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张大勺
    天下间总有些奇人奇事。

    跟据边建功的表述,显然这“张大勺”就应该算是“北极熊”厂里的一位怪胎。

    敢情“北极熊”偌大的厂子,两千多的职工,一共设立了三处食堂。

    其中大食堂和清真食堂那都是为职工服务的,这是打原先从建厂开始就一直存在的老食堂。

    唯有这小食堂,是五年前从“张大勺”来了后,才因他成立的。

    既然是专门成立的,免不了就具有一些特殊性。

    首先来说,这小食堂是只负责接待副厂长以上级别的厂领导的地方。

    “张大勺”连各科室的正职科长都不伺候。

    其次呢,还别看“张大勺”每天工作就忙乎领导们中午一顿饭,其他什么都不干。

    但他工资却拿得巨高。

    厂里人人都知道,这“张大勺”一来厂里,就压着其他那两位负责职工食堂的大师傅一头。

    他每月除了奖金,居然拿九十多块固定工资,直接就是炊事员顶头儿的一级待遇。

    然而那两位师傅,别看都是厂里的老职工了,可每人才挣每月八十五的炊事员二级工资。

    直到去年,大食堂的庞师傅因为在轻工业局的“炊事员大比武”中拿了一等奖。

    工资才又提了一级,勉强和“张大勺”持平。

    更绝的是,那“张大勺”为人处事都霸道极了,尤其是工作上。

    打他来的那天起,“北极熊”的食材来货,那都得先紧着他先挑、先选。

    只有他挑过的东西,才能轮着剩下两个食堂分。

    而且小食堂厨房里的杂活儿,他也一点不沾手,全都分派给大食堂的人来干。

    偏偏他还容不得错,爱横挑鼻子竖挑眼。

    为他帮厨的人,干的稍有一点不合他心意,稍微有点马虎,他开口就骂。

    最不可思议的是,谁不服都没用。

    别说诸位厂领导在这个问题上,难得意见统一,全都坚定不移的向着“张大勺”。

    甚至就连主管大食堂的一把手庞师傅也一样。

    本来最爱对自己人护短的他,一改往日习性,反倒呈现出胳膊肘朝外拐的样子。

    别说每天送来的食材,庞师傅恨不得捡着最好的,给“张大勺”主动送上门去。

    就说“张大勺”骂人这件事,他居然也说人家骂的有道理。

    反过头来,还训斥底下人干活不走心,丢他的人。

    谁要因此表现出不高兴啊,庞师傅索性扔下一句话给谁。

    “要么你从大食堂走人,要么今后就得听张师傅的话好好干活。”

    而作为安抚的方式,庞师傅仅仅是同意以一个月为期,轮换着安排俩人去伺候。

    干好了回来换一个月轻松活,还给四天休息奖励。

    可要是谁干不好,惹“张大勺”再说出不满的话来……

    那可对不起喽!

    下回涨工资率先淘汰谁,那就得多等一茬机会了。

    更蹊跷的是,据行政科的人透露的消息,说这“张大勺”好像还是庞师傅亲自给介绍到厂里来的。

    于是大家伙就看不明白了,万分不解,这到底是谁欠谁啊?

    明明是庞师傅帮了这么大的忙,怎么却反倒像他欠了“张大勺”的钱一样心虚?

    庞师傅向来性情豪爽,不拘小节,可是最看不上别人在他面前充大个儿的?

    可为什么会如同敬着祖宗一样敬着“张大勺”?

    这天底下,想来是再没有比这更令人琢磨不透的事了!

    不过呀,说一千道一万,最后无论是谁,还真是不得不承认。

    虽然这“张大勺”猖狂是猖狂,倒确有可以猖狂的资本。

    至少老家伙的手艺好,是半点不掺假的。

    甚至说起来都有点神乎其神。

    比方说,像夏天的时候,天儿一热,不是东西就容易坏嘛。

    小食堂可没有任何冷藏设备。

    蔬菜瓜果好说,可肉就须得放大食堂的冷库里。

    否则过不了晚上,就该有味了。

    为此,每年一进了暑伏,“张大勺”就要天天去冷库里取肉了。

    他跟别人最大的不一样,就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了。

    一般别人领东西,谁都是先报数,上称约好了,再拿走。

    “张大勺”可不介。

    他要肉,自己跟管库的一边报数,一边就上手切。

    说两斤后臀尖,上去奔白条子猪上就一刀。

    往称上一甩,绝对的两斤!

    要半斤里脊,同样一刀。

    再约,一样没错!

    三斤排骨,还是一刀。

    库管再一看称,简直都神了!

    所以就这事儿一传出去,“张大勺”又有了一个外号——“张一刀”。

    据说,唯一一次报数和约称对不上的一回,是那老家伙要了一猪前肘。

    当时他报了二斤二两,管库的上称一约,居然是两斤七。

    可不成想,这老家伙说的是净重,管库的还给约早了。

    真等那“张大勺”当面两下子,“咔嚓咔嚓”,再把骨头剃了。

    上称一约,还是准准儿的,说二斤二就是二斤二。

    瞧瞧,即便是专门卖肉的,也没听说过有人能做到这一步啊?

    这就是那“张大勺”。

    还有呢,给他帮过厨的人也都在外面宣扬。

    说那老东西切菜几乎从来没有说使墩子、使案板的。

    压根就没那一说。

    打个比方说,冬天要烧道蓑衣萝卜,刀工上总得切出花儿来吧。

    这刀切不到家,这萝卜拉不开。

    要切大发了,它断了。

    不用案板,不用墩子,你底下就得玩上一印儿!是不是这道理啊?

    可人家“张大勺”,还就用刀直接那么切。

    切完了往盘里一搁,然后拿油一汆,齐了。

    拿走了萝卜,底下的桌子还是那样儿,连想找个刀印都难,甭想。

    另外,“张大勺”在白案上也有绝的。

    众做周知,这年头没有发酵粉,全用碱,弄不好就黄,弄不好就发酸。

    大食堂做馒头,全得按斤两来。

    搁多少面粉,多少水,揉出来的面团,放多少碱面,全是固定的。

    可没想到这“张大勺”根本不用通常的办法。

    他只要一瞧这面发起来多大,一摸这面的软硬,就知道怎么办了。

    然后他就拿个纸,盛上碱面过来,看都不看一搁上就保准儿合适。

    说沏完了剩点,说沏完了碱大了,从就没那么一说。

    这又是什么样的高手风范?

    牛啊!真牛!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6_6642/361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