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攻占利摩日与兵败拉罗谢尔
与法兰西爆发战争的那一刻起,英格兰就陷入了灾难的泥潭。英格兰人还没有搞清楚查理五世的计划,就有消息传来说,地处偏远的庞蒂厄已经被法军占领了,阿贝维尔及其他小镇和城堡也纷纷向查理五世投降。阿基坦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普瓦图、佩里戈德和鲁埃格的许多贵族不再效忠黑太子爱德华,而是纷纷拿起武器,转投到了查理五世的麾下。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英格兰军队已经丧失了之前在战场上无往不胜的气势,因为爱德华三世再也不能亲临战场指挥了。他虽然只有五十八岁,但当时已经身心俱疲。他本应该把权力移交给年近四十、正值壮年的黑太子爱德华,但黑太子爱德华的身体始终没有从远征卡斯蒂尔时所患疾病中彻底恢复过来。他的余生一直都处在一种病病怏怏的状态中。每当想有一番大作为时,疾病便会发作,于是他只好躺回病床上。战争的头两年,他还试图继续指挥英军作战,但他的精神和体力已经大不如前,英军的整体表现乏善可陈。1370年,黑太子爱德华被迫从指挥岗位上退了下来,将指挥英格兰军队作战的主要任务交给了他的弟弟冈特的约翰。虽然冈特的约翰野心勃勃,但他的能力实在有限。此外,他树敌过多,不像爱德华三世和黑太子爱德华那样能使将士们心悦诚服。
只要黑太子爱德华的宫廷还在波尔多,英格兰人就会继续捍卫阿基坦公国的独立与安全。1369年12月31日,黑太子爱德华的得力战将约翰·钱多斯爵士死于普瓦图的一次小规模战斗中。此后,英格兰军队的战绩便每况愈下。1370年,法兰西军队攻入阿基坦公国的腹地,夺取了阿让奈重镇艾吉永,接着攻向利摩日。利摩日的居民很快打开城门投降了。为了夺回利摩日,黑太子爱德华披挂上阵,亲自督战。不过,这时他已经无法骑战马,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英军作战。1370年10月,虽然法军顽强防守,但英军还是用炸药攻破城墙,杀入了城内。面对投降法军的利摩日居民,黑太子爱德华勃然大怒,命令英军大开杀戒。黑太子爱德华的一世英名因此留下了污点。三个月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的他乘船返回了英格兰,准备等待死神的召唤。不过,他躺在伯坎普斯特德城堡里,居然又活了五年多。其间,他既不能参战也不能理政,形同废人,其境遇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利摩日大屠杀
黑太子爱德华薨后,英格兰人逐渐失去了法兰西的领地。阿基坦正在被法兰西人慢慢蚕食,虽然英格兰从加来派出两支远征军深入法兰西腹地,分散法兰西军队的注意力,但这招并未奏效。查理五世严禁北方贵族出城迎战,只需紧闭城门,任由英军从城门前通过。这种保守的战术极其有效,冈特的约翰和罗伯特·诺尔斯爵士虽然分别于1369年和1370年深入皮卡迪地区,但均未取得什么战果。他们不愿发动围城战,但无法引诱法兰西军队打阵地战。
1372年,英格兰想竭力保住阿基坦领地。议会向国王爱德华三世拨付了五万英镑,同意他组建一支陆军和海军舰队。在爱德华三世的女婿彭布罗克伯爵约翰·黑斯廷斯的率领下,这支军队开赴法兰西战场。英军安全渡过比斯开湾,准备向拉罗谢尔港发动进攻。这时,英军发现一支庞大的凯斯第二舰队挡住了去路。守候在那里的是特拉斯塔马拉伯爵亨利二世。当初,在纳瓦雷特战役中,他大败而逃,现在要一雪前耻。此外,特拉斯塔马拉伯爵亨利二世与英格兰人开战还有另一个理由————冈特的约翰和弟弟兰利的埃德蒙于1371年到1372年那个冬天分别娶了恶人佩德罗的两个女儿康斯坦丝和伊莎贝拉。自1367年恶人佩德罗失约后,康斯坦丝和伊莎贝拉就一直被黑太子爱德华留在波尔多当人质。冈特的约翰娶了康斯坦丝后,成了卡斯蒂尔名正言顺的国王。特拉斯塔马拉伯爵亨利二世对此极其不满,于是调集了所有战舰,供法兰西在与英格兰作战时使用。1372年6月22日,拉罗谢尔港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结果英军大败。英格兰许多轻型战舰被卡斯蒂尔大型战舰上不断抛下的巨石和铁块击沉,主将彭布罗克伯爵约翰·黑斯廷斯和几十名骑士被俘。
