

    没有什么不绝耳际,

    一切都由风吹逝:

    比如花朵,比如蝴蝶,

    它们是消逝性的

    永不消逝的象征体。

    (1934527)

    题解:有专家估计,这第一、第二段是黑塞为这年出版的自己的诗集《生命之树》所写。第三段1952年被选做当年出版的《诗歌总集》的篇头诗。这第三段广为读者喜爱,也会以《生命之树》为题单独出现。

    花的一生

    由绿萼围裹着,花蕾忐忑不安,

    像个幼孩四下扫视,不敢细看,

    她能感受阳光的沐浴,

    能感受夏日不可想象之蔚蓝。

    光啊,风啊,蝶啊,对她争相殷勤讨好,

    她献出第一个微笑,将心怀向生活谨然绽放,

    还要尽心尽力

    将自己奉献给短暂生命的梦之顺序。

    于是她敞开大笑,色彩光艳,

    花蕊上,金色花粉胀得满满,

    午时,她得体验日头闷热高照,

    晚上,她精疲力竭倚向绿叶睡觉。

    当她预感衰老,花瓣边缘如成熟女性的双唇,

    开始微微颤抖,

    她笑得朗朗,因为

    她已满足,已将苦涩终结嗅到。

    萎蔫时刻,她变成纤维吊悬着,

    子房上,萼片倦落。

    花色苍白,幽灵一般:

    死亡的奥秘终将濒死者包卷。

    (1934810)

    题解:这里描绘了花儿短暂生命的梦的顺序:谨然绽放,敞开大笑,预感衰老,萎蔫死亡。

    妥协

    永远的天真,永远的坚定不移,

    它们决不容忍我们质疑。

    它们的解说如此简单:世界平和宽坦,

    深厚的说法纯属胡言。

    这两个维度古老而可靠,

    如果除此两项还有别的存在,

    如何能让人生活无忧?

    如何能让人有居住安全,

    因而为实现和平稳固,

    让我们清除别的维度!

    因坚定不移者诚心一片,

    探究深处又如此危险,

    因而这第三维度可以去除。

    (19361120)

    题解:世界是立体的,除了水平两个维度外,还有一条垂直于平面的维度,这里指立体看问题的轴线、方式。但现实逼迫人们妥协,放弃这立体维度。

    这里是对上台三年之际纳粹德国现状的一个讽刺。

    小说《玻璃球游戏》中小约瑟夫·克乃西特的诗作。

    致韦泽伯爵

    不让自己随大流,

    找自己的路,不理会嘲弄,

    只忠实于使命,为真理服务,

    即便官方将我们轻蔑,

    即便同僚也会表现反感,

    不走既定轨道,而要靠自己的足————

    此点我们有类似追求,

    因而彼此认了朋友。

    你给了我很多,我却很少能给你,

    这一辈子我都有欠于你,

    只是希望相信,下辈子

    我们还会走上类似的路。

    (19368)

    题解:韦泽伯爵(axiilian graf wiser)当时是德国下萨克森州巴德艾尔森城一家医院的眼科医生,黑塞为他的病人。这是黑塞给自己医生的感谢信。这里伯爵是姓的一部分,同时说明医生出自伯爵世家。

    读一位老哲人

    千百年来的思想成果,

    昨天还优秀高贵,魅力无穷,

    今日却会忽然变得毫无意义,惨淡、萎枯,

    就像音乐简谱,令五线谱的

    升音符、高音谱号统统遭到清除;

    一个建构的神奇重心消失了;曾经

    和谐的,轰然塌陷,溃败腐烂,

    只留下永恒回声。

    由此,一张智慧老脸也会变形变皱,

    他曾为我们爱戴推崇,

    他的思想光芒也会寿终正寝,

    在茫然的皱纹游戏中哀怨抖落。

    由此,我们适才感到欢欣鼓舞,

    又会马上皱眉不悦,

    就像心中早拥有一个认知:

    一切都会枯萎、消亡、腐烂。

    即便这尸谷令人呕吐,

    精神仍在它上方将火炬高举,

    尽管痛苦,却满怀渴望,

    要向死亡开战,让自己成为不朽。

    (19361124/25)

    题解:古老的价值观会荡然无存,令人痛惜无奈,但人仍要让自己成为不朽。

    此诗选入小说《玻璃球游戏》,成为小约瑟夫·克乃西特的诗作。

    中国式

    乳白色云间露出月光,

    它细数竹影尖尖,

    还将拱桥一座画入水中,

    拱桥如猫弓背,敦实,曲弯。

    这是我们喜爱的画面,

    无光的背景是黑夜与世界,

    画面奇妙画就,奇妙飘游,

    旋即又被下一时刻抹走。

    一位诗人醉酒桑树下边,

    运笔、把酒都自如熟练,

    夜色令他感动,他要将它书写,

    要写出影的摇曳,光的柔闪。

    他的笔锋运走迅疾,

    他写下云,写下月,还有所有

    能消逝的物件,

    他颂扬一切过眼云烟,

    体验那些柔情,

    给它们以精神,以持续不断。

    于是它们将永不消散。

    (1937925)

    题解:这幅画面是中国式的,有月,有云,有小桥流水,还有树下把酒运笔写作的诗人。诗人写月,写云,颂扬一切过眼烟云,他写下的成为永恒。

    十二月的清晨

    细雨迷蒙,

    雪花缓落,像被织入灰色纬纱,

    它们落上电线,挂上树枝,

    或贴上玻璃窗片,

    雪花浮融于湿冷之间,

    给予潮湿大地

    又薄又虚无的模糊气息,

    给那水滴溪流

    以犹疑表情,对日光送以

    病弱不悦的苍白无力。

    一排窗户没有晨光,

    一扇窗上孤零零

    通夜闪着温暖红光。

    一位护士走出,用雪

    湿润眼睛,站了一会儿,

    看了一会儿,然后走回房屋。

    蜡烛光消失了,苍茫晨光中

    灰墙在变长。

    (193712)

