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秦时:封侯非我意 > 第15章 两年之功
    随即。

    晋屹的命令如同惊雷般响彻整个禺山部落,激起了一片热烈的反响。

    他深知要想让部落强大起来必须内外兼修,于是他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在内政方面,禺山部落仿佛回到了最原始的时代,但又带着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人们开始开垦荒地,辛勤耕耘着每一寸土地;妇女们则忙碌于织布机前,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出美丽的布匹。

    同时,军队也得到了扩充和训练,他们时刻准备着保卫家园。

    而工匠们则专心致志的铸造兵器铠甲甚至是货币,为军事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这一切都像一部宏伟的史诗,展现着禺山部落逐渐崛起的壮丽画卷。

    在外事方面,晋屹以禺山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扩张行动。

    他指挥着英勇善战的战士们向四周进军,逐步蚕食周围的领地和人口。

    每一次胜利都使得禺山部落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资源愈发丰富。

    这种对外征服不仅增强了部落的实力更培养出一批批英勇无畏的战士。

    在晋屹的领导下禺山部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着。

    无论是内部的改革还是外部的拓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部落如今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未来必将创造更多辉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白驹过隙般的两年匆匆而过,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便从人们的指尖悄然流逝。

    这期间,禺山部落迅速崛起,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征服了周边地区,并成功地将番山也纳为己有。

    如今的禺山部落地盘不断扩大,其势力范围已经向四面八方延伸了足足一百八十余里之遥。

    在此过程中,他们还陆续吞并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聚集点,使得整个部落变得越发强大和繁荣。

    部落的军队,一次又一次次的战争洗练,令其不断蜕变,扩大。

    三个排和一个教导队,增加到三个连一个教导队。

    再到三营陆军、一营水师。

    然后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演变到现在渔叔、江潮、南海三人统率的三个营的水师与李开统领的一个团的陆军。

    越人精水战,部落疆域飞速扩展过程中。

    尽管晋屹不懂,但也不得不侧重于水师。

    这日。

    旭日东升。

    晋屹站在自己坐落于禺山山顶的宅院门口的观景平台,眺望着山下部落核心的小城池。

    即,依番、禺两山而建的番禺城。

    禺山部落,昨日,正式易名为‘番禺县’。

    心中感慨万千。

    两年时间,部落发展到了如此规模,他竟然还没拿到第六次奖励。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百越地广人稀,想要达到‘十万’众望之数,部落中起码也得有三十万人才行。

    三十万,整个南越之地的人口即便是超过了三十万,估计也不会比这个数字多多少。

    视线中,商队或商贾来来去去的身影。

    让晋屹的心情,不由得变好了很多。

    自古以来,越人擅铸器,吴越和于越,即吴国和越国,更是春秋时期,最大的名剑产地。

    越人当中,确实不缺铸器的匠人。

    第一次给军中将士发放军饷的前三天,见部落仓库中的货币杂乱纷呈。

    晋屹迟疑许久,命技艺最精湛的几位大匠,早早铸造货币。

    不同于战国七雄及和诸侯国的圜钱、刀币、布币之类的钱币。

    以一钱一币,外方内圆。

    秦时世界,金币,罕见的成为了各国度量衡相同的唯一一种货币。

    一金为二十两,一两二十四分铢。

    即,一金,为四百八十分铢。

    越过历史发展中始皇帝一统天下度量衡的半两钱、存在七百多年的五铢钱。

    他直接以一钱为一币,但却不是一文钱。

    一钱要大大于一文钱,朝代不同,二者的兑换比率也不尽相同。

    后来。

    半两银币和金币,先后被铸造而出。

    也就是说,现如今禺山部落流通的货币。

    1金币=100枚半两银币=10000一钱铜币。

    初始时连麾下将士都不怎么认可的货币,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已成为部落民众眼中唯一一种可以使用的货币。

    整个岭南之地,禺山部落的三种货币,亦有流通。

    越靠近禺山部落的地方,流通率自然越高。

    而最重要的田地当面,晋屹指导工匠打造的曲辕犁、水车等经典农具的诞生,无限度缩减了部落民众与中原百姓的耕耘经验的差距。

    些许来自百越中最善农事的雒越人的加入,更令禺山部落的农事水平,飞跃式上升。

    此外,晋屹指点,匠人们几经尝试,打造出的锋利的精铁兵器、铠甲、战船等等,是军队的战斗力一大裨益。

    总而言之。

    两年时间,禺山部落不断扩展疆域的同时,内部的方方面面,也在不断蜕变。

    有些方面,接近甚至是超越了战国七雄。

    ……

    这时。

    县尉李开,不急不缓登上观景平台,道:“大人,县中各乡里,还缺九等吏二十八人、八等吏二十三人……”

    一边说着,一边敬如天人似的打量着晋屹的神色。

    两年来,其所行所为,叫他心服口服。

    如他手上拿的竹纸、番禺县现行的取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种种案例,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谁来了,不得心生钦佩。

    尤其是他对战国七雄有相当了解,知晓很多也接触过个别闻名天下的中原人杰。

    更明白,晋屹的过人之处。

    “官有正从九品,吏分九等;可番禺只有七品县令,而与高品阶官员,大家有没有质疑?”晋屹点了点头,问道。

    “有。”李开直言不讳,道:“我给县府六房主事解释过原因,他们逐级解释给了各级吏员,大家的异议,也就消失了。”

    还有,县府中分工明确的吏、户、兵、刑、礼、工六房的架构,实在是妙不可言,让人不禁拍手称赞。

    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仿效了晋国的六卿制度,但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既保留了传统治理体系中的精华部分,又融入了别具一格的管理思想的创新元素,使得整个行政机构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让礼房适当放宽一下取官标准,天下百姓,少有识文断句之人,百越更是蛮夷之地,以才取士,极为艰难。”晋屹知道难以取官的根源所在。

    但学识这东西,不是个月,就能培养出的。

    别人先不说,他自个学了两年,也没学会多少拗口的古文。

    何况,这两年他花大代价收集,也没收集到多少书籍。

    学无可学。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87_87966/181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