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现在引用作为本文结语,正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般若有三:(一)实相是体,(二)文字是相,(三)观照是用。从文字起观照,从观照入实相。可见从闻法到证果之间,所依的只是般若的照用。这个照用不是局限于道场佛堂之内,而是根据自身领会,贯彻到一切日用(办公、管家、待人接物、饮食起居、,运动游戏等等)当中,使人们记得、认识、了悟五蕴皆空,诸法空相,而自然离开挂碍恐怖,颠倒梦想,自然渐入大觉之路。道理不再多说,只举一个有趣的事例,一小则日本的故事,可以做为参考,结束今天谈话,也就说明我们只要有智慧在心中,就可以免除很多烦恼。
日本有个一休和尚,很小就很聪明。在他八、九岁时,一天他的师父出去了。他就在玩,跑到方丈室,看见师兄在那儿哭,师兄比他大几岁,哭得很伤心,他说:‘我们是学禅的人应无所怕,不应该哭,你哭什么呢?师兄说:‘你不知道,我这儿不得了了,师父就是这个盒子最宝重,从来不许我看、不许我动,不知什么东西?我就想看,想动;今天师父出去了,我就把这个盒子偷偷打开来看,是件瓮器,我不小心给摔了,师父回来我怎么办呢?我今天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哭了。’一休说:‘你不要哭了,说是我摔的。’师兄说:‘那我对不起你,你要受责打怎么辨呢?’两个都是小孩,最后商定,今天师兄应得的馒头给一休吃,让一休承认瓮器是他摔的,他拿著一包碎瓮走了。师父回来了,问一休:‘在干什么?又在玩?’答:‘没有,我在参禅呢!我参究问题,我在用功。’师父问:‘你参什么?’一休说:‘我参一切都无常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能够不死呢?如果能够,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呢?’师父笑了说:‘咳,糊涂啊!没有,都是无常,没有例外,哪有一个人老活,没有的事情。’一休又问:‘噢,是这样。人是这样,东西呢?’师父说:‘东西也不能常存,法是一样的,都是无常,没有一样东西常有的。一休又问:‘是这样,咱们最心爱最喜欢的东西要坏了呢?’师父说:‘那也没办法,一切都是不能常存的,时节因缘到了它就要坏,那有什么办法。’一休交出一个布包说:‘师父,这儿就有一个时节因缘到了,坏了的东西。……’师父看了也就一笑了之,没话可说。所以我们心中如果有智慧,碰到忍耐不住或舍不得的事情,也就很平静。从这小事,我们可以体会观照般若的妙用。我们在生活中,根据这些道理对待一切事物,那么我们就会比凡夫,比其他不学佛的人减轻很多烦恼苦痛。如果在烦恼苦痛中,这位日僧可能大发脾气,打这孩子一顿,这便是恼害众生;由于一休提醒了一切无常,这样一来,老和尚就只好一笑了。这很自然,这就是观照的作用。
我们谈到很深的般若之心,因为六百部的般若经可以浓缩为一部《金刚经》五千字;五千字的《金刚经》可以浓缩为一部《心经》二百六十字。所以这一部《心经》就代表了六百卷的般若,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精华,摄无不尽。
先师夏莲老继续发挥说:一部《心经》可再浓缩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几句可再浓缩成‘观自在菩萨’五个字;再浓缩就只是一个‘照’字。六百卷大般若经全入一个‘照’字,是多字入一字,是一多相即。一个‘照’字开展为六百卷大经,正是‘破微尘出大千经卷’,大千经卷中每一字又含无量经卷,是重重无尽。所以般若功德不可说、不可说。普愿有情般若为导,净土为归,‘南无阿弥陀佛’。先师又说:‘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秘的核心’。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4_54774/67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