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简单地来说,就是投资、融资。专业上面有解释,说是资本的所有者或支配者对资本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师爷给理解成投资和融资,可能过于简单粗暴,但是无非也就这两件事。
资本运作从表面来看,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从结果上来看,优化和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的价值。那有兄弟就惊呼,这不是市值管理吗?
资本运作的本质还是企业内部关系的协调机制,协调的是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资本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资本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各方都有积极性,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简单一点说:就是股东间利益的平衡,股东和债权人间利益的平衡,股东和企业管理团队之间的利益平衡,通过各方利益平衡,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
资本运作的操作全过程,其实是跟随着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的。企业有种子期、起步期、快速扩张期、pre-ipo融资扩张阶段、ipo成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手段的应用。
1、种子期,也就是从实验室或者是一个创业梦想开始的地方。
大部分人对资本运作的理解是,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非上市公司或者在企业未做到上市公司之前都涉及到大大小小的资本运作需要的。
那种子期到成立公司后的阶段,也就会有一个合伙人团队建立公司的阶段,其实这一次公司初始启动资金的募集过程也就是一次资本运作过程。其实也是私人股权的归集阶段。
2、公司业务起步以后,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扩大,项目资金需要或者公司运营需要,那投融资也开始活跃起来。
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创投资金开始介入。创投资金在发现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会进行股权或者债权的投资,让好的项目开始慢慢沉淀并为此注入或嫁接更好的业务资源,为此创投机构的投资才有可能获得高额回报。
3、公司进入快速扩张阶段,由于更活跃的经营活动,会引起投资机构或者金融机构的关注,通过债权或股权的方式来支持企业发展,灵敏的pe私募基金就开始少量进行布局或者潜伏,预期可以享受到企业发展红利。这个资本运作过程相对前两期的相对要复杂一点,重点在企业管理层和原股东在经营决策上要达到某种平衡,以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而引入投资人。
在这个阶段引入的投资人可能在经营业绩上会给管理团队一定压力,甚至一定的业绩对赌。
4、当企业有明确上市预期后,更多的机构会参与进来,有对上市红利分享者、有长期业绩支持者、有行业并购潜伏者、当然也有纯粹财务投资人。
对于上市的不确定性和企业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造成的业绩不确定性是这个阶段的投资人最大的担忧,在这个阶段的企业管理团队,需要在资本运作方面开始借助投资银行或者中小型咨询顾问的力量开始在各方机构之间寻找平衡。
5、企业成为上市公司,需要对股东、管理者、上市公司主体、各类投资方、私募基金包括自已成立的员工持股平台等进行利益平衡。
上市公司的上市初期,主要是稳定原有股东团队、企业管理团队、新进投资者、股民等,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投融资活动,解决上市公司主体和股东的需要,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增长公司业务或者市值管理的部份诉求。
6、上市公司的中后期,从百亿到千亿,可能要通过不停地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手段,来做大公司。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个时候才是资本运作,也有很多文章专门来讲这个阶段的资本运作路径。
其实也是投融资,或者投融结合等方式来做大上市公司这个盘子,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各方利益诉求的平衡。
资本运作的方式有哪些?
