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长安回望绣成堆 > 第165章 赈灾
    空地上,昆仑奴们正在安置帐篷。

    刘绰站到马车车辕上,高声道:

    诸位乡亲,我是刘绰,在下这里有些保暖的衣物。虽然不多,但希望能为大家略尽绵薄之力,请领到的人帮助那些没有领到的人。帐篷数量有限,夜晚风雪大,请让老弱妇孺优先住进帐篷里去。我知道,今年大家都过得很艰难。但此时更需要携手互助,共克时艰才是。我还带来了一些炉灶和治疗伤寒的药剂,麻烦能动的帮忙熬煮一下,喂给需要的病人喝。

    她的声音坚定而温暖,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进了灾民们灰暗的心房。

    灾民们闻言,纷纷激动起来,他们互相搀扶着,排成了一条长队。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尚未成年的孩童。

    刘绰和李二带领着一众仆役,开始给灾民们分发衣物和被子。四美则带着庄子上的农妇们架了几口锅,开始熬粥和煎药。伤残的军人们则提供了进山补来的猎物,“绿柳娘子,加点野菜炖了,给老弱病残补补身子吧。”

    队尾的驴车卸掉货物后,又返回了农庄去拉木头和柴火。看见昆仑奴们开始搭建简易的棚屋,灾民中的青壮年也加入进去帮忙。

    很快,车队带来的东西便分发完毕。灾民们穿上御寒的衣物后,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纷纷向刘绰和李二鞠躬道谢。

    谢谢这位娘子,谢谢公子!你们真是大善人啊

    你们真是大好人,我等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有的则直接跪地磕头。

    听着这些发自肺腑的感谢,刘绰的眼角不禁湿润了。李二看着饥民们脸上的笑容,也是感慨不已。

    一个时辰后,饥民们吃上了久违的浓粥,里头还加了零星的肉丝。

    随着热腾腾的粥香在空气中弥漫,饥民们捧着碗,小心翼翼地喝着这久违的温暖。他们的目光开始在人群中搜寻,想要找到那位给予他们帮助的善人。

    这位娘子,老朽有一事请教! 一位老者吃了一碗粥后,颤巍巍地站起身,走到绿柳等人的粥锅旁边。

    老人家,您可是还要再来一碗? 绿柳笑着答。

    “不是,我年纪大了,吃那么多浪费,还是先紧着年轻人吃吧!”老者摆了摆手,“我是想请问,你家主人是?”

    绿柳也不遮掩,“我家主人乃是新昌坊刘家的五娘子。她见今夜有大风雪,担心灾民们渡不过去,这才率我等前来施粥布衣的。旁边的是我家娘子的未婚夫婿,李二郎。昨日刚回到长安,便被我们娘子拉来帮忙了。”

    菡萏又盛了一碗粥塞到老人手中,“老人家,您吃吧,我们娘子吩咐了,明日我们还来。”

    “刘绰?这名字怎么听着这么耳熟?”有排队的人道。

    老者闻言,激动道:“可是那位圣人钦封的女学士么?”

    菡萏道:“正是呢,老人家您真是好见识。”

    另有几个年纪相仿的老人道:“关翁可是我们镇上学馆的夫子,见闻广博。”

    绿柳和菡萏忙行礼道:“见过关夫子!”

    “二位娘子,使不得啊!”

    “如何使不得,我们娘子说了,为人在世,便该尊师重道,您是夫子,自然受得起我们这一拜!”

    关夫子听了此话,不由老泪纵横。颠沛流离了月余,已经许久没有过的如此有尊严了。

    “还烦请娘子带我去谢过你家主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乎!”

    于是,关夫子带着一众老人朝着刘绰和李二所在的位置走去。其他灾民也纷纷放下手中的碗,跟在他们后面,想要亲自表达谢意。

    当他们来到刘绰和李二面前时,老者率先跪下,身后的灾民们也齐刷刷地跪了一地。

    刘娘子,李公子,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们无以为报!请受我等一拜! 关夫子的声音带着哽咽,这冰天雪地的,若不是你们,我们这些老家伙怕是熬不过今晚啊!

    其他灾民也纷纷附和,是啊,是啊,你们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刘娘子,真是菩萨心肠!

