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我哥是闯王 > 第76章 “本钱”见长,明朝当兵不赚钱
    又是一夜好梦,早上起来的时候李自敬还是一柱擎天,没想到穿越这具身体还真不错,感觉小弟弟又有所成长,难道发育期还没过去?别的方面可能不是很突出,在下三路的功夫一直还是不落下风的,真是思路清奇。

    不过两日不食肉滋味,李自敬还是能够忍耐的,毕竟立志得禁欲并且强身健体,可不能半途而废。李自敬用过早饭,有心去找陈圆圆再次交流下感情,可是人家老公在前面督战替自己抵御敌人,自己在后面玩人家老婆,感觉这是天打雷劈的事。

    不过李自敬是有心的,但是吧怎么说呢。你偷情也得讲究战术,天时地利人和,在山海关,这是吴三桂的地盘。吴三桂的眼线特别多的,你不能跑人家内宅去偷情吧,这个事情还是得找时机。时机掌握的好,一切都好说。

    来到大营,操场上人山人海,眼看着自己的部队规模不断增大,李自敬的安全感大增,毕竟表面本钱,还是小兄弟本钱也是渐长的。

    一眼李自敬就看到了东侧的唐翰辅,只见他身后有接近1000人,其中500人,铠甲明亮,高大威武,看表面起码铠甲齐全,是能上战场的。后面淅淅沥沥的还有500人,这些人好多穿着皮袄,站姿各方面都比较松懈,应该是普通士兵,可能是唐通不知道在哪拉的民壮,不过都是230的年轻人,起码是青壮,还是不错的。

    小唐也是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好大哥李自敬,赶紧上来行礼道,“大哥,侯爷,我来了”

    “拉的部队不错喔”李自敬亲切的拍了拍小唐的肩膀,亲切的鼓励了下他。

    小唐得到大哥的鼓励也是非常激动。

    李自敬拉着小唐说要给他介绍几个兄弟,给小唐介绍了祖泽清,吴三辅。几人都是二代,以前有过照面,现在都跟李自敬拜了把子。

    李自敬看着面面相觑的几人,出来暖场道,“大家以后都是兄弟了,以后齐心合力共同干一番事业”

    吴三辅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拉到什么人,感觉有点丢脸。李自敬主动安慰他,“没事,你以前的家丁,我再分配你一些人,也是能够单独成营的,你的营长跑不了的”

    “哈哈,总算有几营兵了,虽然好多都是新兵蛋子,但是没有老爷兵的那些恶习,也是可以好好培养的,只要把兵练好了,这就是我们在乱世建功立业的本钱”

    李自敬看着乌泱泱的人,决定火器营500人由自己亲自接管,李来亨负责之前的大顺老兵营,祖泽清负责祖家家丁组成的营。吴三辅靠之前从北京一起来的家丁然后加上从小唐那分一部分组成一营。然后小唐靠着家丁也组成一营。每营都在500人左右,这样就有了5营人马了。

    李自敬轻轻拍了拍手,给自己几个结拜兄弟描绘了未来的锦绣大好前程。

    李自敬这么多人马,在近代,直接可以成团或者做个小的旅长了,这就是身份的重要性,你再那个位置,就能集合那么多的资源,要不是闯王弟弟的身份,李自敬毛都不是。

    李自敬直接以自己学习对象蒋介石的部队名称给自己 的部队起名黄埔军,自认统帅,副统帅当然是由姗姗来迟的祖大寿率领,虽然名号大,但是没啥实权。祖大寿毕竟年龄大了额,比不得年轻人起的那么早了。

    看着大院内满满的人呢,李自敬还是非常欣慰的,自己的本钱越来越大了。自从闯王崛起以来,军队实际上实行的是股份制,当然闯王掌握着最大的股份,犹如董事长一样。但是军队中第二股东就是大将刘宗敏,他的中军,可以相当于现在的总经理了。

    大顺军队之中,下面带兵的人都是股东,大大小小的股东一大堆。毕竟之前加入闯王的部队,人家都是带资入股的,不是那种光杆司令,有很强的独立性。这也是大顺打不过大清的原因之一吧,军队的凝聚力有一定的问题。不过现在李自成打下北京,威望还是很强的,下面的人对他还是比较服气的。

    现在李自敬掌握接近2500人,也算是入门级别的小股东了在大顺阵营之中,不是以前的纯粹闯王的兄弟了,现在也算是一个小军阀了。毕竟以前是无根之木,现在也不是无源之水了。

    既然大顺实行股份制,这个大小股东都是要分红的,以前都是靠打土豪,分田地。还有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分配军饷了,股东们掌握了分配权。

    根据大顺历来的这个规矩,总体抢劫的东西,军饷什么的都是先分配给下面部队负责人,然后再分给下面的人。当然下面的部队负责人也不是全额拿住的。这就靠跟闯王的关系了,关系近的肯定拿的比例多。像李自敬这个关系,那是近的不能再近了,领军饷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像李自敬这种部队负责人怎么分配拿到的钱,这又是另一回事了。上面也是不怎么管,这就给了一部分操作的空间。

    看现在的编制表,黄埔军每营大概有550个官兵左右,其中50个大都是后勤兵,炊事兵啥的,有一半还是太监。

    明末士兵的军饷还是有点迷的,以前是有卫所制度。在明朝初年士兵工资是按照粮食计算的,分为每月发放的月粮和有任务时发放的行粮(有任务),比如骑兵的月粮定额两石,而步兵的月粮定额是一石,另外还会发盐,每个士兵一斤盐,有家室的多发一斤,而行粮(有任务)则根据任务的不同有所区别。

    但是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崩溃了,明朝军队主要采取的是募兵制度。募兵虽然刚开始也是以每月发粮食来支付军饷。不过后来按照情况都是折合成白银发放。

    最早一个士兵每日可以拿到三分三厘白银,一年就是12两白银。到明神宗朱翊钧的时候,每月每个士兵可以拿到一两银钱,一年就是18两。当兵工资也不是那么高吧。

    最后到了天启朱由校时期,东北辽西各军的军饷按照规定实际每月是2两银子,客军到辽西作战军饷更是每月可以达到3两,这样算下来,一年工资也就是是24-36两白银但是这一切都仅仅是理论上表面数字而已,实际由于财政困难,明朝时期军饷发放一直不准时,从万历二十七年开始就没准时发放过。

    拖欠工资也是明朝军队不强的原因之一吧。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60_60550/13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