    题解:黑塞在德国越来越成了“不受欢迎的”作家,1937年7月2日他过60岁生日时,基本上没有哪家报纸提及并予以祝贺。官方刊物对他的老读者作出警告:一定要考虑这个作家对自己民族持有的态度,只是仍有上千封贺信从德国寄到蒙塔诺拉。

    吹笛

    灌木林间,房屋静立夜幕中,

    窗上微光闪动,

    屋内朦胧模糊,

    那里站着一个人,在将笛子吹奏。

    这是一支熟悉的老歌,

    夜间它尤其悦耳生动,

    好似每条路都已走过,

    好似每块土地都是归宿。

    他的呼吸间,

    宣告着世界的神秘意义,

    心儿热诚投入,

    所有时代都成了当前。

    (19403/4)

    题解: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后的第一年。一天傍晚黑塞回到家中,请妮侬演奏笛子。妮侬吹了一首18世纪的曲子。黑塞边听边想象,自己正穿过村子循着笛声向家里走来。稍后他写下了这首诗。

    救世主

    他总作为人出生于世,

    既对虔诚者说话,也对充耳不闻者述言,

    有时离我们很近,有时又离我们很远。

    他总是孤峰独秀,卓越突出,

    要承担所有兄弟的渴望与痛苦,

    又总被钉到十字架处。

    上帝总要一次次宣称,

    要将天光照入罪孽之谷,

    要让永恒之精神将肉体注入。

    甚至在这样的时日,他也总

    走在祈福路上,

    用沉默的双目,

    迎上我们的恐惧、眼泪、困顿与冤诉,

    我们不敢将它回望,

    只有孩子的眼睛可以将它承受。

    (194011)

    题解:“他总作为人出生于世……”这里的“总”表示耶稣形象的无处不在,他随时在人心中诞生————出现;“又总被钉到十字架处”,是说他作为真善的化身,屡屡遭忽略、误解、惩处。

    这首诗宗教气息浓郁,虔诚。

    人生台阶

    就像每朵花都会凋谢,青年会

    变成老年,每个人生台阶上都会有花儿盛开,

    每种智慧,每种美德,

    它们适时开放,又不能长盛不衰。

    面对每次人生召唤,心要准备好告别,

    还要准备,迎接新开端,

    与他人勇敢而不哀伤地

    建起新缔联。

    每个开端都住有一个神奇力,

    它将我们护卫,助我们生活向前。

    我们应该高兴,从一个时空将另一个跨入,

    在哪儿都不要像在家乡被紧紧牵住,

    世界灵魂不想将我们束缚,

    它将我们阶阶举起,让我们梯梯拾步。

    往往,我们刚在一个阶圈入定,

    舒适住下,松懈便来侵扰,

    谁想突破这般困扰,就去旅行,

    那样会消除这疲软惰性。

    也许还会有死亡时刻

    送给我们新的体验,

    对我们,生之呼唤永不中断……

    心啊,要告别过去,保持康健!

    (1941540)

    题解:这首诗诗题德文为“stufen”,台阶之意。但诗文中用到了人生台阶(lebensstufe)一词,因而笔者将之作为诗题。在德国书店,有时能看到印有这首诗的明信片,诗歌的背景照片可能是山间的一处石阶,一级一级引向高处。这让笔者联想起泰山的十八盘台阶。这是德国人民广泛喜爱的一首黑塞诗。

    这年4月,63岁的黑塞再次遭受痛风之苦,四星期后病情才有好转,写下此诗。

    此诗也被选入小说《玻璃球游戏》的“传奇”一章,成为约瑟夫·克乃西特的诗作。诗题原为超越(transzendieren)。小说中克乃西特对亚历山大大师说:“我以为,我的生活应是超越,是对一个个台阶的拾级,是对一个个时空的跨越;就像音乐,由不同题材、节奏演奏完成;它应该完整而有流传性,应该永不疲惫,永不困倦,永远清醒,永远生活在当前。”

    墓旁

    离世前他向往黑夜与安宁,

    我们只知道,他疲倦了,

    且隐忍着苦衷。我们将他带到

    一个宁静之处,为棺柩里的他祈福。

    深深的墓穴将他掩埋,将他保护,

    世界与时代不会再将他扰动,

    平和的地下,疲倦男人应忘记痛苦,

    离开这苦难世道,他多么有福!

    我们还留在世界的喧嚣与战争中,

    对死的恐惧让我们无法解脱,

    苦难是我们的面包,

    直到不再有噩梦让我们恐慌。

    我们相信,到那时,世界之

    平衡、之价值、之意义又会重现光彩,

    人类形象会再复光芒,

    天父的容颜又会永恒安详。

    (19416)

    题解:其间,黑塞的作品在纳粹德国已被列入不许出版之列。

    致诗集朋友

    青春年华,传奇一般,

    自那时起,有过多少欢愉、多少感动,

    多少求索、祈祷、抱怨,

    有过多少逃遁,多少多彩的混沌,

    所有这些,你都会在这里体验。

    它们是否受用,是否受欢迎,

    问得不要太细太多————

    接受它们吧————这些旧日诗篇!

