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

    “如你方才奏疏所言!”

    “你倭国对敌我朝,依仗孔孟道德之文章,孙吴韬略之兵法。”

    “孤可明言,尔等所学中原之文道,乃画虎类犬!”

    “至于韬略兵法,我明军战将自会于战场,鞭笞逆徒!”

    “殿下”

    “水泽之地,山海之洲,可以为险?”

    “我明军浩荡,自会填平水泽,撼移山海!”

    “这”

    “来人!”

    以为朱标是要下令将他们斩首。

    那使臣忙跪地道:“外臣自知必死,可还望天朝罢兵止戈”

    “传孤令旨。”

    没有理会那倭国使臣的求饶之声。

    朱标看向徐达等武将,朗声令道:

    “传孤令旨,授魏国公徐达为平倭大元帅。”

    “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信国公汤和同往!”

    “百官听令!”

    “末将在~”

    “臣在~”

    在场文武尽皆起身,冲朱标拱手。

    朱标睨了倭国使臣一眼,随即环顾在场文武,正色说道:“年节过后,我大明只有一件要事。”

    “平扫倭国,扫穴犁廷!”

    “文武百官,均当以此为要!”

    “臣等遵旨~”

    “末将遵旨~”

    当看到大明文武此刻竟也同仇敌忾,一个个脸上肃穆之景俨然是要将他们倭国尽数灭亡。

    倭国使臣心头大惊,连忙开口道:“太子殿下”

    “战书留下,送倭国使臣出境。”

    闻言。

    那倭国使臣错愕之下,竟忘了请求朱标罢兵休戈,转而难以置信问道:

    “殿下不杀我等?”

    “孤恨不得尽除你倭国之人!”

    朱标斥了一句,随即便也收起眼中厌恶,沉声说道:

    “只不过现在不杀!”

    “我大明重礼重信,斩杀来使有失王道。”

    “不过待我大军踏足倭岛之时,自是尔等之死期。”

    “回去转告你王,大明王师到时,自当扫穴犁庭,清理叛逆之徒!”

    当看到朱标说完转身便朝座位走去。

    那倭国使臣却是满脸呆滞,好似被剥离灵魂一般,如同草木般呆呆的站在原地。

    毫无疑问。

    眼前这位大明太子,对他们倭国绝对是打骨子里的厌恶。

    同样!

    对于他们这些倭国之人,这位大明太子恨不得尽数屠戮。

    可偏是如此,朱标竟还要放他们回去。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朱标方才说,大明军队踏足倭国时便是他们的死期。

    这等于是说,朱标压根没把他们倭国放在眼里。

    他们几人的性命,朱标何时想要,何时便能来取!

    “殿下如此说,我等还有何颜面回去复命!”

    语罢。

    那倭国使臣猛地便要朝墙壁撞去。

    可他不知道的是。

    在大明,他们这些倭国人想活很难。

    想死,更不容易!

    就在那倭国使臣即将以头撞墙,自戕当场之时。

    身旁几名锦衣卫似迅雷魅影,先是一脚将他踹到地上,随即人直接将他牢牢压在地面。

    “赶出去!”

    朱标满脸嫌恶,语气很是不耐烦的同时,更满是厌恶。

    就好像这些倭国之人的血但凡沾染大明,都是对大明的羞辱一般。

    几名锦衣卫见状自是不敢有片刻迟疑,拖着那倭国使臣便朝宫外走去。

    而且!

    但凡朱标没有诛杀倭国使臣的命令下来,那锦衣卫便绝不可能让这几头倭人死在大明境内。

    同样!

    当看到朱标这位大明太子对倭国的态度,李政道、王禑、李成桂等人心惊之余却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庆幸。

    庆幸朱标憎恶的是倭国,不是他们。

    庆幸大明势要扫穴犁庭的乃是倭国,而不是他们。

    只不过这庆幸之余,几人却也是格外惶恐。

    方才的景象他们都是亲眼得见。

    面对倭国外侮,大明上下君臣一心,大明文武同仇敌忾。

    甚至就连李善长、宋濂这样的文人都愿随军出征。

    且不说李善长已位列国公,单说他在大明文臣中的地位已然达到极限。

    倘若倭国再立新功,恐怕不是这位深谙朝堂之道的老臣所愿。

    再说那宋濂。

    大明文道之师,其声名吕宋、安南学子都是知晓。

    可就是这么一位大儒却也有征讨倭国之心。

    如此看来!

    大明之不可战胜,虽在于雄兵强将。

    大明之伟大,更在于全体上下,众人一心!

    “来人!”

    就在李政道、王禑等他国使臣盯着眼前的大明君臣,默默出神之时。

    却听朱标突然下令道:

    “传孤令旨,将倭国此封战书印制万卷,传至大明全境!”

    “宋学士!”

    “微臣在。”

    “书写讨贼檄文,一并传至全境。”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2_12386/442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