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罗尔纲集 > 《水浒传》与天地会
    天地会拜天地为父母,结异姓为兄弟,创立一个四海一家的革命团体。其思想来源出自罗贯中《水浒传》。《水浒传》最后一回有一篇《单道梁山泊好处》的宣言道: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没奈何着一个圣手书生,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巾,幸喜得先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休言啸聚山林,真可图王霸业。列两副仗义疏财金字障,竖一面替天行道杏黄旗。 [1]

    在这篇《单道梁山泊好处》的宣言之后,著者又特地着重提到“看官听说,这里方才是梁山泊大聚义处”,这就是向读者说明一部《水浒传》的中心思想所在。这个中心思想,是著者所要创造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是要求四海皆兄弟的,故“八方共域,异姓一家”。这个理想社会,是铲除阶级的区分的,故不论“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个理想社会,是泯除亲疏畛域,冤家仇恨的,故不论“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这个理想社会,是打破天赋的不均与教养的不齐的,故不论“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这个理想社会,是“一寸心死生可同”,“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的。

    现在来看天地会是怎样根据《水浒传》这个理想社会来创立的。

    先考天地会名称取义的由来。洪门 [2] 拜会的歌词道:

    一、拜天为父,

    二、拜地为母,

    三、拜日为兄,

    四、拜月为嫂,

    五、拜五祖,

    六、拜万云龙大哥,

    七、拜陈近南先生,

    八、拜兄弟和顺。 [3]

    据此,知天地会的名称乃是取自“拜天为父,拜地为母”的意义。拜天地为父母者,所以泯除家族的畛域,而合异姓为一家,共图大事业。贵县地窖发现这份天地会文件,卷端就署“与天同姓国梁抄”,入了天地会的会员就不再是一姓的人,而是与天同姓的四海一家的洪门一分子了。这种思想出自《水浒传》。金圣叹《贯华堂水浒传》记宋江等一百八人拈香已罢,一齐跪在堂上,宋江为首誓曰:

    窃念江等昔分异国,今聚一堂,准星辰为弟兄 ,在指天地作父母 。

    天地会的取名,正是从《贯华堂水浒传》上梁山泊大聚义的誓词而来。

    狗尾续貂的《忠义水浒传》把梁山泊英雄会议大事的“聚义厅”盗改为“忠义堂”,要改变反抗封建统治的路线而为效忠于封建统治的路线。天地会取了这个忠义堂的名目,但其内容则与地主阶级所宣扬的忠义有绝然相反的意义。天地会的忠义堂前贴的对联道:

    忠义堂前无大小,

    不欺富贵不欺贫。

    这副对联,标明天地会是一个平等的政治组织。《洪门总诗》中有两句道:

    忠义堂前兄弟在,

    城中点将百万兵。

    这两句诗,则是宣扬天地会革命势力的强大。清咸丰元年(1851年)七月乙巳,咸丰谕军机大臣说天地会“所居之处,有忠义堂名号” [4] ,就是指此。

    《水浒传》的理想社会是“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会的组织,正是根据这个理想。故洪门诗篇歌咏道:

    佛祖古城在路中,

    洪家兄弟四海通;

    万望义兄放我过,

    百万兄弟俱姓洪。

    乌云盖月映长沙,

    洪姓同来共一家;

    路上相逢通名姓,

    风云至正雨开花。

    《水浒传》的理想,到了天地会成立居然造成一个“洪家兄弟四海通”、“百万兄弟俱姓洪”、“洪姓同来共一家”的洪门组织了。

    《水浒传》在17世纪20年代明末农民大起义时已经发生了影响。起义军高揭“奉天倡义”的旗帜。领袖们的绰号叫做九条龙、关索、顺天王等也模仿《水浒传》。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朝统治者就通令严禁《水浒传》,查出并原板烧毁。 [5]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留发不留头,肆行民族高压政策。汉族反抗被镇压了。那班领导反抗者知道公开反抗已不可能,于是有的乃著为文字来诏示后人,如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鼓吹民族思想与民权思想。有的或落发为僧,或出入僧寺,借方外做他们反清的机关,如熊开元、汝应元、阎尔梅等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人物。阎尔梅破万金家产,出入僧寺,密图反清,从他那首《真空寺饯别》诗里可见他们的活动。诗道:

    柳巷垂青旆,芦沟涨紫尘,几多亡国士,私送死心人。琨、逖双图晋,荆、高再击秦。临风徒握手,不觉泪沾巾。

    崔、卢争仕宦,燕、赵寝悲歌。故国沦如此,新亭泣奈何!暂投夸父杖,迟待鲁阳戈。试看长陵气,青松朴械多! [6]

    我们看此诗,可知在那柳巷芦沟掩映的僧寺里,当时有多少人在做那“私送死心人”的光复事业。他们都看得很清楚,到了那“崔、卢争仕宦,燕、赵寝悲歌”的时候,那班为了争取富贵而匍匐于清朝统治者宝座之下的士大夫们已经无望,他们的光复事业只有到民间去活动。民间有的是伟大的群众力量,这种力量是不曾为清朝统治者所认识所利用的。所以他们虽然感慨“故国沦如此,新亭泣奈何”,但是,他们目前不过只是“暂投夸父杖,迟待鲁阳戈”,他们却乐观地高歌“试看长陵气,青松朴械多”,把光复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的新事业上。天地会传说中的军师陈近南先生当是此中人。