    只是我们,人已老矣,

    沉浸在旧日时光,仍会得以慰藉,

    那千万诗行的后面,

    是花开一样的生活,它曾怎样美妙无比。

    若因醉心这不值钱的玩意,

    我们应承担什么责难,

    那比起昨夜飞过的炸弹,

    比起可怜军人、乌合之众的血腥,比起

    地球上所有大人和帝王,

    我们之负债要轻得多。

    (1942129)

    题解:1942年,已加入瑞士国籍、定居瑞士30年的黑塞出版了第一本诗歌总集,该总集选录了他1895至1942年写下的608首诗歌,共约一万一千行。这首诗正是为这本诗集所写,德文诗名为“致拥有该诗集的朋友”,这里的“朋友”并不是某一特定朋友,可以理解这是65岁的黑塞写给所有读者的。这里是他对自己诗歌的简要总结,被印在诗集首页;后来也常印在他的其他诗集之首。

    彼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欧洲都在德国纳粹的铁蹄下战栗。生活在中立国瑞士的黑塞有幸享受和平生活,当一家瑞士出版社同他商议出版他的诗歌总集时,他内心不免感触良多,但他最终说服了自己,认为诗人应受到的责难……要少得多。

    晚年篇(1944——1962)

    黑塞人生的最后18年里,发表的诗作尽管不足50首,但诗艺更趋精湛,仍有不少名篇。诗歌也以回忆、年老、预感、告别内容居多。

    二战结束后,黑塞每天都会收到大量读者来信,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回复这些信件,阐述他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宣扬人类和平幸福的理想。这些文章和书信结集成文集《战争与和平》,于1946年在苏黎世出版,这一年黑塞还获得了歌德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两项大奖黑塞都没有亲自去领,原因之一,他以为他本人同文学出版界没有很多联系了;再者,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愿再受长途颠簸之苦。他已是69岁的老人,除了去瑞士巴登温泉疗养院疗养,很少再离开蒙塔诺拉的家。300多公里外的日内瓦,也会让他觉得“像上海一样遥远”。

    黑塞感到自己越来越虚弱,风湿性关节炎严重时,他基本无法握笔写字,只能用两只红肿的指头,在打字机上敲击。他的视力下降得尤其厉害,几乎每天都要忍受眼痛的折磨。随着年龄的增长,望远处改为看近物时也会感到很困难。单要完成一定的读信、回信定额,眼睛就感到很吃力,更别提再提笔写书,因而《玻璃球游戏》成了他小说创作的终结。但他终身没有停止诗歌创作。

    1961年黑塞去世的前一年,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人生台阶》。一年之后,85岁生日刚过去一个多月,赫尔曼·黑塞在蒙塔诺拉家中与世长辞。这期间黑塞写下的著名诗篇有《别了,尘世女士》、《小童之歌》、《残枝嘎响》等。

    别了,尘世女士

    世界成了片片碎块,

    她曾让我们那样喜爱,

    于是死亡之于我们

    也不再令人惊骇。

    我们不该辱骂世界,

    她如此野性多彩,

    在她的画面周围,

    依然有古老的神韵绕环。

    我们满怀感激

    从她的游戏中离开,

    她给过我们欢乐、痛苦,

    还有太多的爱。

    别了,尘世女士,再去把自己

    装扮得年轻靓丽,

    只是你的幸福与呻吟,

    已让我们厌倦。

    (1944423)

    题解:黑塞的父母是基督教虔诚派教徒,在虔诚派的世界观中,尘世世界与上帝天国尖锐对立。相对天堂而言,人的尘世世界是误入歧途的地方,是充满诱惑的地方,就像一个男人面前的女人;由此是“尘世女人”。

    这首写于二战结束前的诗作,黑塞以旁观者的口吻,笑谈这个让人又爱又恨又困惑,可离开的尘世。

    1962年8月11日在黑塞葬礼上,人们朗读这首诗,让黑塞与尘世作了最终告别。

    在布莱姆加藤宫

    古老的七叶树呀,都是由谁种下?

    谁曾在这石头喷池旁取水饮用?

    在这盛装的大厅里,谁旋过舞?

    他们已被人遗忘,没了踪影。

    今天我们是阳光照耀着的一群,

    今天鸟儿专为我们歌唱:

    我们围坐桌子旁,

    为永恒之今日祭酒,相伴烛光。

    一旦我们逝去,被遗忘,

    高高的大树间,

    仍会有乌鸫鸟和风的歌唱,

    下边的河水还会喧嚣岩石上。

    在孔雀黄昏的啼叫里,

    会有其他人坐进大厅。

    他们谈笑风生,赞颂美景,

    看插着旗儿的船只从身旁驶过,

    听永恒之今日的朗朗笑声。

    (1944814)

    题解:布莱姆加藤宫位于瑞士伯尔尼附近的一个半岛上,这座古堡建于16世纪,此时古堡的主人是黑塞的艺术家朋友马克斯·瓦斯默(ax wassr)。黑塞常被邀请参加各种艺术家庆宴。这里也是《东方之旅》部分故事的发生地。1947年,黑塞在这里过70岁生日时,他的三个儿子和姐姐阿黛勒都专程赶来祝贺。

    重读《七月》和《青春是美丽的》

    既陌生又遥远,

    青春时代投来不可思议的目光,

    它的阳光,它的星空,

    虽不再照耀我的路,

    但它的喜悦,它的惆怅,

    成了今日的传说与吟唱,

    它的名字与身影,

    几乎不如风中树叶的飘荡。

    然而在这书的字里行间,

    却留下了它们的鲜明形象,

    在那里它们流连,忠实等待,

    有形式与立场。

    遭毁的东西这些年来何其多,

    苦难年月之后,

    我们曾拥有的世界,

    其传说仍然可以被听见。

    它的字符会变得苍白,

    声音会遥远而轻柔,

    可是它的神韵与优雅,

    拥有永恒的当前时态。

    (1944815)

