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谷河 > 第 22章 第二十二章
    谷大梁和刘二愣牵着十只羊,刚走到谷河谷康路大桥时,和孙一刀迎面而遇。

    孙一刀惊奇地问道:“大侄子,你牵这么多羊干啥去?”

    谷大梁此时内心平静了许多,心想不能拿恶人犯的错来折磨自己。让自己不开心,相信恶人总有一天会遭到报应。

    谷大梁急忙抽回自己的思绪,把刚才在羊行发生的事情和孙一刀叔叔说了一遍。

    “又是黑蛋这个狗杂碎!”孙一刀在心中暗骂道。

    接着孙一刀脑海想起了一件事,孙一刀就像中了榜一样,喜悦地说道:“要不你去找我老家孙寨的堂哥孙一虎,他可是咱们谷康县的养羊大户。他的销售门路多,也许能解你的燃眉之急。”

    谷大梁带着惊讶地回应说:“你说的孙寨,是不是谷康县北五公里的孙寨,寨中全是桃树,像是一个世外桃园。”

    孙一刀确切地答道:“是那个孙寨,也是我的老家,前天我爸来看我,还聊着你和丁素燕在孙寨唱琴书的事,并夸你们是能吃苦爱学习的人。还把我家做凉粉密记教给你们了。”

    孙一刀开玩笑地说完,哈哈大笑。

    谷大梁快速的回应道:“真是无巧不成书,我和孙爷爷聊的可开心了,孙爷爷真是一位善良的老,管我们吃住。还教给我们一手生存之技。”

    谷大梁激动地说道:“你和孙爷爷真是我们的贵人,真的太谢谢你们的帮助。要不今天我请你吃饭,正好刘二愣陪酒,咱仨喝几杯。”

    孙一刀急忙回应说:“改天吧!今天饭店人多,忙。”

    谷大梁谢别孙一刀,就和刘二愣回了谷河村。

    回到家,丁素燕也从谷河龙王庙会场回来了,看着谷大梁把羊又牵回来了,关心地问道:“羊没卖掉呀?”

    谷大梁把羊行的事说了一遍。

    “没关系,咱再想办法。”善解人意的丁素燕说道,“哥,今天上午在这吃饭,你和谷大梁喝几杯。”

    丁素燕说完,就去厨房做饭去了。

    饭桌上,谷大梁打开一瓶谷河大曲,和刘二楞对酒畅谈。

    最后谷大梁说:“明天咱俩去孙寨一趟,找一下孙一虎,说不定我们的事业会从此走上康庄大道。”

    刘二愣趁着酒劲回应说:“哥跟定兄弟你啦!”

    说完两人举杯一饮而尽。

    一九八二年农历四月初三,早晨五点,谷大梁骑着从谷青海家借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载着刘二愣向孙寨出发,去寻找他们的梦想。

    驰程在谷康路上,谷大梁的思绪时而直冲云霄,时而落在平原上,春天的脚步即将走到立夏的站点,时空的交互,日月星辰的转移,还有十天就来到立夏了。

    此时谷康路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就像守护谷康这座古城的士兵。鸟儿在树上开心的唱着,时而飞向麦田,时而落在水边喝水。

    谷康路两边的麦田里,小麦已进孕穗后期。绿油油的麦田生机盎然,染绿了谷康大平原。

    俗话说:“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大梁在心中回忆着农耕文化的精髓。

    “谷雨麦挑旗”意是说,到了谷雨节气,叶片已经全部长出,小麦顶端的一片叶,直挺挺的立着,看上去像一面旗子。

    所以人们形象地把这片叶称为旗叶,到了谷雨,小麦旗叶都已经长出,表明小麦就进入了孕穗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叶面积达到最大值。是小麦光合作用最强,合成有机物最多的时期。

    “立夏麦头齐”意思是说,到了立夏节气,麦穗都已经抽齐,此时小麦以麦粒生长为主,开始进入麦粒形成期,是决定小麦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还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因此,需给小麦打药,保证夏季的大丰收。

    “谷康县城到了。”刘二愣兴奋地说着。

    谷大梁被刘二愣的声音从回忆中拉回来。

    前面就是谷康县的东外环华陀路,华陀路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市场集聚地。

    中药是中华五千年留传下来的国宝。是历代中医精心研制的灵丹妙药。

    谷大梁在自己的知库里寻找着中国医学的经典之作。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中医医学书,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就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秦越人把《内经》中的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并且对部分问题作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难经》全书内容简明扼要,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相提并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此书。《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还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年,一直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誉为辨证论治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三十余年心血的结晶。

    回忆的列车载着谷大梁的思绪向孙寨驶去,华陀路往北五公里就是孙寨,谷大梁带着希望去寻找他的贵人孙一虎。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8_58956/128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