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远东1912 > 第21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
    至于其他学生则仅仅只需要缴纳书本费即可,而其余各种繁杂的费用以及学费则完全由政府全部承担。当然,学生们的日常饮食开销还是需要他们各自的父母来支付相应费用的。“儿童可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啊!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让教育缺少资金支持,更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受苦受累。”字保中说起这些话的时候简直就是面不改色、心不跳,仿佛这些话并不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一样,但其实这本来也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罢了。“少年强大了,国家才能强大;少年聪慧了,国家才会充满智慧。”李定南紧接着也补充了这么一句。之后,他们几人又与其他几位专门负责教育方面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一起交谈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最终才将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整体教育方案彻底敲定了下来。关于免费的具体范围之前就已经提到过了,这里便不再重复叙述一遍,考虑到目前的在校学生数量还不算太多,倒正是制定各项标准的大好时机呢。

    又和几位教育的原革命党聊了一下午,最终才将小学中学教育敲定下来。免费的范围前面已经提过,在此不再赘述,考虑到目前学生人数不多,倒是制定标准的绝佳时机。整个发展区所有中小学统一校服样式,一律采用二战时普鲁士军服样式,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煞是好看。小学低段开国语、算数、历史、英语和德语等基础课程,高段则增开思政这门重要的课程。中学阶段将数理化全部开设,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发展区政治体系尚处于草创阶段,思政在四五年级再开设,也只剩下三年时间,而前期已经在读的学生学制保持不变。

    此外,还准备筹备建立两所大学,一所在江城,另外一所开在帕敢。并且已经深思熟虑地考虑好了师资力量的来源。计划从老家的各大高校中招募那些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如果能够邀请到这些优秀人才固然最好,但如果遇到一些不太愿意加入的人,也做好了采取强硬手段的准备——直接将他们“绑”过来。毕竟,对于他来说,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他都会竭尽全力确保这两所大学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啦,老教授肯定得请一些过来啊!毕竟嘛,李定南坚信很多人都是愿意拿钱办事儿的主儿呢。这不,连学校的名字他都已经想好了:江城这边的就叫“江城大学”;而在帕敢那边的,则叫做“西平工业大学”。没错哦,帕敢现在已经改名为西平县咯!至于这个西平县的县长嘛,那可是来自老家筑城的革命党人李德兴。嘿呀,这家伙一开始的时候,对李定南简直就是各种口诛笔伐、毫不留情啊!李定南呢,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应对,什么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全都讲了个遍,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实在没招了,李定南甚至还把族谱都搬出来了,可依然是收效甚微呐!

    那真可谓是各种讨好和谄媚啊!又是叫老祖宗,又是喊祖宗十八代的,最后好说歹说才答应给他办一所大学,他这才心满意足地答应帮忙办事儿呢!

    这不,刚到各大学去招老师人家都以为遇见了骗子了呢?但是承诺先预付两年工资,并在经济区给家属安排工作给予房子时,一个个跑来签约了,毕竟这么爽快的主也是少见。

    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毕竟国内军阀办大学都是很多富商给钱的情况下。

    就这样,一百多位教授带领着五百余名研究生以及一千多名大学生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训教员,这些教员将负责未来学生们的教学工作;然后是搭建起各个专业的教学班子,确保每个专业都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最后还要编修各种讲义和教材,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与此同时,学校的校舍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工人们日夜赶工,争取在九月份开学之前将所有建筑完工并交付使用。按照计划,这两所大学总共将招收一万八千名学生。其中三分之一的名额将留给江城经济区军队中学习能力较强的战士们,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剩下的一万二千个名额则会面向国内其他地区招募那些成绩优异但家庭条件无法支持他们上大学的学子们。这不仅给了这些孩子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为即将有大机遇的经济区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不,为了搜刮更多人才和成绩优异且家庭贫困的学生,李定南竟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指使鸦片贩子陈安成立了一个神秘而又特殊的组织——“不良人”。这个组织与当年老蒋所创办的复习社有些相似之处,但其性质却完全不同。

    当然,仅仅依靠这些并不能保证所有被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效忠于经济区政府。毕竟,人心难测,谁也无法保证每个人都会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是,李定南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项规定:凡是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家属都将获得土地用于耕种。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家人们就会扎根于经济区,而这些学生毕业后也只能在经济区内寻找工作,除此,还能增加人口。

    如此巧妙的安排,既能吸引到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又能确保他们对经济区政府产生依赖和归属感。可以说,李定南的这一策略真是一箭三雕啊!

    毫无疑问,初创的江城大学和西平工业大学从师资力量到学生整体素质都是参差不齐的,甚至是七拼八凑的,然而经济区对教育支持的力量却是史无前例的。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22_122213/70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