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黑虎97的新书杨家将新传 > 第21章 四郎探母(三)
    宋真宗准备送给杨四郎一个宽大的府第,四郎謝主隆恩。谢是谢了,不要也不行。是去还是留一时拿不定主意。

    杨四郎啊,杨四郎,这才是我的家呀,来到了家,哪有离开的道理嘛。

    杨四郎探母,回都回来了,就安下心住呗。可公主琼娥还是要回辽国幽州城,这可怎么办?两个小孩子在杨府玩得多开心,尤其与孟良叔叔最是玩得来,骑在背上当猪当狗,走啰,不走要打屁股了。你看,小孩回到了家,北方的那个家都忘记了。至于吃,北方羊肉牛肉,喝奶吃烧烤还不如馒头包子长寿面来得香呢。小孩子越吃越爱吃,越吃越香,真的舍不得离开了。

    六郎呢,当然来了就不走了,这杨府就是我的家嘛,干嘛要走?

    萧太后自从杨驸马带着公主去了汴梁城,心里空空的,好像少点了什么,往日的笑容不在了。琼娥,回来吧,你是娘的心头肉,娘不能没有你啊。睡到半夜,梦中都在呼喊:娥儿,我的小宝贝,你在哪儿呢?妈想死你了。夜夜都在呼叫公主。一天,二天过去,一月,二月过去了,还不见驸马公主回来。渐渐地茶饭不思,思念成疾,得了神经官能症了,夜夜失眠。晚上活眼睁睁,不想睡觉,白天整日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人,一天天消瘦下去,太医院是药石不灵,办法想了很多,什么偏方秘书,祖传秘方用了不少,病,总不见好转。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只有杨驸马爷和琼娥公主平安归来,病才会好吧。”

    韩德让,这位昔日的翩翩公子,如今已年过半百了。曾经是萧太后的初恋情人。如今同朝为官多年,心有灵犀一点通嘛。太后的心思,我最懂啊,这琼娥公主有几分太后俊俏的模样,又有几分韩德让英俊潇洒的影子。难怪坊间风言风语传得远,说是辽圣宗和琼娥公主就是韩德让的种!不管真假,韩德让一直都呵护着耶律隆绪(辽圣宗)和琼娥公主,把他(她)们当亲生的看待。以至于后来韩德让死了,辽圣宗为韩德让举行盛大的国葬,以王爷之礼选一方风水宝地,三年才筑成坟穴,风风光光下葬。

    病床前,韩德让愁眉不展,看着心爱的人面容憔悴不堪,疼在心里,真刺的疼啊。

    韩德让亲笔书写的书信,摆在了宋真宗的案头,真宗犯难了,本来,这是他们的家事,朕管不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嘛。叫来冦准,他点子多,又熟悉杨家,听一听他的意见吧。

    冦准把信看了,也有点难办,这样吧,我拿信给折老令婆看,让她自己拿主意吧。

    折赛花把韩德让的信看了,心内翻滚,都是女人,谁都一样爱自己的子女,总不至于分成两半,一边在一半吧。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谁舍得让他们永远不回来啊。折赛花久经沙场,家国情怀还是有的,孩子大了,出息了,让他们去历练让他们去经风雨的洗礼吧。娘护不了你们一辈子,娘尊重你们的意愿,去留由你们自己定。冦准还转述了圣上的意思,望以大局为重。

    一家人叫来,开个家庭会议吧。韩德让的信传着都看了,各人发表意见。

    大部分人都不希望杨四郎和公主回去,那就由杨四郎自己定吧。

    四郎苦啊,回与不回,去还是留,两难抉择!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四郎的意思是两国亲如一家,邦交正常化,硝烟早已散去,和平靠我们共同来维护。就让我两边住吧,两边都是我的家,我,是两国人民的儿子,愿为两国的和平共处,贡献绵薄之力。我是一座桥梁,为两国的和睦相处,不再发生战争,让我这彩虹两头吸水,两边照顾吧。

    要得。虽然不舍,因为很快就能见面,长,两三年,短,一年半载就能见面了。还能说啥呢。折赛花依依不舍地把四郎送出了一站又一站,目送四郎的马车失在地平线,才回家转。回吧,都回去吧。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74_74015/107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