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黑虎97的新书杨家将新传 > 第14章 杨六郎重建杨家军(一)
    宋太宗赵光义北伐辽国以失败告终,杨家将几乎全军覆灭,杨业身死,宋太宗将主帅潘美连降三级,监军王侁充军海南岛了事。

    几年过去了,宋太宗封杨六郎为郑州节度使,加紧练兵,重新组建杨家军。此时的杨家男丁稀少,只剩下一群孤儿寡母,那杨五郎早已出家多年,自然不问俗世之间的事,杨四郎做辽国的驸马爷倒也风平浪静,虽然那萧太后知道四郎参与盗走杨业尸身的事,也没有怪罪的意思。盗走就盗走吧,杨业英名一世,总该有个好的归宿,儿盗走父亲的尸骨,孝心可鉴嘛。

    潘美连降三级,闲赋在家,栽花养草,安度晚年,那宋太宗总觉得潘美劳苦功高,当年的处罚有点重了,颁下诏书,加封为郑国公、同平章事。潘美比时已风烛残年,年界六十有七,不久就病死了(公元991)。潘美有个八姑娘嫁给后来的宋真宗,此时早已过逝多年,不过,宋真宗上位后,封了潘美这八姑娘为章怀皇后,以示哀荣,此是后话。

    宋太宗呢,留下了遗憾,没能灭掉辽国,反倒损失了几万兵马,心有不甘啊。由于征战多年,陈年旧伤复发,感觉时日无多,得交待后事了。

    宋太祖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已死多年。尤其是赵德芳,人称八贤王,本是皇位的继承人,关于赵德芳之死,史书语焉不详,含糊其辞,似有隐瞒之处吧。有野史认为乃是太宗当年与辽国大战幽州之际,高梁河之战,北宋大军差点全军覆灭,杨六郎从民间借得一辆驴车,拉着宋太宗逃出虎口脱险而去。此时汴梁城中人心浮动,很多老臣建议立即拥立赵德芳为新君。宋太宗从线人口中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逼迫那赵德芳刎剑自尽了,死时年仅二十三岁。

    陈年旧账,不堪回首,此时的宋太宗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年纪也不算太大,只有五十九岁,回顾一生,有得有失,烛声斧影,留下千古谜团,二十多年的皇帝生涯,此时得有个交待了。赵普、冦准、杨景、王钦若以及折家军的折御卿等顾命大臣,来到病榻前看着宋太宗,领受任务来了。

    宋太宗打着官腔,告诉各位,朕本来要还位给太祖的,只可惜太祖一脉没有合适人选,德芳不死,朕要把皇位还给他,现在没有办法,只能传位给我的儿子七王了。

    宋太宗走完了一生,宋真宗继承大统当上了北宋第三位皇帝,大赦天下,为宋太宗哀悼五天。

    辽国萧太后急忙与韩德让、耶律钭轸等商量,得派人去悼念一下嘛,老对手死了,未必不是好事一桩,探听一下虚实,看一看此时此地北宋的内部情况再作打算。

    修书一封,金银珠宝若干,派出土金秀为使者,前去悼孝。

    土金秀一行数人跑在宋太宗灵堂前恸哭唧唧哇哇,其声甚哀,很是感人。披麻戴孝的北宋皇亲国戚,顾命大臣等都感动了,想不到辽国会不记旧恨,第一时间就派人来悼孝,误以为以后北宋和辽国之间会稍停很多年无战事了,万民安居乐业的时子会长久了。

    宋真宗刚刚上位,千头万绪,忙得焦头烂额,哪顾得了许多。

    萧太后则大喜,认为灭掉北宋在此一举!立即召集各位臣工、大将前来开会。

    韩德让、耶律休哥等认为机不可失,成败在此一举,建议出兵三十万,直捣汴梁城,灭掉北宋,统一中原。同时建议那夏国李继迁也要出兵十万配合进攻。

    土秀金则认为不可盲动,杨业虽死,折家军和冦准等配合默契,内外同心,加上杨六郎在郑州加紧练兵多年,实力有多强大,还不知道。不如来个两国比武结盟大会,表面是结盟修好,实则看一看那北宋的实力再进攻不迟。萧太后采纳了土金秀的建议,一面修书宋真宗,一面暗中准备调集大军,同时派人联系夏国李继迁,命令其务必出兵十万前来帮忙参战不题。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74_74015/107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