    题解:《七月》出版于1906年,是黑塞1903至1905年间写下的短篇小说集;《青春是美丽的》出版于1915年,书中包括两个短篇小说。

    倾听

    一个音响如此细柔,一个气息如此新鲜,

    它们穿过灰暗的日子传来,

    如鸟儿小心的振翅,

    似春风的步履犹疑迟缓。

    回忆飘自

    生命的清晨时光,

    像银色细雨坠落海洋,

    溅起,然后消亡。

    今天到昨天,路似乎很长,

    许多都已遗忘,

    那是前世,是童话时光,

    如一个花园,园门大敞。

    也许我的远祖今天会幡然醒来,

    他已经睡去上千年,

    他用我的声音说话,

    我的血液将他温暖。

    也许一位使者(1)正站在外边,

    要进入我房间;

    也许,在今天消逝前,

    我会把家还。

    (19441112)

    题解:这年,纳粹德国逮捕了菲舍尔出版社的苏尔坎普,将他送进集中营,原因之一:他没有执行纳粹命令,还继续发行黑塞等被禁作者的书籍。

    (1)这位使者是死亡,下面的“把家还”指要离开人间。

    悲伤

    昨日还生气勃勃者,

    今日却已濒临死亡,

    花儿朵朵飘落,

    自那“悲伤树”上。

    我见它们飘落,飘落,

    如雪花落在我路上,

    漫长的沉默临近,

    脚步不再作响。

    天空没了星星,

    心中不再有爱,

    灰色的远方沉寂无声,

    世界老了,空空荡荡。

    在这可恶的时代,

    谁能将他的心保护?

    花儿朵朵飘落,

    自那“悲伤树”上。

    (19441125)

    题解:1943年12月《玻璃球游戏》在瑞士出版后,流亡在美国的托马斯·曼也得到一本赠书,托马斯·曼将之称为“圆满的大师之作”,并惊奇地发现,此书与他正在写作的《浮士德博士》有很多相似之处。

    回忆

    思虑未来的人,

    拥有生活的目的与意义,

    他的努力与行动,

    却不会赠他以宁静。

    最高境界应是:生活

    于永恒之当前。

    不过这等恩惠,

    只赐予了上帝与童孩儿。

    对于我们作家,

    过去————你是慰藉与滋养。

    作家的职守正是,

    警示与护守。

    让枯萎的重新绽放,

    让古老的青春焕发;

    虔诚的回忆

    令他心怀敬畏与忠诚。

    内心要深深沉入

    远古及童年时代,

    还要将母亲回忆,

    这正是我们的使命。

    (1945120)

    题解:诗集《花枝》出版,献给姐姐阿黛勒。

    迎接和平

    ————为巴塞尔电台庆祝休战节目而作

    苏醒于恨梦和嗜血欲,

    可仍旧又瞎又聋,

    习惯了战争的光闪、致命的噪音

    及所有的残暴,

    军人们已疲惫,

    现在,他们得放下武器,

    停下他们可怕的日间活计。

    “和平!”这个声响

    好像来自童话,来自孩子的梦。

    “和平!”人们在呼唤,

    心却不敢高兴,它更想热泪流淌。

    我们这些可怜人类,

    可以为善,作恶亦有能力,

    我们亦神亦兽!如今,痛苦与羞耻

    将我们怎样重压在地!

    可是,我们还能希翼。

    胸臆间燃烧着预感,

    期盼爱的奇迹。

    兄弟们!我们还能寻找

    精神及爱的故里,

    所有失落的天堂大门

    都在为我们开启。

    愿望吧!爱吧!希翼吧!

    世界又重新归属你们。

    (1945222)

    题解: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沙皇尼古拉二世行宫内举行会议,商讨制定二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问题,签订了重要的《雅尔塔协定》。不久,黑塞为巴塞尔电台播出庆祝休战节目写下这首诗。此诗被评论家视为黑塞表达自己政治道德观的开端,在这里黑塞像一位心理分析家,将战争狂更多地视为心理病患者。作为人类的一员他为战争感到羞耻,但又不放弃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希望,坚信人类爱的力量可以创造新世界。

    不眠之夜

    微风吹拂,夜色苍白,

    月亮就要落下林木。

    怎样的苦楚令我醒来,

    这样向外张望?

    我睡了,也做了梦;

    是什么在午夜将我呼唤,

    让我如此心惊胆战,

    好似做错了什么重要事端?

    我真想,现在就走,

    离开家,离开村,离开这块田园,

    跟随那呼唤,那咒语,

    走得远远的,走向世界。

    (1946125)

    题解:这年11月初,为逃避烦琐的日常生活工作压力,黑塞和妮侬前往瑞士西部纳沙泰尔(neuch≈acirc;tel)湖畔疗养,他们的好友奥窦在那儿有座疗养院,请他们夫妇做一次彻底疗养。他们刚刚抵达那里,便得到赫尔曼·黑塞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好消息。接着祝贺信件铺天盖地,令他应接不暇。69岁的黑塞对妮侬说,要是再年轻些的话,获奖应是很快活的事;可现在他老了,这种荣誉只会是负担。

    这首诗写于这个疗养院。

    速写页

    秋日冷风吹响根根芦苇,

    它们在黄昏中变为灰色;

    黑鸦飞离柳树,抖着翅膀飞向陆地。

    岸边,一位老人独自休憩,

    发间感受着风吹,感受着雪与夜的临近,

    阴影中他眺望那方明亮,

    云水之间

    远远的对岸仍闪着温暖亮光:

    金色彼岸,幸福如诗如梦。

    他将这闪光图画在眼里牢牢记住,

    想着家乡,想着他的好年华,

    直看到那金色消失褪去,

    他转身,慢慢走回,

    离开柳树,走向陆地深处。

    (1946125)

    题解:这首诗作于瑞士纳沙泰尔湖畔一家疗养院。湖光水色面前,老人远眺夕阳下尚且明亮的对岸,目送那光亮消失,像是与自己过去的年华做一告别。这首诗显然借鉴了尼采《孤独》(veresat)一诗中的句子:“黑鸦嘶鸣,呼呼地向城里迁徙。”(参见郭力编译《德国名诗精选精析》)尼采的诗作时间是秋末冬初。不同于尼采的《孤独》的是,黑塞表达了行者的积极人生态度:老人牢记闪光画面,转身,自觉自愿走回陆地。

    “没头没脑”

    揭开毛巾,

    立马可见,蒸汽逃得多快活!

