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23章 西汉徭役
    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那个暗下去的东西还是没有再度亮起来。

    这让各个时空的朝廷都狠狠地松了一口气,并且对日后的情况也抱有了期待:说不定,这个东西就只会亮这么一次呢?日后再也不会亮起来了……

    至于说那上面说的什么“敬请期待”,那也不过是没影儿的事。

    ——至少,在他们这一批官员的有生之年,这个东西别再亮起来就可以了。

    要是在他们死了以后又亮起来……那也是后人要操心的,和他们就没什么关系了啊。

    秦朝。

    嬴政和众公卿已经将各项初步政令颁布了下去,如今正在观察政令的实施情况、民间对此的反响。

    而关于这个东西,到底还是被宣称为了大秦先祖的保佑,是先祖为了让大秦绵延万载而特意给出的指示。

    反正,关于大秦的内容也就这一次,日后这个东西即使再亮起来,讲述的也会是那什么汉末的农民起义了——他们也就能够稍稍有那么一点点的旁观心态,不必如此次这般紧张。

    而鉴于嬴政这个一统六国之君的存在,大秦民间虽然有六国贵族蠢蠢欲动,但是黔首们造反、起义的欲望还没有那般强烈。

    大家都还是想要试一试能不能就这么好好过日子的,在还存在一点其他可能的情况下,黔首们对于举兵这件事情都还是顾虑重重、不敢轻言轻动。

    也因此,对于大秦朝廷宣称的“先祖庇佑”,黔首倒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反对之意;而对于朝廷新颁行的含有调整之意的政令,民间也是配合居多。

    ——这就够了。

    嬴政近些日子以来沉沉的眉目舒朗了许多。

    想要收六国民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让黔首们安定下来,却也并没有极为困难。

    至于说那些六国贵族们……反正他们是怎么也不可能对大秦存在善意的,因此他们的反应也就没有那么重要。毕竟,大秦也绝不会再给他们一分一毫的机会。

    李斯也松了一口气——虽然自己受到的处罚不轻,但到底还活着还能参与朝政,自己的家族也没有被自己连累个彻底。

    此时的大秦众人,对于后续的故事颇为感兴趣:虽然与大秦无关了,但是或多或少都能从其中透露出来相关的经验不是吗。

    而大秦,最擅长的东西之一,就是从自己身上、别人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

    除此之外,作为皇帝的嬴政本人,倒还有一层担心——如果这个东西真的数次播放农民起义的事情,播放那些王朝被摧毁的事情……会不会使得黔首心中对皇帝和朝廷的敬畏之心越来越少?

    这对于统治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

    而汉朝,刘邦、刘恒、刘启、刘彻……等等西汉中前期的皇帝都在陆陆续续地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和心理准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关于大汉、西汉末年的新莽和农民起义。

    他们可以说是如今心情最为复杂的部分人群了,与他们心情类似的还有心系大汉的文武忠臣、豪强地主。

    简单来说,这些人此时的心态就是,既期待于这个东西的再度亮起,又不愿意让这个东西再度亮起。

    而造成他们如此心态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个神奇存在的“信用不足”。

    ——它说它会继续讲解,是真的吗?

    它说敬请期待,是真的会再次亮起来,而不是就此结束吗?

    也正因如此,后续的多个朝代,此时还能抱有一定的旁观看好戏的心态。

    -

    对于广大百姓,特别是已经在准备起义的路上、正在起义、快要败亡的起义军而言,这一次有关陈胜起兵的讲解,给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所有人心中,关于朝廷、皇帝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在不知不觉中确实是被消减了一部分。

    虽然这个消减的程度不多,甚至都没有让百姓们明确感觉出来,但这种神圣性、权威性确实被减弱了。

    此时不显,但持续下去……对于天下的影响完全难以估量。

    其次,关于陈胜起义的正面经验和相关教训,也被一部分聪明人所吸取了——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准备起义和已经起义的百姓;当然,也有一部分此时并不处在起义状态的人,下意识地将这些都记在了心里。

    “虽然不确定,但是多知道一点也没什么坏处。”其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盐商子弟这么说道。

    以及,“这个神迹下一次播放是在什么时候?”另一位农民出身、曾经当过里长的人道,他非常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关于起义的事情。由此,他也决定称呼这个存在为“神迹”。

    ……

    “那个东西”没有让他们失望,也没有让一切盼着再度看到它的百姓们失望。

    在一个多月后,没有丝毫预兆的,它又一次亮了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并非是在清晨,而是在一个黄昏,人们或是准备归家,或是准备参加夜市活动——这一活动要看百姓们所处的时期。

    【大家好!又见面了!】

    “……”

    新莽年间的起义军中,不少人面露期待之色——他们能够成功吗?

    “之前大汉的时候日子也还能过吧,”一人道,也正因此,他们选择和刘氏合流一同反抗王莽,“不管怎么样,总要比现在这什么新朝要好。”

    其他人也点头,他们不是上层的那些将领,暂时也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纠葛:到底是自立还是和刘氏子孙一同,帮助刘氏子孙复立大汉?

    从他们这些普通起义军的角度而言,那一方面是他们的将领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另一方面,自然是他们也确实觉得,大汉在的时候,日子要比新朝如今要好过一些。

    ——但是,大汉时期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样的日子?

    他们也说不明白,记不清楚。有一些记忆已经模糊,有一些情况也被归结到了新朝的罪过之中。

    当然,也有人并不觉得大汉时期的日子就一定要比新朝好多少,但是他们有着另外的理由:“咱们作为那刘氏子孙打天下的人之一,等到大汉再建立起来,总也能得到点好处吧?”

    别的不说,简单的一些封赏,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些,总能有上一点吧。

    而有这些,那就够了,日子就能过下去了;若是分到的土地能够多一点,那自己也能当个地主了呢!

