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退位让贤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消除隐患!天子之怒的连锁反应!
    暖心阁内,刹那间杀气弥漫,仿若寒刃出鞘,空气也为之凝滞。

    杨荣与杨士奇二人面色骤变,眼中满是惊愕与惶恐。

    将尚膳监全体拘监,此等举措在这深宫内苑之中,实乃前所未有之事,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掀起惊涛骇浪。

    赵瑞身躯微微颤抖,声音带着几分颤意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若尚膳监众人皆被拘禁,那往后谁来为陛下烹制御膳呢?”

    朱允熥面色冷峻,冷哼一声,那声音仿佛裹挟着冰霜:“难道没了张屠夫,朕就得吃那带毛的猪不成?”

    他态度决绝而坚定,犹如巍峨高山,不容撼动。

    尚膳监的一干人等,长久以来已然形成了从膳食中大肆贪墨银子的恶劣风气。

    好似得了一种难以戒除的顽疾,深入骨髓。

    于他们而言,不能从中谋取私利,便觉自己吃了莫大的亏。

    朱允熥心如明镜,深知这种扭曲的心态一旦生根发芽,便极难扭转乾坤。

    哪怕是动用皇权强行压制,也不过是让其表面蛰伏。

    他们心底里必然依旧是愤愤不平,满是怨怼。

    朱允熥又岂会去豢养一群对自己心怀“怨恨”的厨子呢?

    这无异于在自己的卧榻之侧,安置了一群心怀叵测之人,会让他如芒在背,日夜难安。

    等于将自己的生死安危,轻率地交予他人之手,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回首历史,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皇子、贵妃,数不胜数。

    若细细探究,其中许多人的离奇死亡,皆与他们每日所食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即便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那些在史书中被记载为因病驾崩的,又有几人敢断言,他们的真正死因不是那被暗中下毒的食物呢?

    或许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蛊惑人心。

    但那些厨子若对皇帝毫无怨恨之心,又怎会轻易被人挑拨利用?

    如今,这些人的心思已然“变质”,朱允熥又怎敢继续留用他们呢?

    再者,那些告假的厨师已然露出了马脚,但今日仍在当值的,难道就真的毫无问题吗?

    未必!

    他们只是有所忌惮,不敢全体告假,让皇帝无膳可用,以免雷霆震怒,故而才留下一部分人勉强维持局面。

    留下的这些人,难保不会轮流告假,只是今日恰好在而已。

    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猫腻,还需细细严查,方能水落石出。

    此外,尚膳监的众人长期共事,彼此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极为紧密。

    倘若仅仅处罚其中一部分人,其余之人难免会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若是其中有人与受罚者交好,情谊深厚,那这种情绪便会愈发浓烈。

    皇帝惩处了他们的“兄弟朋友”,他们又怎会不将怨恨的矛头指向皇帝呢?

    至少,这必然成为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如同一颗隐藏在暗处的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这便是朱允熥坚决拒绝杨荣提议的关键所在。

    朱允熥转而望向杨荣,开口问道:“光禄寺有多少厨子?”

    杨荣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答道:“回陛下,光禄寺约有厨子五百余名,另有帮厨、杂役等,总计大概三千之众。”

    无论是杨荣,还是杨士奇,都不是浮于表面,空谈阔论,而不管实务的人。

    他们对朝廷下属各机构的情况,皆是了如指掌。

    此际皇帝问起,便立即应对。

    光禄寺掌管着祭祀、朝会、宴乡酒澧膳馐等诸多事宜,这些场合的宴席规模宏大,所需人手自然众多。

    “好!”朱允熥那威严的声音再度在阁内响起。

    “即刻传朕旨意,从光禄寺的厨子与帮厨之中,精心挑选合适人选调入御厨。”

    “尚膳监自即日起重新组建。”

    “原尚膳监的所有人等,一律逐出宫外。”

    言罢,他的声音微微一顿,语气缓和了些许,语中的杀气和凛冽寒气却是半分不减,道:“不过,在他们出宫之前,必须对其逐一进行严格审查。”

    “但凡有贪墨银两、中饱私囊者,依照大明律严惩不贷。”

    “该杀之人,一个也不许放过!”

    “经查实确属清白无辜的,朕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

    “由朝廷给予遣散的银子,让他们自寻出路去吧。”

    杨荣和杨士奇闻言,连忙一同跪地,齐声道:“微臣领旨!”

