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 > 第429章 一个月之后
    这两个大包裹,林妈以为跟上次一样,全是吃的用的,但是第一包裹在刚才的搬动过程中,袋子口松开了,露出了一部分,隐约可以看出,全是一些旧书。

    “哟,你们小五这还真是爱学习,看看这些书,我们家玲儿从小到大,也没有攒下这么多书,你是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不怎么爱学习,也不怎么爱看书,人家上学回家好歹知道写作右,我们玲儿啊,连课本都丢了,”姚翠兰看到半袋子整整齐齐排列的旧书,肃然起敬。

    她本身是文盲,参加扫盲班之后,好歹是把日常常用几千个汉字给都认识了,这才有了现在的这份儿工作,不然啊,她就是个睁眼瞎。丈夫赵松是半个文化人,他的技术是解放前跟着老师傅学的,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这些目前也就够用了,这不在车间待了二十多年,已经是资历最老的技工师傅了。

    两口子,对有文化有技术的人,那是一向很佩服了,到了闺女这儿,他们两口子铆足了劲儿,就想让闺女成为人人羡慕的知识分子。

    结果,唉,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赵玲,跟她爸学车间的那些技术操作,那是一学一个会,这个都不用赵松怎么教,但是一说到文化课,呵呵,跟她妈姚翠兰差不多,嗯,强那么一丢丢,她不仅是字认全了,遣词造句也是不错的,再多,就没有了。

    赵松跟姚翠兰就这么一个闺女,见到赵玲这副样子,很快就认清了现实,也不敢逼着女儿考啥学了,这高中也是能考上就上,考不上就进车间。

    这个时代的很多工人子女都是如此,初中毕业,在父母的请托或者帮助之下,陆陆续续进了父母所在的厂子,找了车间的熟练工种或者高级技工做师傅,传帮带,老带新,他们本身的文化素养并不怎么高,但是这技术上还是很有水平的。

    这会儿姚翠兰见到林立钟从乡下寄回来这么多的书,就忍不住感慨了,果然,这有啥样的父母就有啥样的子女。

    “嗐,老姚,你也甭这么夸她,这些书啊,是她帮着老林找的,她才静不下心看这些呢,对了,正好想问你呢,上次黄主任给你提的那个孩子,玲儿跟人见面了吗?”上次小五寄回来的书,老林就很是宝贝,说里面有重要的资料,这会儿看到这么多书,林妈不确定里面有没有重要的东西,保险起见,还是说些别的话题为好。

    “你说小刘啊,哈哈,我正想跟你说呢,她杨姨,小刘那孩子是真不错。”林妈这话题明显是提对了,姚翠兰很快就开始滔滔不绝了,从小刘同志小学年年拿第一,到进厂之后,获得优秀先进,总之事无巨细。

    趁着姚翠兰说话的功夫,林妈很自然地把那些书就给收到了书橱里,包裹里剩下的东西,她也不收拾了,专心跟姚翠兰继续聊赵玲最近的这个相亲对象。

    从姚翠兰的话里行间明显能感觉出,她对这个小刘很满意,就是不知道赵玲这孩子感觉怎么样。

    “唉,她杨姨,你说现在这孩子都咋了,小刘这孩子我是哪儿哪儿看得都顺眼,但是玲儿这孩子,偏偏说人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既然嫌弃人家,索性就跟人家说明得了,结果,这小妮子倒是好,偏偏拖着人家,我跟你说哟,每次看到小刘啊,我都心虚得不行。”姚翠兰最近明显是在头疼这个问题。

    “玲儿这孩子,我觉得性子挺爽利的,不是拖泥带水的人,既然她没有明确地表示不同意,那就是有自己的考虑,你呀,别着急了,这种事情,往往是事缓则圆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林妈反而比姚翠兰看的明白些。

    “但愿吧,哎哟,可愁死我了。”姚翠兰本来还想再继续跟杨华诉诉苦的,但是赵玲在院子门口开始喊人了,她就直接回去了。

    把人送走,林妈看离着晚饭还有时间,就赶紧开始整理包裹。

    接下的东西就很常规了,都是小五往常喜欢寄的东西,吃的用的。唯一有些不同的就是几瓶用麦乳精瓶子装着的辣椒油了,这隔着盖子都能闻到一股子辛香味道。嗯,晚上就尝尝好了,正好中午买的肉还剩下不少,这就是现成的蘸料。

    第二个包裹就实在多了,全是粮食,林妈看着就想问问自己小五,哪里弄来的这么的粮食,足足一百斤,大米,小米,面粉都有,这些粮食足够他跟老林两个月的伙食了。小五她一个人在乡下,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粮票,林妈知道自家闺女有些简陋的本事,但是这些得捡多少漏啊,再说了,这漏也不是天天有啊,要是人在跟前,林妈高低得训上一顿,太不让人省心了。

    等袋子一个一个整理完之后,林妈就开始收拾,大米四十斤,小米二十斤,面粉四十斤,都很好辨认,小五寄回来的这些,都是五斤一袋装着的,光是这些布袋子就得有五尺布了,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林立钟也没办法,空间里的机器是自动打包的,林立钟这是为了能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而且,这五斤的数量,也是她考虑了很久才决定的,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了,拿出来跟人交换的话,不会太引起注意。为此,林立钟空间里的粮食每次成熟之后,她都用机器加工出来,现在她空间的仓库里,已经堆满了两个了。

    当初给家里寄这些的时候,林立钟也是随手从空间里取的,根本就没有换包装。

    林妈把自己闺女在心里批评了一个遍,但是人不在跟前,也就只能是在心里抱怨了,收拾好之后,也快要到饭点了,就安心去准备晚饭了。

    晚饭的时候,林妈就跟林爸说了今天包裹的事情。

    “老林,小五又寄了两个包裹回来,其中一个里面全是粮食,足足一百斤呢,你说咱闺女也太能折腾了。”