资本运作广义上是指任何使得资本增值最大化的商品经营活动或资本经营活动,狭义上是指实施收购、兼并、重组、控股等手段,以提升资本运用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而我们日常所指的是狭义的资本运作。
基于资本运作对于企业规模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扩张型、收缩型以及整合型三种资本运作方式,具体如下:
一、扩张型资本运作
扩张型资本是充分利用内部及外部资源,以一定的资本运作方式塑造资本结构,使得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基于产权动态转移可以将扩张性资本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1横向型资本扩张
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竞争优势,向处在生产一营销链上同一个阶段具有不同资源优势的领域延伸,减少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进而各方联合起来所实施的一种产权交易。
2纵向型资本扩张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向上游和下游链条延伸,是同一生产链上的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
3混合型资本扩张
企业为了分散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经营管理环境及其适应能力,向与自己领域不相关,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上下游关系,为了适应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而实施的一种产权交易。
例如:大家熟知的美的集团,作为我国国内销售白色家电行业的第一个大巨头,在其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美的从来没有偏离过家电这一行业发展主线。
美的立式空调中央风扇系列产品已经做到全国销量规模全国最大,美的中央空调、压缩机、电饭锅等风扇系列产品的年销量已做到全国名列品牌全国前三名。
但是随着我国家电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美的集团开始改变了之前单一的经营模式,转向推动美的相关企业多元化经营业务模式的发展。
二、收缩型资本运作
收缩型资本运作是扩张型资本运作相反的操作,是企业主动将那些盈利空间较小、不符合核心业务的业务进行剥离和转移,以实现高效运营,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
常见的方式包括资产重组和企业分立。
三、整合型资本运作
整合型资本运作是对企业内部资本进行资源重组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发展趋势和环境的多变性,主要涉及到所有权结构的变更以及许可证交易。
最常见的方式有股权改制和债务重整。
拟上市公司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及其优缺点
公司上市,上市公司,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公司上市,指还没有上市,拟上市或将来上市,而上市公司指,已经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拟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模式。
一,并购重组,指兼并与收购的意思,是一个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利而进行产权的交易活动,目的就是搞活经济,让企业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二,股权投资,指投资方通过购买被投资方的股权,成为被投资方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三,兼并收购,该种模式就是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以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并入兼并方,成其为股东,并购后,被兼并企业的法人主体地位再也不存在。
四,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并购方,把被并购方曾经无力偿还的企业债券,转换为对被并购方的投资而变成股权。
五,新设合并,由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各自出资组建一个新的法人主体。目标企业以资产、土地及人员等出资,并购方以技术、资金、管理等出资,占控股地位。目标企业原有的债务仍由目标企业承担,以新建企业分红偿还。
这些是我们将要给公司上市前融资的常见方式,而他们又有自己的优缺点,比如,并购重组的优点:双方兼容性比较强,又具有互补性,并购后,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而且还减少了竞争对手之间的成本。我们再看一下兼并合并也称作吸收合并,他的优点,就是不涉及到现金流,无需融资,这是他最大的优点。新设合并的优点,以少量资金控制大量资本,节约了企业的成本。
这些方式都很好,实现了企业财富的增值,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他们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说:购双方信息不对称,而隐含的各种风险及成本。财务风险、资产风险、负债风险——如果,被并购企业,负债很高,并购后,需要偿还的债务也要很高。如果被并购的企业,有很多或有负债,在并购之前没有被发现,并购后将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财务压力,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融资风险、法律风险等等,但老鹰也不会因为天空太高,而不翱翔,我们既要看到他的利,也要重视他的弊,然后走出适合我们自己公司上市的一条路。
上市前,11种企业常用资本运作模式解读
一、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即兼并、收购。一般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另一企业的控制权而采取的产权交易活动。并购重组可以实现搞活企业、盘活企业存量资产的目标。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多采用现金收购或股权收购等支付方式进行操作。常见并购重组的方式有:
1、完全接纳并购重组。
即把被并购企业的资产与债务整体吸收,完全接纳后再进行资产剥离,盘活存量资产,清算不良资产,通过系列重组工作后实现扭亏为盈。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具有相近产业关系的竞争对手以及产品上下游生产链关系的企业。
2、剥离不良资产,受让全部优质资产,原企业注销。
并购方只接纳了被并企业的资产、技术及部分人员,被并企业用出让金安抚余下人员(卖断工龄)、处置企业残值后自谋出路。这种方式必须是并购方具有一定现金支付实力,而且不需要承担被并购方债务的情况下才可能实施。