    刘绰和李二赶忙上前,将老者们一一扶起。

    诸位都是长辈,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 刘绰温柔地说,我也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实在是愧不敢当。

    “刘娘子,听闻你明日还会来施粥?”关夫子流着泪问。

    刘绰郑重点头。“我会尽己所能,给大家提供食物。能撑多久,是多久。”

    “如今城中一斗米就要五千钱,灾民人数众多,光是今日这些,就是笔不小的数目。赈济灾民,本该是官府的责任。要刘娘子自掏腰包,我们实在是受之有愧。不知府上可有用得到我们的地方?我们怎好白吃白拿啊。”关夫子道。

    灾民们纷纷附和。“是啊,刘娘子,若有用得到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

    看到大家并不把他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应当,刘绰心中十分欣慰,高声说道:诸位乡亲,只要你们好好活下去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了。不过,既然大家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帮助自己,帮助他人。刘某的田庄,今年收成还不错。仓中尚有不少棉花未被织成棉布。

    刘绰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穿透了人群的喧嚣。饥民们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她。

    我的纺织作坊里有织布机,有裁缝。诸位中,若有懂纺织的,懂绣花的,懂缝衣的,都可以到我家田庄上去,帮忙一起织布、绣花、做衣裳。

    灾民们虽然并不知道棉花为何物,但对织布、绣花、做衣裳却并不陌生。

    “我家娘子绣花手艺好!”

    “我家娘子会纺布!”

    “刘娘子,我可以帮着缝衣服。”

    “我可以帮着做饭!”

    饥民中,有不少曾经以纺织为生。面对此等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机会,他们纷纷举起手,抢着表示要加入。

    刘绰示意后,绿柳搬出一张案几,摆好笔墨,菡萏招呼大家道:“诸位娘子,想去庄子上帮忙的,请到这边来,将你们会的手艺报给我即可。

    男人们看着排着队报名的女人们,有些惭愧道:“还有用得到我们男人的活计么?刘娘子给了我们吃的,我们别的没有,还有把子力气,可以干活的。”

    “如今人命低贱,只要给口吃的,就有人愿意卖身为奴。我们知道娘子府中定然不缺干活的。可哪怕是能帮着搬抬桌椅,我们也觉得心里好受些。”

    这下刘绰倒有些为难了。冬日里是农闲时节,实在没什么用得到壮劳力的地方。

    “呃,其实,刘某能给大家提供的食物不多,干了太耗体力的活,人更容易饿。不如这样,诸位若觉得力气恢复的差不多,明天开始可以跟着我庄子上的护卫们进山狩猎砍柴。这样一来,咱们熬粥取暖的肉和柴火不就都有了?若不想进山,也可以帮着搬抬物资,保护此地老弱的安全。”

    严冬时节,山中猛兽也饿,进山狩猎得有武器和专业人士带着才行。否则,这些庄稼汉进了山很可能无法活着回来。

    随后,刘绰又向灾民们介绍了昆仑奴和伤残军人,告诉他们这些人会留下来帮忙搭建棚屋,分发热粥和药物。

    灾民们听后,更是感动不已,纷纷表示愿意帮忙,一起努力,共渡难关。

    眼看就要关城门宵禁,刘绰和李二也上车回城。

    坐进马车后,李二将暖手的锡器塞给刘绰后才道:“这么多饥民,不是一家两家能办到的事。绰绰,如今物价飞涨,咱们又能支撑多久。还是要想办法,让官府把各地运来的粮食拿出来才行。”

    刘绰胸有成竹道:“今年我丰收了七百亩地的棉花,按每亩地收三百公斤算,就是210000公斤。一半拿出来织布,另一半拿来做被子和衣服。物以稀为贵,它们在城中卖的价高又供不应求。我可以用赚来的钱,再去采买饥民们需要的东西。另外,我还可以做些丸药售卖。这样就能撑的久一点。”

    “你是想把今年的所有收益都用到灾民们身上去?”李二道,“可你自己庄子上还养着这么多人呢。”

    “不止如此,我还要用它做鱼饵,让赵家门客再参我一本。按晋阳公主府和赵家对我的关注程度,相信不用花到我今年卖西瓜赚的钱,御史们就该上奏要查我和阿耶的收入了。”

    李二心领神会,“你虽有官职在身,却不在前朝,更不是御史。没机会将此事捅到圣人面前去。如此一来,便可借他们的手让圣人过问。你放心,救济粮去向的事我来查。不过绰绰,有件事我得说在前头,你可莫要动气。无论怎样,圣人恐怕都不会把李实如何的。他虽横征暴敛,却极受圣人宠信,这两年所有得罪或参奏他的人都被贬谪了。这也是为什么,如此明显的贪污救济粮之事,到如今御史台都无人敢参奏他的原因。”

    见李二那担心的神情,刘绰笑着道:“我知道,李实毕竟是皇族,只要不是谋逆之罪,圣人是不会拿他如何的。在宫中做女官这么久,咱们这位陛下,我也算看明白了点。他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只在乎自己的享受和脸面。灾荒之年,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饥民暴乱。李实这样的官,正适合出面镇压灾民。只要长安城不乱,圣人根本不在乎他如何行事,也不在乎会有多少百姓因此而死。若赈灾赈得好,那是圣人知人善任。若做的不好,激起了民愤,那就是官员欺君罔上,中饱私囊。这时候,只要将贪官一杀一抄家,美名和民心是圣人的,粮和钱也都是圣人的。”