    天地会结会的宗旨,开宗明义是“反清复明”。《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载《反清复明诗》道:

    新造木杨城 [7] ,

    惊动众洪英,

    干戈重重起,

    反清又复明。

    《三点革命诗》又道:

    三点暗藏革命宗,

    入我洪门莫通风。

    养成锐势复仇日,

    誓灭清朝一扫空。

    天地会创立的年代,洪门文献记载始自清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反清复明根苗第一》说:

    大清康熙年间 ,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 ,洪家结拜之期 。

    案清康熙十三年上距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三十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永历帝被执,抗清战争全部失败仅十三年,正是那班抗清者转入地下,出入僧寺,潜到民间去活动的年月。

    又案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杨起隆诈称朱三太子起事于北京。同月,吴三桂在云南反清,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明年甲寅为周王元年。天地会就是乘着这个时势成立的。其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张念一起义之役,也奉朱三太子起事,称大明天德年号,后来咸丰初天地会起义也称天德年号。又杨起隆、张念一两次起义所称的朱三太子,都与天地会传说中的太子朱洪英同一类型人物。我们在官书记载中还可以看见天地会创立的蛛丝马迹。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论述天地会的起源道:“其起源之时代,自当以康熙甲寅年为可信。查康熙甲寅即康熙十三年,上距其入踞北京之年,共三十一年,其酝酿时代,未必有三十一年之久。满虏入据北京时,南都新立,人心未死,义声一播,前仆后继,志士遗民,未必舍目前有可复仇之机而不复,反从事于秘密结社,以待百数十年后之中兴。此殆当时各路义师失败净尽之后,一筹莫展,后死者不甘虚生,一息尚存,仍思奋斗,乃汲汲为秘密会社之组织,以待来哲。查当时系海内人望者,惟永历帝与郑成功二人,二人均于清康熙元年死,光复之业,失其重心,有识者知事不可为,权隐草泽,物色英豪,以待时机。大抵天地会者酝酿于永历帝及郑成功既死之后,即康熙元年,而成立于康熙十三年者也。”案温雄飞是致公堂洪门中人 [8] ,他认为天地会当酝酿于康熙元年各路抗清义军全部失败之后,而成立于康熙十三年,与我们的理解是一致的,但他还忽略了天地会成立前一年十二月杨起隆诈称朱三太子起义于北京,同月吴三桂在云南反清这一个成立的背景。又考与清季会党有交往,被称为对其“情伪纤悉尽知”的日本人平山周 [9] ,在所著的《中国秘密社会史》里也说“成立在康熙十三年”。

    关于天地会起源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天地会·前言)说:“这个问题,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天地会是明末遗臣于清初创立的。有人根据《西鲁序》认为天地会是福建少林寺僧,于康熙甲寅年或雍正甲寅年创立的。也有人根据《钦定平定台湾纪略》所载两广总督孙士毅奏折内所引天地会创于乾隆三十二年。还有一种说法,根据嘉庆初年闽浙总督汪志伊的《敬陈治化漳泉风俗疏》,认为天地会创于乾隆二十六年。”这个问题,不仅是天地会成立的年代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创会的宗旨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探索。

    天地会拜会的仪式是歃血订盟焚表结拜弟兄。拜会后,就同生同死,为反清复明的宗旨而奋斗。考中国异姓结拜兄弟,世称“金兰谱”,是中国社会上一种风俗,由来已久,梁山泊结义的传说已起于南宋。但查《元史·刑法志》大恶条只有“诸妖言惑众,啸聚为乱,为首者及同谋者处死,没入其家。为所诱惑相连而起者杖一百七” [10] 。禁令条只有“诸以白衣善友为名,聚众结社者禁之” [11] 。明律造妖书妖言条也只有“凡造谶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斩。若私有妖言隐藏不送官杖一百,徒三年” [12] 。元、明也都没有禁止异姓结拜弟兄的律例。中国刑法上有严禁异姓结拜弟兄的法律,实始自清初。雍正朝《大清会典》卷一九四《刑部·奸徒结盟》说:

    国初定凡异姓人结拜弟兄者,鞭一百。顺治十八年定凡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著即正法。康熙七年复准,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应正法者,改为秋后处决。其止结拜弟兄,无歃血焚表等事者,仍照例鞭一百。十年题准,歃血结拜弟兄者,不分人之多寡,照谋叛未行律,为首者拟绞监候,秋后处决,为从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其止结拜弟兄,无歃血焚表等事者,为首杖一百,徒三年,为从杖一百。

    中国古代没有禁止异姓结拜弟兄的法律,而清朝顺治年间却定有凡异姓人结拜弟兄的法律,可知当时异姓结拜弟兄的行为必与古代有不同。康熙三年三月刑部题准的有关歃血结盟焚表结拜弟兄的条款,还编归杂犯内,附在赌博后,并没有把它作为政治犯罪,康熙八年十月刑部续题的新律仍如此。 [13] 据上引雍正朝《大清会典》所记,到康熙十年刑部题准的新律始认定属于“谋叛”性质,照“谋叛未行律”定罪。清政府到这时候才认识到这种行为就是对它进行推翻的活动,才把这条禁律由杂犯改为“谋叛”罪。天地会正是在这种带有鲜明政治色彩行为的斗争中步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上述清律例有关歃血结盟条款在顺治十八年到康熙十年间所发生的本质变化,恰恰反映出天地会从康熙元年后酝酿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天地会成立于康熙十三年甲寅。 [14] 上面这条记载,是记清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十年(1661——1671年)十年间禁止异姓结拜弟兄法律的发展。在《大清律例》康熙年间现行律里则定有专条:

    凡异姓人但有歃血订盟焚表结拜弟兄者,照谋叛未行律,为首者拟绞监候,为从减一等;若聚众至二十人以上,为首者拟绞立决,为从者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其无歃血盟誓焚表事情,止序齿结拜弟兄,聚众至四十人以上,为首者拟绞监候,为从减一等;若年少居首,并非依齿序列,即属匪党渠魁,首犯拟绞立决,为从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如序齿结拜在四十人以下,二十二以上,为首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及二十人者,杖一百,枷号两个月,为从各减一等。 [15]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续订的律例便说明是专对福建省的,而且以结会树党来与结拜弟兄并说。其条例如下:

    闽省民人除歃血订盟焚表结拜弟兄仍照定例拟以绞候,其有抗官拒捕持械格斗等情,无论人数多寡,审实各按本罪分别首从,拟以斩绞外。若有结会树党,阴作记认,鱼肉乡民,陵弱暴寡者,亦不论人数多寡。审实将为首者照凶恶棍徒例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为从减一等;被诱入伙者杖一百,枷号两个月;各衙门兵丁胥役入伙者照为省例问拟;乡保地方明知不首,或借端诬告者,照例分别治罪;该管文武各官失于觉察,及捕获之后有心开脱,均照例参处,若止系乡民酬社赛神,偶然洽比,事竣即散者,不在此例。 [16]

    这条律例对证明天地会创立的地点确在福建省很有关系。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律例中又定有专对“复兴天地会”的条例。其条例如下:

    台湾不法匪徒,潜谋纠结复兴天地会名目,抢劫拒捕者,首犯与曾经纠人及情愿入伙希图抢劫之犯,俱拟斩立决。其并未转纠党羽或听诱被胁而素非良善者,俱拟绞立决。俟数年后,此风渐息,仍照旧例办理。 [17]

    这条律例中最可注意的是天地会名之上冠以“复兴”两字。会名而冠以“复兴”字样,可见天地会结会由来的久远。上引清律例,都证明了天地会确成立于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又考在清代疆吏对天地会案件的奏报里,也有可以确凿考出天地会创立年代的文献。如道光元年(1821年)正月壬戌广西巡抚赵慎畛奏说:

    广西自嘉庆十二年广东惩办洋匪后,内河土盗潜至西省,与依山附岭种地之各省游民,结伙抢劫,勾引本地愚民 ,或拜兄弟 ,或拜添弟 ,或数人 ,或有会十人 ,或有会薄腰凭 ,称为大哥师傅 ,传授口号 ,俱系抄袭百余年前旧本 ,情形不同 ,其名则一 。现严饬访拿,获盗犯会匪一千二百余名 。 [18]

    康熙共61年。道光元年(1821年)上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为99年,上距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为147年。据赵慎畛奏报,当时广西各地天地会拜会用的“会簿”,“俱系抄袭百余年前旧本”,即康熙年间的旧本。赵慎畛所奏这一件事实,是捕获了一千二百余名天地会党,从他们的“会簿”得来,是极可据信的。这是一条说明康熙年间已有天地会的铁证,证实了我们上面从律例上考察所作天地会创立于康熙十三年甲寅的论断。

    有同志认为天地会成立于明末清初。从天地会创会宗旨为反清复明看,必定是明朝已亡才说“复明”,如果在明末创立那就不会说“复明”了。至于天地会所采取的歃血盟誓结拜弟兄的仪式,系来自《水浒传》。清初顺治四年(1647年)定的律例就有禁异姓结拜的条例,当是明末人民已有采取此种仪式进行活动的。但天地会的酝酿却必在康熙元年(1662年)各路义军都失败之后,不会在明末清初时。故论天地会成立于明末清初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提出天地会起于雍正甲寅年(1734年)的为萧一山。他的根据是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所藏抄本《西鲁叙事》说“时雍正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歃血立誓”的话。 [19] 但他见此说“与一般之传说异” [20] ,他又看了别人的考证和论述,认为“是有道理的”,“如此看来,康熙年间,已有此种秘密会社,起于雍正甲寅之说,又有些靠不住了”。“不过说‘起’者,正是‘复兴’或‘改立’的意思,未必就起源于此时罢了”。他还举出天地会传说“雍正十二年万大哥故后,又有桃必达联盟五虎大将,改立天地日月分派”为证说:“所谓又有桃必达联盟五虎大将改立天地等事,已可见天地会有改组的事实,并非一气呵成的。乾隆《大清律例》有‘复兴天地会’字样,洪门传说中有‘后五房’(吴天成、洪太岁、李识弟、桃必达、林永昭)的继起。就知道我的推论是不错的。大约天地会在康熙时已经有了,不过没有像后来那样紧严的组织,有之,则是从雍正末年起就像十三年国民党的改组一样。” [21] 萧一山实际是放弃了他所提出的成立于雍正甲寅年一说了。前些天,我与赫治清同志谈及此事。赫同志说还有一条更直接的证据,就在萧一山自己编的《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四,口白第七,(一)问答书内。他指出那条证据全文如下:

    天地有已(几)会?大小有二会。大会在何处?大会出在天本。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小会三河大会天 ,皆因出在甲寅年 。五人结拜心如铁,流下高溪万古传。

    小会出在何处?小会出在地本。有何为证?有诗为证。

    地本出在三基河,结义联盟兄弟多,他朝若得团圆日,众兄同唱太平歌。

    赫同志说天地会成立于康熙甲寅年(1674年),到雍正甲寅年(1734年),甲子重逢,开会纪念,故《西鲁叙事》有雍正甲寅歃血立誓之说。天地会实有过大小二会,大会(即成立会)在康熙甲寅年,小会(即纪念会)在雍正甲寅年。故天地会问答有“小会三河大会天,皆因出在甲寅年”的诗篇。我完全同意赫同志的论证。这条论证不但解决了《西鲁叙事》与天地会其他文件及“一般之传说异”的矛盾,在天地会文献的本身,也进一步证明了天地会确成立于康熙十三年甲寅。鄙见认为天地会成立于雍正甲寅岁之说,提出人萧一山既自动放弃于前,今天,赫治清同志又举出重要证据予以澄清,今后这一说可以取消了。

    至于认为天地会创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和认为创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两说,前者距离顺治元年(1644年)为117年,后者为123年,当年抗清的汉族士大夫已到了曾孙玄孙的时代。他们已世代做了清朝的顺民,哪会有到民间去创立天地会来反清的事。这个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只有出自康熙初抗清的明朝遗民志士之手。章炳麟《中国秘密社会史序》论天地会的起源说:“明之亡,孑遗黄发,谋所以光复者,是时郑成功在台湾,闽海之滨,声气相应,熊开元、汝应元皆以明室遗臣,祝发入道,故天地会自福建来。”章炳麟的看法,和我们也一致。这点且不必说。现在举出一条天地会早在乾隆初已在福建活动的证据来说。乾隆十九年(1754年)福建布政使德舒在《收辑技勇疏》里向清廷奏陈福建民间“往往创立会名,联合声势……刊伪印,散伪劄,妄悖猖狂,蛊惑人心” [22] 。案陶成章《教会源流考》述清代“有反对政府之二大秘密团体,具有左右全国之势力者,是何也?一曰白莲教,即红巾也。一曰天地会,即洪门也。凡所谓闻香教、八卦教,一名天理教、在礼教等,以及种种之诸教,要皆为白莲教之分系。凡所谓三合会、三点会、哥老会等,以及种种之诸会,亦无一非天地之支派”。陶成章是清末会党中人。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记他与沈英、张恭等倡议于杭州、集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五省哥老会的头目开一大会,打作一团,名龙华会。他与三合、哥老二会有深切的关系,故所述清代教会源流至为详确。可知德舒所奏当时福建民间“往往创立会名”,既曰“会”,不曰“教”,则不论取何会名,都为天地会的支派可以断定。又德舒所说的“刊伪印,散伪劄”是天地会的行动,所说“联合声势”,是天地会各山堂间的交通和彼此的支持。德舒是管理福建全省民政的长官,他向皇帝报告当时福建民间情况的奏报,是我们今天考当时福建民情最重要的根据。据德舒所奏乾隆十九年,福建民间已经往往有天地会的组织,而且,各山堂之间,“联合声势”,“刊伪印,散伪劄,妄悖猖狂,蛊惑人心”,进行起义活动了。那末,认为天地会创于乾隆二十六年和认为创于乾隆三十二年两说,其为不符历史事实,是不待说的了。

    从以上所考,我们认为天地会成立年份,应以康熙十三年甲寅为是。清朝镇压天地会的法律是很严厉的。康熙年间还只照“谋叛未行律”治罪(按谋叛未行律,法止绞决而止)。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续订则加为“斩绞”。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更加至不问首从都“斩立决” [23] 。但是,清朝统治者虽定有这种严刑峻法,而天地会“洪家兄弟四海通”的口号,最是投合社会贫苦群众的心理,尤其是流落江湖无家可归的人们所欢迎。加以康熙以后,兼并愈烈,人口日增,民间失业的人也因而加多,又给天地会制造了会众的来源。于是天地会就一天天地兴盛起来,成为当时中国除白莲教外最大的一个反清会党,从清初以后不断的起义,以至光绪末年加入兴中会,给推翻清朝统治起巨大的作用。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有志竟成》论述天地会说:

    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臣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与虏拚命;然卒不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势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后起者可借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立之本意也。然其事必当极为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觉也。夫政府之爪牙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为士绅,故凡所谓士大夫之类皆所当忌而须严为杜绝者,然后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潜滋暗长于异族专制政府之下。以此条件而立会,将以何道而后可?必也以合群众心理之事迹,而传民族国家之思想。故洪门之拜会,则以演戏为之,盖此最易动群众之视听也。其传布思想,则以不平之心,复仇之事导之,此最易发常人之感情也。其口号暗语则以鄙俚粗俗之言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闻而生厌远之者也。其固结团体,则以博爱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顾,患难相扶,此最合江湖旅客无家游子之需要也。而最终乃传以民族主义,以期达其反清复明之目的焉。

    孙中山以领导兴中会的领袖,对天地会这一段论述,十分重要。他把天地会创立于清初康熙年间的背景,创立的宗旨,和为传播民族思想,以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而采取的迎合群众的思想和组织方法等等,都作了极扼要、极透彻的说明,对我们今天研究天地会的起源和其目的,是具有启示的作用的。

