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股市金逍遥 > 第50章 历史勾陈
    我们几个人的聊天,引来了不远处上下班工人的注意,她们以女工为多,也逐步聚拢了过来。

    李老看着我们聚精会神听他讲小楼历史,以及引申出的更多关于於陵的故事,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

    陪同父亲前来,站在旁边的李瑜薇看人越来越多,好像有点不大好意思了,拉拉谈兴正浓的父亲衣角,示意李中兴适可而止。

    我凑了一句:

    “小李别急,等李老把话说完好不好?”

    “好吧, 就说点热闹的吧。”

    李老向前走了几步,指着小楼门前的几棵芙蓉树前,大声说: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厂里栽芙蓉树,而不是别的树吗?”

    这一点,我是真不知道,估计别人也都不知道为什么。

    从我记事开始,於陵的街道上就是一片芙蓉树的海洋,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白天的芙蓉树下到处是乘凉休息的人,晚上又成为是老人们天下,他们在芙蓉树下闻着清新的花香,说笑、品茶,其乐融融。至于於陵为啥这么喜欢种芙蓉树 ,真不知道。

    李老对我们说:

    “真不知道吧?这是与发电和蒸汽锅炉有直接关系的。

    “於陵从民国时候开始有电力,首先是工厂里面的照明,之后是工厂的动力也用电力和蒸汽,产量提高了,质量上去啦,问题又来了,那就是现在说的污染环境。

    “那时候的现代化缫丝厂都是用电力和蒸汽,可是发电机烧的是柴油,缫丝机用的是蒸汽,而蒸汽来自烧煤的锅炉房,它们在方便生产的同时,污染也很厉害 ,一般都树木也都熏死了,经过好多种树木的栽培,最后发现只有芙蓉树可以忍受这些废气,而且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越长越旺,原因就是可以吸收废气!”

    原来如此,既是吸收有害气体,又可以给普罗大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二者相辅相成,难怪於陵的芙蓉树是城市一景。

    而於陵用电的历史我多少知道一点,那就是从1909年开始。

    当时,李敬义与徐方洲、马紫封等合股成立裕厚堂义记丝厂,同时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了柴油发电机,电力除了厂里使用外,还在厂外建立了路灯,同时还给一些商户进行收费供电。

    这也是东华省第一个大规模而且完全民营的缫丝厂。

    这也是於陵第一次使用电力,也是东华省第一个比较大规模集中进行电力运营的城市。直到后来,除了战乱外,於陵的电力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是东华省最早运用电力的地区之一。

    一个女工问道:

    “那么,这个企业后来到哪里了呢,光听我奶奶说过那时候的於陵多么厉害,可是怎么突然间就全部消失,而且怎么也看不到有关历史记载?”

    这的确是个问题,人们长期以来看到的都是后来的莺歌燕舞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等,好像某些企业是撒豆成兵而凭空诞生一样的,正如好多人知道黑土地之狐的“出神入化”,却根本不知道这些战士是来自渤海对面的许汉禹之手一样,都是为了进行三突出的需要。所以,很少有人了解於陵的真实历史,因为这是有些人颇为忌惮於陵历史上曾经的繁荣,因为担心历史的繁荣会掩盖自己“努力”下才达到的进退维艰。

    “其实,那些机器一直在用,那些厂房一直在用,那些个老工人一直到现在还在发挥骨干作用。

    “你看,现在的缫丝厂,其实还在用着那时期引进的意大利缫丝机,你们厂现在的很多厂房还是他们当年厂房的一部分。你看,这就是恒兴德当时的蚕茧仓库,不是已经成了你们厂的锅炉房,而且还在用着吗?”

    锅炉房师傅点点头,表示对李老说法的认可。

    於陵在清末民初前后出现的恒兴德、裕厚堂、同丰、源丰四大机械缫丝厂,是九州北方最早、也是最大的近代企业。这些工厂当年引进意大利缫丝机,都是当时到最先进设备,合计一千多台,在当时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在现在还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这些留存是太正常不过了。

    鲍科长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低声说:

    “这是不是真的啊?我咋听得有点发懵了呢?”

    “都是真的,而且说的都只是表面存在的事情,不是最真实的数字情况。”

    “那么,你说,於陵的经济在那个时候,为什么这么发达,老百姓哪里有这么有钱搞现代化企业?”

    我觉得老鲍的话非常有普遍性,那就是怀疑历史的真实,更相信当下的报告,与极端“均贫穷”那个年代的宣传。

    “每个人的资金都是很有限的,但是合作经营,一起出钱合股,不就可以成立一个企业了吗?”

    “那么,老板是是谁的?大家沸沸扬扬的胡说八道,企业怎么运转啊?”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99_99630/250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