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秦时:封侯非我意 > 第31章 装过了还是捧过了
    “哦~”对于廉颇的话,晋屹只信了八分。

    虽然春秋战国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称‘子’,但‘子’和‘子’,也是不一样的。

    廉颇也不急,信心十足的领着晋屹,快马加鞭赶赴番禺西南方向的儋耳县。

    翌日。

    黄昏时分。

    晋屹跟着廉颇在儋耳县沿海小村落的茅屋中见到了廉颇口中的隐世高人,鲁仲连子。

    一身粗布麻衣,白眉白须,仙风道骨的清瘦老者。

    手中捧着一册线装书——《左氏春秋传》。

    晋屹一脸淡定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待着鲁仲连阅读书籍。

    他仔细观察着鲁仲连,发现对方身上竟然没有一丝一毫武者的气息散发出来。

    然而,尽管如此,晋屹却绝不敢把这位老者当成一个普通人物来看待。

    毕竟,对于荀子不会武功一事,他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

    谁又能保证眼前这个老头子会不会像荀子那样,实际上深藏不露呢?

    而且,虽说自己距离顶尖高手仅仅只有一步之遥,但就是这小小的一步,却让他始终无法跨越,只能被牢牢地困在一流武者的层次之中。

    如果鲁仲连真的是那种精通敛息之术的顶级甚至巅峰级别的高手,那么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恐怕也是难以察觉到他真正的境界所在。

    退一万步讲,就算对方只是一名宗师级别的强者,自己想要准确感知到他的确切修为怕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两人静静地站在门口,仿佛时间已经凝固。

    大约过了半刻钟左右,终于看到鲁仲连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然后优雅地站起身来,微笑着向他们发出邀请:“信平君、这位小友,请进屋里稍作歇息。”

    晋屹微微颔首,表示谢意后,毫不迟疑地迈步走进茅屋。

    他自然而然地盘腿坐在鲁仲连的对面,显得十分随意自在,丝毫不见拘束之态。

    廉颇稍稍侧身,跟随着晋屹进入房间,但并未与他并排而坐,而是选择跪在晋屹身旁,展现出一种恭敬有礼的态度。

    此时此刻,鲁仲连当然注意到了廉颇的存在,认识廉颇,廉颇又明显表示出对他的恭敬。

    他的身份,直接显露无遗,不过鲁仲连选择了装聋作哑,他也没有主动亮明身份的意思。

    茅屋内部陈设简单朴素,仅有一张床铺、一张矮小的几案而已,并没有常见的桌椅板凳等家具。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晋屹才会毫不顾忌地采用盘腿坐姿,毕竟对于他来说,这样更为舒适自由。

    然而,廉颇却依然坚持传统的跪坐方式,与晋屹形成鲜明对比。

    整个场面透露出一种独特的气息,让人对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疑问和想象。

    鲁仲连嘴角微微上扬,轻声笑道:“老夫近日闲来无事,再次翻阅《左氏春秋传》,不禁感慨万千。”

    “心中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感悟,一时间沉醉于书中的世界,竟然没有察觉到你们二人的到来。”

    话语中说的二人,目光却始终盯着晋屹。

    接着,鲁仲连稍稍顿了顿,继续说道:“不知道两位是否也曾经阅读过这本著作?”

    “如果有,那么对于其中的篇章、故事或者人物,你们又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和心得体会呢?不妨与老夫分享一番。”

    他的语气中貌似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希望能从这次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似的。

    晋屹沉吟片刻,剽窃了一把干古一帝历经千帆的深刻感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开了剽窃的头,从零突破到了一,晋屹立马开启了第二次剽窃,道:“然,铜、史、人镜正之得,还须己之作为。”

    “自知者智,自胜者勇,自暴者弃,自强者成……”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炎炎之火,灭其近矣……”

    “一贵一贫,乃知世态;一死一生,乃知交情……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晋屹其实非常想要借助其他大师级人物的学说来显摆一下自己的知识水平。

    然而自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华夏历史记载几乎完全被儒家思想所占据。

    综观各个朝代的儒家学者,真正称得上全能型大儒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而阳明先生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凭借阳明先生创立的心学来炫耀一番,看着廉颇那惊讶得仿佛见到天神一般的神情,便可知道这次卖弄有多么震撼人心了。

    此时此刻,一旁的鲁仲连则不断地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眉头紧皱,脸上露出深思熟虑的神色。

    “小友莫非师从儒家隐脉?”鲁仲连眼神一亮,突然语出惊人地道。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气势,仿佛这句话就是一个定论一般。

    听到这话,晋屹猛地一惊,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定而又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和儒家八脉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完之后,他紧紧地盯着鲁仲连,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出些什么端倪来。

    同时,他的脑海里也在飞速地思考着,这个鲁仲连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突然问出这样的问题?

    难道说……他真的是来自儒家隐脉的高人吗?

    想到这里,晋屹忍不住反问道:“前辈难道不是儒家隐脉的高人?”

    “老夫若是出自儒家隐脉,岂会有此一问。”鲁仲连轻轻摇头,道:“吾幼时求学于稷下学宫,百家之学,皆有研习,不得其义,粗通皮毛。”

    “倒是小友,除了儒家隐脉,我想不到,天下还有谁,能教出小友这样的大才。”

    “荀卿定有此才能,但小友若为荀卿之徒,七国百家焉能不知小友之名。”

    晋屹平静道:“屹之恩师,不过山野村夫,当不得先生如此赞誉。倒是先生,名满天下,精通百家绝学,一身才学,归于山海,委实可惜。”

    “不知先生,可愿出山,择一良徒,授尽毕生绝学?”

    “岭南有小友此等大才,何需老夫一介庸才。”鲁仲连果断拒绝。

    “装过了还是捧过了?”晋屹见其姿态不像作假,心头暗道。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87_87966/181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