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在自己的核心中,设计了一个精巧的机构,这个机构利用了粗浅的量子纠缠原理。
大致的意思就是每过一年,沈灵雪通过相干的粒子,对方程的核心进行刺激。
粒子参数的改变,通过特殊的机器和程序反馈到方程的核心中,让方程尽可能的保持人性。
这是这些时间,方程对量子纠缠技术研发的一种应用。
他有一种预感,能否保持人性,对于人工智能,乃至由人工智能统御的文明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自己无法保持人性的话,可能人类文明的命运最终和海文明的命运是一样的。
在海王星星港,【能智号】与【矩阵号】静静的停泊在这里,此次矩阵远征提克恒星系的两艘旗舰就是他们。
其余的是歼敌者、守护者飞船。
这些飞船都被安装上了矩阵最新的引擎,在伊塔粒子激发的曲率空间中,这些飞船可以以二倍光速前进。
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这是宇宙定理。
但是超光速航行并非无法实现,既然物体的速度无法超越光速,那就让空间移动的速度超过光速,在这个参考系中飞船是不运动的,运动的只是空间罢了。
这就是曲率空间一个粗浅的解释,在研究伊塔粒子的时候,曲率空间的出现也给了方程很多的启发。
让他对引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及时回传信息。”
在飞船驶离的最后时刻,方程突然开口道。
“放心,矩阵至高。”在这个时候,沈灵雪开起了玩笑,“这一次矩阵的远征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我一定会保质保量的完成。”
“嗯。”
方程点了点头,最后开口说道:“注意安全,不行的话就启动伊塔粒子,及时回来。”
“放心好了。”沈灵雪笑了笑,“我还想见证人类文明的辉煌呢。”
飞船上已经被注入了伊塔粒子,这些伊塔粒子足以能够维持一艘飞船在五百光年的尺度中,以二倍光速前进。
飞抵距离地球六十六光年的提克母星,仅仅需要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如此大的尺度上,三十多年的时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尤其是对于现在人类近乎于无穷的寿命来讲。
远征舰队缓缓的驶离了星港,经过四年的航行已经穿越了奥尔特云,离开了太阳系。
因为在方程的计算中,曲率空间是不能在恒星附近开启的,恒星巨大的引力会干扰到曲率空间正常的开启,在恒星或者其他大引力天体附近开启曲率空间,会将飞船置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能智号】中的沈灵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下达了指令。
“伊塔粒子注入,准备开启曲率空间。”
在电磁屏蔽场中,伊塔粒子开始被激发,淡蓝色的辉光包裹住了整艘飞船,通过飞船上的观测设备方程记录下了此时空间的所有变化。
在这一刻,伊塔粒子表现出来希格斯玻色子的一些性质,像但是并不完全。
伊塔粒子正在以一种方程还不了解的方式转换着,飞船周围空间开始被强大的引力所扭曲,飞船已经进入到了曲率空间中。
随后,飞船开始快速的向前前进。
03倍光速、05倍光速、07倍光速……
随着飞船的不断加速,信号回传的速度开始变慢,多普勒效应开始出现,舰队回传的信号需要进行解码才能被正确的理解。
但是方程依旧在密切的关注着舰队回传的信息,在07倍光速这个量级,飞船上的相对论效应应该非常的明显了。
正如之前所说的,任何物体不能超越光速,但是曲率航行移动的是空间本身,并不是飞船。
所以从理论层面上来讲,飞船的速度是零,既然速度是零就不会有相对论效应。
方程对于这一次的观测异常看重,因为如果在飞船上观测到了相对论效应,就意味着之前全部关于曲率空间的推断要全部推倒重来,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物理理论体系。
但是,方程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飞船回传的信号上,观测设备并没有发现任何相对论效应,这也就证明了方程对于曲率空间猜想的正确性。
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类文明有朝一日就可以在不依靠伊塔粒子的情况下,实现超光速航行。
随着飞船的速度超过了光速,矩阵远征舰队从可见光波段中消失了。
一年后,方程收到了舰队最后回传的信号。
现在飞船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一倍光速。
人类文明上的首次超光速航行,成功了。
整个人类文明为此次超光速航行的成功而欢呼雀跃着,超光速航行现象的确认,意味着人类这个族群能给了更广阔的空间尺度中活动,意味着更加丰富的资源。
与此同时,在飞船上,沈灵雪观测到的则是更加奇异的景象。
可见光的蓝移,出现在了飞船行进的方向,她知道这是因为空间的快速移动,而导致可见光波长的变短。
在飞船的后方同样的出现了可见光红移的现象,原理与蓝移类似是因为后面的空间正在快速的远离,导致可见光的波长变长。
“真的是奇特的现象。”
沈灵雪感慨着,这是人类文明第一次进入到曲率空间中,她开始记录着一切信息,但是她并没有将信息发射出去,因为她知道即使是发射也是没有用的。
因为进入到曲率航行中的飞船,除了超距通讯技术,无法与外部取得任何联系,这是物理学定律决定的。
要想将这些信息回传回去,就需要脱离曲率空间,电磁波这种基于光速传播度的信息载体,才能发射出有意义的信号。
方程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在矩阵的远征舰队进入到了超光速航行后,方程将超距通讯技术的研发摆在了第二的位置上。
第一是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建造。
太阳系内部大型的基建正在开始,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建设在以每天三万公里的速度进行着,根据计算大概需要二十年的时间完成。
就在方程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工程建设的时候,恒星观测设备上的发现,让他停下了计算。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3_53800/51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