    关于天地会成立年代,创始人物,建会地点等问题,台湾省学者进行了研究。首先郭廷以于1954年出版的《台湾史事概说》一书中,根据《台湾外记》、《小腆纪年》论述当郑成功决定起义师时,约同志结盟歃血,有张礼、郭义、蔡禄等也来参加同盟,他们以万人合心,以万为姓,改姓名为万礼、万义、万禄,依照行次,有万大、万二、万七之称,后来的天地会,则为其组织的扩大。翁同文受了郭廷以这段话的启发,又在天地会文件各种形式的“腰凭”(即会员证)中,都见“结万为记”与“共洪和合”成对的记号,而天地会文件称始祖万云龙为长林寺僧达宗,与《台湾外记》所载当时闽南长林寺僧万五道宗只有一字之异,疑道宗为达宗之误,因提出天地会即万五所创,其人在“以万为姓”集团为万五,在“结万为记”的天地会则成为大哥万云龙这一个假设。他先检阅闽南方志,找到同安金门明末清初有个达宗和尚,与该地卢若腾为友。卢若腾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明唐王隆武时任浙江巡抚,后依郑成功居金门,清康熙三年(1664年)东渡台湾,至澎湖卒。旋在《台湾先贤集》与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印行的《台湾诗录》二书,找到了卢若腾《赠达宗上人》一诗,诗前有序,说明达宗上人为长林寺僧,是“以万为姓”集团首领万礼之弟,与《台湾外记》和天地会文件互相印证,知其于康熙十四年仍然生存着,必为同一人,《台湾外纪》的作道宗,必为达宗之误。天地会文件记结会缘起,说当清康熙十三年甲寅,有少林寺焚余五僧(五祖)与长林寺僧达宗(始祖)遇合,遂结盟反清复明。今虽知其始祖长林寺僧达宗确有其人,且为“以万为姓”集团成员之一,但少林寺被焚与五僧逃出遇达宗结盟等等,仍不可解。于是他去查《清圣祖实录》,在康熙十三年甲寅四月戊午记事里查出河南总兵蔡禄谋叛响应吴三桂,事泄,与部下为清军捕杀。据此知所谓少林寺僧兵退敌立功,清帝负义遣兵放火焚寺,乃隐喻蔡禄率部降清,又与其部下的河南(少林寺所在地)被杀;所谓少林寺焚余五僧逃出与长林寺僧遇合结盟,即指蔡禄部下残余分子脱逃回闽与万五相会。他作出三点结论:一、始祖万云龙即“以万为姓”的万五;二、少林寺五僧隐喻从河南逃回闽南的万七部下;三、万七部下劫余分子与万五重聚建立天地会。他于1975年11月写成了《康熙初叶“以万为姓”集团建立天地会》。翁同文认为要证实他的结论还需要在天地会文件取得坚实的证明。为此,他以细致的工夫对现存天地会“创会缘起”抄本的源流系统进行了研究,他把此类抄本分为三系以定源流的先后,考明了《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确为最早接近原稿之早期抄本,其“创会缘起”所记时间、人名、地名等项要点,可以考明天地会起源实况。他把研究结果在《东吴文史学报》上发表了一篇《今存天地会“创会缘起”抄本的源流系统》。1983年夏,他就根据这部《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所提供的万云龙原型及解决问题的基础,撰著成一篇《天地会创始人万云龙的原型》,于同年9月在东京举行的第卅一届亚洲人文科学会议宣读,证实了他的结论。翁同文的结论,也完全证实了我们上面所考的天地会创始于清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的结论。

    二 水浒传与天地会的政体

    清末革命党人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里论白莲教“政体尚专制,大主教为最尊,主教次之……主香司箓又次之。凡教徒不得与闻司箓之事,司箓不得与闻主教之事,主教不得与闻大主教之事”。天地会却不同,“洪门借刘、关、张以结义,故曰桃园义气。欲借山寨以聚众,故曰梁山泊巢穴。欲豫期圣天子之出世而辅之以奏扩清之功,故曰瓦岗寨威风。盖组织此会者,缘迎合中国之下等社会之人心,取《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三书而贯通之也。……会员之宗旨,专崇义气,取法刘、关、张。既崇义气,力求平等主义,故彼此皆称兄弟,政体主共和,同盟者一体看待,多得与闻秘密之事,故党势最易扩张。其职员之升迁亦易,故分会之成立亦易。值是之故,起义者常连络不绝。……职员之组织法,全系军国民制度,为白莲教之所不能望其肩背,其法制固甚美也”。天地会力求平等主张,政体主共和,便是从《水浒传》不分贵贱,无问亲疏,并且打破天赋不均与教养不齐的社会组织理想而来的。《水浒传》对天地会政体影响的重大,陶成章这段叙述已经概括地说明了。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两书中有一共同政治理想为天地会所采取,还不曾为陶成章所知道。这两部名著撰著于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反映出一种我国古来哲人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和农民民主的政治思想。这两部书的著者罗贯中,明朝人王圻《稗史汇编》说他是一个“有志图王”的人物。 [24] 据说他曾帮助过张士诚 [25] 。他抱负未能实现,只好寄托在这两部说书讲史的小说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十五刘备进位汉中王事说:

    许靖、法正请玄德登坛,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子刘禅立为太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马一应事务。

    《水浒传》第二十回记梁山泊义士立晁盖“为山寨之主”后,推吴用为军师事道:

    众人扶晁天王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中间焚起一炉香来。林冲向前道:“小可林冲只是个粗卤匹夫,不过只会些枪棒而已;无学无才,无智无术。今日山寨天幸得众豪杰相聚,大义既明,非比往日苟且。学究先生在此,便请做军师,执掌兵权,调用将校,须坐第二位。”吴用答道:“吴某村中学究,胸次又无经纶济世之才,虽曾读些孙吴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岂可占上!”林冲道:“事已到头,不必谦让。”吴用只得坐了第二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把历史上给刘备设谋定策的诸葛亮,改造为小说上的蜀汉军师诸葛亮,并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预见未来的象征,作者显有寄托。在《水浒传》里,不把梁山泊的权力交给那四海驰名“智勇足备”为“山寨之主”的“托塔天王”晁盖,而交给这个“村中学究”的“加亮先生”吴用执掌,加亮者,加诸葛亮一等也,其用意更为明显。蜀汉军师诸葛亮和梁山泊军师吴用都可说是作者的化身,也可说是作者政治理想的反映。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成书将近三百年创立的以力求平等主张、政体主共和的天地会就采取了这两部书的这种政治理想。《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在《反清复明的根苗第一》里,就有高溪庙起义时,拜朱洪英为盟主,拜陈近南为军师的传说。在《破龟图论》里特地说:“主子在上护军师《军师点将诗》道:

    军师点将在手边,能保朱家数万年。 (清)朝不幸乾坤转,腹中锦绣伴君前。 [26]

    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有一卷天地会人物绘像(编号为oriental8207d),把这个传说形象地绘了出来。这一卷绘像,绘的都是天地会传说上的人物。第一副是《朱洪竹小主绘像》。第二幅便是《明主朱洪竹和军师陈近南先生绘像》。其他人物都是分幅绘于后(陈近南也另有一幅在白鹤洞修道绘像列于后)。从整部绘像来看,明主朱洪竹绘像列第一幅,其他人物则分幅列于后,这表明“主”为最高领袖。而明主朱洪竹和军师陈近南合绘列第二幅,则意味着“主”和“军师”为一体,也意味着天地会打算建立的政权是要采用以“主”和“军师”构成的政体。再从第二幅看,明主朱洪竹和军师陈近南并站在一起,明主表现出一幅至高无上的尊严,军师面向明主,表现出承命的表情,而令旗则执在他的手中,这表明了“主”为元首,是第一位,“军师”是第二位,但实权却由“军师”执掌。天地会这一幅绘像,把《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通过蜀汉军师诸葛亮和梁山泊军师吴用而表现出来的以“主”和“军师”构成的政体的政治理想活现在纸上。太平天国的军师负责制 [27] 也同天地会一样取自这两部书这个政治理想。天地会起义规模小,时间短,还不曾同太平天国那样建立得起整套的政体。但是,从现存史料看来,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起义的天地会都照他们的传说和理想设立军师。在湖南新宁起义的李沅发称王,以陈瑀洸、李绍书为军师 [28] ,在湖南起义的湘粤桂天地会起义军以焦玉晶为军师 [29] ,在广西起义的天地会大成国建章王黄鼎风以周竹歧为军师 [30] 等等都是。

    天地会传说上明主朱洪竹军师陈近南先生绘像

    三 《水浒传》与天地会起义及对抗革命的《荡寇志》之出笼

    天地会根据《水浒传》的理想来创立,它还用《水浒传》来发动起义。

    有一个署名半月老人的反革命者,在清同治年间,写的《荡寇志续序》里论《水浒传》说:

    此书流传,凡斯世之敢行悖逆者,无不借梁山之鸱张跋扈为词,反自以为任侠而无所忌惮。其害人心术,以流毒于乡国天下者,殊非浅鲜。近世以来,盗贼蜂起,朝廷征讨不息,草野奔走流离,其由来已非一日,非由于拜盟结党之徒,托诸《水浒》一百八人以酿成之耶。

    这一段话,是反革命者对清代同治(1862年)以前,天地会用《水浒传》发动起义事件得出的总结。

    在清咸丰的谕旨里,有一道叙述天地会用《水浒传》发动起义的详细谕旨。咸丰元年(1851年)七月乙已谕军机大臣等道:

    有人奏湖南衡永宝三府、郴桂两州以及长沙府之安化、湘潭、浏阳等县教匪充斥,有红薄教、黑薄教、结草教、斩草教、捆柴教等名目。每教分温、良、恭、俭、让五字号,每号总领数百人至数千人。又有斋匪,名曰青教,皆以四川峨眉山会首万云龙为总头目。所居之处,有忠义堂名号。其传徒皆用度牒,盖以图记,声势联络,往来各处,皆供给银钱饭食。每月按三、六、九期赴会。头目乘轿骑马,动辄数百人,抢夺淫掠,无所不至,地方官不敢撄其锋。遇有呈报会匪字样,偪令更换呈词,或改盗为窃,反将事主收押陵虐,遂致匪炎愈炽。……又据片奏该匪传教惑人有《性命圭旨》及《水浒传》两书,湖南各处坊肆皆刊刻售卖,蛊惑愚民,莫此为甚。并着该督抚督饬地方官严行查禁,将书板尽行销毁。 [31]

