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四十二章 天选之将
    维也纳,弗兰茨卧室。

    弗兰茨其实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奥地利会关闭蒂罗尔的银矿,明明二战后期还能开采,直到1957年才枯竭的矿脉,为什么会在1827年就停止开采了。

    塔利亚找到了一份关于蒂罗尔银矿的报告,上面给出的原因是蒂罗尔银矿品质不佳,收益抵不上成本,最后不得不叫停。

    弗兰茨揉了揉下巴,为啥在奥地利政府手中就连年亏损,然后转到个人手中就能继续开采百年。

    弗兰茨将几份矿山的收益表对在一起比较,发现蒂罗尔银矿的收益还不如自己名下的铁矿。

    弗兰茨觉得不太可能,除非采不到银矿,否则银矿的收益怎么也不可能比铁矿还低,而从后世私人企业可以继续开采上百年来看,蒂罗尔银矿远未到枯竭的时候。

    那么可能只有一个,就是监管不力,就像大清的海关一样四处漏风。

    更让弗兰茨生气的是,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居然在放弃蒂罗尔银矿时,将矿坑炸毁掩埋了。

    重新挖掘矿坑不但费时费力,还要额外支出一大笔费用。

    但总体上讲蒂罗尔银矿的复采,对于奥地利还是十分有利的,毕竟这可是直接收益,还能用来抵押骗贷款。

    奥地利陆军的问题好解决,真腊的订单又来了,除了六千支步枪以外,他们还想要20门大炮。

    只不过这次他们不是用白银付账,而是一部分白银,一部分黄金,还有象牙,珍珠,玉石,以及一些珍贵木料。

    看起来真腊那边已经下定了决心,或是遇到了大麻烦,这对真腊来说可能是一场浩劫,但对于奥地利来说是一次机遇,就看安布罗修斯能不能把握住了。

    当然弗兰茨也会让教会帮忙出份力的,毕竟劳舍尔大主教最近卖神圣光辉和圣水赚了不少钱。

    漂白粉和酒精又没什么成本,虽然有人发现了,但是影响力却远不及教会,同样的产品就是卖不出去,而教会那边甚至供不应求。

    教会为了排挤可能的竞争者,疯狂的压低价格,也让一些没实力的人望而却步。

    随着教会产品的推广,原本应当爆发的霍乱并没有在维也纳的贫民窟中出现。

    而整个奥地利因痢疾而死的人数,也在直线下滑,再加上最近几年的丰收和经济的景气,铁路建设和公共工程又吸收了大批流民,让奥地利人民的幸福感增加了不少。

    海军的问题就难办了,想造一支舰队,那么几百万弗洛林就是听个响,最多搞出几艘护卫舰和巡航舰,再算上火炮和水手的训练,那花费简直是天价。

    奥地利海军方面提出要造四艘四级战列舰、六艘巡航舰、以及十艘护卫舰的强大编队,以保持对萨丁海军的绝对压制力。

    实际上萨丁王国海军有一艘二级战列舰作为旗舰,还有一艘三级战列舰,以及十艘四级战列舰,虽然在舰船数量上远少于奥地利海军,但是炮舰和战列舰的差距并不是数量就能弥补的。

    1827年的海战中,英国战列舰“亚细亚”号和“伊斯特”号,闯入埃及海军队列,仅用两个小时就粉碎了埃及的海军梦。

    然而他们并不是英国人在海上的最强力量,在那些一级风帆战列舰面前也只能瑟瑟发抖。

    奥地利的对手不是英国人,也不是萨丁王国,而是埃及人的舰队。

    此时与英国比拼海上力量等于找死,奥地利能用的战列舰数量还比不上对方一级战列舰的数量。

    萨丁王国与奥地利接壤,完全可以用陆军平推,不用怀疑奥地利军队绝对有这个实力。

    而两次土埃战争中,奥地利暴露出来的无能,才是奥地利国际地位下降的真正原因。

    后世人总说梅特涅软弱无力,才导致英国人跳过奥地利单独对埃及施以惩罚。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奥地利没有一直强大的海军,只能看英国人的脸色、法国人的脸色、俄国人的脸色,导致梅特涅举棋不定,最后只能默认英国的行为在英国背后做小弟。

    可英国人并没有打算收奥地利帝国这个小弟,转身就将奥地利丢在一边,克里米亚战争时又拉出来背锅。

    为了改变奥地利的命运,一支能打败埃及舰队的海军是必须的。

    在纳瓦里诺海战之后,埃及的海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以此时奥地利海军的力量还真能应付。

    但如果一切按照历史的发展,奥斯曼的舰队会叛逃到埃及,而此时奥斯曼的舰队拥有大小舰船三十余艘,其中包括这个时代最大的风帆战列舰“马哈茂迪耶”号。

    这就不是奥地利海军能应对的了,没有实力自然底气不足,当然指望奥地利能在两三年里就建立一支能打败奥斯曼海军的舰队同样不现实。

    但建立一支能迅速打败埃及舰队,并且能将奥地利陆军投送到埃及的混编舰队,还是有希望的。

    当然由奥地利出兵解决这场纷争只是最后方案,弗兰茨还是希望梅特涅亲王能完成外交胜利的成就。

    对于奥地利的海军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卡尔大公的第三子弗里德里希大公要加入海军了。

    这位喜欢船模的大公将会对奥地利海军进行全面的

    改革,奥地利海军也会迎来自己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弗里德里希大公13岁从军校毕业,又花了两年时间学习造船,16岁加入海军开始着手改革,是一位既有才华,又有热情,还有财力的天选之人。

    然而这样一位天才也不会想到,在四年之后就要面对一场改变奥地利帝国命运的博弈,他的改革还是太保守了。

    土埃战争的输家不只是埃及,奥地利暴露了自己外交上的软弱和海军实力的单薄。

    1840年,奥地利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协同封锁了亚历山大港,炮轰了西顿、贝鲁特,并在阿克组织了登陆,血虐了埃及军队。

    看起来十分风光,炫耀了国威,然而在老牌帝国眼中,奥地利的海军如小丑一般,临时组织的海军陆战队更是可笑至极。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奥地利随军贵族们看到的是奥地利舰队数量庞大,火炮一轮轮齐射硝烟漫天。

    然而英法的舰队司令看到的是一群不懂海军战术的杂鱼,造船技术更是拙劣的可怕,并没有能支撑海上战役的大型舰船。

    主力火炮居然是8磅炮,一度让英国的舰队司令觉得对方是群陆军。

    实际上奥地利的海军,大部分军官都是从陆军中临时抽掉的,技术人员也都是临时招募的,至于水手很多都是从港口酒吧招来的临时工。

    这样一支临时拼凑的部队,很难让英国这种海军传统深厚的强国看得起。

    。ue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9_9841/474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