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退位让贤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发现,笑得合不拢嘴的老朱!
    申城。

    晨曦的阳光照在黄埔江的江面上,泛起层层鳞光。

    河岸旁的钟楼上,清脆的钟声敲响。

    据说,那面钟是大明制造局研制出来的宝贝。

    在申城建城之后,便修建了高塔,将大钟置于高塔之上,让全城的人,都能随时看到时间。

    与传统的十二时辰不一样,大钟将一天分成了二十四个小时。

    从早上六点开始,每隔一小时,钟声就会响一次。

    整个申城的人,能听到是几点钟了。

    自己抬头去看,更是能通过大小不一的指针,将几时几分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快捷方便。

    从前虽然有各种计时的东西,但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只能粗略估算大致的时间,如今却十分清晰明了。

    钟楼成了申城的地标性建筑。

    每一个第一次来申城的人,都会被高高耸立的钟楼所吸引。

    上面显示的清晰时间,凸显出这座城市与大明其他城市的不一样之处。

    一艘又一艘的船不断靠岸,工人们在码头忙忙碌碌,挥洒汗水,将船上的货物搬运下来。

    老朱坐在一家新开的正对着码头的早餐店里面,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数着从船上搬运下来的粮食,笑道:“看这样子,一艘船怕不是要运下来数十万斤粮食吧。”

    此时的早餐店,除了老朱一行人外,已再无其他客人。

    码头工人都去干活了。

    老板也闲了下来,正不紧不慢的收拾桌椅碗筷,闻言便接语道:“一船三十万斤。”

    老朱好奇问道:“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

    早餐店老板用抹布擦着旁边的桌子,笑道:“这都是大明制造局打造的宝船,有一定的规制,每船载货三十万斤。码头上干活的人经常在店里说呢,我也就听到了。”

    老朱微微点头,又道:“听说这些船上的粮食,都是从倭国运过来的?”

    “可不是嘛。”早餐店老板道:“如今大明与倭国商贸往来频繁。最近正是秋收之际,眼下朝廷正大量从倭国进口粮食呢。”

    “像这样的运粮船,每天得有十多艘靠岸,一天一共得有几百万斤粮食进来。”

    老朱好奇道:“以前也没听说倭国盛产粮食,怎么眼下就有这么多余粮卖给咱大明呢?”

    早餐店老板此时已收拾完毕,见到客人还在询问,他也是一个健谈之人,当下便在一旁坐下,道:“倭国不但不盛产粮食,倭国自己还缺粮呢。”

    “那里的百姓,生活比咱大明苦多了。”

    “食不裹腹,衣不蔽体。”

    “自从大明与倭国商贸往来密切之后,就有很多倭国女子前来咱大明,就想着在大明找一个汉子嫁了,往后能吃上一口饱饭。”

    老朱神色愣了愣,此事他也早就有所听闻,又道:“那倭国还出口这么多粮食给咱大明?”

    早餐店老板给老朱倒了一杯凉茶,给自己也满上一杯,端起来喝了一口,冷笑道:“历朝历代,百姓吃不饱饭,穿不上衣,可朝廷高官,富商大户,还不一样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吗?”

    “这倭国也一样啊!”

    “倭国的百姓吃不饱,可倭国的官员,大名,将军,贵族又不会缺一口吃的粮食。”

    “他们愿意将粮食送来咱大明换东西回去,谁会去管百姓的死活呢。”

    “就算是因为给咱大明出口粮食,倭国饿死了几十万上百万人,那也饿不着他们自己。”

    老朱向着桌子猛拍了一掌,霍地起身。

    他对于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污吏,素来恨之入骨。

    此际一听早餐店老板的描述,顿时勃然大怒。

    起身之后,才猛然醒悟。

    那是人家倭国的事,又不是大明治下,实不必这般情绪激动。

    一念及此,又痒痒坐了下去。

    早餐店老板被老朱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不明白他为何突然暴起,只觉那一刻,有凛冽杀气,扑面而来,竟惊得早餐店老板有些神魂失守。

    好在对方瞬息后又恢复了平静,方心有余悸地问道:“老先生刚才为何动怒呢?”