    去掉头上遮盖,

    艰难的日子顿变松快!

    不再打喷嚏,不再流鼻涕,

    不再牙疼,不再眼干,

    只是太阳穴还有些跳,还有一些前额黏膜炎,

    真像进入了安乐乡。

    就算不用头脑,不用思想,

    一切也都无妨,

    用美酒灌满咽喉,

    这是最好的喉咙享受。

    哦,生活可以如此沉寂:

    没有词汇,没有噪音,没有耀眼光束!

    你再不用作诗,

    再不用找寻你的眼镜。

    (19472)

    题解:这里说的是西方人对付流清鼻涕常用的蒸汽浴疗法,俗称“没头没脑”:在小容器里放入药剂,用开水冲开,然后用大毛巾盖住头和容器,脸朝下让蒸汽熏一会儿。此诗写于瑞士巴登一家疗养院。

    秋日气息

    又一个夏季离我们而去,

    它止于一个夏末雷雨。

    雨,下得不忙不急,

    森林湿漉,弥漫着苦涩与胆怯气息。

    草丛中,秋水仙苍白瞠目,

    蘑菇茂盛,簇拥。

    我们的山谷,昨日还敞亮无比,

    今日已窄小,罩着迷雾。

    世界变得窄小,不见了光明,

    弥漫着苦涩与胆怯气息。

    我们要装备起来应对这夏末雷雨,

    是它结束了生命之夏梦!

    (19479)

    题解:这年为纪念黑塞70岁生日,伯尔尼大学将名誉博士称号授予黑塞。黑塞的故乡小城卡尔夫也授予了他荣誉市民的称号。

    萧瑟冬日

    这是一个萧瑟的冬日,

    几乎无光,万籁沉寂,

    这老者,不喜欢别人同他交谈,

    脾气乖戾。

    他倾听河水,

    河水年轻,激情汹涌;

    那不耐烦的力量,

    在他看来,既张扬又无用。

    他嘲弄地眯起眼,

    这样可节省更多光亮,

    他开始轻缓下雪,

    在面前拉上纬纱。

    海鸥声声尖叫,

    会扰乱他的老者梦,

    光秃的花楸树上,

    还有乌鸫在吵闹。

    这些活计都在笑他,

    笑他视自己太重要;

    他只一心将雪下下去,

    一直将黑暗下入。

    (19471118/20)

    题解:老者指萧瑟冬日。

    三月的太阳

    一只黄蝴蝶,

    沉醉于晨光,展翅翩跹。

    一位老者坐于窗前,

    弯着背,已经困倦。

    他曾远走他乡,

    唱在春天的树林间。

    曾走过多少路,

    发上留下多少尘土。

    尽管黄蝶与花树,

    它们的黄颜面

    几乎看不出老化,

    今日看似还同昔日一样。

    可香气与色彩,

    都已变得清淡,

    光冷了,空气沉重,

    呼吸起来也很艰难。

    春天唱着它可爱的歌,

    如蜜蜂的轻吟,

    天空在蓝白间轻荡,

    蝴蝶扇动着它的黄翅膀。

    (1948314)

    题解:黑塞在蒙塔诺拉的房子,二战后一直是许多无家可归者的避难之处。1948年年初,妮侬的姐姐和姐夫冒着生命危险从罗马尼亚逃出,住了进来。一年多后,通过黑塞推荐,她姐姐在法国一家出版社申请到一个职位后才离开。

    问候友人,并感谢对我1948年生日的祝贺

    价值问题,总争执不清,

    今日已过时的,昨日还曾盛行。

    可笑的日子里,

    连死鬼都被归入敌营!

    (19487)

    题解:“品味问题,总争论不清。”这是德国人的一句俚语。这里黑塞将之作了小改动。

    乘车穿越尤利尔

    碎石荒野,一片死寂,

    薄薄苔藓,有灰,有红,有绿,

    白云朵朵悬于山脊上面,

    山崖陡峭,山峰若隐若现,

    沼泽湿地,洼水静如瞎眼,

    冷风凄厉,怀有敌意,

    崖壁泛白,露出斑斑伤痕,都还新,

    现出棕红,现出结痂,或似去了表皮。

    一条公路画出坚硬条带,

    顽强挺进于原野中央,

    这里曾是军团之路,朝圣者之路,

    而今是一路车轮滚滚的载人机器,

    他们要逃离喧闹,投奔快乐夏日,

    他们什么都不缺,

    缺的只是时间,时间。

    我们得赶路,前面的路还远,

    要去比维奥、库尔、巴黎、柏林,

    窄窄的路上我们一路挺进,

    看白云随行轻飘,

    看碎石荒地,看洼水静如瞎眼;

    冷风让我们寒战,

    可这机器对我们却毫不慈善,

    载我们前去,向上,向前。

    岩石世界陡峭严峻,挺然屹立于灰蒙之间。

    我们逃离,逃离,伴着“好可惜”之感……

    (1949818)

