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不用了,自崇祯十七年,也就是从明天开始。
因为之前,凡是家中增加一个成年丁口,就要多交一人的丁口税,还要服丁役。
崇祯承认这一切的责任在自己,没能明辨是非,没能知人善用。
据锦衣卫收集到的情报,很多人将这次击败建虏的功劳几乎都算在了周遇吉头上,他沈浪这个监军反而不太引人注意。
他首先总结了登基十六年来的得失,自登位起,他的初衷便是想给大明带来全新的面貌,让大明变得更好。
他崇祯正是遵从太祖启示,才迅速的任命沈浪为监军,新建并训练勇卫营,果然为大明练就一支强军,驱除鞑虏,扬我大明国威。
总的来说,崇祯刚才下达的诏令,大大的减轻了百姓的赋税。
沈浪还举例子,自己那个时代的很多厉害人物,都是隐藏在暗处的。
如果不是沈浪率领的勇卫营将阿济格的建虏大军彻底击溃,他崇祯还是下不去这个决心。
“沈卿?难道你也担心那所谓的功高盖主?朕也非你之主。”这是当时崇祯直接问沈浪的问题。
如果不是这次沈浪通过操弄京师粮食的手段帮他崇祯赚取了上千万两银子。
沈浪这般一解释,才让崇祯放下了担忧,也就没有在诏令中提沈浪的名字和功绩。
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宣布一京六省这些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免除赋役一年,也就是免掉崇祯十七年的赋役。
因为他能够想象,此次建虏大败,恐怕短时间之内不敢再绕道蒙古入寇了,大明的北方之患稍解,便可以专心来对付流寇。
崇祯的话语不长,但其中包含的内容却很多,而且非常重要。
甚至是直接说出非你之主这种话,无疑是将自己与沈浪放在了平等的位置。
如果说沈浪之前是救了他崇祯一家,让他一家免受国破家亡之苦,那今日,却是让他崇祯看到了自己有成为大明中兴之主的可能。
而且隐藏在暗处,也方便很多事情的施为。
可崇祯不这样想,他此刻又恢复了成为大明中兴之主的信心。
比如这次操弄京师粮价,恐怕谁也不会想到是他沈浪的手笔吧。
因为刚才陛下下达的诏令内容,他们居然不知道。
越是和沈浪接触得越多,他越发觉沈浪对自己,对大明的重要性。
“陛下万岁!”
金口玉言,就算回去之后,他们在朝堂上再阻止,也来不及了。
这还不止,自崇祯十七年新增的丁口,不用再承担赋役。
但是,暗中的各种赏赐是少不了的,这正符合了沈浪闷声发大财的性格。
登上大明门城楼的崇祯,看着下方的人头攒动,神情激荡,心潮澎湃。
快哉,快哉,崇祯龙心大悦,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他清了清嗓子,清亮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四方,下方也安静了下来,认真的倾听着。
陛下变了,不再是之前认识的那个陛下了。
“自崇祯十七年起,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三饷尽废。”
崇祯率领外戚,百官走出皇宫,浩浩荡荡的来到大明门,得到消息的百姓蜂捅而至。
崇祯有了这种清晰的认知,自然想要尽可能的照顾沈浪的感受。
而为了平患,三饷又一次次的加重,让剩下的人也渐渐的没有活路,流寇越剿越多,越多越剿,将大明消耗得愈加虚弱。
但是没钱没粮,朝廷如何剿寇?如何镇守辽东?
这对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利好,会大大的减轻他们的负担。
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必要的时候一出手,就可以引起整个世界的动荡。
“凡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广一京六省免赋役一年。”
崇祯俯瞰四方子民,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此刻他深切的体会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含义。
本来,他是准备在之前的诏令中将沈浪的功劳说出来的,甚至准备将沈浪说成是太祖显灵指定的,可以拯救大明的天选之人。
“太祖不忍百姓凄苦,国将不国,启示教诲。”这句话无疑是承认之前的太祖显灵之说。
若是实施开来,这压在天下百姓肩上的担子,减轻了一半都不止。
也就是说,这么重大的事情,陛下没有和他们商量,就直接做出决定,并且当着全城百姓的面直接下达了。
家中新增的成丁,不管多增加几口,都只须按之前丁口|交税和服役,不用担心因为丁口添加再增加负担,新增的成丁还会成为家中劳力的保障。
但是,随行而来的百官,却有许多人并没有感同身受,不少人还显出愁苦之色。
登基十六载,从未有哪一刻有如此这般意气风发,也从未有哪一刻如此这般睥睨天下。
没有沈兴明,大明中兴,恐怕是遥遥无期,是否会重蹈之前的覆辙都未可知。
没有足够的流民加入,流寇必然越剿越少,最终无以为继,覆灭只是迟早之事。
但是,事于愿违,大明不但没有更好,反而天灾人祸不断,建虏和流寇肆虐,给大明带来了沉重的伤害,百姓流离失所。
可从明天开始,压得无数百姓喘不过气来的三饷,直接没有了。
可是,沈浪本人没有同意,并请求他崇祯切勿在公开场合下如此宣扬他沈浪的事迹。
这样一来,便会有效的促进大明人口的增长。
很多人恍若梦中,有种不真实之感,这几天听到的好消息太多了,特别是今天。
是太祖给了他崇祯启示,才让他能够明辨是非,不致于被庸人蒙骗,能够任用真正的贤能之人,才有了今天的胜利,这是一个值得普天同庆的日子。
“兴明啊兴明,真乃中兴大明之人也。”崇祯心中对沈浪的感激之情真的无以言表。
不知是谁带头高呼,顿时引起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响应。
沈浪当时给崇祯的答复很简单,人红是非多,我来大明又不是为了高官厚禄的,何必要招惹那些不必要的麻烦。
“吾皇万岁!”
而今天的诏令一下,百姓赋役大减,必不会像先前那般受流寇蛊惑,反叛朝廷。
“自即日起,普天同庆。”
“天灾人祸,虏寇肆虐,百姓颠沛流离,罪实在朕。”
很多百姓自发的向着大明门的方向跪了下来,磕头便拜,仿佛浪潮一般。
这还不止,自明天起,加派的三饷,即辽饷、剿饷、练饷直接废除。
因为他不想沈浪与自己之间有这种隔阂,不然他担心沈浪不敢全力施为,甚至是直接弃他崇祯而去。
“自朕登基十六载,意与天下更新,乃事于愿违。”
三饷可谓是压在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弄得天怒人怨,流寇四起,内忧外患愈发深重。
他很感谢沈浪帮他做出今天这个决定,因为做出这个决定真的很艰难,并非他崇祯不懂百姓凄苦。
“太祖不忍百姓凄苦,国将不国,启示教诲,令朕明辨忠奸,任用贤能,以致今日之大胜,朕心甚慰。”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3_53561/47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