英格兰援军已经被击溃,守卫阿基坦的重任便完全落在了十六年前在波伊泽德战役中表现英勇的加斯科涅男爵让·德·格里利的肩上。他虽然作战勇猛,但无法阻挡法兰西人潮水般的进攻。他的兵力实在有限,而本就不愿效忠黑太子爱德华的臣民袖手旁观。波伊泽德、尼奥尔和拉罗谢尔纷纷失陷。随着臣民的投诚,几乎整个普瓦图、圣通日和昂古莫瓦都已被法兰西占领。最后,法军在苏比斯附近发起的一次奇袭中,让·德·格里利被俘。就这样,英格兰维持对加伦河以北领地统治的希望也化为了泡影。与此同时,英格兰国王的忠实盟友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五世失去了大部分领地,而入侵布列塔尼的法军统帅居然是布列塔尼人伯特兰·杜·格斯林。
拉罗谢尔战役
拉罗谢尔战役中英法两军激烈厮杀
第22章
冈特的约翰重掌大权
1373年,英格兰背水一战,试图扭转战局。冈特的约翰率领三千名重骑兵和六千名弓箭手越过海峡来到加来。一支从尼德兰和德意志征募的雇佣大军与他会合。令人吃惊的是,为了与法军决战,英军还征募了三百名苏格兰长矛骑兵。英军的阵容不可谓不豪华,但可惜的是指挥官领导无方,作战行动总是出现方向性错误。英军本该从波尔多出发,先歼灭佩里戈德和圣通日的法军。然而,英军杀向了法兰西北方地区,一路焚毁村庄,践踏农田。1369年和1370年的经验已经表明,这种行动根本无法刺激法王查理五世,即使看到臣民的粮仓和房屋已经火光冲天,查理五世既不会做出草率出兵的决定,也不会轻易与英军打阵地战。冈特的约翰率英军穿越皮卡迪和香槟,直抵卢瓦尔河畔。法军则不和英军正面交战,只是偶尔会消灭掉队的英军士兵。英军行至贝里,在前往波尔多的路上继续破坏农田和村庄。秋天已经降临,在奥弗涅崎岖山路中行进,英军的粮草没有跟上,战马几乎都饿死了。许多士兵因寒冷和过劳而丢掉了性命。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英军最终抵达了波尔多,但除了给法兰西中部的农民造成了难以名状的痛苦,一无所获。英军没能诱使法军出城应战,结果阿基坦北方的城镇一个也没能收复。1374年4月,冈特的约翰已经无力养活剩余的将士。在解散部队后,他灰溜溜地返回了英格兰。
因冈特的约翰指挥无方,英格兰远征军以失败告终,吉耶纳和加斯科涅的大部分土地沦陷了。臣民们认为,既然爱德华三世最重要的领地已沦陷,他们再坚持抵抗已经毫无意义,注定会遭遇失败。加伦河和多尔多涅河沿岸的城镇几乎没有抵抗便接二连三向法兰西人投降了。1374年底,爱德华三世控制的海外领地就只剩下波尔多和巴约纳及连接两城的狭窄的加斯科涅沿海地带了。这两座港口城市没有向法兰西投降的主要原因是其贸易利益与英格兰密切相关。居民们很清楚,他们在英格兰统治下比在查理五世统治下能获得更多实惠。此外,两百年前自英王亨利二世迎娶阿基坦的埃莉诺[1]后,他们就一直效忠金雀花王朝,而与瓦卢瓦王朝没有任何历史关联或情感关联。
考虑到英格兰在阿基坦统治的现状,爱德华三世能在1375年6月与查理五世达成休战协定应该算是幸运的。原定的休战期为一年,但到了1376年6月,该休战协定又顺延了一年。因此,在爱德华三世统治的最后两年,英法两国实际上一直处于休战期。
阿基坦的埃莉诺
