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22章 评论·结束·后续
    【别的不说,以前老百姓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不管是秦朝还是什么其他朝代。搞不懂为什么有人想要穿越,我要真的穿越了估摸着就是立刻一头碰死。

    回复:这确实,这两天这见鬼的天气,放在现代都让人要死要活,地里面的庄稼都半死不活的,要是在古代遇到这种情况,简直无法想象。而且这破天气也不只是一年……

    这天气真的要放在古代,指不定就开始全国运动,到时候就看是朝廷更胜一筹还是起义大军更厉害一点。

    说起这天气,我要死了,热死了,又热又湿,但是就是不下雨,什么见鬼的天气!

    我这边也是,要不是干的要死,要不就开始连续暴雨,然后再接着连续干旱……现代的庄稼都不行,古代怕是早就全都完蛋了。

    雨是下了,但是温度却一点也不降!啊啊啊啊啊!

    我老家的河都干了。

    如果古代真的有这么恶劣的天气和蔓延至全国的运动,那就算朝廷这一次勉强没被干掉,那也是强弩之末,离完蛋不远了。

    我现在就担心今年冬天的天气,还有明年的天气,不会更完蛋吧

    ……

    别这么说,虽然我赞同百姓的日子根本没法过;但是万一你能穿成个官宦子弟呢,再万一能穿成一个皇族宗室呢?

    (楼主)别提,就算是贵族,日子也不一定是我能过的啊,生活到底和咱们现在不一样;再者,我也没有那个脑子搞政治啊!

    有道理啊!要是跑到以前搞政治,那还真不定死的有多快……

    其实不管怎么样,大家到底都是现代人,思想和古代是绝对不一样的。不管现在有多少人嘲讽有人屁股歪了、作为老百姓共情那些人,但是就算是这些“脑子有病”的人也还是现代人,真的回到古代也根本不适应的。

    那也不一定,指不定就有那些精神贵族用不了几天就能适应,不把人当人看了呵呵。

    不一样的,大部分人现在即使再怎么谈古代,那也是幻想,和真实的古代差远了。而且,这种人就算真的能够迅速适应,可在ta不把人当人看的同时,ta其实也不被人当人看,ta难道还能适应这一点吗?

    ……(展开更多)】

    百姓们看着这些文字,一下子就顺着描述联想到了自己。

    如果他们真的遇到这样的天气,那大约是真的没办法活下去了吧。

    要不干旱高温,要不暴雨洪涝,要不两者叠加……这样的天气,还怎么活?人都活不下去了,地里面那些娇贵的庄稼更不可能活下去。

    要是逃荒逃难……他们能逃到哪里去?官府让他们逃吗?——虽然到了那个时候肯定管不了官府让不让了,但是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再说了,那上面说他们全国各地的天气都不好……要逃,能逃到哪里去?

    朝廷会给他们减赋税吗?还是说还会加重赋税?

    有些白发苍苍的老者发现了问题:“他们只是在抱怨,但是并没有逃荒……他们怎么做到的?”

    是啊,这上面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天气都已经变成这样,老天爷都降下如此灾厄了,他们为什么还能将这种事情作为谈资?虽然不满,但却没有恐慌?

    -

    而朝廷对于这样的气候也是满心警惕。

    ——他们当然不是说要把百姓多么放在心里,但是这东西有一句话说对了:如果真的全国范围内有这样的天灾,那流民必然会遍地都是,接下来就是对朝廷的冲击。

    在朝廷遭到冲击之前,地方官府的家宅府衙怕是会先一步被冲破。

    太可怕了!

    再者,那些各地的驻军,说不得也会兵变……

    但是,后来的人的思想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皇帝沉沉地扫视了一遍面前的重臣们。

    看样子,他们说的不同之一,就是“不把人当人看”——他们什么时候不把人当人看了?只不过,人与人之间,当然是有不同的。

    谁不把人当人看了?百姓,作为朕的子民,当然也是人啊。

    -

    奴仆们看着那句“当人看”,对于这句话体会更为深刻。毕竟,普通百姓虽然也被乡绅官员们瞧不起,但是双方打交道的机会没有那么多——贵人们哪里会贵脚踏贱地呢?

    但像是他们这样的奴婢,日日在宅邸中服侍,自是感受更深。

    把人当人看……他们这样的人也能算得上是“人”而不是“物件”吗?

