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统治不到十年,他的主要贡献是巩固王朝。他试图击退匈奴,但被击败,被迫每年进贡安抚他们。他以儒家的原则统治,改变了旧的法家制度。汉高祖于公元前197年去世。他的儿子惠帝不过是个傀儡,当时中国真正的统治者是刘邦的妻子吕皇后。三年后惠帝驾崩,吕皇后继位。 公元前179年她去世时,汉文帝继位。他继承了他祖先的高度成功的政策,中国在这个时期是和平与繁荣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工商业发达。 汉景帝接替了汉文帝。他也延续了同样的政策,没有引入任何新东西。
这一相对和平与繁荣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公元前140年,景帝去世。他的儿子刘彻当时只有15岁。尽管如此,他还是继位为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拓宽了中国的疆域,开辟了早期的丝绸之路,发展了经济,建立了国家对盐、酒和大米的垄断。他是一位能干而雄心勃勃的统治者,他是一位娴熟的军事家,拥有许多能干的将领。匈奴屡败屡战,向北推进。
满洲被中国控制,印度支那直至红河三角洲被吞并。中国还对韩国和日本施加了强大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在国内,诸侯的权力被削弱,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终于建立起来。佛教从印度传入,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史记》是司马迁所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涵盖了直到武帝在位的所有事件。汉武帝死于公元前86年。他死后,西汉开始衰落。他的战争耗尽了国库,因此不得不向人民征收重税。弱小皇帝的继承使后,朝廷受到了宦官,太监的影响。最后,在公元9年,篡位者王莽夺取政权,建立了新王朝【新朝】。
新朝公元9-23年 王莽篡位后,开始了广泛的改革。他将黄金产业国有化,并希望减少上层贵族的权力,以有利于平民。这为招来了敌意,并造成他的垮台。自然灾害袭来,人民起义。面对上层和下层的反对,倒霉的王莽于公元23年被绿林叛军废黜并杀害。
东汉 公元25-220年 王莽死后,刘氏起兵征战长安。经过几年的战斗,他恢复了国家的秩序,并即位为皇帝光武帝。都城东迁洛阳,故名“东汉”。 新皇帝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中国深陷贫困,西汉大部分基础设施都因战争而成为废墟。他的反应是让士兵和农民从事建设灌溉系统和恢复国家所需的其他基本必需品的工作。农业因此迅速复苏,国家开始复苏。
在政治上,宦官的影响力被削弱了,并且选择了能干的官员来帮助他。在军事上,匈奴再次被击退,帝国的边界得到巩固。 光武帝在位32年,于公元58年驾崩。他后面继位的都是能干的人,继续他的政策并巩固了他的统治。中国再次繁荣,并进行了军事行动。
收复西域(中亚),丝绸之路重新开启。在文化和科学上,东汉的成就超过了西汉。纸被发明了,地震仪也被发明了。据报道,麻醉是在医疗手术中首次使用。 东汉中叶起,王朝开始衰落。软弱的皇帝或幼小的皇帝被太监和有权势的朝廷官员以自己的方式操纵,而税收负担沉重的农民起义。
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巾起义,有数十万追随者。强大的地区军阀占领了帝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央集权迅速瓦解。 后来的汉帝都是傀儡,强大的董卓和后来的曹操登上历史舞台。董卓于192年被暗杀;曹操建立魏国。众多派系争夺控制权,但最终出现了三大竞争者:魏国,东吴,蜀汉。 公元220年,末代皇帝汉献帝退位,结束了400年的汉朝,开启了中国的三国时代。
汉朝哦疆域约609万平方公里。 汉朝在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泉郡,后又分出张掖郡、敦煌郡 。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于该地设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址、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 又平西南夷设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灭亡卫满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自此奠定汉地基本范围;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又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将北疆推进至戈壁沙漠一带。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全盛时期汉朝真正疆域达到了609万平方公里以上。
汉朝(公元前202年-8年,公元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 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
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汉朝面积最大是在公元前49年的汉宣帝末期到汉元帝初期达到2560万平方公里 汉朝疆域面积大约为609万平方公里[]
政治
三公九卿 汉承秦制,“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到了汉惠帝、吕后时期分为左右丞相,汉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其职权大抵如陈平所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抚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焉。”宰相的具体权力分为五个方面:选官权、督察百官并有一定的执法权、上计考课权、总领朝议与奏事权、封驳与谏诤权。