阿基坦逐渐被法兰西蚕食的五年是英格兰宪政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五年来,由于对英格兰在战争中的糟糕表现非常不满,英格兰议会内部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第一个标志就是1371年罢免国王任命的政府大臣事件。人们很容易就会把法兰西人的成功归于爱德华三世任命的政府大臣执政无能。受到严厉指责的大臣中有两位主教:总理大臣温彻斯特主教怀克姆的威廉和财政大臣埃克塞特主教布兰廷汉姆的托马斯。事实上,这两位大臣都才华出众,廉洁公正。温彻斯特主教怀克姆的威廉因在建筑方面的杰出才华而得到爱德华三世的赏识。事实证明了他确实是一位诚实能干的政治家。他还是第一所公学温彻斯特学院及后来的牛津新学院的创始人。因此,他享有盛誉。把阿基坦沦陷的责任都推给总理大臣温彻斯特主教怀克姆的威廉和财政大臣埃克塞特主教布兰廷汉姆的托马斯是极不公平的,军事指挥失当才是阿基坦沦陷真正的原因。首先,英军缺乏一位英明的指挥官;其次,进攻法兰西北方是不明智的,人力和财力浪费巨大。然而,议会认为阿基坦沦陷是两位神职大臣不称职造成的结果,要求爱德华三世用俗职官员取代他们。爱德华三世做出了让步,任命罗伯特·索普爵士为新的总理大臣,任命冈特的约翰的亲信理查德·斯克鲁普爵士为新的财政大臣。
温彻斯特主教怀克姆的威廉
不过,与上届政府相比,新一届政府面临的问题更复杂。现在,英格兰的实际统治者是冈特的约翰,他的兄长黑太子爱德华卧病在床,父亲爱德华三世则年老昏聩,均无法担当治国理政重任。1369年,忠贞聪颖的王后埃诺的菲利帕薨后不久,爱德华三世就迷上了喜欢投机钻营的爱丽丝·佩雷斯夫人。爱丽丝·佩雷斯夫人凭借爱德华三世的宠爱,频频插手朝政。那些想加官进爵的人纷纷向她行贿。爱丽丝·佩雷斯甚至千方百计地干预司法公正,对法官不是恐吓就是贿赂。冈特的约翰对此视而不见,任由父亲爱德华三世受爱丽丝·佩雷斯摆布,自己只负责外交事务。因此,1373年到1375年,英格兰朝廷腐败的责任应该由冈特的约翰承担。吉耶纳失守后,冈特的约翰因浪费财力、贻误战机及失地等问题遭到了议会弹劾。
1376年的议会会议上,议员们过去三年来对王室的不满暴风骤雨般地发泄在了冈特的约翰身上。议员们不仅指控他平庸无能————这是事实,而且指控他密谋篡夺王位,想在爱德华三世驾崩后,从身染重疾的黑太子爱德华及他九岁的王子理查手中夺取王位————这一说法缺乏证据。甚至有传言说,他曾密令亲信毒死小王子理查。但冈特的约翰身居高位,议会无法公开抨击他,只能抨击他的亲信与同党。下议院议长彼得·德拉马公开宣布,议会准备帮助国王摆脱困境,但首先需要清除国王身边发国难财的三个人:宫内大臣拉蒂默勋爵威廉、财政总管理查德·里昂和国王宠爱的女人爱丽丝·佩雷斯。宫内大臣拉蒂默勋爵威廉与财政总管理查德·里昂犯有严重的欺诈罪。他们以半价或更低的价格从穷人手里收购国债,但按照全额从国库里兑现,中间的差价就落入了自己的腰包。一次,他们给国王筹集了两万马克————约合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三英镑————的借款,但从国库取钱偿还债务时变成了两万英镑。拉蒂默勋爵威廉还向英格兰的忠实盟友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五世勒索了巨额的贿赂,然后又背信弃义,将圣索弗尔城堡和贝舍雷尔城堡卖给了法兰西人。最终,拉蒂默勋爵威廉和理查德·里昂被下议院正式指控犯有重罪。经贵族议院审判后,他们被免去了官职,并被处以罚款和监禁。几名从犯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爱丽丝·佩雷斯则因干涉司法公正的违法行为而遭到了流放。她还被迫发誓永远不再回到爱德华三世身边。不过,不久她便违背了这一誓言。
1376年6月8日,审判进行期间,黑太子爱德华薨逝。议会要求爱德华三世立即确认其孙子理查为法定王位继承人,并组建摄政常务委员会。爱德华三世本人已经无力再理朝政,但他觉得必须防止冈特的约翰将王权握在个人手中。因此,他同意议会提名九人担任摄政常务委员会成员,但其中至少要有四名是他的亲信。同时,爱德华三世承诺会积极考虑下议院向他提出的一百四十份请愿书中列举的种种行政诉求。其中两项诉求最重要:其一,议会会议应该每年召开一次;其二,郡县行政长官和其他王室官员不得干涉各郡县的议员选举,应该始终允许那些作为英格兰议会议员的“各地翘楚们”享有家乡议员选举权及被选举权。