    身家性命都握于主家的手中,他们不就是主人的财物吗?

    ——而且,还是那种不如何值钱的财物。

    真正的财物,摆件器物这些,价值和珍贵程度可要比他们这样的奴婢高多了,这世上永远也不会缺少奴婢,不论是自卖自身、还是被人卖掉的。

    但,这些话,他们也都只是在心中想想而已,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打算将这些与其他奴婢交流——并不是说就一定会遭到出卖,但是万一呢?就算没有被出卖,可一旦主家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后果可就难说了。

    虽然听说律法上讲求什么不能随便打杀奴婢,但那也只是说说而已,难道官府的老爷们还会因为几个奴婢的死而去问责府里面的主家吗?

    想到这里,他们迅速敛下眉目,低眉顺目地继续自己的活计,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宛若一个桩子、一个不会动也不会说话的摆件。

    当然,也有一些主家比较宽和,但这里的奴婢们就更不想要因为触犯忌讳而被赶出府了——谁不知道,这就是一个不把人当人看的世道?出了府,还能有什么活路?

    【有个问题在陈胜这里不怎么明显,但是在后面的刘、项以及再往后的起义和开国之中都很明确,我也想问很久了: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在自己的同乡同县之中拉出来那么多开国大将的?

    回复:他们想要从别的地方扒拉开国将领也不容易吧?古代的时候交通不发达,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一定离开自己的家乡,想要组织人手,肯定只能先在自己的家乡组织,然后只要赢了,不就有一堆开国将领是同乡了吗。

    我觉得还有个问题,现在不同地方的人说普通话都有自己的口音,更何况是古代……明朝不还有阁老听不懂下面官员的口音以至于难以交流吗?那起义军显然也不可能和别的地方的人混成一团……

    ↑你们都没答到点子上!楼主是问为什么有那么多有能力的将领出自同一个地方。我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首先大家起兵的时候都是同乡,这是基础;然后,一场又一场仗打下来,只要没死、只要活下来,然后再有点脑子有点经验,就是名将了。

    楼上说的没错,其实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能够活下来,几年十几年下来,怎么着也能成为一个名将了。当然不能排除有个别的天生将才,但这显然不可能对标所有人。

    只有我想知道明朝那个听不懂说话的是谁吗?2l,不要说一半就走啊,这件事情到底是你随口一说还是真的啊???

    我也想知道,2l,你回来说完啊】

    朱元璋点头,没错,他的开国大将乃至文臣们,都有不小的部分是自己的淮右同乡。

    而这里面说的那些原因,也没有问题。

    在刚刚起兵的时候,当然是要找老乡们啊!

    一方面,想要离开家乡去找其他地方的人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其他地方的人难道比老乡更值得信任吗?怎么可能!

    同乡同乡,就有着同一家乡的情分;同时,同乡大多也有着类似的遭遇,比如说起来官府不干人事儿,大家就都能理解;再者,既然是同乡,那么指不定之前就认识,或者有着什么七拐八拐的姻亲关系——绕上几个人,大家就都能说得上话了。

    这些,不比那些其他地方的人强?

    等到做大做强了,那自然会吸纳别的地方的人,但那个时候,同乡组成的班底也早就已经基本形成,能够挤进来的新人绝不会多。

    而同乡们之所以能够出那么多的将领……大部分时候,那还真就是拼杀出来的结果。

    ——就像是他老朱自己,如果没有拼杀出来,又哪来的大明?哪来的今日?

    他拼杀出来了,所以有了如今的名号。

    而在这个过程中,死掉的人有多少,那就是数不胜数。

    至于说口音问题……这真的是个问题。

    朱元璋一想起来闽广官员那一口带着乡音的官话,就感到头疼。

    这些人再怎么努力,口音里面还是带着浓浓的闽广特色,听不懂!实在是听不懂!

    朱标神色有点子微妙,他也想起来那一口口听不懂的官话。

    但是……“爹,阁老是什么?”您是有什么设置新的官职的打算吗?

    “啊?”朱元璋茫然了一瞬,阁老?什么阁老?这什么东西?他的好大儿在说什么?

    顺着朱标的指向,他看到了那句话——阁老听不懂下面官员的口音……阁老……?