    李德裕知道刘绰向来活得明白通透,却不曾想她竟还深谙帝王权术。

    “正是如此。李实在城中做的事,圣人未必完全不知晓,不过装聋作哑而已。杀成辅端的命令,是陛下亲自下的。成辅端若只是做戏讥讽李实或许还罪不至死。坏就坏在,他那首《戏语》是在挖苦朝廷。‘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硕伍米,三间堂屋二千钱。’新年宫宴在即,圣人可不希望城中传唱这样的诗句。”

    道理刘绰都懂,可听了李二的话,她的拳头还是攥紧了。

    刘绰冷笑道:“所以,一切都是为了美名和稳定。说不得,圣人还觉得,灾民饿死一些,救灾要花用的粮食会少些呢。若想让他对李实厌弃,就得找到一条无需暴力镇压就能让饥民们老老实实歌功颂德的道路。我只是不明白,就算今年从春天旱到九月,各地都有社仓储备粮,绝不该是如今这番光景啊!”

    李二提醒道:“绰绰,你知道李实升任京兆尹之前是做什么的?”

    “好像是司农卿?”

    “正是。除了因为他做事够狠辣,圣人用他在赈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之前这个职务。司农寺负责掌管国库收支谷物和货币。粮食仓储、仓廪管理、京官朝官禄米供应这些都曾是李实职责范围内的事。入京的那一百万斛米,怕是先要拿出来补过往的亏空,才能再拿出来救灾民。再加上大小官员的层层盘剥,最后落到灾民口中的粮自然就不多了。”

    “你是说,圣人的意思是,李实自己欠下的债,让他自己想办法补回去?往年既然他们敢虚报粮食储量,敢倒卖贪赃,那出了旱灾,就得让这帮人出面去应对老百姓?”

    李二笑着点头,拉起她的手道:“不过绰绰,这些话你我之间说一些也就罢了。莫要在其他人面前说了!”

    刘绰脑海中突然想起自己在窦文场家中说过的话,圣人不怕官员贪,怕的是贪了还干不好活。他不小气,至少在银钱和灾民的人命上不小气。

    “嗯,我知道!常言道,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圣人做的是大唐的家翁,又要让官员们干活,又要让家庭和睦,装聋作哑这套自然也少不得。只是,一家之中的装聋作哑,不过就是兄弟之间有些龃龉,有人吃亏,有人得利。放到朝堂之上,牺牲的却是百姓的命罢了。”刘绰苦笑道。

    尽管车厢中暖烘烘的,她还是觉得后背发凉。真是讽刺啊!

    人们开始在刘绰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有进山打猎砍柴的,有的在作坊里帮着织布绣花,还有的人在厨房帮忙做饭。

    绮梦阁和平康坊各大青楼的花魁娘子们穿上了刘绰庄子上产的棉布衣裙待客,在城中掀起一阵时尚风潮。

    刘家人见过刘绰为了成辅端的死晕死过去,除了曹氏心疼女儿做烂好人花用太多自己的嫁妆外,刘家其余人都是持支持态度的。

    刘蓉听刘娴讲了此事后,很快振作了起来。“我要把饕餮楼经营好,给绰绰做后盾。”

    刘娴也道:“我如今才明白,当年五妹妹为何从不参与姐妹们闺房里那点小争斗。她胸中有丘壑,看见的是更广阔的天地。同为刘氏女娘,跟她比,我真是差远了。明日施粥,我也跟去帮忙。”

    顾若兰也听闻了刘绰在城外撒钱赈济灾民的事,跟顾师邕带着顾氏族人捐出来的粮食衣物前来帮忙。“绰姐姐,此等乐善好施博美名的好事,怎么能少得了我?”

    李二笑着摇头。

    刘绰道:“你不是在家钻研医书么?怎么出来了?”

    “绰姐姐,你如今可是美名满长安。多少城中富户受了你的感召,出城施粥济民?祖父知道了,便让我跟二叔带着家中存粮前来相助了。”顾若兰神秘兮兮趴到刘绰耳边道,“他还要我提醒你,赵家那个苏御史又把你参了!说你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使些小恩小惠让灾民们为你的棉布作坊卖命。刘叔父也被参了一本,说他贪赃枉法。按照这段时日来刘家的赈济规模,你们父女俩的俸禄和职田加在一起也不够。”

    刘绰不怒反笑,“二郎,鱼儿咬钩了!”

    顾若兰看着笑得神秘的两个人,“你们两个到底在笑什么?被人参了还这么开心?”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73_73902/258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