1376年7月6日,议会解散,议员们天真地认为,冈特的约翰的权力已经受到了制约,未来国家的治理会好转。然而,议会刚刚解散,冈特的约翰便采取了报复行为,发动了一场政变。他控制住了老糊涂的爱德华三世,并以老国王的名义宣布,本届议会通过的所有决议无效。随后,他将下议院议长彼得·德拉马投入了大牢,解散了新组建的九人摄政常务委员会,释放了理查德·里昂及其他被定罪的犯人。爱丽丝·佩雷斯也悄悄重返王宫。
随后,冈特的约翰开始组织新的议会议员选举。1377年1月,他利用王权有恃无恐地威胁和恐吓选民,让自己绝大多数的支持者都当选为议会议员。1377年是爱德华三世统治英格兰第五十个年头,作为五十周年庆典的一部分,英格兰政府宣布要大赦一批罪责较轻的囚犯和债务人。然而,排在大赦名单前列的竟然有拉蒂默勋爵威廉和理查德·里昂及他们的亲信,一年前对他们的罚款、监禁等惩罚均被免予执行。
这些视人而定的大赦行为实在令人可耻,终将导致内乱。如果反对冈特的约翰及朝廷的宪政派是由像西蒙·德·蒙特福特男爵这样的人领导,或者像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的那些伯爵领导,那么冈特的约翰的权力就可能会被剥夺。但事实上宪政派最著名的的两位领导人,一位是热爱和平、谨小慎微的温彻斯特主教怀克姆的威廉,另一位是思想温和、年纪轻轻的马奇伯爵埃德蒙·德·莫蒂默。起初,宪政派并未公开反对冈特的约翰,即便他因一年前拉蒂默勋爵威廉和理查德·里昂案而对温彻斯特主教怀克姆的威廉进行过打击报复,甚至诬蔑温彻斯特主教怀克姆的威廉贪污公款。
虽然冈特的约翰政治眼光短浅,但他明白一个道理,要是不能争取到臣民的同情,他的权力可能很快被剥夺。目前,英格兰与法兰西还处于休战期,所以他无法通过发动战争,用同仇敌忾的方式与臣民拉近距离,但他认为可以利用当前强烈的民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第23章
爱德华三世驾崩
这种民意就是强烈的反教皇情绪。臣民的这种情绪像《圣职授职法》通过时一样强烈。阿维尼翁的教皇的恶行越来越严重,其所提各种无耻要求和盘剥勒索已经令英格兰所有爱国人士忍无可忍。不过,相当多的神职人员还是一如既往地认为要和教皇站在一起。因此,英格兰教会权力滥用的丑闻有增无减。长期以来,主教们并不关心自己教区的事务,但对战争事务和外交事务充满了热情。到了14世纪,主教的职位数量史无前例地多了起来,因为贵族们开始将自己年幼的儿子都安置到了教会,希望他们能获得神职。几百年前,这种情况还不多见,但在14世纪,这种情况非常普遍。1348年到1400年,坎特伯雷七任大主教中就有三任是贵族的子嗣或兄弟。正是因为这种变化,真正致力于教区事业的主教并不多见。在带薪神职人员中,不少人的神职是花钱买来的,而他们不仅不在教区居住,而且过着无比奢靡的生活。修道院中的情况更糟。据说,修士们的宗教热情和修养都比不上世俗牧师。黑死病结束后,在仓促补充的神职人员中,许多不合格。这拉低了神职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然而,教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富裕。人们发现,英格兰王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神职人员手中。虽然神职人员在国家需要时总能慷慨解囊,但有人指出,他们的土地是免税的,所以就应该贡献国库收入的更大份额。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国家采取一些措施去改善英格兰教会内部的混乱状况,同时遏制教皇的侵权行为。其实,许多神职人员有同样的诉求。这其中就有主张采取激进改革措施的代表人物————英格兰经院神学家约翰·威克里夫。