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忆丹砂 > 第42章 私人武装
    几乎是一夕之间,巴家矿场被封为天下第一矿的消息传遍天下。各地的丹砂商人纷纷慕名而来,巴家矿场的丹砂和丹饰开始遍布整个大秦帝国。清儿最初为修建长城捐资,是希望得到朝廷的庇佑,而如今带动生意爆火,也算是意外收获了。这二十万金虽然几乎花掉了巴家的大半个家当,但照眼前的形势来看,捐资所带来利益远不止于此。巴忆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不得不佩服清儿的眼光和谋略。

    巴忆还是不能放下潘荣,只要一有时间就出去寻找,也拜托外地的客商帮忙留意,可惜的是,潘荣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没有半点踪迹。清儿从宫中回来后并没有向巴忆提起那个刺客,他知道巴忆对潘荣的感情,也许,让他心中有一点希望会更好吧。

    宫中发生刺客的事并没有连累到清儿,甚至始皇帝都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只是此事却引发了始皇帝对于兵祸之变的担忧,日日寝食难安。恰在此时,临洮一带传来消息,说是当地一农民见到了12个巨人,当地还盛传童谣:“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始皇帝听后正中下怀,于是假托征兆,下令严禁民间制造和持有兵器,私藏兵器者斩。同时收缴全国所有兵器,集中于咸阳,铸成十二铜人,以防流窜于各地的六国潜在反叛势力用武力夺权。

    首当其冲受到这条禁令影响的,当然是制造兵器的民间作坊,禁令刚一颁布,就纷纷关门了。再接下来,就是走南闯北做生意的商人,没了兵器防身,在途中经常被强盗山匪抢走货物和钱财。由于害怕被抢劫,来巴郡采购丹砂的客商越来越少,好在巴家矿场早已在咸阳建立了供货站,附近的客商可以就近采买,还能勉强维持下去,只是也免不了几次被劫财物,虽然损失了一些钱财,好在没有人员伤亡。

    而巴郡另外一家矿场——吕家矿场就没有巴家矿场的好运了。眼看着已经几个月没有客商上门,矿场马上就支撑不下去了,吕家矿场的场主吕迁最终按捺不住,决定拉一车丹矿出去碰碰运气。谁知丹矿虽是卖出去了,却在回来的路上遇到劫匪,不仅抢走了钱财,吕迁也在争斗中受了重伤,奄奄一息被抬回家后,没过多久就撒手而去了。闭眼之前看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和从未插手过生意的妻子,无奈的叹了口气,嘱咐妻子去求清儿,将矿场卖给巴家,得一些钱财安稳度日。吕迁的妻子安顿好丈夫的后事,便依言找到清儿。清儿怜他孤儿寡母,不仅爽快的答应了她的请求,还按照比市场价格高出两成的价格收购了吕家矿场。

    吕家矿场的招牌也换成了巴家矿场。而巴郡虽然还有一家李家矿场,但实际上李家矿场也是属于巴家矿场的一部分,只是保留了李家矿场的招牌而已。至此,巴家矿场成了巴郡唯一的一家矿场,几乎整个巴郡的男子都是巴家矿场的工人。

    虽然矿场的规模愈发大了起来,矿场的日子却并不好过。由于武器禁令的影响,几乎没有客商愿意铤而走险到巴郡来采买丹砂,而巴家送到咸阳的丹砂也只是销往附近的郡县,丹砂的销量一下子降了下来。不仅如此,丹砂送往咸阳途中还经常遭遇劫匪,虽然已经加派了人手保护,但由于没有武器,辛苦一遭最后也往往只落的个财货两空。

    这样下去显然是不行的。清儿思索良久,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用武器才行。那样不仅能保证运往咸阳的货物和人员的安全,也能放心的把丹砂运往咸阳以外的地方销售。可是始皇帝刚刚下了禁令,自己直接去求始皇帝肯定是行不通的,虽然自己被封为了清公主,可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公主,只是空有一个头衔而已。若要办成此事,还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才好。清儿正在头疼,机会却自己找上门来了。