    朱允熥此番并未直接下令诛杀,而是先命人审查,看似还是手下留情了,实则不然。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尚膳监如今这般乌烟瘴气的风气,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

    想必其中没有贪墨行径、清清白白的人,已然是凤毛麟角。

    此前,邮传部成立之后,宫内也设立了举报邮箱。

    借此加强宫内管理,使得尚膳监可捞取的油水大幅减少,这才引发了他们的不满,进而导致今日这场风波。

    然而,上一次朱允熥如同从前的老朱那般,对尚膳监的众人网开一面,只是警告不许不再犯,并未曾追究他们过往的罪责,反而将他们的俸禄提升了一倍。

    本以为能换来感恩与忠诚,岂料这些人并未因此而对他感恩戴德,反而因油水变少而心生怨恨。

    如今朱允熥下令严查,他们之中又能有几人能全身而退呢?

    恐怕到时候要被砍头的,不在少数!

    朱允熥又接着吩咐道:“新组建的尚膳监,往后实施封闭式管理。”

    “所有进入尚膳监的厨子、帮工、杂役以及管事太监,皆住在御厨房的旁边,与御膳房一起封禁,严禁外出,亦不许与外界之人有任何走动和联系。”

    “务必断绝一切内外勾结的可能。”

    “御厨废除终身制,改为以三年为期。三年期满之后,若有人不愿继续在此任职,即刻出宫;若愿意继续效力,便可再续三年任期。”

    “但在这三年时间未到之时,除非有朕的特旨准许,否则,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进出御膳房。”

    “另外,增设采膳处,专门负责宫廷菜肴的采购事宜。”

    “由御厨开具所需采购物品的条子,而后将条子传出来,交由采膳处负责采购。”

    “采膳处采购完毕后,通过特制的机括传送装置将物品送入御厨。”

    “采膳处的官员,须得挑选身家清白,忠正可靠之人,俸禄待遇从优。”

    “除了朝廷的俸禄之外,朕额外再给一份赏钱。”

    “但不许有一分一毫的贪墨。”

    “令审计司每季度皆对采膳处的账目进行审计,都察院加强督查,凡采膳处之人,有上下其手,弄虚作假,中饱私囊者,杀无赦。”

    “采膳处与尚膳监之间,只通物品而不通人员,除了按需采购与传送之外,不得再有任何接触交往。”

    “尚膳监烹饪好的菜肴,同样通过机括传送出来,再由尚食局负责传送至御前。”

    “尚膳监与尚食局之间,也不许有任何私下的接触往来。”

    处置完原来尚膳监的人马,朱允熥旋即着手进行新的布置。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朱允熥对于自身膳食安全始终心存深深的隐忧,仿若一片阴霾始终笼罩心头,挥之不去。

    每至用餐之际,内心深处便不由自主地泛起丝丝不安,时刻警惕着是否有人暗中在食物里蓄意下毒,企图谋害自己。

    毕竟,在这个时代,科学化验手段匮乏至极,没有先进的检测技术。

    也没有摄像头之类的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整个宫廷饮食的制作过程便犹如隐匿在黑暗的角落,难以窥探其中的隐秘。

    如此情形之下,要想悄无声息地在食物中动些手脚,下毒害人,实在是易如反掌之事。

    反观宫廷现有的所谓防范措施,却十分鸡肋。

    派遣专人先尝一口菜肴,以此来试探是否被下毒的方法,在朱允熥看来,不过是聊以自慰的无奈之举,甚至近乎“自欺欺人”。

    这世间的毒药千奇百怪,其中不乏许多“慢性”毒药。

    其毒性发作犹如潜伏在暗处的幽灵,可能在几个小时乃至数天之后才会悄然显现出狰狞的面目。

    然而,总不能将精心烹制好的菜肴搁置一旁,静候数天,待确认试菜之人安然无恙后,再端上桌来供自己享用吧?

    这般做法,菜肴怕是早已变质腐坏,即便原本无毒,也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滋生出有害病菌,变得“有毒”不堪食用。

    更何况菜肴的鲜美滋味也会在漫长的等待中消失殆尽,化为乌有。

    至于那些发作更为迟缓的毒药,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会致使人体衰竭而亡的,那就更是难以通过这种简单的试毒方式察觉了。

    派遣专人先尝一口的方法,充其量也只能试探出那些短时间内便会致使人体产生剧烈反应、即刻发作的毒药罢了。

    银针试毒,其原理亦是如出一辙,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银针之所以能够检测出鹤顶红(即砒霜)的毒性,实则是由于这个时代粗糙简陋的提炼工艺,致使砒霜的纯度普遍不高,其中掺杂着大量的硫化物。

    当硫化物与银相遇时,便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生成那醒目的黑色硫化银沉淀,从而让肉眼能够清晰地观察到银针变黑这一现象。

    然而,世间毒药种类繁多,犹如繁星璀璨。

    银针对于其他类型的毒药,便如同盲人摸象,根本无法发挥效用,难以探测出其潜在的致命威胁。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毒药并非一无所知。

    许多医书上都记载着不少有关毒药的知识和信息,更加深了朱允熥内心的忧虑。

    更何况,朱允熥自己还曾大力倡导将“科学”的理念引入大明,使得大明的医学水平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

    但正所谓医毒同源。

    医道与毒术从来都是紧密相连、不分彼此的。

    医学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在给大明百姓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并了解到各式各样新型的毒药。

    这无疑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提供了更多可乘之机。

    身为堂堂帝王,他怎会甘心自己不明不白地死于非命呢?

