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又称殷朝,殷商二字本可连用,像《诗经·大雅》“文王曰咨,咨汝殷商。”又:“殷商之旅,其会如林。”殷商二号,又可通用,像《诗经·大雅》“商之孙子”和“殷士肤敏”同在一章,《诗经·商颂》“降而生商”和“宅殷土茫茫”也同在一章。
但是在孔子、孟子的书中已经专用殷字了,如《论语》:
殷因于夏礼 周因于殷礼
殷礼吾能言之 殷人以柏
以服事殷 乘殷之辂
殷有三仁
《孟子》:
天下归殷久矣 夏后殷周之盛
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
殷人七十而助 殷曰序
殷鉴不远 殷士肤敏
伊尹之于殷也 夏后殷周继
殷受夏周受殷 武王之伐殷也
《大学》:
殷之未丧师 仪监于殷
《中庸》:
吾学殷礼
全部《论语》、《孟子》连《大学》、《中庸》,除《孟子》引《诗经》“商之孙子”一句用商字外,其余都用殷字。据《礼记·檀弓》孔子自称殷人,司马迁作《史记》,也称《殷本纪》,萧梁时周兴嗣作《千字文》,也称“周发殷汤”,至赵宋时,因赵匡胤的父亲名弘殷,宋人避讳,对殷字有时缺写末笔,有时就直改为商,如《千字文》就改为“周发商汤”。
《通鉴》周赧王元年条“管叔监商”,胡三省的注说:“古殷商通称,孟子只云监殷,今《通鉴》云监商,避宋庙讳也。”
翟灏《四书考异》,殷因于夏礼条云:“宋高宗石经殷字避宣祖讳作商,殷礼吾能言之,殷人以柏,宋石经皆作商,而《中庸》吾学殷礼之殷,但阙笔为殷。”
朱子注四书,遇到殷字,注中都有意回避,全部集注里,只有“吾学殷礼”,“殷礼吾能言之”两处的殷字没有改,其他注里一律改殷为商,如“乘殷之辂”改称“商辂”,“殷士肤敏”改称“商士”,“殷人七十而助”改称“商人”,这是最显著的。
计殷朝名号:
1最初称商,
2迁殷后称殷,
3其后殷商并用,
4孔子孟子时专称殷,
5赵宋时因避讳改称商。
今人习惯于“夏殷周”的,则以称殷为顺。习惯于“夏商周”的,则以称商为顺。都是先入为主。
然则我们今日应该用商朝还是用殷朝呢?我以为都可以。但是说到“商人”“殷人”的时候,称商人就不如称殷人了,因为商人容易与做买卖的商人相混,如果称殷代又称商人,就好像说殷代做买卖的人一样,因此我主张我们的历史课本将称商代商人的地方,一律改为殷代殷人,免得后一代的读者先入为主,受了宋朝人避讳的拘束而不自觉,其实我们又何必替宋朝人避赵匡胤父亲的讳呢?
一九五六年五月卅一日
[1] 本篇发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工作》第18期(1956年8月)。今据原稿校订。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4_54984/69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