    案这道上谕,因不明秘密结社情况,把白莲教系统的斋教与天地会混而为一。所说的万云龙是天地会传说上所崇奉的大哥,忠义堂是天地会会议处的名称,“会匪”也是指天地会。但《性命圭旨》是斋教宣传书,而《水浒传》则是天地会宣传书,也混为一谈。我们应该把它分别清楚。据此,知道天地会用《水浒传》作发动起义的情况。

    在这些天地会用《水浒传》发动起义的事件里面,我们举出两次事件来说说:一次是清嘉庆中广东琼州黎民起义,另一次是清道光初广东连县农民起义。俞灥《荡寇志续序》记其兄俞万春撰《荡寇志》的缘起说:

    弱冠侍先大夫游于粤,嘉庆中叶,黎民滋事,先大夫奉檄驰办,兵不及发,挺身前往。至珠崖城下,时已昏黑,黎众执火持械,如烛龙万丈,由山谷间蜿蜒而下,城内外居民,哭声不绝。先大夫下令曰:“毋恐,尽出尔炮械烛炬,张施于女墙上下。”霎时,星斗灿陈,雷霆骤至,震耳骇目,而火光之蜿蜒于山谷间者,屹然而止。乃敛得实情,激于营弁之苛索,遣人谕之曰:“大兵至矣,深知尔辈苦情,不忍遽加以戮,其听我谕。”单骑入贼,贼不敢动。执二人归,讯之皆汉人。以《水浒》传奇煽惑于众,适有苛索之事,遂成斯变。于是歼厥渠魁,而以岁歉饥民鼓噪具报,乃寝其事。

    道光初叶,先大夫权篆桂阳(尔纲案即广东连县),有赦囚罗喜密报曰:“土棍梁得宽,结会万余人,推生员罗国瑞为宋大哥,将起事焉。”……盖桂阳与楚南毗连,杂出于瑶排之间,梁得宽啸聚两省愚民,约期起事。先大夫于其未集之先,调所部兵目及三江协标下弁兵,会猎于鹿鸣关外之猿臂寨,从间道出,获首要百余人,起出叛逆歌词,及入会姓名籍贯伪册等件,约有万人,多系无知良民,被其逼胁入会。先大夫炽火于庭,焚其伪册,众皆愕然。梁得宽大声疾呼曰:“狱上必尽发乃止。”立毙杖下,毁其器械,夷其巢穴,锄其强梗,而民心始定……

    是书之作,始于道光六年,与兄夜坐,约三更后,星光如筛,尽下西北隅,少顷,一大星复起,众星随之,兄曰:“太白侵斗,乱将作矣。”孰知罗贯中之害至于此极耶!晓白诸庭,先大夫命兄作是书。

    为着对付人民起义,清朝统治者早已严禁和烧毁《水浒传》 [32] 了。这个跟随父亲去镇压过天地会用《水浒传》发动广东琼州黎民起义和广东连县农民起义的反对革命者俞万春,当时看到了大革命的风暴就要到来,认为有必要再干反《水浒》的勾当,于是父子同谋来着手写这部对抗革命的《荡寇志》。

    关于这部反革命的《荡寇志》内容和写作目的,半月老人《荡寇志续序》有扼要的说明:

    仲华(俞万春号)先生……著《荡寇志》一书,由七十一回起,直接《水浒》,又名之曰《结水浒传》,以著《水浒》中之一百单八英雄到结束处,无一能逃斧钺。俾世之敢于跳梁,借《水浒》为词者,知忠义之不可伪托,而盗贼之终不可为,其有功于世道人心,为不小也。

    据其子俞龙光说,写作起于清道光六年丙戌(1826年),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年),经二十一年始成草稿,未及修改,旋病死 [33] 。过三年,金田起义。清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江苏反动统治者就赶急在苏州刊刻,咸丰二年(1852年)秋印成出笼 [34] ,在长江南北城市乡间到处散播 [35] 。咸丰七年(1857年),又有反革命者,另刻袖珍本,以便传布 [36] 。在广东方面,当咸丰三年(1853年)天地会大起义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图谋对抗,也“急以袖珍本,刻播是书于乡邑间” [37] 。

    革命与反革命在思想战线上的斗争,也正同在战场上肉搏战一样地激烈。《荡寇志》的书板藏在苏州。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年)夏克复苏州,就把它搜出烧毁 [38] ,而对《水浒传》,在茶室内由说书艺人大讲,与人民同听 [39] ,压倒了反革命的嚣张,为革命扬眉吐气。

    四 结束语

    从以上各节考述,可见天地会的创立是取自《水浒传》的理想社会的。它建立了一个“百万兄弟俱姓洪”、“洪家兄弟四海通”的洪门组织,实行了平等共和的体制,当发动起义时,还用《水浒传》来鼓动。而清朝统治者和反对革命者则用禁毁《水浒传》和反《水浒传》的《荡寇志》来对抗天地会的起义,可见《水浒传》对天地会的关系是至深至大的。

    [1] 这篇《单道梁山泊好处》宣言,从“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句起,至“如念珠子个个连牵”句止共267字,见袁无涯刻本和芥子园刻本,其下“休言啸聚山林,真可图王霸业”32字,则见天都外臣作序本和容与堂刻本。据我考前者改了原本后面32字,后者则改了原本前面267字。考证见我考订的《水浒传原本》一书中《水浒传考证》第十章。