汉武帝时期,出于加强皇权、弱化相权的目的,设立内朝逐步对相权进行削弱,并通过频繁更换宰相以及以细事诛杀宰相来加强皇权、树立自身对中央政权的控制。内朝的设立在完成上述目的之后,在汉武帝统治期间对外战争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内朝作为一项制度其自身的就不是完善与成熟的。 内朝具有根源于皇权的巨大的依附性,脱离皇帝领导,内朝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力机构存在。
同时,宰相不得过问内朝事务,也使得内朝成为政权内部一个相对于外朝的独立单位。总之,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内朝的设立增强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权,使得专制制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得以宰相为首的外朝逐渐退化成为一个大政方针政策的执行机构。 除了丞相制度外,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军事、政务和监察,与丞相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九卿”。
地方行政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郡县官制承袭秦朝,封国官职仿照中央。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仍为乡、里。这样就恢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统治机构。 折叠选官制度 汉初,官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等。
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由郎官中选用。军功地主到武帝时已经没落。郎官多出自“任子”或“赀选”,难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因此,汉武帝即位后,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在除沿用上述制度外,颁行了一套新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武帝时,开始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的数量,按比例选举,取消了资产的限制。这样使察举制逐步完善。
“征召”制。征召那些有一定能力而又不肯出仕的人,由武帝召见,确有才能,授予官职。与此同时相配合的还有“公车上书”之制,天下吏民上书言事,如有可取者,即以其所长,授以官职。 博士弟子考试成绩优异者,也可入仕。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置五经博士弟子,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并为郎官。武帝通过这些措施,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统治机构。
法律
刘邦在入关之初的时候就约法三章,但只是临时措施。西汉建立后,刘邦令萧何根据《秦律》制定《汉律》。除去秦律夷三族及连坐法,在秦律的基础上,又增加三章,合为九章,故称《九章律》。除了法律之一,皇帝的命令也起法律的作用,必须无条件执行。[
经济
农业
牛耕普遍,铁农具推广 西汉时牛耕更加普遍,在黄河流域逐渐盛行起来,也存在用马耕地的现象。铁制农具的制作与使用比较广泛,在汉武帝时期,冶铁业归国家垄断,铁器的推广更为迅速。不但中原地区普遍使用铁器,而且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铁制农具的种类也增多了。仅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铧、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耕作技术有了显着的改进。
特别是在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西安、咸阳等地都发现有铁犁壁。犁壁的发明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没有犁壁就起不到碎土、松土、起垅作亩的作用。 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 西汉的水利事业比战国时期有了新的发展。突出的是治理黄河和关中等地兴修了一些较大的水利工程。汉初,黄河屡次决堤。
公元前132年,黄河又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泛滥成灾,遍及16郡。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经过这次治理,黄河在八十年间没有发生大灾。治理黄河是西汉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 汉武帝时在关中开凿了几条较大的灌溉渠。公元前129年,为了转输由关东西运的漕粮,在徐伯的领导下,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漕渠。漕渠在渭河南岸,东注入黄河,长达一百多公里。
修成后,不仅使这一段的漕运时间缩短一半,而且使沿渠两岸万余顷地受益。 与此同时,又修龙首渠。这条渠是从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颜山。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于是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
公元前111年,在郑国渠上游修了六条辅助的小渠,称六辅渠。公元前95年,从仲山口引泾河至栎阳,这就是白渠。全渠长近二百里,灌溉农田4500余顷,水中泥土又可肥田。此外,又在东泰山下引汶水灌溉农田,在甘肃境内引黄河水灌田,在安徽境内引淮水灌溉,等等。
