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秦时:封侯非我意 > 第16章 全新的野望
    “属下明白。”李开应道。

    “暂缓扩张的步伐。”晋屹沉吟道:“命礼房,于各乡立学宫序、县立学宫庠。”

    “凡我番禺县子民,六岁到十二岁的孩童,可免费入乡学序宫、县庠宫,序宫、庠宫分正、中、从三院,每院所授学识递增,授学时间为一年。”

    “但是,学子在各院的入学时间,不一定非得是一年。聪颖者,可入学半年乃至一季后,提前结业;愚钝者,若学识不足,需延长在某院或某宫求学时间。”

    “众学子求学过程中的衣食住行、笔墨纸砚一应钱财,皆由户房调拨。”

    没有人才,那就趁早花大价钱慢慢培养。

    “诺。”李开再一次被晋屹的命令深深震撼。

    教学境内所有适龄孩童,这得多大的魄力?

    钱财倒是小事,番禺县府肯定能拿得出来。

    两年前,因商税支撑靡费甚大的军费需求比较难,晋屹便着手组建了当时隶属于部落、现在隶属于县府户房的商行天涯阁。

    炮制或转运兜售精盐、丝绸、陶瓷、茶叶、蔗糖,谋利不菲。

    因为,制盐、炒茶、制糖的卓越工艺,都是晋屹拿出来的;所以,天涯阁的利润,两成归晋屹个人所有。

    其余八成,归户房所有。

    晋屹拿出的工艺,拿利润合情合理,加之其威望,百姓基本上没有人质疑。

    个别人的质疑,也因为大家的唾弃,消散或深藏。

    若是晋屹不拿出工艺,哪有天涯阁庞大的钱财收益,人家只拿两成,又有什么过分的。

    「务实、开放、兼容、创新、重商」

    晋屹曾明言并奉行的准则,两年来,更是深入番禺县民众心中的行事准则。

    与中原各国重农抑商截然不同的重商政策,确实给番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改变。

    两人交谈学宫建设,学子培养的细节。

    一名游侠打扮的青年男子,掠至二人身后,拱手道:“大人,有支来自闽越的三百人的小部队,分批潜入了南越,正朝番禺县而来……”

    “嗯~我知道了。”晋屹话音刚落,身后青年施展轻功身法离开。

    三个排扩编为连的时候,晋屹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亲自出马,从众多武者中精挑细选了一批具有一定武学天赋和潜力的好苗子,并将他们汇聚一堂,组建为一个神秘的情报组织。

    无论是人员选拔还是后续的培训工作,晋屹都事必躬亲地参与其中,付出了大量心血与努力。

    李开、江潮、南海以及渔叔等核心人物虽然知晓该组织的存在。

    但因接触甚少,对它内部运作机制及具体情况知之甚少。

    尽管如此,这些人并没有过多打听过关于这个直属于晋屹且仅听从于他一人命令的情报组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这种类型的组织对于各个势力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也备受世人厌弃。

    明白这一点后的李开,通过耐心劝导和详细解释,成功打消了江潮等人原本想要窥探这个组织真相的念头。

    还让大家心领神会,主动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

    传我命令给渔叔和江潮,我不希望在番禺看到任何一名闽越的士兵。 晋屹声音冰冷地说道,眼神之中闪烁着坚定而决绝光芒。

    李开心头一震,但他并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躬身应道:是。

    说完便转身离去,脚步匆匆而坚定,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一般。

    晋屹静静地站在原地,看着李开远去,心中暗自思忖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应对之策。

    毕竟要将三百闽越士卒,一网打尽,确保没有漏网之鱼,回去传递消息,并非易事,需要精心策划与部署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不过,他相信,两年来,战斗经验可称丰富的江潮和渔叔,能解决好这事。

    放空了半天。

    晋屹缓缓走下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的番禺县府。

    目光如炬,仔细审视这座逐渐崛起的县城,心中充满了期待与责任感。

    进入县府的临时办公处,晋屹召集了六房主官,详细地向他们阐述了自己对于县境内政治理的想法和计划,并逐一分配任务。

    言辞恳切、条理清晰,让每个人都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安排好一切之后,晋屹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转身折回了山顶的宅院。

    那里宁静清幽,远离尘嚣,可以让他静下心来思考更多关于番禺未来发展的问题。

    站在宅院中,晋屹眺望远方,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知道前方还有无数挑战等待着他,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坚信只要努力拼搏就能创造出一个繁荣昌盛的番禺。

    拥有了整整一个县城作为发展的根基,在这两年里,他又深入地探究和了解了岭南地区,见识和阅历都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此时此刻,他的视野已然不再狭隘地局限于单纯依靠系统去获取区区几门高深莫测的武功秘籍,以此来攀登到武者境界的巅峰之上。

    最差劲的情况下,也必须要将整个岭南地区纳入囊中,成为一名雄霸一方的枭雄,悠然自得地坐看战国七雄之间激烈混战。

    稍微差一点的话,则是以岭南作为根据地向外扩张,逐步吞并百越等地区,成为实力大点的枭雄。

    再稍微逊色一些,便是攻占百越以及西南诸夷所处地域,积累自身实力,静候秦始皇去世。

    然而,他内心深处从未产生过及早投身于中原纷争之中、进而统一天下这样的念头。

    强大如秦国的虎狼之师,面对东方六国时也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东方六国也传承久远,根基深厚,虽然近些年来被秦国打压得厉害,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们仍然保留着一些底蕴和实力。

    六国能在秦国六世明君、大将频出的数百年中,留存到现在,岂会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能够描述。

    尽管秦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彻底征服六国的战争,不照样费了好一番功夫。

    与其亲自投身于混乱的战场之中,冒着巨大风险与敌人厮杀拼搏,倒不如像那聪明的渔夫一样,巧妙地等待时机,坐收渔翁之利。

    这样不仅能避免自身受到损伤,还可以在关键时刻出手,收获最大的利益。

    毕竟,混战中的局势变幻莫测,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而选择静观其变、伺机而动,则更容易把握住机会,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这种策略虽然需要相当充足的耐心,但却无疑是一种更为稳妥且高效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87_87966/181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