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黑虎97的新书杨家将新传 > 第3章 宋太祖谋取太原城(二)
    却说北宋与北汉交兵于董泽,旷日持久,又逢多日阴雨连绵,始终难见晴天。天气忽阴忽晴,断断续续下了一个多月雨。宋太祖赵匡听从丞相赵普之计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趁北汉军小胜之机,趁其新胜必骄之际,悄悄出兵太原,一举拿下太原城,断了北汉军的退路,灭了北汉,解除北方威胁。但又惧怕辽国援兵,而且离此不远,随时都有可能投入战斗,若遭两国夹击,这个仗就没法打了,只能撤回老家,功亏一篑了。

    于是派出了王全斌大将率兵三万人马前去镇定关辽军援兵驻扎之地不远之处监视它。恰遇北汉王派出张德、永吉等将率兵去请辽兵出战。这两位北汉将军草包吧,大战在即,身负重任,却在半途上大吃大喝,灌得醉薰薰的,被王全斌全部都消灭了。那辽国耶律于越统领的三十万人马,此时驻守镇定关,兵强马壮,本想坐享其成,待两军两败俱伤之际出兵,打败那新朝北宋,给赵匡胤一个下马威,重创北宋,为以后南下歼灭北宋铺平道路。那耶律于越也是名将,近一个月的阴雨天气,粮草有点接济不上,病号越来越多,不见北汉派使来接洽出兵的事宜,也很着急,决定暂时退兵三十里下寨再作打算。

    宋太祖赵匡胤召集御前会议,商议出兵太原的事。丞相赵普认为恐时机不够成熟,担心辽兵出手相帮,更由于多日阴雨天气,我军病号逐渐增多,不如出兵与北汉交战,没有那辽兵的帮忙,杨继业虽勇,也挡不住我几十万大军的攻击,谅他一小国,人力物力能支持多久?只要打败眼前的北汉大军,辽兵就会自然退去,我们的北方也就暂时安定了,灭亡北汉的时机暂时不成熟,就留北汉王那厮的小命多活几日吧。

    赵普(922—992),北宋丞相,足智多谋,精通兵法。有关史书记载,赵普曾对人夸过海口:“我的本事,完全来源于孔圣人的《论语》,以前,我凭半部巜论语》,帮助太祖皇帝建立了大宋朝,以后还要用那半部《论语》来帮助太祖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呢。”于是,历史出现了一个新的成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匡胤当然信任赵普,要不然不会把军国大事托付于他。

    北宋大军目前面临的粮草欠缺,运粮官被大雨阻隔,未能及时将粮草运到前线,坚持不了多久就要闹粮荒了,病号的增多也很麻烦的,最怕瘟疫流行起来那就遭罪受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弄巧成拙了。及时出兵尽快解决战斗,拖不起哟。不如先下降书一封,吓唬吓唬那北汉王,看他有什么反应。

    那北汉王见了宋朝劝降书,内心五味杂陈啊,还以为有辽兵助阵,那北宋定会顾忌许多,会见难而退兵,不想这么多日的阴雨天气,把什么都改变了,粮食草料消费得差不多了,那北宋大兵不见有退兵的迹像,再坚持下去,不是办法啊。劝降书,恐怕又是那赵匡胤又要弄什么阴谋诡计了。于是,单独召集杨继业来商量对策。杨继业把降书反复看了几遍,好多字认不得,北汉王只得令奉旨太监念给他听,并解释是啥意思。那杨继业识字不多,经验丰富,反复思考良久,猛一拍大脑,有了,这赵匡胤是想退兵了,但又不甘心,想速战速决,尽快走人,又担心辽兵会来进攻,所以才写下这降书来作试探,就象那鸡骨头,啃起来没有多少肉,丢掉又可惜了。北汉王告诉扬继业这叫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杨继业的对策是这样的:诈降!对,诈降,修好降书一封送予那宋太祖,迷惑住他,我自有退敌妙计,既然要走,也得送他一份“大礼”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北汉不是你能随便游玩的地方,有好戏看啰。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74_74015/107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