二、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通过投资拥有被投资方的股权,投资方成为被投资方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益并承担相应责任与风险。常见的股权投资方式主要分为流通股转让和非流通股转让两种。
1、流通股转让
公众流通股转让模式又称为公开市场并购,即并购方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从而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在证券市场比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并购都是采取流通股转让方式进行的。而在中国,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现行法规对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有严格的规定、股市规模过小,股市外围资金堆积庞大,导致股价过高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企业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可操作性并不强。
2、非流通股转让
股权协议转让,即并购公司根据股权协议转让价格受让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产权,从而获得目标公司控股权的并购行为。股权转让的对象一般指国家股和法人股。股权转让既可以是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转让股权,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向上市公司转让股权。这种模式由于其对象是界定明确、转让方便的股权,无论是从可行性、易操作性和经济性而言,公有股股权协议转让模式均具有显着的优越性。
三、吸收股份并购模式
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并购方,成为并购方的一个股东。并购后,目标企业的法人主体地位不复存在。
这一模式下,企业在并购中,不涉及现金流动,避免了融资问题。吸收股份并购模式常被用于控股母公司将属下资产通过上市子公司“借壳上市”,规避了现行市场的额度管理。
四、资产置换式重组模式
企业根据未来发展战略,用对企业未来发展用处不大的资产来置换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资产,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产权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通过该模式,并购企业间可以不出现现金流动,并购方无须或只需少量支付现金,大大降低了并购成本。并可以有效地进行存量资产调整,将公司对整体收益效果不大的资产剔掉,将对方的优质资产或与自身产业关联度大的资产注入,可以更为直接地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资产质量,且不涉及企业控制权的改变。
但是,这一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信息交流不充分的条件下,难以寻找合适的置换对象。
五、以债权换股权模式
以债权换股权模式是指并购企业将过去对并购企业负债无力偿还的企业的不良债权作为对该企业的投资转换为股权,如果需要,再进一步追加投资以达到控股目的。
债权转股权,可以解决国企由于投资体制缺陷造成的资本金匮乏、负债率过高的“先天不足”,适合中国国情。而对并购方而言,也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方式。
六、合资控股模式
合资控股模式又称注资入股,即由并购方和目标企业各自出资组建一个新的法人单位。目标企业以资产、土地等出资,并购方以技术、资金、管理等出资,占控股地位。目标企业原有的债务依然是由目标企业自行承担,偿还形式以新建企业分红为主。
在这一模式下,企业可以实现以少量资金控制多量资本,节约了控制成本。另外,通过将目标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与优势企业合资,有效规避了目标企业历史债务的积累和隐性负债、潜亏等财务陷阱。但是,在该模式下,此种只收购资产而不收购企业的做法易招来非议。
七、在香港注册后再合资模式
在香港注册公司,然后将国内资产并入位于香港的公司,可为公司今后的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企业存在资金短缺,又难以从国内银行贷款,可以选择在香港注册公司,借助在香港的公司作为申请贷款或借款单位,以国内的资产作为抵押品, 向香港银行申请贷款,然后以投资形式注入合资公司,当机会成熟后可以申请境外上市。
这样一来,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较易进入国内或国外市场,创造品牌,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香港公司属于全球性经营公司,注册地址在境外,经营地点不限,可在国外或国内各地区开展商务,也可在各地设立办事处、商务处及分公司。另外,由于香港公司无经营范围限制,企业可开展进出口、转口、制造、投资代理等等业务。
八、股权拆细
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与其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上市融资,还不如通过拆细股权,以股权换资金的方式,获得发展壮大所必需的血液。实际上,西方国家类似的做法也是常见的,即使是美国微软公司,在刚开始的时候走的也是这条路——高科技企业寻找资金合伙人,然后推出产品或技术,取得现实的利润回报,这在成为上市公司之前几乎是必然过程。
九、杠杆收购
收购公司利用目标公司资产的经营收入,来支付兼并价金或作为此种支付的担保。换言之,收购公司不必拥有巨额资金,加上以目标公司的资产及营运所得作为融资担保、还款资金来源所贷得的金额,即可兼并任何规模的公司,由于此种收购方式在操作原理上类似杠杆,故而得名。杠杆收购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之后迅速发展,80年代已风行于欧美。
十、战略联盟模式
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根据构成联盟的合伙各方面相互学习转移,共同创造知识的程度不同,传统的战略联盟可以分为两种——产品联盟和知识联盟。
十一、投资控股收购重组模式
上市公司对被并购公司进行投资,从而将其改组为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并购行为。这种以现金和资产入股的形式进行相对控股或绝对控股,可以实现以少量资本控制其他企业并为我所有的目的。
此并购方式的优势在于上市公司通过投资控股方式可以扩大资产规模,推动股本扩张,增加资金募集量,充分利用其“壳资源”,规避了初始的上市程序和企业“包装过程”,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企业在上市前的资本运作方式有并购重组、股权投资、吸收股份并购、资产置换式重组、以债权换股权、合资控股、股权拆细、杠杆收购、战略联盟等多种模式,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用的操作模式,达到既保护股东利益,又不影响企业上市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_15454/396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