    题解: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妮侬考了驾照,终于实现了有一辆私家车的愿望。黑塞喜欢坐老婆的车出门兜风。自1949年起,一到夏天黑塞夫妇就会前往瑞士东南部上恩加丁地区的锡尔斯-玛丽亚(sils aria)小镇疗养;一来妮侬不堪堤契诺的炎热,二来72岁的黑塞也想避开慕名前来的访问者。这是黑塞写下的他们路经尤利尔山口时的印象与感怀:可惜没有时间仔细观看。

    行进者之歌

    ————鸟儿合唱

    海浪汹涌,泉水翻腾,

    水母被卷进波浪,

    因为我们只爱行走,

    我们要把世界遍行。

    如果我们应行进,我们便不走,

    如果我们想行进,我们便开步行。

    谁若只因义务而行进,

    便不懂行进之万能之力。

    此力涌动着,

    要将一切只为行进而行进者引领。

    (1952111)

    题解:1952年1月11日黑塞将这首诗寄给出版家苏尔坎普,信中写道:“眼下需要些玩笑,你会从这首诗里得到一些感受(每年我会给妮侬写几首这样的诗)。”

    这首《行进者之歌》比他写于30多年前的《朝圣者》显得轻松洒脱得多,没有了后者的苦涩、失败感。这首诗的“行进者”一词德文是wallfahrer,也有朝圣者之意,但强调的主要是行进运动(wallen),因而此诗也是一个文字游戏,以“海浪”、“泉水”的运动与“行进”相提并论,说明人生需要行进,既是身体上的,又是思想精神上的。

    夜梦

    心已经疲倦,胆战,

    它曾跳得欢快,

    回味逝去的青春,

    游戏已经玩够。

    幽暗的地方,

    现出美好画面无数,

    逝去很久的阳光

    为它们照上金光。

    远处的世界闪着光亮,

    它曾为我们熟悉了解:

    那是顶着星星帐篷的童年,

    那是家乡与童年的地方。

    我们的梦温和黑暗,

    我们立于其中,

    我们盼望能走入光明,

    让自己也成为光。

    (195211)

    题解:1952年7月2日黑塞75岁生日时,屋子里已经摆满了庆贺信及礼品邮包。他们干脆关上房门,乘车逃之夭夭。在德国与瑞士的许多地区,都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六月暴雨

    太阳憋闷,群山弓背,

    黑风云墙伺机静候

    酝酿力量,

    惊鸟低飞,扑击翅膀,

    灰暗阴影掠过原野之上。

    响雷已听到,

    先是骤响,

    继而转为众鼓合奏的辉煌,

    接着传出金号鸣响,

    一道道闪电穿过风暴雨狂。

    大雨倾盆而下,又阴又凉,

    如玻璃片片,银白闪亮。

    注入小溪,汇入河流,

    好像呜咽声

    响彻在受到震撼的山谷,绵绵长长。

    (19536)

    题解:黑塞的妹妹玛露拉,1953年3月去世后安葬在他们父亲身边。

    青春晨光

    家乡、青春、生命的清晨时光,

    已被千百次遗失遗忘,

    从你那儿,又向我送来迟到的音讯,

    它涌自所有深处,

    那是心底已睡去的地方,

    啊,你,复活的涌泉,可爱的光亮!

    从前与今日间的整个生活,

    我们常为之自豪,认为它富有,

    可它算不了什么;当我专注地

    又听到童话中泉水的音响,

    听到遗忘了的古老童谣,

    它们还如此年轻,又永恒古老。

    你的光芒

    照耀在所有尘埃与困惑之上,

    在所有神经错乱的未如愿的尘世追逐上闪亮,

    啊,你这清纯泉水,你这纯洁晨光。

    (1953916/17)

    题解:黑塞晚年写下了一些富有感情的诗篇,这首是其中一例。

    悼词

    ————致我亲爱的朋友hc鲍德莫于他去世日

    哦,朋友,你走得实在太早!

    我的四周变得空旷,这里曾经树木成林,

    而今我似一棵老树独立,被忘记。

    了解你的人不多,更无人了解全部。你开朗的面具多种多样,

    是骑士、豪饮者,又是官员、赞助方,

    可面具之下,是你神秘的国王形象。

    你稳重、坚定,而在这君主外表下,

    是激情、谦卑,拥有对伟大神圣事业的

    爱的力量,

    这是一个珍贵的秘密,

    只为亲密朋友圈所知,为我们所藏。

    永别了,你敏捷不屈的心灵!

    我会牢记你的形象,牢记你的骑士侠肠。

    我会久久凝望

    光秃的山坡上

    那空旷的地方,

    那儿曾有你的树冠摇荡。

    (1956528)

    题解:1956年5月28日,又一位“东方之旅”的伙伴病逝,他就是具有国王风范的黑塞红房子的赠予者、不满65岁的汉斯·鲍德莫。黑塞悲痛万分,以诗哀悼老朋友。

    老人和他的手

    他艰难地

    挨着长夜,

    在等,在听,不眠清醒。

    被子上面,

    伸着他的手,一左,一右,

    僵硬,木然,像疲倦的仆人,

    他笑得轻轻,

    不想将它们惊醒。

    当它们尚还有力量,

    比起大多数,

    它们更努力为之,不倦勤勉。

    要做的还很多,

    可顺从的伙伴

    却要休息,要变成尘土。

    仆人已倦,

    它们累了,又枯又干。

    不想将它们惊动,

    望着它们,主人笑得轻轻,

    生命之路忽然显得很短,

    长长的

    是这夜晚……于是孩子的双手,

    小伙子的、男人的双手

    都在这夜晚,

    瞧见了自己的终。

    (195716)

