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是天医星,我拒绝回仙界 > 第46章 包饺子的中医故事
    秋香自从上次出差回来,看到我吃面条拌橄榄菜后,就每天都要教我做菜。她还是改不了喜欢吃辣的习惯,在秋香的调教下,我学会了做香辣皮蛋,香辣土豆丝,辣椒炒肉等等。有一天晚上,吃完饭后,我突然间憋不住了,直接冲到厕所吐了起来。秋香走过来看我,问道,“你怎么了?”

    “没事,没事。”我赶忙说道。

    秋香看着我吐出来的东西,食物里还混杂着血丝,心疼地说道。“你傻不傻,不能吃辣为什么不早说呢,刚才听你的动静还以为你在抠喉呢。”

    “没事的,我这不是想跟你的生活习惯磨合嘛。”我说道。

    “可怜的娃…………”秋香说道。

    自从那次之后,秋香再也不吃辣椒了。也算是一件好事,她的阑尾炎好不容易给她治好了。要是不忌口的话,指不定什么时候又复发。没想到,为了秋香的身体健康,我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她,她都戒不了辣椒。反而是我这次身体出问题,她毅然决然地戒掉辣椒了。什么生活习惯不同,什么地域之别,什么性格不合,在双向奔赴的两人之间,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当然了,也只限于双向奔赴的两人之间。

    “姐姐明天教你包饺子。”秋香说道。

    “好。”我回答道。

    第二天,秋香就买好了一整套的包饺子工具和材料。

    “包饺子呢,使用中筋面粉就可以了。揉好面团之后,用这个擀面杖,擀饺子皮。”秋香很耐心地教我。“下面来调饺子馅,剁肉馅,这种体力活就交给你了。老娘要去休息一下了,哈哈。”秋香笑道。

    再后来,我不光学会了包饺子,我也学会了包馄饨,秋香还专门买了烙面饼的工具,我烙的面饼应该比武大郎的差些。

    说到饺子,对于我们中医人来说,饺子还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典故。一开始,饺子的名字还不叫饺子,叫姣耳。这段典故的来源,就要说到我们的医圣张仲景了。当年张仲景也是一位大官,官居长沙太守,他平时上班时处理公务,下班时就在他办公的大堂上给老百姓看起病来,这也是坐堂医生的由来。后来张仲景当官当腻了,就辞去官职,打算回老家专心给人看病,并且把他一生的行医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伤寒杂病论》。

    就在张仲景辞官回家的途中,他看到前方围拢了一群人,还传来阵阵惊呼声:“有人落水啦!快救人呐!”

    张仲景急忙上前查看情况,只见一名女子湿漉漉地躺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双眼紧闭,已毫无生气可言;旁边蹲着个年幼的孩童,紧紧搂着女子的身躯,哭得撕心裂肺、满脸泪痕。

    “妈妈……不要离开我……呜呜呜……”那孩子用稚嫩的嗓音哭喊着,每一声都像重锤般敲打着在场众人的心房。

    见此情景,张仲景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来,迅速施展医术救治女子。他先将手指搭在女子腕间,感受脉象,接着从行囊中取出银针,精准地刺向穴位……

    一番忙碌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本气若游丝的女子竟缓缓睁开了眼睛!

    苏醒后的女子目光迷茫,待看清眼前情形,尤其是看到怀中安然无恙的孩子时,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她满含愧疚地对孩子说:“孩子,别怪娘狠心抛下你。这些年,咱家日子太难熬了……你爹走得早,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娘既要操心生计,又要照顾你,真的好累好辛苦……娘撑不住了,对不住你啊……”说完便放声痛哭起来。

    周围群众无不动容,纷纷安慰母子二人,并对张仲景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张大夫真是神医啊!不仅医术高明,还有一副菩萨心肠!”

    “娘,你别丢下孩儿不管,孩儿可以出去干活赚钱养活娘的。”孩子哭泣道。

    女子看着身旁哭泣的孩子,只是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并未言语。

    张仲景这时候留意到,这母子俩在这寒冬腊月的,穿得都非常单薄,可见是家里实在是穷得揭不开锅了。这时候可能有人会看不下去了,这孩子母亲怎么那么狠心呢?就算日子再难过,也不能丢下自己未成年的孩子自己去死啊。

    不过张仲景却不忍心责备,为什么呢?因为聪明有智慧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道德发明的初衷,是拿来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别人的。你只可以要求自己有道德,自修自省,你不能要求别人有道德,要是想着要求别人有道德,一开口便错了,那便是道德绑架。指责别人不道德的人,才是最没道德的。身无负罪,方可责难他人啊。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一个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下的人,其志气和抱负往往会受到极大限制。那些生活优越、娇生惯养之人,根本无从知晓穷苦人家每日的艰辛与困苦,甚至可以说用度日如年来描述他们的生活都毫不夸张。然而,这样备受折磨的日子一旦长久持续下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如此强大且坚定的意志力来苦苦支撑的。毕竟,人类之间的情感共鸣和相互理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对于这一点,张仲景心知肚明,因此他并未责怪这位母亲的行为,反而对她表示出深深的理解之情。当看到眼前这个孩子衣着单薄,手脚布满冻疮,双耳亦已冻烂时,张仲景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与怜悯。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这对可怜的母子摆脱困境。

    张仲景用自己的中医知识,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羊肉和辣椒,配合上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到锅里煮烂。然后捞出来,用刀子剁碎,用面皮包好,就像一个耳朵一样,非常可爱。张仲景给它命名为,祛寒姣耳汤。

    那个孩子看到这个姣耳汤之后非常喜欢,吃了满满两大碗。张仲景笑着说道。“孩子,不用担心,这个祛寒姣耳汤,我每天都会送来给你吃的。”从此之后,这个孩子便从冬至一直吃姣耳汤,一直吃到了除夕。那个孩子的冻疮渐渐好了,这一天,小孩很开心地找到张仲景,很骄傲地展示他的耳朵道。“张爷爷,你看,我的耳朵好了。”

    张仲景看到孩子的病好了,自然是很开心。并且留了一些财物给这对母子,重新启程,回老家去了。

    从此以后,轩辕国人也养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惯。至于是不是为了纪念这位张神医,那就不知道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61_61220/30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