    然而,就目前大明的科学发展水平而言,想要对菜品进行精准、全面的化验检测,无疑是天方夜谭,根本无法实现。

    用毒技术的发展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远远超越了化验检测技术前行的步伐,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使得下毒行为变得轻而易举,而防范下毒却变得异常艰难。

    朱允熥苦思冥想许久,才决定对尚膳监实施封闭式管理,以求从根源上杜绝下毒的隐患。

    御厨们被隔绝于御膳房的一方天地之中,无法接触到外面纷繁复杂的人和物,自然也就难以获取到毒药。

    如此一来,便从源头上掐断了下毒的可能性。

    至于采膳处,更是难以有机会从中作梗。

    毕竟,他们所采购的食材乃是供应整个宫廷上下的,数量庞大且种类繁杂。

    他们根本无从知晓御厨们在为皇帝烹制菜肴时会选用哪些食材,自然也就无法精准地在食材中混入毒药。

    否则,一旦下毒,极有可能毒杀的并非皇帝,而是那些无辜的小宫女、小太监。

    这不仅毫无意义,还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尚食局则仅仅负责最后的菜肴传送环节。

    与普通百姓家庭不同,宫廷中的菜肴在出锅之后,都会被精致的盖菜碗严严实实地盖住,到送上桌后方揭开。

    只要全程派遣多人严密看守,不给那些传膳送菜的人留下丝毫独处的机会。

    如此这般,他的饮食安全,就再也不是问题。

    不过,封禁几乎就相当于“坐牢”了。

    故而,不能将御厨终身封禁,那样他们会发疯,在里面做出令人难以预料的事。

    对于在里面的御厨,也要有良好的管理。

    给他们较好的待遇,相应的娱乐活动空间和时间,以及心理疏导。

    故而,朱允熥才定下了三年之期。

    在御膳房做三年,出去后便可打着“御厨”的名头自谋职业。

    很多达官富贵人家,高档酒楼,都会抢着要的。

    再加上御膳房本身给的俸禄也极高,哪怕是封禁三年,相信愿意来的人,仍然会如过江之鲫。

    历史上的大明,由于御厨实行终身制,到了后面,子承父业的二代三代御厨,烹饪手艺往往不如自己的上一代,烧制出来的饭菜,味道越来越差。

    朝廷又不得不从外面招募新的手艺高超的御厨。

    但原来世袭的二代三代,并不能就此开除,而是继续拿银子养着。

    新进来的,又再次世袭,再次变差,使朝廷被迫再次招人。

    如此一来,御厨的规模越来越大,直至膨胀至近万人,完全失控!

    朱允熥如今实际三年任期制,也彻底断绝了这一弊端。

    与世袭的御厨不一样,新招进来的人,厨艺必然是精湛无比的。

    否则,也根本通不过重重考核。

    暂时从光禄寺调人过来,后面还可以从民间选拨。

    只要严格审查就是了。

    来尚膳监进修三年,出去后身价百倍,相信很多大厨会趋之若鹜。

    “陛下圣明,如此布置,万无一失。”杨荣和杨士奇再度行礼道:“臣等先去办差了。”

    朱允熥点了点头。

    两人便退了下去。

    很快,御林军便包围了御膳房,将尚膳监上上下下所有人全部捉拿归案。

    紧接着,都察院,刑部,法部皆以最快的速度,对此案进行缉查审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朱允熥的圣旨下达,一场轰动朝野的“御厨案”,就此拉开序幕。

    这亦是他登基之后的第一案。

    让朱允熥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案子的查处,便像是多米诺骨牌一般,许多朝廷官员乃至藩王们纷纷牵涉其中,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一些原本连他都没有预想到的事情,也因此而揭了开来。

    ……

    就在朱允熥震怒而查办尚膳监,掀起“御厨案”的时候,朱高煦正乘坐马车,赶到了金陵城外的一个军工厂前。

    停住马车,跳了下来。

    他目光望向军工厂,双眸骤然缩了一下,拳头亦微微握紧。

    很快,又放了开来。

    哥哥不支持我,父王不理解我,那我便自己来!

    誓要让他们好好看看,我朱高煦的本事!

    大丈夫在世,自当勇往无前,奋力一搏!

    他踏步上前,走向军工厂。

    ……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7_177420/2785074.html