    老朱长吁了一口气,道:“我这人再听不到这等事,着实生气了。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他们怎么还有脸高高在上,牧民治国?他们就应该被剥皮抽筋,千刀万剐,再下十八层地狱,从此受尽万般折磨,永世不得超生!”

    早餐店老板翘起大姆指道:“老先生还真是性情中人,嫉恶如仇,令人钦佩。”

    “不过,咱们是各扫门前雪,只管咱大明自己能吃上饭就行了。”

    “别人家的事,咱就别操太多心啦。”

    “再说了,那些倭国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当初,他们的武士来我大明沿海当倭寇,对我大明百姓烧杀抢掠,也不知犯下了多少罪行,如今也是活该有此一报。”

    老朱笑道:“你这话说得倒有道理,善恶到头终有报。想起倭国人曾经犯的罪行,这还真是他们的报应。”

    他又好奇问道:“不过,倭国将粮食卖给我大明,总得从我大明进口一点东西吧?要不然,倭国那些贵族图什么啊?”

    早餐店老板喝了一口茶,笑道:“倭国从咱们大明进口的商口,主要是织品和书籍。”

    “咱们大明制造局的纺织技术高超,织出来的东西,很受倭国贵族喜欢。”

    “不过,织品出口受朝廷的管制,不许出口太多,要留着给咱大明百姓做衣服穿呢。”

    “价格倒是卖得很高。”

    “还有大明出版的书籍,更是被无数倭国人追捧。”

    “《大明日报》在倭国也很是畅销呢。”

    “倭国的文字,都是从咱们华夏这边学过去的,他们也能看得懂《大明日报》。”

    “他们对《大明日报》上刊登的‘三国演义’,还有‘洪武大帝传奇’,以及关于太孙殿下的传奇故事,都特别喜欢。”

    “听说,在倭国,还有很多人将咱大明的洪武皇帝和太孙殿下当神明敬拜呢。”

    老板说起这些事,一脸兴奋,喝了口茶后,又道:“其实倭国给大明出口的,不只有粮食,还有白银,铜器,以及硫磺等等”

    “算起来可多呢。”

    “倒是咱大明出口给倭国的商品不多,只是价格卖得很贵。”

    “只不过,那些东西,大多应该都运到金陵城去了。”

    “最近是秋收季节,才一船一船往大明运粮。”

    “说起来,咱大明也不缺粮啊,真不知道进这么多粮食干嘛。”

    他摇了摇头,道:“罢了,这也不是我一个小老百姓该关心的事。”

    老朱心念微动。

    看来那个‘逆孙’,已经察觉到大明繁华盛世下潜藏的粮食问题了,才会这般拼命地从倭国运粮到来大明。

    一天几百万斤粮食,手笔真的很大啊!

    只是不知道,这能持续多久。

    “进这么多粮食,咱大明仅靠少量织品和书籍就能换回来?”老朱对此明显有些疑惑。

    倭国输送给大明的东西很多,但大明出口给倭国的商品却很少。

    这贸易一点都不平衡啊,是怎么维持下去的呢?

    早餐店老板笑了起来,脸上露出一丝略带古怪的神色。

    他再度给老朱的茶杯倒茶,又给自己满上,方道:“咱们大明还向倭国出口一样东西,那便是新版大明宝钞!”

    老朱的神情瞬间凝滞。

    “大明宝钞才是倭国人最喜欢的东西。”

    “倭国人愿意拿白银,铜,硫磺,乃至粮食来换取大明宝钞。”

    早餐店老板笑道:“咱们大明根本不需要向他们出口任何商品,只要拿着朝廷印出来的大明宝钞,想在倭国买什么,就能买什么。”

    “在倭国,大明宝钞就是硬通货,比啥都好使。”

    “眼下是朝廷在向倭国买粮食,那朝廷还会缺少大明宝钞吗?”