    [2] 天地会是一个反清复明的会党。陶成章《教会源流考》解释洪门的名称道:“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又说:“凡同盟者均曰洪门,门,家门也,故又号曰洪家。”陶成章《教会源流考》原为章太炎等合组今语杂志社印行,我据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重印本编人《天地会文献录》一书内。

    [3] 见《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这份文件,是1933年广西贵县修志局长龚政“躬访邑中遗老,一再研求,既许以重金,又保障其不受牵累,乃于县西覃塘塘附近发掘地窖,始获此天地会文献”(龚政《天地会文献录序》)。文件系用一种很厚的毛边纸抄的,藏在贮人骨用的瓮内,瓮外周围覆盖以石灰,年代久远,已变成深灰黄色,给石灰侵染透了。收藏的人是天地会中人,他对龚政说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广西天地会首领李立廷在郁林起义,贵县天地会响应,从瓮内取出来拜会的。到李立廷失败后,又埋回地下去。上手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贵县天地会黄鼎凤牺牲后埋起来的。至于再上手的事,他只知起义时开地窖取出,每一次失败后,就赶紧埋藏起来。从收藏人的陈述、地窖的现场情况及抄本给石灰侵染透而变成了深灰黄的颜色来看,可见这是一部年代久远的天地会抄本。又从内容看来,所述火烧少林寺故事,情节简要,结构清楚,它没有关于郑君达的多余神话。那些神话只是在不列颠博物院藏的《西鲁序》抄本中才出现的。这说明此抄本接近于原始抄本,是至今发现的天地会抄本中最早的一部抄本。当时我任贵县修志局特约编纂,抄了一份,初刊于《北平图书馆馆刊》1934年第八卷第4期。后专刊于《天地会文献录》一书。现收入《困学丛书》内,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所记创会传说、碑图、诗篇、拜会互答、对联及其他等等,全面扼要,向为中外研究天地会学者所重视。近年台湾省学者即据以证实天地会创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本文以下所引天地会文件都出此册,不再注。

    [4] 王先谦:《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十。

    [5] 据明崇祯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兵部咨文,见东北图书馆编《明清内阁大库史料》上册。

    [6] 《阎古古全集》卷三。

    [7] 木杨城是天地会拜会时的一项形式,“以竹插地,糊纸作门,名曰木杨城”(据清光绪二年十一月己巳刘坤一奏,见朱寿朋《光绪朝东华续录》卷十三)。

    [8] 据温雄飞《我的回忆》,见《近代史资料》1983年第1期。

    [9] 据章炳麟撰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序》。

    [10] 《元史》卷一百四。

    [11] 《元史》卷一百五。

    [12] 《明律集解附例》卷十八。

    [13] 据《大清律三十卷附新颁律例二卷》。

    [14] 上引《大清律三十卷附新颁律例二卷》和雍正朝《大清会典》史料都是赫治清同志抄给我的,谨此致谢!

    [15] 《大清律例》卷二十三。

    [16] 同上。

    [17] 《大清律例》卷二十三。

    [18] 《清宣宗皇帝实录》卷十二。

    [19] 萧一山:《天地会起源考》,见他编的《近代秘密社会史料》。

    [20] 萧一山:《西鲁叙事跋》,见上书卷二。

    [21] 萧一山:《天地会起源考》。

    [22] 《皇朝经世文编》卷七十一。

    [23] 《大清律例》卷二十三。

    [24] 《稗史汇编》卷一百三《文史门·尺牍·院本》。

    [25] 据顾苓《跋水浒图》,见《塔影园集》卷四。

    [26] 据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所藏诗句抄本[oriental 8207b(2)]录,见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

    [27] 考证见拙著《太平天国政体考》(刊于《历史学》第2期),《太平天国政体考再稿》(刊于《太平天国史丛考甲集》),《太平天国的军师负责制》(刊于广东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广西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编的《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内),并在拙著《太平天国史》内,撰为《政体志》一卷,见卷二十六。

    [28] 据《李沅发自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案《李沅发自述》说:“兴立把子会,结拜弟兄,可以邀约多人劫富济贫。”俗称结拜兄弟为“拜把”,把子会即兄弟会,也就是天地会。

    [29] 据清咸丰六年二月二十四日骆秉章《永明江华克复南路肃清折》,见《骆文忠公奏议》卷六。

    [30] 据清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刘坤一《禀张中丞》,见《刘坤一遗集》第四册,《书牍》卷之二。

    [31] 王先谦:《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十。

    [32] 据清乾隆十八年七月壬午谕内阁(见《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三)、乾隆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旨准吏部严禁《水浒传》毁其书板题本(见江西按察司衙门刊《定例汇编》卷三)。

    [33] 见清咸丰二年徐佩珂原刊本《荡寇志》回目末附俞龙光识。

    [34] 据徐佩珂《荡寇志序》、陈奂《荡寇志序》。

    [35] 据钱湘《续刻荡寇志序》。

    [36] 据东篱山人《重刻荡寇志序》。

    [37] 据钱湘《续刻荡寇志序》。

    [38] 据俞灥《荡寇志续序》、钱湘《续刻荡寇志序》。

    [39] 据常熟汤氏辑《鳅闻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4_54921/69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