    题解:79岁的老人,长夜里注目自己的双手,心怀感激、体谅及幽默感。

    一位老文人的肖像

    暂且,人们还将他视作最后石柱,

    而它的基座已不牢固,

    暂且,他还能将一些猫头鹰

    小心谨慎送到雅典。

    尽管他须经受痛风、痉挛之苦,

    身体越来越瘦小、干枯,

    可他总还能词语连珠,

    废话赘语连篇重复。

    他还一再惊奇地,

    在孩童游戏中寻找他的老者乐趣,

    回望十九世纪,

    就像将天堂回忆。

    (19582)

    题解:这是一首幽默玩笑诗,是80岁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为自己做的自画像,这首诗在黑塞生前没有发表过。“给雅典送去猫头鹰”意为“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猫头鹰是聪明智慧的象征,也是女神雅典娜的象征,古希腊富有猫头鹰,因而“给雅典送猫头鹰”为多余之举。

    一个梦

    胆怯地穿过一座座大厅,

    一张张面孔,都很陌生……

    慢慢地,一张一张之后,

    光变得灰白。

    光线变得模糊,

    朦胧之处,

    我看到熟悉面孔现出,

    爱的记忆里

    先前陌生的

    一个个变得熟悉。

    我甚至听到他们的名字,

    他们是父母、姐弟,小伙伴,

    还有当我是个小男孩时,

    崇拜的女人、作家和英雄。

    可这许多人,

    没有谁看我一眼。

    像蜡烛的火焰,

    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

    伤痛的心中

    只留下黑暗

    那里有被遗忘的诗韵,与哀怨,

    怨的是,曾享受过的日子

    成了梦与传说间的

    朦胧时光。

    (1958921)

    题解:黑塞年事越高,越感到他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画面的珍贵。如果他正同老熟人朋友交换对往事的记忆,有时甚至会拒绝著名作家的来访。

    心理学

    海螯虾爱上了龙虾,

    爱却得不到反响,

    此爱深陷下意识中,

    它会爱到死亡。

    一位心理学家研究此事,

    发现它难以说清,

    海螯虾逃走了事,

    它认为费用太高。

    此虾令学者生气恼火,

    尽管他一声不响,

    可聪明脑袋还

    苦思冥想,挂在此事上。

    尽管没用医生,海螯虾也恢复了健康,

    而且找到了新爱对象,

    医生将自己的苦闷,

    归结到钞票情结上。

    (19596)

    题解:这是黑塞的一首玩笑诗,幽默风趣。

    答友人

    ————他们寄来难懂的新潮诗,问我是否能懂

    上帝能造出一些人来,

    让他们懂

    暗紫色的黄句,

    此事是有可能的,

    不过不是每一个都懂的。

    音级有十二个,

    有人将之理解成

    十二个咏唱,

    不管有没有阿多诺的帮忙;

    不过下面署名者

    不会懂,

    他的眼睛

    只会错愕得缭乱强睁。

    (19602)

    题解:“下面署名者”是黑塞本人。阿多诺为20世纪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音乐理论家等,1949年出版有《新音乐哲学》一书。

    小童之歌

    如果有人罚了我,

    我就把嘴闭上,

    哭着去睡觉,

    醒来还是健健康康。

    如果有人罚了我,

    再叫一声小家伙,

    我就不会再哭了,

    还要含笑梦乡。

    大人们都会死,

    不管叔叔,还是爷爷,

    可是我不会,

    我永远都在这方。

    (196045)

    题解:晚年的黑塞已是四五个孙子、孙女的祖父。然而,如他所述:“我基本上保持了我男孩岁月的生活感觉……”

    疲倦的傍晚

    晚风呜咽,

    怨声窒息于落叶,

    雨滴重落,

    滴滴入尘灰。

    松垮的墙上,

    苔藓、绿蕨蔓生,

    老人们默不作声,

    蹲坐门槛上。

    僵硬的膝上

    静置弯曲的手,

    听任这休憩,

    听任这萎缩。

    黑鸦又大又重,

    飞过墓地上方,

    山坡平缓,

    苔藓、绿蕨蔓生。

    (1960810)

    题解:晚年的黑塞深居简出,享受着蒙塔诺拉村的宁静生活。

    一指禅

    正如人们所介绍,

    俱胝禅师性情温和,谦恭安详,

    他不言语,不说教,

    因为词语是相,他深知,

    应避免所有之相。

    一旦有弟子、僧人、和尚

    求金贵灵光之词

    以表述至仁及尘世的意义,

    他总会缄默警觉,

    戒免任何激情洋溢。

    如果他们前来求教,

    此等有些虚荣,有些认真,

    他们讨教古经意义,

    问询佛祖名姓,

    请求解明,要知

    世界起始与末日,他都会一言不语,

    只将手指轻轻向上竖起。

    这一指既无言又善言,

    越来越直入人心,越来越具警示力:

    它既在说,又在教,还在赞,也在惩,

    直指尘世核心与真谛,

    但凡弟子明了此指之意,

    他们便会顿悟,便会觉醒。

    (为威廉·贡德特所作)

    (1961115)

    题解:《碧岩录》全称为《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为佛教禅宗语录集,共十卷,由南宋时期的圆悟克勤禅师编辑而成。书中收集了禅宗百则公案,克勤禅师对其内容作了简介,还给出了唱评,是禅宗定型的重要语录集。

    1960年9月德国出版的德译三卷本题为“bi-y≈aul;n-碧岩录”,译出了33则公案。翻译家为威廉·贡德特(wilhel gundert,1880——1971)。贡德特既是德国传教士、语言学家,还是中国、日本佛教专家、翻译家。他与赫尔曼·黑塞是亲戚,黑塞的外祖父正是他的祖父。黑塞本来就热衷中国古代哲学,在这样的亲戚加朋友的关系下,自然是最先阅读这部译著的读者之一。这三卷本的出版,使他对禅宗的兴趣,在他晚年达到了顶峰。一年之后,黑塞专为《碧岩录》德译本自费印刷了一个小册子“禅”(zen),小册子中有“前言”、“给贡德特的信”,还有读这部译著后写的三首诗等。这首为第一首,专为译注家威廉·贡德特先生所作。