    “所以啊,这倭国的粮食,随便买啦。”

    这段时间,老朱一直在刻苦钻研“经济学”,也逐渐弄懂了国家印钞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倭国竟然任由大明宝钞成为其自己国内的硬通货,任由大明宝钞去倭国购买商品,这岂不是其国民经济命脉,都送交给大明控制了吗?

    咱那个乖孙子……哦,不,是那个‘逆孙’,还真有些手段啊!

    以前总想着,海外之地,太过遥远,往来不易,统治不便。

    不能带来任何实际利益。

    可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啊。

    一战将倭国打败,便能源源不断的捞取利益……

    光是这些粮食,便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离开早餐店,老朱返回住处。

    刚一进酒楼,但见到一名穿着邮差公服的人,正在等着他。

    “敢问您是朱先生吗?这里有一封您的信。”

    邮差从身后背着的袋子里拿出了一封信件,递了过来。

    老朱怔了一下。

    目光落在信封上,见上面果然写着“朱先生”收,而地址则正是他们住的酒楼。

    再往下,便看到信封上的寄信人一栏,赫然写着大明科学期刊编辑部,方醒悟过来,接过信,回到住的客房里面。

    他坐到桌边,随手撕开信件,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老朱的脸色骤然大变。

    越看神色越是震惊,连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忽然。

    他猛地一拍桌子,高声道:“好啊,说得真好!”

    吉垣不明究竟,连忙问道:“陛下,什么好啊?”

    老朱却不理他,又接着往下看。

    不一会儿,老朱再度拍桌,兴奋万分。

    “条条在理,字字珠玑,句句切中要害,此人真可谓是千古奇才。”

    ……

    看完之后,老朱赞叹不已:“想不到咱们大明《科学》期刊,竟还有如此人才。”

    “不仅对大明眼下的状况,所面临的问题,皆了如指掌,信中的解决之法,亦有若醍醐灌顶,令人眼前一亮。”

    “这等奇才,天下罕见,纵是朱升、刘伯温再世,亦不及他远矣。”

    这封信一开篇,先是向他问好,说是拜读了朱先生的来稿,大受启发,随后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和看法。

    分析条理清晰,入木三分。

    对于大明经济运转,银行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金融,信用扩张,流通货币变多,物价的上涨与稳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等等……都有非常深刻且独到的阐述。

    信中的许多说法,老朱还是平生第一次听到,只觉耳目一新。

    但认真一想,所言又极为在理,且与自己观察到的大明现状完全相吻合。

    除此之外,信中还有大量的逻辑推理,乃至数学计算,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恰好补充了老朱之前投稿中的不足。

    并且,他在信中,还提出了对大明所面临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向《科学》期刊投搞的时候,老朱觉得自己研究了这么久,应该是整个大明最懂这些道理的人。

    如今看来,还有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见识,不弱于自己,甚至是远远超过自己。

    老朱目光,落在信末尾的署名上。

    那里赫然写着“学生朱孙拜上”一行字。

    “朱孙?”老朱念叨着这个名字。

    想不到如此有远见卓识的人,竟然是和自己一样姓“朱”。

    但他反复将朱家所有的亲戚,都想了一遍,也没有想出有哪个人名叫“朱孙”。

    勋贵功臣子弟中,也没有这样的名字。

    老朱的记忆力向来不错,但凡听说过的人名,极少遗忘。

    如果是关系密切或重要的人物,就更不可能忘记。

    天下姓朱的人不少,不是只有他自己一家。

    看来,此人虽然姓朱,但与自家并无关系。

    “朝廷一定好好重用此人,将来他可以担起辅佐那‘逆孙’治理天下的重担。”

