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粮商们拿到十袋免费的水泥试用装时,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
当然这其中大明皇家农业公司的粮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青石板路上已经静街,没有一个闲杂人等,此时的空气都是窒息的紧张。
锦衣卫之威,在京城老百姓这里可止小儿夜啼,端端是一味上好的中药药方。
可偏偏事情都有例外。一个皇家粮店的坐堂伙计叫阿武的,倚着门柱子,打量着过来的一队锦衣卫,因为这里面有他一个相熟的人。
“马哥,这是去干什么?是哪家粮商不开眼,惹了陛下不高兴,招来了你们这群人间太岁神?”
那队锦衣卫是由百户马吉翔带队,他根基浅,年纪小,捞油水的抄家活自然是轮不到他,只能在外面巡视警戒,看看有没有狗急跳墙的漏网之鱼。
马吉翔按住了旁边的暴躁小弟,那小弟正想开口大骂阿武不长眼呢,被马吉翔这么一按,立刻就闭上了嘴巴,毕竟马吉翔可是他们老大。
马吉翔心里想着:“这小子还真是没长眼睛,也不看看这是谁家的产业,这伙计穿的是谁家的制服?要是一般人,哪里敢倚着门柱子和锦衣卫这么轻佻地开玩笑,分明就是自己人才敢这样做。”
马吉翔自然是认识阿武的,两人说来也巧,是在西苑公共学堂里上大课的时候认识的。
当时阿武坐在他前面,上课的时候老是回头找他说话,影响他学习。
马吉翔心中有些不悦,但又不好直接说出来,只能偶尔回应一下。
后来阿武主动跟他打招呼,告诉他自己叫阿武,还邀请他一起去食堂吃饭。
马吉翔觉得阿武这个人很有趣,也就慢慢接受了他。
“阿武,你这个样子,可不像是平头百姓的样子,比那些文官们更看不起俺们锦衣卫啊。”
此时,阿武听到马吉翔的话后,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说道:“马哥,您可别逗我了。我们虽然都是皇家公司的员工,但我们是为皇上服务的,怎么会看不起锦衣卫呢?
不过,您今天来这里干什么呢?
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我听着周家那边已经鸡飞狗跳了。”
马吉翔微微一笑,回答道:“阿武,你还是那副脾气。
哥哥我现在正在公干,你也打听?
锦衣卫这身皮,在你们这些皇家公司员工的眼里,也就是那回事。
估计连宛平县衙门的官差的黑皮都不如啊。”
“马哥,您这么说可就见外了啊!
我就是个普通小老百姓,能在皇家公司当差,全靠运气好。
这都是我们以前的亢东家有福气。
我可从来没敢对锦衣卫不敬啊!
这不,看到您来了,赶紧来迎接一下。
来来来,快请进店里喝杯茶,尝尝点心。”
在这家粮店中,除了掌柜的,就要数阿武地位最高、本事最大了。
掌柜的这会子不在,所以也只有他有资格邀请马吉翔进店。
马吉翔连忙摆手拒绝:“不用麻烦了。”
今天锦衣卫出了大事,死了三位大佬级别的人物。不管下面的人心里怎么想,现在都不合适表露出来。
要知道这些人可是陛下的肱股之臣啊!
如今他们死了,锦衣卫就会出现很多权力真空。
如果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这些职位肯定会由他的心腹来担任。
而那些从西苑军校商校出来的锦衣卫新贵,正是崇祯皇帝的心腹。
其中最厉害的当属现任锦衣卫同知的李若涟。
马吉翔也有这方面的妄想,因为他是西苑在职培训班的高材生。
马吉翔没有进门,而是让手下的兄弟们继续巡逻。
他自己则靠在门柱上,与阿武闲聊起来。
\"阿武,我问你个事儿。这条街上的周府,在街坊邻居眼里是什么样的?\"马吉翔问道。
\"马哥说的是哪家周府呀?\"阿武反问道。
\"还能是哪家周府?当然是东林七君子之一的周顺昌家啦!现在的当家人好像叫周茂兰吧。就是现在哇哇叫的周府,你刚才问过的。\"马吉翔回答道。
阿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要的不过是能够和锦衣卫百户有来有往的问答罢了,那是有些官老爷们都做不到的。
阿武点燃了一支烟,也递给了马吉翔一支烟,这是卷烟,就是那卷烟的纸也是挺贵的,一般人根本没有见过,更别说抽了。
“哦?
竟然是他!
此人我有所耳闻,他爹虽然死得惨,但也算值了,毕竟南方复社的张溥亲自为他爹写的《五人墓碑记》在江南一带可是被广为传颂。
也不是为他爹,是为他爹而死的的五个打行的打手,反正都一样的。
如今这小子虽然只是一介生员,却已经结识了不少权贵,做起生意来也是风生水起,全靠他爹的名声。
据说他曾写下血书为父鸣冤,还在东交米巷宴请了街坊邻居整整九天,酒水和肉食不断供应。
众人都说这周茂兰不用参加科举,光凭祖荫就能谋个一官半职,而且这官位还不低呢。
可这都过去好些日子了,还是没见动静。
那周茂兰老爷的脸色愈发阴沉,不过今日倒是心情愉悦地坐着轿子出了巷子,想来应该是有什么喜事吧。
只是不知为何会落到你们锦衣卫手中,难不成他真的犯了什么天条?”
阿武对于东交米巷的事情显然非常熟悉,谈到周茂兰时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然而,马吉翔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
“以后你再也见不到这位周老爷了。
别废话了,兄弟。哥哥我问你,这复社的张溥是不是就是撰写《五人墓碑记》的那个人?”
“没错啊!
张溥出生于苏州的官宦世家,但不幸的是,他是妾室所生,因此得不到家族的重视。
但他自己发奋图强,如今成为了苏州的贡生,并创立了应社。
后来,他与当地的读书人张采一同组建了复社。”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9_59041/176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