    《一指禅》是《碧岩录》中第19则公案,讲的是俱胝禅师面对弟子求教只竖一指的故事。

    禅寺小和尚1

    俺爹的房远在南边,

    那里有海风吹拂,有阳光送暖。

    要是夜里梦见老家,

    醒来我常常泪珠涟涟。

    伙伴们是否已察觉

    我有些异样?我怕他们会将我嘲弄。

    老僧人们呼噜打得平和,像动物,

    王玉我一人醒着,冷得发抖。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我会拿起拐杖,

    草鞋系好,出门上路,

    千里迢迢,走回家中,

    走回过去的快乐时光。

    可如果师父火眼金睛把我看透,

    我也只好认命服从,

    我会感到身上滚烫又冰冷,

    会羞惭,哆嗦,只好留下不走。

    (19612)

    题解:诗中的小和尚王玉,原文为y≈uul; wang。译者请教了《碧岩录》全本德译本的现代译者霍洛夫(dietrich roloff)先生:“《碧岩录》中有没有这个人物?”霍洛夫先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并认为这很可能是黑塞自己编的中文名字。

    禅寺小和尚2

    说一切都是虚瞒妄念,

    真谛永远不可言传,

    可是那大山看着我,

    有棱有角,轮廓明现。

    缤纷世界,有驯鹿有乌鸦,

    海洋蔚蓝,玫瑰红艳:

    意念一集中,它们皆破败,

    名没有了,形也不见。

    意念集中,潜心凝神,

    要学会读,学会看!

    意念一集中,世界成了相。

    意念一集中,相变为本原。

    (19612)

    题解:德国学者认为,禅宗为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本土化后的一个重要产物。与“佛说万物皆空”的不同处在于,(比如)禅能看到棱角分明的山峰。这首诗力图表达的正是这类禅宗真谛。

    雷纳尔湖

    草地上,玫瑰缀点,

    将巨崖的险峻柔缓,

    崖石后,水镜幽暗一片,

    荡着云、林,和群山。

    这黑青湿凉

    将这凹地填个满当,

    它的静默好似,从湖面

    升到了山峰白雪晶亮的地方。

    水流似在昏睡,

    它流向山谷,蜿蜒轻缓,

    褐色石子与淤泥上,

    滞躺着枯老树干。

    石松僵立,落叶松成荫,

    就连那风,本来还轻松地吹,

    现在也犹豫不前,疲惫蹒跚,

    要为自己找个歇息地点。

    (19618)

    题解:这首诗写于上恩加丁的锡尔斯-玛丽亚。这是黑塞最后一次与妮侬到那里疗养。第二年夏天,他还想前往时,受到医生劝阻。雷纳尔是当地语,意为黑湖;这是一个高山湖,位于小村苏雷伊(surlej)上方,海拔2 223米。黑塞在这首诗中,既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对湖光山色进行了细腻描绘,又能让读者读出他身心疲惫的状况,表达了对休息的向往。

    千万年前

    自断续的梦中醒来,

    想上路,内心不安,

    于是倾听我的竹林,

    听它在夜里细语绵绵。

    不再容我休息静躺,

    我被拉出老轨旧路,

    要去跌撞,要去飞翔,

    要走向无边无际的远方。

    千万年前

    有个花园,有个家乡,

    鸟墓前的雪地上,

    番红花儿朵朵开放。

    我想伸展鸟的翅膀,

    飞越圈住我的“藩篱”,

    飞向那时代,

    它的金光今日还在我面前闪亮。

    (19611224/25)

    题解:圣诞节妮侬送给黑塞一台打字机。当黑塞将这首新诗打出送给妮侬时,妮侬暗暗心惊,她感到这里有对死的向往。这里的鸟暗指作者本人,因为妮侬称他为vol————鸟儿。在德语中,被称作鸟儿,有不切实际、想入非非之嫌;在黑塞还有另一个故事:1933年他们新婚一年后,黑塞写了最后一部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童话,名为《鸟儿》。童话里,他将自己写成一只超凡脱俗、神奇莫测的“山村土鸟儿”,而这只鸟落入了一个名为妮侬的“外国女人”(妮侬的娘家姓字义为“外国人”)之手,很多年后鸟儿才重获自由。有了这部童话,妮侬更理所当然地称他为“鸟儿”。

    短歌

    彩虹的诗篇,

    濒死之光的神奇,

    像音乐一样消失的幸福,

    圣母脸上的苦楚,

    人间的苦涩康福……

    花儿被风卷走,

    花圈置于墓上,

    快乐不长在,

    星星落入黑暗:

    美丽与哀伤的薄雾

    悬于尘世深渊上。

    (19625)

    题解:整首诗可以说是一句话:人生如短歌一首,这短歌有如“彩虹的诗篇”,如“濒死之光的神奇”……直至如尘世深渊上“美丽与哀伤的薄雾”。

    残枝嘎响

    树枝弯折,枯干高悬,

    在风里唱着它的哀歌,

    过了一年又一年,

    没了树皮,没了树叶,

    光秃苍白,又疲倦,

    不想再长长地活,不想再长长地死。

    它的歌硬实,坚韧,

    执著却也隐隐不安,

    还会响一个夏,

    还会响一个冬天。

    (196288)

    题解:此诗的第一稿作于1962年8月1日,第三稿与第二稿近似,主要对第二稿的最后三行作了小改动,三行变为四行,表达上更细腻了些。完稿后的次日8月9日凌晨,黑塞溘然长逝。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2_52691/38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