    老朱由衷赞道。

    对此人的名字没有印象是好事。

    没有印象就说明这个人,既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勋贵功臣子弟。

    老朱用人,素来最忌讳的就是这些。

    比如说,当初他对刘伯温十分看重,觉得刘伯温真有才啊,治理天下,没有他不行。

    但后来,老朱发觉刘伯温成了浙东集团的首领,在朝堂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老朱便只想将他的势力连根拔起,乃至将他干掉,不让其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太过聪明还有权势,是会威胁到皇权稳定的。

    老朱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知。

    他更喜欢重用没有根基的聪明人。

    既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又不用担心其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这个“朱孙”,只是《科学》期刊编辑部的一名普通编辑,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还这般聪明,必须要加以重用啊!

    旁边,吉垣早已惊得目瞪口呆。

    他可是记得很清楚,皇帝陛下向《科学》期刊编辑部投稿的稿子,后面落了陛下的真实姓名。

    怎么《科学》期刊收到投稿后,竟然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察觉写信的人乃是当今皇帝陛下,就这般似对待平常人一样给回信了呢?

    还称呼当今皇帝陛下为“朱先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吉垣疑惑了。

    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

    不知道为何陛下看了信,竟这般激动。

    这时,老朱已在一旁喊道:“快,给咱准备文房四宝,咱要给他回信。”

    自从上次寄出信稿后,又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老朱对经济运行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

    看到“朱孙”的信,更是只觉如拨云见雾,触类旁通,许多道理都通了,懂了,明白了。

    对待“朱孙”,便有若是看到了“人生知己”。

    经济学是全新的科学,整个大明,恐怕也没有什么人在研究这门学问。

    此刻的老朱,心中有无数想法,定要向这位“朱孙”一吐为快。

    “是!”吉垣连忙应声,手忙脚乱的给陛下准备笔墨。

    老朱提起笔,醮了醮墨,刷刷写了起来。

    写完之后,他又细细看了一遍。

    这一回,落款没有再署“朱元璋”的大名,而是只落了一个“朱”字。

    至于上次寄信时的落款……

    当时一挥而就,也没甚在意,想来应该也是一样了。

    要不然,对方何以称呼自己为“朱先生”呢。

    老朱将信稿收好,交给吉垣,道:“将此信寄去金陵的《科学》期刊编辑部。”

    “不过,这次不要让编辑部收信,直接寄给一个叫‘朱孙’的人便好。”

    听说《科学》期刊编辑部有不少编辑,老朱唯恐信不能寄到同一个人手中。

    吉垣神色不由怔了怔。

    只听老朱一脸得意,道:“咱在无意中,又帮大明发现了一个惊世奇才,可堪重用,可堪重用啊!”

    吉垣忙道:“能得陛下这等夸赞之人,必是盖世大才。既是如此,是否寄信给朝廷,将此人提拔?”

    老朱却摇了摇头,道:“也不必急于一时,咱先和他通通信,再仔细考察一番。”

    “等咱年底回了金陵,便亲自去一趟《科学》期刊编辑部,见见这个‘朱孙’,到那时候,再提拔他也不迟。”

    他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朱孙”见到自己时的震惊场景。

    若让那个人知道和他书信往来的人,乃是大明皇帝陛下,他一定会惊得下巴都地上吧。

    还有,之前那个“逆孙”能发掘出姚广孝,杨士奇这样的人才。

    反观自己,自从原来追随自己打江山的人,老的老,死的死,后面提拔起来的人,日渐不如从前。

    朝堂无人,岂不是显得自己作为天子无识人之明吗?

    那便又输给“逆孙”一筹了。

    如今总算有了一个极为难得的人才!

    在这方面,还能压那个‘逆孙’一头。

    让他知道,爷爷终归是爷爷!

    老朱越想越乐,嘴巴都快要笑得合不拢了。

    ……

    ps:两章一起发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7_177420/202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