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1972,香江黄金时代 > 第74章 和记现状
    【和记易主,华资控股】

    【陈青峰成为和记董事长兼主席】

    【传言:和记即将破产】

    【最年轻的上市公司主席成长之路】

    ……………………

    香江的舆论再次争论不休,媒体将事态进一步扩大,市场全面唱衰和记不认为陈青峰有令其起死回生的能力。

    这种看法直接反馈到股价上,今早一开盘和记的股价就从每股11港币跌至09港币,比原历史最低时期的股价更低。

    而作为华资收购英资四大洋行的历史性时刻,所有人都见证了这场商业奇迹,没有利益受损事不关己的华人团体当然支持。

    当然!!

    无论支持,或是反对,都影响不了陈青峰如何处理和记的问题。

    控股超360家公司,其中海外公司84家,陈青峰连这些公司名字都记不全。

    其中,单是上市公司就有26家,市值前一百的公司也有8家。

    经营业务涉及: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商业、商务、货柜运输、船坞修建、货仓运输、地产物业、采矿业、建筑业,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

    甚至很多公司业务都是相互重叠的,甚至彼此在很多项目上是竞争关系,大量资金、人力、时间用于内耗,杂乱到令人难以想象。

    别说陈青峰刚刚接手和记,估计祁德尊都做不到如数家珍,偌大个集团只知道大肆并购又没个监管,不出“硕鼠”才怪。

    和记控股的八大集团分别是:

    和记国际、和记地产、黄埔集团、海港工程、都城地产、屈臣氏、安达臣、以及黄埔集团控股的均益仓。

    其中六家都是在亏损,唯有屈臣氏能赚点小钱,均益仓勉强做到收支平衡。

    旗下最大的子公司黄埔集团,在原历史上,会与和记国际进行合并,成为后世赫赫有名的“和记黄埔”。

    和记地产、黄埔集团、都城地产、均益仓,四大集团都是玩地产的,全部都拥有大量廉价地皮。

    其中,地皮最好的是黄埔集团!

    1956年集装箱的发明,使得货物运输更加高效、安全、便捷,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货运模式,船舶、码头、航线都受到其影响。

    由于集装箱的发明,传统货运模式更改,传统的三大港口也要做出改变。

    1863年由怡和洋行、大英轮船公司、德忌利士火轮公司等多家公司共同创办了黄埔船坞有限公司。

    1865年黄埔船坞有限公司并购石排湾船厂和贺普船坞,之后还吞并了大角咀的四海船坞等公司。

    发现到20世纪初,黄埔船坞员工就超过了5000人,曾与太古船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江的三大船坞。

    拥有当时最非常先进的设备,能够以建造出各式各样的船舶,为商船提供各种维修养护服务。

    然而!!

    二战期间岛国占领香江,黄埔船坞如此庞大的造船能力,被那群小日子拆得七七八八,留下的船坞几乎成了空壳。

    二战之后,经理人制度兴起,顺应新时代的黄埔船坞更名为黄埔集团,但却再难恢复鼎盛时期的世界顶级造船能力。

    如今的黄埔集团…

    留下的只有落后几十年的造船业,修船业务被祁德尊卖给了太古船坞,货仓码头也被祁德尊迁入葵涌,货柜被祁德尊迁入红磡。

    主要价值就仅剩下“维港”的这块面积超过200万尺的地皮了!!

    200万尺?20万平方米!!

    还位于以英伦维多利亚女王命名的维多利亚海港?!

    若非黄埔集团成立的时间够早才得以拿到这块地皮,放在现在将整个和记卖了都拿不下来,这是和记最核心的资产,没有之一。

    早些年怡和洋行、太古洋行、黄埔船坞,分别掌控着香江的三大港口,随着集装箱的普及三大港口码头全部迁走,留下了三块地皮。

    一块归属怡和财团旗下的九龙仓集团,九龙仓用这块地皮打造了后世闻名的海港城,年收入租金超过百亿。

    一块归属太古集团旗下太古地产开发,建成大型住宅屋苑“太古城”,如今已然赚取超十亿港币还没赚完,一边填海一边赚到80年代。

    最后一块!!

    由于黄埔集团没钱开发,和记国际也没钱开发,就此搁置下来,有钱没能力赚,简直搞笑至极。

    直到后世落入李嘉成手里,开发成80年代最大的邨屋“黄埔花园”,这个项目直接为李嘉成赚取50亿港币外加一座170万尺的商场。

    后世谈及李嘉成多么善于经商,不可否认的是这家伙确实善于经营,却也未免有些鼓吹过头。

    海港城、太古城、黄埔花园,传统三大港口留下的三大地皮都赚取了海量利润,经营者换成其他地产公司也能获取相应的利益。

    其中,虽然太古城和黄埔花园,只是创造近百亿的利润看上去不如海港城。

    殊不知!!

    九龙仓为了一个海港城不仅整个集团的家底全砸进去了,开发周期也长达十年期间回不了一丝血,最后成功被包钰刚偷袭为他人做了嫁衣。

    显然黄埔集团的这块地皮,无法走海港城的开发路线,和记的底蕴不如九龙仓扛不住这么折腾。

    除非陈青峰愿意自己砸钱进来,但这样做无疑是为其他股东做嫁衣,不至于傻到这个份上。

    所以,黄埔集团的这块地皮,就只能走“太古城”的开发路线。

    诚然,问题又回到原点。

    祁德尊掌控和记期间,没有钱开发这块地皮,换做陈青峰掌控和记账上同样没钱。

    工业地皮转商业地皮的“工转商”,不仅需要申请等评估和审批,还需要给予港府一笔不小的费用。

    而黄埔船坞时期留下的200万尺地皮,尤其还是在开发“太古城”之后,血赚10亿港币还没赚完的情况下…

    陈青峰身为华资,尤其还是“不听号令”的华资,通过半胁迫的方式拿到的和记控股权,“工转商”的费用港府绝对会狮子大开口。

    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外界一致认为,陈青峰绝对会通过开发这块地皮拯救和记,港府和汇丰也等着通过这块地皮拿捏陈青峰…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97_97048/255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