    “小五给了,你就收着,回头给闺女寄些钱过去就是了,”林爸倒是一点也不担心林立钟。

    “不是,我是怕她又去那地方倒腾,你说这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咱们离着小五这么远,到时候万一出了啥事儿,想去帮忙都来不及。”

    “你把心放到肚子里吧,你还没看出来嘛,咱这闺女啊,比她上头四个哥哥都靠谱,”林爸对自家闺女的能力那是一点都不怀疑的,最主要的是,他觉得自家闺女的运气,那是顶顶好的。

    同样是去回收站,他每次去给立青帮忙,啥好东西也发现不了,自家闺女总去,十次就有六七次能找到好东西。

    就比如之前给老四治病用的人参,要不是小五,他们家还真不能这么快地拿出来,再比如之前他收到的那些资料,他之后也去了市里的各个回收站,但是一点有用的东西也没有。

    “也对。”林妈这话说得有些失落,这当父母的,操心儿女是常态,突然发现儿女不需要自己操心也能过得很好的时候,除了欣慰,剩下的就是失落了。“那我下次休息的时候,再去市里给小五寄上一百吧。”

    “行,再把你给闺女做的那两件衣服也寄过去,小五看了保准喜欢。”林妈的失落,林爸听出来了,这么多年的夫妻了,他很精准地觉察到了林妈的情绪,并且给出了有效的干预。

    “对,对,靠山村那边现在还冷,但是再过上一个多月就开始暖和了,这时候寄过去正正好,”林立钟过年回来的时候,林妈就发现了,自家闺女又长个子了,现在都已经超过她了,看着要到玉米七了,临走之前给准备的那些衣服,很多都不合适了。

    过年的时候,林妈特意给林立钟重新量了身量,这段时间才把衣服给赶出来。

    “对了,老林,小五还给你寄了不少的书回来,下午的时候,老姚在,我就没有仔细整理,都给你放到书房的橱子里了,回头你自己整理吧。”林妈这才想起还有旧书的事情没有跟林爸说。

    “啥?书?多少?在哪儿呢?”林爸一听有书就激动了。

    “有二三十本吧,我也没仔细数,大概就是这些。哎,老林,你干啥去啊,饭还没吃完呢。”不等林妈说完,林爸把饭碗就给放下了,直接往书房去了。

    这一看就到了晚上十点,要不是林妈催着,林爸八成要赶通宵了。

    第二天,林爸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带着一沓草稿纸就到了厂里。简单整理之后,就召集了技术部的所有人员开会。

    “好了,大家都听我说,现在大家把手头的工作都先放一放。”林爸这么提,是有些把握的,这边的生产线都已经步入稳定了,生产出来的零件都已经达到了95的合格率,就不需要再紧盯着了。

    他们之前通过林立钟提供的数据资料改进的机床也已经在昨天被总厂那边拉走了,剩下的就是上生产线检验了。

    大家迅速都安静了下来,他们都是林爸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了,很有默契。

    “我现在这边有份数据和模型需要大家一起验算,希望接下来的一周,大家能尽心尽力,咱们争取一周之内完成。”说着,林爸就把自己昨天晚上整理好的草稿发给众人传阅。

    半小时之后,大家都自动组成了五个小组,分工明确,迅速投入工作。

    大家都懂行的人,这次林爸给的东西,比之之前大家一起参与改进的机床更有挑战性,作为技术人员的他们,热情一下子就起来了。

    这人一忙起来,日子就过得很快。

    和县这边,林立钟跟谢仁的合作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期间他们往滨城运了四次菜,除了第一次的菜全部是林立钟空间出品之外,剩下的三次,林立钟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就占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是靠山村的暖棚里出产的。

    这里面最多的还是豆芽和一些其他的芽菜。

    当然了,这些都是谭老师的功劳,人家虽然是专门研究育种的,但是多少也是懂些蔬菜种植的。

    一个月下来,单是林立钟就进账了一千两百块,靠山村整体也挣了小八百块。

    老支书和村长第一次拿到菜钱的时候,简直是开眼了,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多了好几条。

    当初村里建这十多个暖棚,可谓是掏光了家底,这一个月就能赚回八百多,这日子一下子就有了盼头,老会计扒拉着算盘珠子,手都激动地发抖,总体算下来这一季不但能回本,还能小赚一把。

    这要是明年这么干下去,那,那,老会计觉得他要算不过来了。

    “哈哈哈,太好了,老支书,咱们靠山村发家致富就在这一波了。”村长高兴地说着。

    “别高兴的太早,能把之前投进去的本钱挣回来,咱们就算是成功了,先顾着眼下,明年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啊。”老支书高兴之余,心里还是不踏实。这次能挣这么多钱,还是沾了立钟的光,但是他也知道,这走的不是正当的路子,不然这菜是卖不上这么多钱的。

    “啊?六叔,你这话啥意思?”

    “面儿上的意思,咱们这样长久不了,”老支书叹气,手里不断摸索着自己的烟袋。

    “唉,也是,还是得想个长远的法子才行。”村长显然是明白过来了,也跟着叹气。

    “对了,乡里还有县里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有人帮咱们盯着呢,有消息就会给我来信儿的。”

    “你这几天再去乡里杜主任那里,还有县里你战友那里去仔细问问,看看这件事情到底是卡在哪里。 ”

    “行,您放心,我下午就去,杜主任最近去学习了,没在乡里,我直接去县里问就是了。”

    “好,记住,只是问咱们之前提的那件事,村里的情况可不能随意透露。”

    “六叔,我心里明白,放心,我下午带着几捆小菜去,要是人家问起来,我就说其他的都给村民分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59_59201/169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