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人异议。

    政治上没有什么风险,而且如果能搞起来,对于即将成立的地级楚州市,是一个重大利好。刘楚安指使教委主任李松柏,马上搞一个可行性报告出来,准备送省里审批。

    李松柏干劲很高,回去就组织了一个精干的班子,起草这个可行性报告。

    甚至担心楚州地区教委水平不够,李松柏还专程去了大宁一趟,从省教委请了两位专家过来,参与这个报告的起草。

    省教委得知他们的想法之后,也非常的支持。

    如果楚州能搞起来一座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对于整个静江省教育界而言,那也是大好事。

    静江一贯重视教育。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不是说着好玩的。

    而对李松柏本人来说,也把这个当成了机会。

    看着司马武周凡新李凯云这些曾经和自己平级的同僚,一个个成为地区领导,其中司马武还成了行署专员,只有他依旧是地区教委主任,要说李松柏心里没一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刘楚安,李松柏反倒不拿来做对比了。

    没有任何可比性。

    在李松柏看来,刘楚安那是妥妥的主角模板,“天命之子”。

    这种人,你是不应该去和他比的,徒增烦恼。

    第二个建议,则是引进人才。

    这个建议,在家宴上,刘弘毅只说了个大概,具体要落实下去,那还得经过各相关单位反复研究,出台一个实施细则才行。

    并且同样要报省里批准。

    这就是地区和地级市的区别。

    地区,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一级正式的政权机构,只是省里的派出机构,管理权限是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所以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需要报省里批准。

    而地级市不一样。

    地级市有自己的人代会,法律规定的权力机关。

    有关全市的人才政策和地方性法规,理论上,人代会批了就行。

    当然,也还是要报省里备案。

    但核准和备案是两个概念。

    有关这个建议,引发了比较热烈的讨论。

    注意,是讨论不是争论。

    总体而言,同志们对于引进人才不反对。

    这也是楚州地区独有的特殊情况。

    其他地区,至少在目前,压根就没有“人才竞争”这个观念。有限的那些个编制,照顾自己人都照顾不过来呢,哪里还需要去外边引进人才?

    唯独楚州地区例外。

    工业已经开始初具规模,农林牧业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规模根本就不是传统农林牧业能比的,技术含量也不是一回事。

    甚至于商业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楚新县城以及周边的常住人口,这三四年间,翻了一番都不止,已经稳稳站上了十万的关口,并且还在以难以想象的高速增长。

    大家已经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很多技术性岗位和管理性岗位,都缺乏合适的人手。

    刘弘毅当初坚持要把摩托车厂的许多加工件外包,就是这个原因,控制摩托车总厂的规模在短时间内急速膨胀。

    因为一时半会的,找不到那么多有管理大型企业经验的专业人才。

    但是在具体引进人才的条件上,大家还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房子!

    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北郊那边建设的第一批“单元楼”,是给离退休的老干部们预备的。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2_162921/450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