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屈海的口气太大,并且口风也和之前截然不同。
“屈侍郎慎言,是帮圣上荡平四海,我们只不过是臣子而已。”
屈海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言,连忙解释道:
“对对对,是在下有些口无遮拦,右相恕罪。”
这件事就这么过了,可李非心中越想越觉得有些不对劲,结合屈海之前的口吻,先是让自己对他要鼎力支持,而后又说他会竭力辅佐自己,向自己表明依附之意过于明显。李非也知道屈海行伍出身,不似朝中大多长期混迹官场的人那般有七窍玲珑心,无意间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往往最能说明他的心迹。
帮自己荡平四海,李非在心中默念了几遍,只觉得有些荒唐,但却颇为受用。
梁州。
李非的密奏很快递到了肃宗的手里,肃宗看完,眉头紧蹙,深思良久后问李辅国:
“李辅国,李非说韦坚和史思明暗中似有勾连,并且让我要注意太上皇那边的动静,是为何意?”
李辅国没有立即回答,想了想说道:
“陛下,可能和这次抽调长安兵力有关,李非应该能猜到这是韦坚的意思,所以心怀不满。至于太上皇不是一直由袁阔海率兵护送吗?还能掀起来什么风浪不成?”
“朕也是觉得如此。不过,李非说的好像也不无道理,回想这史思明一直以来的动向,确如李非所言,和韦坚如影随形。按道理来讲,攻取长安这么重要的事情,安禄山不会放他离开。更何况,史思明若是敢深入剑南,就彻底成了孤军,定然逃不过覆灭的命数,可他为何还是要这么做?”
“陛下,李非有没有说是神明所述?”
肃宗摇了摇头,李辅国接着说道:
“那便是了,但凡确定之事,李非便往往说是神明之愿,他这次没说,便只能是他自己的猜测,如今左相随龙驾前去益州,一路尽心竭力,奴婢并未看出什么不妥。我朝历来左右相不合,已是惯例,奴婢之见,实为争宠而已。”
肃宗听完,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宣韦坚觐见。”
不多时,韦坚到了,肃宗把手中李非的密奏递给韦坚,而后说道:“你看看吧。”
韦坚看完,面色平淡,轻笑了两声说道:
“我初在长安,现在梁州,一直在圣上左右,难道我背生双翅去见那史思明不成?我看,是右相守城乏累,入了幻境吧。”
“那李非关于太上皇的说法,又是何意?”
“李非的意思,应该是和史思明有关,可能他觉得如果我真的和史思明暗中勾连,目的就是为了联合起来复辟前朝,这着实有些可笑了。若是如此,我何至于劝陛下再抽调两万禁军护驾?陛下,让右相专心于长安防务,莫要再搬弄是非了吧!”
“左相看完竟然云淡风轻,甚合朕意,李非确实有些过了,退下吧。”
韦坚走了,看着韦坚的背影,一旁的李辅国低声说道:
“陛下,话虽如此,但不得不防啊!”
肃宗明白李辅国的意思,此时的他已经是惊弓之鸟,思前想后,还是给袁阔海发去了一封密旨。
长安。
眨眼间又两天过去,渭南依然平静,丝毫没有兵力调动的意思。李非也收到了肃宗一道带有斥责意味的圣旨,说让他安心防务,莫做无谓的推论,似乎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但对于李非来讲,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是他要不断给肃宗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李非非常清楚,肃宗对于自己用几十年的隐忍和几乎拿命换来的皇位,已是极为偏执,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心中升起无限的警惕。以后只要韦坚那里再有什么动静,就多了一个可以牵制他的手段。
次日清晨,一匹快马飞奔驰入长安,很快,政事堂便得到消息:安禄山终于率军离开渭南,号称二十万大军,向长安方向挺进。
该来的终于来了,就在两万禁军离开长安之后,时间卡的精准无比。
李非早就料到禁军只要离开长安,安禄山必然会趁此机会发兵,便催促郭子仪赶紧提前调整兵力部署,事实果然如此。但对于火枪的使用,屈海和郭子仪起了分歧。
郭子仪想让火枪队一分为四,分别镇守四门,但屈海却一反常态,说一定要让郭子仪率兵抵挡住先前时段的冲击,待叛军彻底放松警惕之后,再突然亮出杀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火枪的震慑作用。二人争执不下,最后让李非定夺。
两个人都有道理,郭子仪认为提前使用火枪,可以减少无谓的兵力损失,提振守军士气。而屈海则说火枪只有百余只,虽然可以点杀叛军将领,但安禄山有二十万人马,若是运用不当就完全失去了震慑的作用,所以,要等到安禄山认为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之时,突然出手才有奇效。更何况,他还留有后手。
在这个节骨眼,李非虽然知道郭子仪善战,且经验极为丰富,但神明的那些话言犹在耳,他说这些火器原本应该在几百年后才会出现,必定会改变战争的形态和格局,那就说明屈海背后的神明应该已经告诉屈海该如何去用这些东西,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所以,李非没做多想,便直接说道:
“郭将军勿怪,就依屈侍郎之意。”
“右相~~!安禄山起先攻城的势头必然凶猛,更何况他们有火炮助阵,一旦首战失利,全盘皆输,我郭子仪绝不会冒这个险!既然有火枪可以压制,那又为何不用!?非要让这些士兵和叛军血肉相博才是上策吗?”
郭子仪说的情真意切,也句句在理,李非无法反驳,只能看了一眼屈海,屈海看郭子仪真的动了怒气,赶忙上前安抚道:
“郭将军,叛军号称二十万,火枪只有百余支,我算过,装填火药,塞入弹丸,引燃火线,每一轮引发都需要半炷香的时间,战事一旦起来,面对数万攻城的叛军,一轮死伤百余人根本微不足道,所以才有擒贼擒王一说。只要你能抵挡叛军前面几轮攻城,让他们看到长安将要唾手可得之时,那些百夫长千夫长乃至偏将副将才会近身督战,因为这些人要抢夺城军功,我跟随过安禄山,知道他用兵的方法,将军可是明白!?”
郭子仪听完默不作声,方知屈海深意,也就不再争辩。
李非从来没有见识过屈海军事方面的才能,尽管知道他跟随过安禄山征战,但一直以为屈海只不过是个庸才,屈海的这一番话,颇出乎李非的意料。
再去回味,方才觉得自己有些偏狭,能被安禄山看上的人,并被安排在京城,定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66_66505/305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