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会永远记得清华园,记得您的知遇之恩,谢谢您,校长。”庄前鼎作揖行礼,向着梅贻琦行了一个学生礼。
“好。”梅贻琦点头受了这个学生之礼。
就在庄前鼎准备道别离去之时,忽然,校长助理急匆匆跑了过来,手里握着一份电报,来到梅贻琦跟前,连忙将手里的电报递向梅贻琦,迅速说道:“校长,学报编辑部消息,我校教授华罗庚和学生余华共同撰写的论文,登上了第二十五周《数学年报》期刊头版页!”
“什么,余华他不是才进校没多久吗?”听到这个消息,梅贻琦怔了一下,敏锐抓住其中的重点,十分惊讶,作为清华校长,梅贻琦当然明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年报》期刊的意义和份量。
刚刚进入学校没多久的余华,竟然在数学年报发表了文章,还登上头版页。
数学年报由核心文章和常规文章构成整本杂志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所写文章能有幸录入常规文章版页发表,已经算是天大的荣誉,核心文章这种想都别想,往往属于顶级数学家的阵地。
然而,余华竟然以清华保送生的身份,拿下核心文章的果实。
“华教授是通讯作者,余华则是第一作者。”梅贻琦接过电报读阅,过了数秒,目光看了看旁边的庄前鼎,言语蕴含着一抹难以置信。
一作!
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分量的一作!
“第一作者?!”旁边的庄前鼎瞪大了眼睛,这一刻,他也不淡定了,如果说登刊《数学年报》头版页还不足以引起庄前鼎的惊讶,那么,这个一作的头衔,却无形之中透出了极多的东西。
一作是国际上公认的对科研成果贡献最大的人,论文主要发起和撰写者,涵盖研究进展和整篇论文的编写,实际贡献度超过70以上。
庄前鼎知道余华的数学水平和计算能力非常厉害,然而,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学生。
这可是数学年报头版页核心文章的一作!
……
第二十五周《数学年报》期刊,头版页——【非对称密码对密码学的影响和作用】
整篇论文的末尾处,写着数学年报主编和审稿人对本期核心文章的评价。
【这是一项革命性和开创性的成果,华罗庚教授和余华教授提出前所未有的公钥和私钥概念,信息传递安全性呈指数提升,我们的信息安全总算不会被耗子窃取,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理论贡献。——赫尔曼·外尔”
【非对称密码理论完美的令人难以置信,这一天,密码学开启了新的纪元,我们终于可以在编码与破译这场战斗中,取得一次阶段性的大胜利,这是一个菲尔兹奖级别的重大成果。——约翰·冯·诺依曼】
【历史总是在见证,很幸运,我亲自见证了一次密码学发展的历史,对称密码将会进入垃圾堆,我发给妻子的电报内容,没有人可以知道。——数学年报主编,所罗门·莱夫谢茨。】
外尔,诺依曼,莱夫谢茨,世界数学中心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三位元老级人物,共同为一篇核心文章进行评价,这在数学年报往期核心文章上极其罕见,
数学年报发了这么多篇核心文章,唯有极少数具有超高含金量的论文,才会由主编和审稿人共同评价。
最重要的是,三位元老级人物的身份。
瞧一瞧这些人是谁?
