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品略作思考笑道:“大家也都是从京城而来,很多人把家室都给迁来了,也有很多人父母都在京城,此番要和我一起去京城过年的,也登个记,明天一起去未来之城,后天跟我一起回家,过了年再回来。”
现场顿时一片欢呼 起来。
这个会就当着刘公公的面开的,丝毫没有任何掩饰,但是刘公公从中听到的词都是他不懂的。因此他已经感觉到了宋品已经初步完成了培养人才的目标,这些人就可以在宋品略作指点之下就能独立研究出更为先进的东西来。
对大夏百信而言,站在千秋万世看这都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变化是太傅如果有异心的话那陛下也无法压制他。
作为皇帝的大总管,虽然佩服宋品但是站在主子的角度他自然会产生细小的危机感了。
就在刘公公担心之时,有听到宋品对想要回家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回京后大约会留下一个月左右,你们除了过年要走亲访友外,别忘了我们是大夏科研的种子。
我会组织大夏未来以来学校全部老师一起上课,你们担任老师将我们最新的科研理论教给他们,那样才为大夏培养更多的人才。”
大家都高兴回答:“先生放心,我们都听先生安排。”
“三老,你们可想着回京城的老宅看看呀?”宋品知道皇帝召见自己,却没有召见自己的恩师也有点小尴尬,本想不提这茬的。但是人家就是京城过来的,不提也不合适。
苏学礼第一个摇摇手:“嘿嘿,我们老宅就是老房子,子女也重新被陛下任用了,这要团聚也得是他们来杏花村呀。再说了我们当初来要整理的《大夏字典》也已经初稿出来了,下面就是我们几个最忙的时候,哪有时间到处跑呀!”
欧阳文渊和司马尚志一起道:“是的,这时候哪也不去,等《大夏字典》编纂好了,我们一起进京当面献给陛下!”
刘公公想起当初三老可是带着任务的,这才想到了字典的事。
“啊,看来我大夏文学方面又将有重大进步了。三老功不可没要啊,,老奴回宫必定当面奏报陛下,求陛下嘉奖三老。”
永熙看着三个白胡子老头,怯生生的问宋品:“太傅,这三个老爷爷是谁呀?”
宋品轻笑道:“我是你们的太傅,他们三位是你父皇的老师。”
永熙立马拉上永泽来到三老面前下跪行礼:“爷爷,永熙、永泽替父皇给三位爷爷先拜个年!”
此言一出,大家都印证了自己的猜测,这两个孩子的确不简单。
“哦,你们是皇子?”
欧阳文渊高兴的抱起永熙问道。
“太子永熙,三皇子永泽。”
宋品这才公开出来。
司马尚志也抱起永泽问道:“你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呀?”
永泽指着永熙道:“爷爷,他是哥哥,我是弟弟。”
苏学礼也高兴的道:“两位皇子能和太傅学习,是大夏未来之幸呀。如今的陛下对外也不再是一味退让了,我等也应该欣慰了。”
宋品怕相关话题时间太长,使得皇子的事人尽皆知,所以提醒道:“皇子的事大家都不可以对外人道。好了今天就到这了,要去希望之城的和跟我回京的,都回去准备一下,明天早上我们坐火车出发。”
说完宋品也就起身抱起永泽,刘公公则抱起永熙一起出了食堂。
······
与此同时,大夏之南,大理国朝堂。
“陛下,昨天晚上安南国一支一百二十人的商队带着大量货物进入我镇南关,他们通关申报是途经镇南关向大夏进贡的。
我镇南关将士知道我大理如今已经向大夏称臣了,所以对他们比较友好的放行了。
可昨夜安南大军突袭镇南关,这一百二十人的商队成了内应,他们使用的是大夏才有的强弩里应外合夺取了镇南关。
镇南关守将薛勇命人送来紧急军情,随后自杀谢罪了!”
兵部尚书段天雷手捧一份带血的军报念道。
这大理对大夏是从皇帝自降为王了,但是群臣对大理国主称呼陛下。他们也只是外交场合中才会降阶使用称谓。
大理国主段正明顿时感觉菊花一紧,紧张不已。
这大理国面积不大,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云南全境加贵、赣大部分地区,一个镇南关丢失基本上就是东南方向面对安南的门户大开了。
相国宋斐当即道:“陛下,镇南关于我大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我大理国必须同仇敌忾将镇南关夺回来,否则我大理三分之一国土都将不保!”
段正明 坐在龙椅上紧张的询问道:“众爱卿都说说,派何人为将夺回镇南关呀?”
大将军齐山出班道:“陛下,臣虽然四十五岁了,但是这条命还是陛下的,臣愿意带兵夺回镇南关!”
大理国小,人才也少,尤其是其统治阶层如同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卿大夫一样,都是父传子的。
兵部重要一般都是皇室的王爷亲自抓着,户部管钱必须要是皇室的女婿,其他各部也都是各种联姻而成。
为了皇家独大,大理国还规定了大臣之间不可以通婚,这就是只许自己政治联姻,不许别人用同样的方法威胁自己的皇权。
在这样的制度下又有一个相国是例外 ,一般都是没有根基但是有才能的,这样各家族不服他就只能依附皇家。
而大将军吗,就是崭露头角的军事将领,打赢了就赏赐公主和皇帝联姻,然后成为生了根的家族。
这齐山就是凭着军功马上来的,只不过军人立功时间都比较年轻,而他已经四十五了为了保留和皇家联姻的机会他一直单身着呢。
“那请齐山将军说说你需要多少军队,将用什么应对之策,需要多久能把安南人赶出去?”
兵部尚书也是王爷,当朝就问了起来。
很显然,只要齐山回答比较好,就有机会挂帅出征。
齐山拱手道:“陛下,战报上米有提到安南到底发兵多少,但以安南国力最大限度为三十万,而此次又是偷袭。
国家之间无论是否友好,都互相密布探子提前探知对方 就是为了避免如今我们这样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发生。
而我们没有得到一点情报,说明安南必定是早有预谋而且是少量兵力的偷袭。”
段天雷道:“就算他们是靠偷袭,我镇南对我大理的重要性使得我们常年驻扎两万大军。就算里应外合,对方需要多少兵力才能一夜攻取我镇南关呢?”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89_89496/255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