    他的眼神瞬间凌厉了起来。

    阁老,这个称呼听起来可不是指什么普通官员;更不要说后面那个“下面”官员。

    这怎么看怎么像是出现了一个掌握大权的官职,但这绝不可能是他设立的!

    他,朱元璋,恨不得将所有的权力都握在手心,怎么可能给朝廷设置一个能够与“下面官员”相对的掌握权力的“阁老”?!

    他看了一眼朱标——好大儿也不会这么做。

    那么,是哪个不肖子孙干的好事?

    朱标也思索起了这个问题,理论上,他也不会这么教导自己的子孙啊?

    【说起来,古代的王朝有没有可能避免这种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起义?(本人才疏学浅,只是随口讨论,请不要当真,也不要喷我)

    回复:秦朝这种先不说,但是其他王朝的话,很难的啦。

    非要说的话,那就是不要让百姓活不下去(好像是一句废话)

    ↑↑↑确实是废话。不过按古代的农业生产状态,只能说尽量不要让大量百姓失去土地、抑制土地兼并吧。但是这个问题又有两点,一个是人口不断增长,土地本身就会越来越不够用;一个是朝廷要是真的能够抑制土地兼并,那他们就已经不是封建朝廷了。

    所以有时候要全国范围起义啊(地狱笑话),来一场起义,干掉一部分原本的大地主们(皇室官员世家等等),再减少一部分天下的人口,然后大家就能够愉快的重新开始了。

    发展生产力?

    太困难了,这和古代的主流思想根本不一样,也和古代的主要利益群体不一致。

    ……(展开更多)】

    看到这个地狱笑话的人面色都扭曲了一瞬,不分官员皇帝还是平民百姓。

    ——起义这种事情,即使是发动起义的普通百姓,其实也并不是对此充满了积极和热情的。

    那毕竟是要实打实的死人的,没有人平白无故会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去赌一个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可能。

    朝廷抑制土地兼并?那当然不可能。

    难道土地不能买卖了?难道他们有钱想要购买一些土地都是错误了?有钱不买地还买什么?官宦乡绅们对此嗤之以鼻。

    “那些庶民们有了钱,难道不也是要去买地吗?”一个男子嗤笑,还说什么抑制兼并,这完全就是剥夺他们的正当权利,有钱买地难道还是错了?“皇室那么多人,难道他们不去增加自己的土地?”

    说什么官宦乡绅,好像皇家自己没有尽可能地扩张手中的土地一样。

    像是皇族宗室,每年有那么多的子嗣诞生,数十年之后宗室的人数有多少……他们难道不买地吗?

    朝中重臣们虽然不像下面的士绅官员们直接这么想,但是他们也都清楚所谓的“抑制兼并”有多困难,又有多空泛。

    开国以来,朝廷当然没有说不抑制兼并,事实上,这个政令一直都存在——但是执行与否、执行效果,那都是另外的事儿了。

    不仅官员们对此心知肚明,皇帝更是如此。

    谁不知道呢?

    皇帝纵然对那些形成利益集团的地方乡绅势力们不满,在朝堂上会进行分化打压、扶植新的势力,但是皇帝也并不会因此而决定让大家不去再购买土地、兼并土地。

    这个潜规则,官员们明白,皇帝也不会改变。

    有了这样的前提,面对土地兼并,面对人口增长,面对可能到来的农民失地活不下去,大家还能怎么办呢?

    反正官员们是不那么在意的,而最在意的皇帝——又不会真的动摇官宦阶层。

    -

    李世民看到了那句“发展生产力”。

    这是什么意思?从这些对话来看,这个方法无疑是能够改变一下土地兼并、百姓失地乃至可能发生的起义的问题的。

    但是,为什么朝廷做不到?为什么皇帝做不到?为什么这个方法与利益群体不一致?

    与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话……现如今不提倡的发展的东西,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各种奇技淫巧。

    这个“发展生产力”指的是哪一个?

    -

    而百姓们对此就更加迷茫了。

    生孩子,多生孩子难道还有错吗?不生孩子的话,他们很快就要被啃得一干二净!

    生孩子,土地会不够分……可那要生多少个孩子才能不够分?朝廷不都说了要给他们分地的吗?

    如果朝廷不给分,他们也不可能不生孩子——要是没有多少地的情况下,家里面还没有人,那只会死得更快。

    -

    而天上、人们面前的那个东西,这次是彻底的暗了下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3_173011/81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