赫尔曼·外尔,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数学之王希尔伯特的继承人,哥廷根学派领导者,提出规范场理论,为广义相对论提供理论依据,在1937年的今天,外尔是国际数学界公认的大师,与哈代的影响力不分上下。
约翰·冯·诺依曼,数学天才,哥廷根学派领导者,对早期量子力学提供严格的数学基础,进一步泛函分析,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六位元老级人物之中最年轻的存在,涉及算子理论、共振论、量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研究,未来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所罗门·莱夫谢茨,学术界顶级数学家,普林斯顿数学教授和数学年报主编,拓扑学大师,以一己之力令数学年报成为世界顶级学术期刊。
两位审稿人和数学年报主编构成了超豪华阵容,为非对称密码成果站台,他们站在那里,便象征着权威。
此外,还有‘哈代之徒’华罗庚担任通讯作者,进一步提供学术领域的支持。
第二十五周数学年报是七月二号正式发布的,距离今天过去仅仅发布三天时间而已,这篇占据头版页的核心文章,已经在国际数学界引发轰动和强烈讨论,很多密码编码专家读阅这篇论文之后,经过最严谨和苛刻的反复验证,确认非对称密码的确有效。
对于这一验证结果,有的编码专家喜极而泣,有的编码专家兴奋激动。
太不容易了,真的太不容易了,在编码和破译这场属于人类智者之间的较量之中,编码长期处于劣势状态,无论多么精心编写的密码,总会被破译者攻破。
现在,胜利的天平终于倒向编码阵营,非对称时代这一具有开创性和革命性的成果,将成为密码编码专家们手中最具攻击性的武器。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密码破译专家则一片哀鸣……
正如三位顶级数学家给非对称密码的评价,采用非对称密码形式的信息,传递安全性呈指数提升,破译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
如果说当前德军采用的恩尼格玛机,理论上破译可能性大约是001,那么,由华罗庚和余华创造的非对称密码,可能提升到0001。
如此超高的破译难度,何其夸张?
由于密码学的敏感性和超高实用性,这股轰动的氛围很快就从数学界和密码学界,过渡到新闻界和军事领域,在今天清华园收到消息的时候,各国情报组织就已经开始针对非对称密码成果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讨论。
与此同时,媒体方面也开始争相报道关于非对称密码的学术成果。
对很多新闻记者来说,属于数学高深领域的非对称密码,其中相当多的专业内容,抠破头皮都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报道这件事。
原因很简单,数学年报;外尔,诺依曼,莱夫谢茨;超高信息安全性;中华人创造了这个成果,如此之多的关键词和硬核内容,令非对称密码成果的热度极高。
尤其是最后一个。
《新闻周刊》对于非对称密码成果是如此评价的:很难相信,这个菲尔兹数学奖级别的学术成果竟然是由两名中华人创造的,一个叫‘hua o ng’,一个叫‘yu hua’,我们的普林斯顿在干什么?
菲尔兹奖虽然属于诞生不久的数学奖,但影响力和权威性在数学界领域,丝毫不亚于隔壁的诺贝尔奖。
192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多伦多召开,菲尔兹倡议将学术会议剩余经费作为基金,设立一个国际数学奖,这个倡议得到大会各国数学家一致拥护和支持。
1932年菲尔兹不幸病故,同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通过成立菲尔兹奖的决定,四年一度,授予2到4名具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首届菲尔兹奖于1936年起评定,如今已经评定颁布。
非对称密码这个学术成果,完全达到了菲尔兹奖的评定标准。
新闻周刊给出了酸溜溜和带有歧视性的评价,华盛顿邮报,英国的泰晤士报,隶属于传统数学强国的哥廷根大学学报等等报纸,倒是没有添加多少主观意志,而是客观报道非对称密码成果的重要性。
华罗庚和余华这两个名字,传入了不少人的耳中。
而伴随着梅贻琦和庄前鼎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国内数学界同样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只不过,在新闻媒体方面并没有体现出来,国内新闻媒体反应平平,仅仅只有《科学》杂志报道了这个消息。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反应平平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国外记者好歹能懂一部分学术领域和专业知识,可以编撰文章。
国内数学界发展本来就弱,而且如果想要报到,除去转载之外,报社记者想写文章,必须一定程度上具备数学专业素养,才能满足要求。
而现实情况是……
超过百分九十九的国内新闻记者,都不具备这种素养,1937年,国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菲尔兹奖,更不知道非对称密码意味着什么。
对这些记者来说,关注中华数学和国际数学发展,远远没有关注抗日局势来的重要。
虽然国内媒体反应平平,好在对余华来说该有的待遇并没有任何减少,随着普林斯顿数学年报的影响力,加上国内数学界不断热议这篇核心论文,作为文章第一作者的余华,很快便得到了自己计划之中的东西——名气和影响力,成为人们口中的余华教授。
然而,此时此刻,待在核物理实验室里为了空分设备绞尽脑汁的余华‘教授’,对于这些事情一无所知。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3_53930/53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