“代田法”与“区种法”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耕作技术也有提高。汉武帝末年,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广了“代田法”。赵过还发明了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机,能同时播种三行,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在辽阳三道壕西汉晚期村落遗址中发现过一件铁制耧足,山西平陆枣园村王莽时墓葬壁画上的三足耧画像,证明当时已广泛采用耧车播种技术。汉武帝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新式农具。 到汉成帝时,泛胜之又总结了一种新耕作方法──“区种法”。
这是一种园艺式耕作技术,把土地划成许多小区,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到西汉末年,垦田面积已达余顷,人口达六千余万,比秦朝增加两倍以上。
手工业 冶铁业
汉朝的冶铁业作坊多,规模大。20世纪50年代后,在河南、山东、北京、江苏等地发现了许多汉朝冶铁遗址,其中以河南巩县铁生沟村和南阳北关瓦房庄等地遗址规模最大。从遗址可以看出西汉冶炼工序集中,设备齐全。河南巩县铁生沟村出土了一件铁工具,经化验有十分良好的球状石墨,有明显的石墨核心和放射性结构,与现行球墨铸铁国家标准一类a级石墨相当。同时发现炒钢炉一座。炒钢这一崭新的高效率的先进技术的出现,说明西汉的冶铁技术已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钢铁冶炼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战国时期冶铁业一般只能冶铸农具和少数手工工具,锻制兵器还比较少。到了西汉,不仅能生产铁制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也广泛使用铁制,如灯、釜、炉、剪等都已在西汉中期的遗址中发现。 丝织业 西汉时期汉服丝织业发达,纺织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当时,长安和临淄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长安设有东西织室,临淄和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等地设立了大规模的官营作坊,作坊的织工常达数千人之多。
在丝织业发达的城市里,有富商大贾经营的作坊。农民家庭则主要是纺织自己穿用和缴纳赋税的麻布、葛布和绢帛,有时也出售一小部分纺织品。 丝织品的种类很多,官营作坊以生产比较贵重的锦、绣、纱縠为主。1972年,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起毛棉、刺绣、麻布等丝麻织品,这些丝织物,用织、绣、绘、印等技术制成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反映西汉的汉服纺织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中已有单锭纺车的图像。特别是1956年在江苏铜山洪楼出土的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人物在织布、纺纱和调丝操作的图像,展示了一幅纺织汉服生产的生动情景。 西汉时不仅有纺纱的工具,而且出现了织布机。秦汉之际,斜织机在南北方地区已经比较普遍,在农村广泛地采用了脚踏提综的织机。同时还有织造提花织物的机械──提花机,提花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汉锦是汉朝织物水平的代表,是多彩织物。经对丝织品的化学分析,知道是用茜草素和蓝靛作染料,可染成绿、红等色。这比战国时的染色工艺提高了一步。 工艺水平 西汉手工业的发展,还表现在手工工艺水平上。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发掘出大量的精美的器物。例如出土的“长信宫灯”,制成一个宫女双手执灯的形象,十分生动,设计更为精巧,可以拆卸,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随意调整灯光的亮度和照射的角度;宫女头部可以拆卸,体内空虚,右臂与烟道相通;通过烟道而来的蜡炬的烟被容纳于体内,以保持室内的清洁。
墓中还有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是由2000多块玉片和黄金制成的丝缕编缀而成,其制作工艺非常精美。 在西汉官营手工作坊中,主要生产者是工奴和刑徒,私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只有家庭手工业的生产者是“编户齐民”。 漆器业 西汉的漆器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在蜀郡(今成都)和广汉等地设置工官监造漆器。当时上层之家都使用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的漆器。漆器的种类很多,有耳杯、盘、壶、盒、盆、勺、枕、奁、屏风等。大多色彩鲜艳,光泽照人,精致美观,特别是漆器上的彩绘,技巧更高,画法潇洒生动,奔放有力,线条干净流利。
商业
“交通王侯”
汉初,虽然曾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作官为吏,但国家的统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山泽禁令的放弛,给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当时的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非常活跃,甚至富比天子,“交通王侯”,形成有影响的势力。西汉时商业经营的范围很广,据《史记》所载,当时市场中陈列着粮食、盐、油、酱、果类、菜类、牛、马、羊、布、帛、皮革、水产等几十种商品。
收回铸币权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这造成币制混乱,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另一方面,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权,富比天子,威胁中央。吴楚七国之乱时,铸币便为其提供了重要财力支持。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60_60655/305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