    【上一次,我们说到了秦末的农民大起义,这一期我们就顺着时间线,讲一讲西汉-新莽末年的农民起义。】

    在上一次讲述的末尾,王莽就想问了——这个“新莽”,指的到底是谁?不会是他吧?!

    他现在已经存了改朝换代的念头,只不过还没有正式实施,但是作为先期步骤的夺权、制造名声等等,他都已经做了大半。

    而关于他自己的王朝的国号,“新”也确实是符合他的想法。

    所以,他最后还是没能成功?

    他到底是被那些黔首布衣们推翻的,还是被那些心有不甘的刘氏子孙推翻的?

    王莽不敢相信自己的政策会无法博得天下民心,他明明都是一心想要挽救天下、挽救百姓的!

    ——所以,就是那些不甘于失去宗室身份的刘氏子孙干的好事儿吧。

    而西汉末年的其他官员宗亲们,也有人将目标定在了王莽身上:毕竟,那个“莽”字可真不是随处可见的;而至于那个“新”,该说不说,王莽的封爵还是新都侯呢。

    所以,不是他,还能是谁?

    【在经过一番奋战厮杀后,代表着庶族和小地主——与六国贵族相对的——刘邦的汉王势力,成功击败了项氏楚王,也击败了其他想要夺得最高之位的六国贵族,摘得了最后的胜利果实。】

    【而由此,汉初出现了“布衣将相”的风潮,虽然这个风潮并没能一直维持下去。】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鉴于当时的历史局势,采用了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分封,除了中央直属的郡县,又额外分封了诸侯王:包括刘氏子孙与非刘氏的异姓王侯。】

    【在大体的政策方针上,采取了轻徭薄赋的基准——当然,这是在汉初的时候。】

    【此外,在关于赋税徭役等方面,大体上也承袭了秦朝。】

    【是的,因此,汉朝,至少在汉初的时候,大家还是要服徭役的,更卒、外徭、戍徭,而关于外徭,由于郡国并行制的制度,不仅可以由朝廷发起,还可以由郡国发起——当然,理论上是要请示朝廷的。】

    秦朝的公卿们都勾起了嘴角,只不过是冷笑。

    而冷笑的对象,当然就是那些妄图天下的六国贵族们——哈,大秦是亡了,但是你们也没讨到什么好处!

    如果说我们大秦是与黔首们相悖的、错误的存在,那么你们这些六国贵族又何尝不是?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不同的地方,那么大约就是大秦是成功者,而六国贵族是失败者。

    但是,他们心中自己的贵族出身、内心深处对于黔首的看不起,并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就此消失——如果他们真的甘愿放弃贵族的身份和骄傲,那么他们就不会一直对大秦愤恨不满了。

    李斯也很快乐道:“这个刘邦既然是布衣将相、代表庶族和小地主,那么他必然不会给六国贵族他们想要的东西。”当然,倒不是说不给活路了,但是六国贵族们若是想要所谓的“恢复祖上荣光”,那必然是无法实现。

    至于说刘邦还分封了异姓诸侯王……

    端看他们陛下的做法,就能够知道这些异姓诸侯王的结局如何了。

    ——皇帝不愿意分封诸侯,坚决要要实行郡县制,连与自己同姓的、自己的公子们都不愿意分封出去,更何况异姓诸侯王?

    而作为能够战胜大秦、战胜项氏之类的六国贵族势力,夺得最终的胜利,成为新的皇帝的刘邦,他的心思难道就会与皇帝天差万别?

    怎么可能!

    作为法家人士,李斯对于人性的认识告诉他,这根本不可能。

    不仅皇帝和刘邦的心思不会差太多,就是后来的汉朝的无数个皇帝、汉朝之后的无数个皇帝,他们在这方面的心思都不会差上太多。

    皇帝不愿意分封诸侯分疆裂土,后来的皇帝们也没有一个会真心愿意!

    刘邦迫于实际情况,不得不分封诸侯,特别是异姓诸侯王,但是他也会解决掉这些异姓诸侯王——只要有机会。

    这样一来,就算真的有六国贵族,什么赵王、韩王……迟早也是完蛋的命!

    至于同姓的诸侯王,那就是后来的皇帝容不容得下的问题了。

    -

    与秦朝朝中对于六国贵族的嘲讽不同,百姓们,不论是秦朝的百姓,还是汉朝、之后的王朝的百姓,却都陷入了迷茫之中。

    “汉朝的徭役和秦朝还是一样?”有人疑惑道,可是不是都干掉了秦朝吗,为什么还是一样?

    旁边人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至少在汉初的时候,大约还是有些不同的,当时不还是要轻徭薄赋嘛。”

    最少,在汉朝刚刚建立,在农民起义的事情过去没多久的时候,朝廷和皇帝大约还是不会过于压榨民力的——因为他们还记得天下动荡时的情况,还记得王朝是如何兴起与覆灭。

    再者,汉朝初期的时候,估摸着人口都减少了不少,这种情况下不赶紧让大家耕种、鼓励生育,还干什么?

    但是到了后面……那就难说了。

    听到这样的分析,身旁的人更加悲伤和无力了:“所以,好日子其实就那么一段时间吗?”

    如果我是汉初的人,或许我的日子能够好过一点,但是我的子孙后代呢?

    如今同样是天下初定,国号为唐,日子大约还是比较好过的。

    可是按照这样的说法,过上一段时日,朝廷就会渐渐如前朝一样,让大家都难以过活……

    大人在聊天叹气,一旁坐着做活的女孩心思却没有那么复杂:如果真的活不下去了,那就起义啊!

    反正都不能活了,倒不如赌上一把,失败同样是死,但若是胜利,那就是一本万利。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3_173011/81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