起初,约翰·威克里夫是以思想深邃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为世人所知,曾获牛津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在看到教会和教皇的腐败乱象后,他愤而从政,力图改变这些乱象。他认为,教会丑闻之所以频发,是因为教会拥有过多财富。教会改革的良方是让所有神职人员重返数百年前的清苦生活。他尤其反对教皇的精神统治,认为教皇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约翰·威克里夫作为政治家走入公众视野始于1374年。当时,他作为英格兰教会代表团的成员前往布鲁日,参加了与教皇的谈判。教皇代表团留下的邪恶印象至今令他难以忘记。他一直都在用最强烈的措辞谴责教皇凌驾于所有教会之上的精神霸权。他声称,教皇是以上帝代言人的名义扮演着耶稣基督与基督信徒之间的中间人,是对神灵的亵渎。他用人们熟悉的封建制度打比方说:“所有人都是上帝的直属封臣,其精神和生活方式由自己直接负责;教皇就像上帝和封臣之间的侵入者,多余且令人讨厌。”他接着补充道,精神权威只能由正直的人掌控。如果精神统治者过着一种与基督精神相违背的生活,那么人们大可不必听从他的命令。约翰·威克里夫的言论谴责的对象不仅有教皇,而且有许多英格兰教士。后来,在攻击教会掌权者时,他还对罗马教廷的一些教义表达了不满,严厉抨击了改变圣餐仪式的做法。
1377年后,约翰·威克里夫对罗马教廷的抨击没能继续下去,他因反对教皇而遭到了冈特的约翰的反对者伦敦主教威廉·考特尼的抓捕和审判。冈特的约翰对约翰·威克里夫的遭遇表示出几分同情,因为他们都想遏制教会权力过快增长的势头。不过,冈特的约翰是想实现个人的政治目的,而约翰·威克里夫则是在追求神学真理。冈特的约翰虽然没有约翰·威克里夫那样的宗教热情,但还是坚定地支持他,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同时,反对罗马教廷能赢得民心。
因此,1377年2月,当约翰·威克里夫被送往圣保罗大教堂接受法庭审判时,冈特的约翰亲自赶了过来,严厉地警告了伦敦主教威廉·考特尼。结果,宗教审判会议在一片喧闹声中结束,约翰·威克里夫被判无罪释放。第二天,伦敦主教威廉·考特尼的死党便冲入冈特的约翰在萨伏伊的宫殿,进行大肆破坏。冈特的约翰虽然非常愤怒,但没敢进一步报复威廉·考特尼。不过,父亲爱德华三世在伦敦的某些特权被暂时取消让他很开心。
约翰·威克里夫被送往圣保罗大教堂接受法庭审判
这样,随着宗教改革派和罗马教廷派之间的宗教斗争展开,王权派和宪政派之间的政治斗争变得更加复杂了。如果冈特的约翰手中还握有无限权力的话,还不知道英格兰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几个月后,爱德华三世驾崩,英格兰国内的局势发生了重大转变。1377年6月2日,爱德华三世在谢恩宫与世长辞。在他弥留之际,身边的仆人就已卷上财物纷纷出逃了。据说,趁他昏迷时,厚颜无耻的爱丽丝·佩雷斯偷走了他手上的戒指。爱德华三世驾崩时,他供养的众多随从中只有一位可怜的牧师还在陪着他。爱德华三世一生只顾追求快活,其他一概不管,结局自然这般凄惨。只要有自私的国王,就会有冷漠无情的朝臣和不懂感恩的亲眷。
注解:
[1] 阿基坦的埃莉诺(eleanor of aitae,1121——1204),先后做过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和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狮心王)和约翰(失地王)的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5_55024/70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