    始皇帝差人传旨,称太后久未见到清公主,甚是想念,宣清儿进宫觐见。清儿匆匆跟着寺人进宫后,最先去的,却不是太后的甘泉公,而是始皇帝的大殿。大殿之上除了始皇帝,还有扶苏公子、丞相李斯、大将军章邯等一干人等。清儿有些纳闷,不知道始皇帝让自己来此何意。直到丞相李斯说明缘由,才恍然大悟。

    原来早在十几年以前,始皇帝便开始修建陵寝。陵寝由丞相李斯亲自设计,由大将军章邯监工修建。陵寝建在咸阳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完全仿照秦国都城咸阳建造,当然也包括咸阳的山川河流。山还好说,这陵寝本就是依山而建,只要稍加休整就是自然的山川。至于河流也已按照咸阳城中的河流挖好,但河流中流动的水却难住了众人。若是引水过去倒也不难,只是用不了多久这些水便会渗透蒸发不复存在。于是,怎样让河流能永世流动不干涸便成了困扰众人的难题。直到不久前,丞相李斯才终于想到破解之法,那便是以水银代替水,填充地下城池的江湖河流。但若将这些江湖河流全都填满,则需要难以估算的大量水银,且不说水银价格昂贵,举大秦整个国库之力也不一定能把这些河流填满,但是如此巨大数量的水银从何而来就成了问题。好巧不巧的是,清儿刚好在此时出现了。众所周知,水银正是从丹砂中提取而来,而巴家矿场,刚好是巴郡乃至全国最大的丹砂矿场。所以此次以太后之名召清儿前来,实则是与清儿商议,希望能从从巴家购买水银,但只能先付部分定金,此后每年从国库中拨付两万金,直至还清欠款为止。

    清儿很快弄清了此事的来龙去脉:“不知这地宫内一共需要多少水银?”

    丞相李斯沉吟片刻:“若将地宫内江湖河流全部填满,至少要以百万斛计。”

    清儿在心中暗暗盘算:水银价格昂贵,即使只算成本,加上将水银从巴郡运到咸阳的运费,一斛水银也差不多要一金。如此算来,上百万斛水银就要上百万金。但始皇帝既然提出来了,自己是万万不能拒绝的。而银钱,虽然始皇帝说要付,恐怕也是收不得的。既然如此不如趁机把兵器的事解决了,从别的地方多赚点钱来填补亏空。

    打定主意,清儿故作为难道:“提炼水银的确程序繁琐,花费不霏,但无论如何,但为君分忧乃是巴家矿场的职责,巴清万不让皇上破费。”

    始皇帝摇头:“此项花费颇为巨大,清姐刚刚为修长城捐资20万金,若再承担此项费用,恐不能承受。”

    “皇上既然叫巴清一声清姐,做姐姐的给弟弟帮忙难道还有报酬不成?皇上就不要再推辞了。”

    “好,既然如此,此项重任寡人就托付给清姐了。”

    “巴清遵旨。只是这提取水银程序繁琐,如此巨量的水银全部提取出来,恐怕至少要三年。”

    “无妨,地宫尚在修建,到全部完工也需几年。清姐只要能提炼出水银,时间不是问题。”

    “还有一事……”清儿故作为难,欲言又止。

    “清姐有话尽管直说。”

    “这水银量大,由巴郡运到咸阳路途遥远,又多偏僻山路,偶尔会有山匪出现,运送队伍没有兵器,不敌山匪,恐延误工期。”

    始皇帝沉吟片刻:“传寡人旨意,巴家矿场忠肝义胆,为国效力,特许持有兵器,运送货物。”

    “遵旨。”

    从此以后,巴家矿场成为整个大秦帝国唯一一家可以使用兵器的民间组织,随着生意越来越大,后来更是慢慢的发展成为巴家的私人武装。这也为巴家矿场日后发展壮大,生意遍布全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95_95056/118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