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中阐述的中国抗战胜利三个基础条件为:
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一条件主旨,就是必须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只有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各阶层力量,让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等乃至全中国人民都加入到一致抗战中来,才能使中国在敌强我弱态势下,为抗战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必须要唤醒人心,绝不可使人民失去希望,从而滋生出大量投降派,为日本侵略野心助纣为虐。
其二,便是争取国际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要让国际各国家和势力,都明确侵略者坐大后带来的影响,以及与各国利益之间的重要关联,还有未来大势之下法西斯必败的趋势。
要让国际势力都以各自的力量,从海上、空中、陆地、军事援助等等方面打击法西斯轴心国。
切断日本进口战争物资和掠夺占领地物资扩大侵略,并从军事上坚决打击侵略势力,从而动摇日本军国主义野心,促成胜利的第三大条件形成。
在日本军国主义力量受到沉重打击,以及发动侵略战争期间,引导承受巨大战争负担和剥削的日本国内人民与日本殖民地人民觉醒,掀起推翻军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三大条件概述为一句话,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论持久战》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三大条件的建立。
至此,中国人民也终于坚信中国的抗战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此时,提前看到了《论持久战》的红军,以及近代中国各个时期的人民,都爆发出来山呼海啸般的兴奋高呼。
在黑暗中迷茫挣扎了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他们,终于在此刻看到了中国光明的未来。
虽然就算没有天幕的干预,历史的大势之下,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影响之中,中国的胜利都是一定的。
但能够提前看到这些,坚定了追求胜利的信念,那种极致的兴奋,也远非一句喜极而泣可以描述出来的。
并且中国的抗战,也将因这些提前到来的影响,更快也更有机会避免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之后才迎来。
百年屈辱史,或将因天幕规避掉众多的屈辱历程,变为浩浩荡荡改天换地的奋斗史……
与此同时,古人们也对这篇意义极其重大的《论持久战》,为后世人的子孙们共情而喜。
“后世的抗战艰难到如此地步,真真是万分庆幸能有这么一篇唤醒人心的文章出世,也庆幸能有写出这篇文章的人,引导这些受尽苦难的子孙们坚持下去,保我华夏传承永存。”
“我华夏改朝换代的历史那么多,比之这近代中国抗争之复杂、之艰难的,却是少有,若是能更早诞生出这些思想,我华夏今日之兴盛怕是难以想象。”
“今朝贯穿历朝历代的天幕,不就如你所言那般了吗?我等便是当今天下传承此思想的前人,今后的子孙能否过上我们穷思不得知的大好日子,就看我等这些前人之功了。”
……
【《论持久战》的超长远见思想影响至今,已经被许许多多身处和平时代的人们借鉴,成了个人人生的精神启发。
比如人生也可看做成一场注定历经挫折的持久战。
不论此前和今天的哪个时代哪个时期,绝大多数人的家世并不足以给孩子的一生铺太远的路,创造多么大的助力。
人,注定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人生的追求。
人生,也可借鉴持久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的我们注定要经历积累和沉淀,才能具备通往成功的能力。
早期步入社会的我们,刚刚踏入自己的目标领域,或者连目标都还没有形成,只能在迷茫和辗转中挣扎,这样的积累注定是要饱受挫折且难以获得理想的回报的。
因为前人的积累必定要比我们多得多,具备的能力也更有资格在竞争中获得相匹配的收入。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喜好、追求、对市场和生活的经验这些方面,都能寻找到都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尽可能快地确定自己的方向,便能更早沿着这个方向开始积累,避免在沉浮中经历太长的迷茫。
然后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必定会遭遇接连的打击和挫折。
往往是在自认学有所成时,抱着莫大的期望与巨大精力将自己的创造的价值投入市场时,得到的回报却是与期望相差甚远,甚至谈不上回报。
一次可以接受,两次、三次……在不断的失败中,我们绝大多数都会陷入到自我怀疑。
但是《论持久战》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清事物发展的必然,要学会坚持,要从容。
因为这些挫折本来就是必然的,就算把成功的位子或职务交给初出茅庐的你做,你也没有那个能力做好,哪怕有少数例子一跃成功那也是少数。
这就是积累的过程,因为难有捷径,所以要学会从容,学会淡定。
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们已经步入中期,这时的我们在坚持和饱受挫折中已有不少的积累。
但是不少,并不代表着已经足够。
哪怕我们已经真的学有所成,可是失败的概率依然存在。
这时的我们再要遭遇重创,那么受到的打击会比早期要大的多,也更难自我安慰。
会在岁月的打磨中,在一生碌碌无为和一生平庸中深陷惶恐。
半途而废就成了这时最大的代价。
既已投入太多没了退路,那就继续坚持下去。
最后一个阶段可能便是主动出击,寻找机会了。
因为此时积累已久的你,已经是自己领域之中能力与资历匪浅的存在,距离成功只欠缺了机会。
而机会,又往往是会主动寻找能力相匹配的人才的。
所以最后一个阶段,或许仅仅只是承受住岁月的煎熬而已。】
(这一段话外题,仍然只是作者自己对阅读《论持久战》后自己获得的启发,或许也可以称之为自我安慰吧,毕竟时至今日在写作一道上我仍然还在沉浮,甚至不确定自己所处的是自己所说的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
但在这里,仅以此言预祝大家都能寻找到自己的路并有所收获。
人生就是一场持久战,贵在坚持,大家共勉。)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2_172226/287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